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2020年,全年全省经济运行平稳,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扎实推进。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生产总值3005.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生产总值3005.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4.3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143.55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528.07亿元,增长0.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全年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1.58万人次。农民工94.2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66.0万人,本地农民工28.2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2.5%。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0%,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2.6%。西宁市新建住宅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2.5%,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9.5%。
二、种植业和畜牧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71.4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7.88千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0.0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9.83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94.79千公顷,减少7.62千公顷;青稞种植面积82.73千公顷,增加18.88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21.37千公顷,增加0.4千公顷;豆类种植面积14.91千公顷,增加0.91千公顷;薯类种植面积73.48千公顷,减少3.62千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81.3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8.05千公顷。其中,油料143.57千公顷,增加1.32千公顷;药材43.10千公顷,减少1.42千公顷(其中枸杞32.41千公顷,减少1.55千公顷);蔬菜43.55千公顷,减少0.84千公顷;青饲料46.20千公顷,增加8.06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07.42万吨,比上年增产1.8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3703.75公斤/公顷。
年末牛存栏652.33万头,比上年末增长31.9%;羊存栏1343.55万只,增长1.3%;生猪存栏72.07万头,增长108.0%;家禽存栏175.56万只,增长17.5%。全年全省牛出栏188.97万头,比上年增长27.6%;羊出栏773.66万只,下降3.8%;生猪出栏44.94万头,下降54.5%;家禽出栏219.32万只,下降56.0%。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6.70万吨,比上年下降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下降2.2%,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0.5%。
规模以上工业优势产业中,有色金属产业增加值增长14.1%,煤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3.1%,新能源产业增加值与上年持平,钢铁产业增加值下降2.4%,新材料产业增加值下降9.8%,油气化工产业增加值下降10.8%,盐湖化工产业增加值下降12.0%,生物产业增加值下降18.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5.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8.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93.11亿元,由上年的亏损转为盈利。国有控股企业利润67.93亿元。股份制企业利润104.98亿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亏损0.47亿元。私营企业利润12.33亿元。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24.32亿元;制造业利润22.21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46.57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83元,比上年增加1.13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9%,提高26.6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57.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年末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51个,比上年末减少19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27.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竣工面积355.70万平方米,下降10.3%。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5.85亿元,比上年增长4.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0.16亿元,下降2.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3.08亿元,下降14.6%;金融业增加值263.67亿元,下降3.7%;房地产业增加值147.48亿元,增长2.7%。
年末铁路营运里程302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1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8.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69公里。民航通航里程19.0万公里,增加2.3万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29.3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0.28万辆),比上年末增加9.4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08.68万辆,增加8.70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60.55万辆,增加3.38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52.90万辆,增加3.34万辆。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2.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9.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3.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1.4%。工业投资下降12.1%,其中采矿业投资下降37.0%,制造业投资下降48.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4.6%。民间投资下降12.5%。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3%。
表72020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4.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下降24.0%。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下降56.3%。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长12.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下降0.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8.0%。
全年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方面实施充电桩、电池制造业项目10个,电信、网络项目4个。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8个。
表82020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7.34亿元,比上年下降7.5%。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337.55亿元,下降7.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倍,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下降43.0%);限额以下单位(个体户)零售额539.79亿元,下降7.5%。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16.57亿元,下降7.6%(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469.89亿元,下降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0.76亿元,下降6.9%。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812.48亿元,下降7.4%;餐饮收入64.86亿元,下降8.6%。
表92020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主要商品分类零售额及增长速度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值22.8亿元,比上年下降39.2%。其中,出口值12.3亿元,下降39.2%;进口值10.5亿元,下降39.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6.7亿元,比上年下降54.5%。
表102020年主要商品分类进出口值及增长速度
表112020年对主要国家进出口值及增长速度
