现在越来越觉得想要在投资上获得成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首先就是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对长期投资的坚持以及你投资的企业是要在一个长期增长的经济体之中,还要克服人性对理性的干扰,比如说茅台这么明牌的公司,还是有人一直在否定它,也相对于是在否定自己,如果对茅台这种都没有信心,那么投资还能选择什么?投资确实需要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真的非常重要,有时候想一想,巴菲特如果不是美国人,那么他还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吗?
洋河只要不衰退就行!
很多人还是不明白一点,一个企业的合理估值与他是否增长还是衰退都没有直接关系,企业的合理估值只与净利润中的自由现金流有关,至于确定性、长期性,那都是另外一个维度考虑的事情,比如说茅台,无论他的净利润是300亿还是1亿,他的合理估值都是30倍左右,而洋河也是同理,无论今年洋河的净利润是100亿还是50亿,他的合理估值都是25倍左右。
(洋河股份上市以来历史平均市盈率为24.73倍)
今年洋河的目标是营收保持8%左右的增长,最终净利润可能会达到108亿元左右,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一直在2026年,洋河的盈利水平没有发生变化,白酒业务产生的现金流水平依然保持在100亿水平,那么洋河的合理估值就是25*100=2500+500亿现金类资产,洋河的合理估值为3000亿元,今日的洋河1400亿市值,也就是说,只要洋河未来经营水平不下降,长期持有,估值一定能回归到正常水平,回到历史平均水平,那么洋河股价最起码能翻一倍。
两个核心要素:首先洋河获得净利润的水平不下降,或者说不大幅下降,只要保持在90-100亿水平,第二就是长期持有,估值一定会回归。
从战略上看洋河的未来,其实洋河未来的关键就是如何把产能优势、基酒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规模优势,现在洋河的产品线非常清晰,百元以下洋河大曲,100-150海之蓝,250-300天之蓝、350-400梦之蓝水晶版、550-600M6+,再高端基本上就不走量了,也是因为没有产能,可能良心也过不去,在发展最好的阶段,也没有把低端酒当高端酒卖,但是现在有这个能力了,
2000年以来,洋河每年都有新增产能。数据显示,洋河已拥有名优窖池7万多口,1000多个酿酒班组,年原酒产能超过16万吨,洋河原酒储存能力100万吨,已经储存不同时期生产、不同年份的原浆酒62.8万吨,其中陶坛存储的高端年份酒已经达到23万吨。
茅台批发价跌破2500?
但是茅台的出厂价为1169元每瓶,就算市场批发价跌到了2600,经销商依然存在着暴利,茅台依然是供不应求的,茅台的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是丝毫都不会受到一分一毫影响的,我觉得此时此刻还在投资茅台的,对这种新闻早已经免疫。
茅台这种短期市场价格波动是很正常的现象,过去发生了很多次。
20年月飞天曾因疫情批价短暂从2400元回落至2100元,但于年中回升至2700元;1年2-4月飞天批价从20年12月的2900回落至2430元,后于8月回升至>3000元;2年2-5月,飞天批价从22年1-2月的2800元回落至2600元+,后于7月回升至2800元。
茅台的市场性
很多人一天到晚说年轻人不喝白酒了,茅台要完了,2023年茅台酒销售量4.21万吨,2023年整个中国白酒行业产量是629万吨,茅台的销售量占白酒行业产量的0.669%,整个中国这么多人口,对于茅台这种奢侈品而言,人数整体多少并不影响有效需求,而是取决于社会创造财富的多少,茅台的需求好坏,跟中国整体人口数量无关,而是中国人财富总量多少以及如何分配有关。
茅台好不好喝是个伪命题,我认为茅台肯定是好喝的,但是与其他家白酒企业在好喝上的差距应该没有价格那么大,但是这种味觉的商品,千人千味,不可能保持一致性,比如说有人觉得螺蛳粉非常好吃,又有些人觉得臭的不得了?酱香型白酒也是同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酱香型白酒那个味,
再一个,白酒好不好喝也是个伪命题,其实茅台最重要的价值还是可以“装逼”,茅台更多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商务宴请、人情世故,拿出茅台体现是对别人的尊重,最重要的就是你拿出这个东西,别人就知道你花了多少钱,是一种情感上的媒介。
有人说了,万一茅台需求不好了怎么办?很简单,中国白酒消费市场庞大,不取决于消费人数,而是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只要中国经济在持续增长,那么有钱人肯定越来越多,对于茅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果说经济不增长了,在法币时代,一定会通过其他手段解决经济问题,比如说通胀,过去茅台与五粮液酒是涨价幅度最大的商品,经济好,需求扩大,经济不好,通胀,涨价,所以不管怎么看茅台,都是一个确定性极强以及未来成长性非常好的企业,很多人把腾讯跟茅台比,如果就确定性的话,茅台还是要更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