全年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4个;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7148.0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0%;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552万美元,下降65.0%。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76亿美元,下降54.6%,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85人。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8.03亿元,增长5.6%;上划中央收入164.10亿元,下降6.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13.27亿元,增长7.3%。其中,增值税94.96亿元,增长2.1%;企业所得税28.80亿元,增长17.8%;个人所得税7.70亿元,增长12.5%;资源税24.75亿元,增长35.1%;城市维护建设税13.96亿元,增长4.8%。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3.2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9.1%,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6.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8.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7.5%,教育支出下降1.5%,农林水支出下降13.7%,城乡社区支出下降19.7%。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302.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721.93亿元,增长10.5%;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369.05亿元,下降3.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578.23亿元,比上年末下降0.9%。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168.29亿元,增长24.4%;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5407.96亿元,下降4.9%。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03.6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寿险保费收入40.12亿元,增长7.0%;财产险保费收入43.57亿元,增长4.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9.94亿元,增长4.0%。全年保险赔付额34.90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寿险赔付额6.54亿元,增长6.6%;财产险赔付额22.48亿元,增长8.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额5.88亿元,下降25.2%。
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12家,与上年末持平。总股166.56亿股,增长18.9%。股票总市值1352.08亿元,增长40.2%。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37元,比上年增长6.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06元,增长5.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42元,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为2.88,比上年缩小0.06。全省农民工人均月收入3869元,比上年增长0.8%。
表12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284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6773元,下降6.0%,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7.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315元,增长2.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134元,增长7.0%。全省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6%,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27.8%,农村为30.2%。
表13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0.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55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5.14万人,增加4.4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2.25万人,增加1.10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08万人,增加1.04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63.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5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8.54万人,增加4.79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4.73万人,增加0.5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6.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0.4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5.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1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19.0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4.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4万人。年末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25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2万人。
年末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82个,比上年末减少6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63个,减少5个;儿童服务机构9个。社会服务床位8124张,增加552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6099张,减少21张;儿童服务床位1424张。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403个,社区服务站4620个。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9.8%,与上年持平;普通初中毛入学率120.2%,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0%,提高0.1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8%,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3149人,在校生7380人,毕业生1656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8万人,在校生9.0万人,毕业生2.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3万人,在校生8.6万人,毕业生2.0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5万人,在校生12.9万人,毕业生4.2万人。初中学校招生7.4万人,在校生22.5万人,毕业生7.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8.4万人,在校生50.8万人,毕业生7.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315人,在校生2007人,毕业生35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2.7万人。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45个,公共图书馆50个,博物馆24个,档案馆54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1%,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1%,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出版杂志262万册、报纸7899万份、图书2283万册(张),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图书342万册(张)。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311.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4.8%。其中,国内游客3311.3万人次,下降34.7%;入境游客0.5万人次,下降92.6%。实现旅游总收入289.92亿元,下降48.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89.79亿元,下降48.2%;旅游外汇收入184.38万美元,下降94.5%。
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6435个,床位4.12万张。其中,医院215个,床位3.53万张;卫生院411个,床位472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5个,村卫生室4492个,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6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卫生监督所45个。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6.4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3万人,注册护士1.97万人。全年总诊疗人次2404.5万人次,出院人数101.7万人次。
运动员技术等级人数当年新增368人,其中,一级运动员59人,二级运动员309人。参加国内外比赛560人次,共获得第一名14个、第二名23个、第三名25个。
十二、能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4.6%。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5.3%,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下降0.5%,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9%。
年末有自然保护区11个,面积21.78万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20.74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538.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湿地面积814.36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800.1万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397.71万公顷,天然林保护面积367.82万公顷。全年全民义务植树1500万株,当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20.03平方公里,造林面积21.8万公顷。全年市(州)政府所在地城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2%。三大河流干流出省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湟水河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与2015年相比下降28.1%。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40人,比上年减少14人。工矿商贸事故死亡66人,比上年减少9人。道路交通事故1624起,比上年增加163起;死亡527人,比上年减少2人。火灾1590起,比上年增加34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