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是干邑的重要消费市场,但近年来布局威士忌的大小经销商越来越多,威士忌逐渐在福建的日场起势。其市场表现如何福建主要地级市的消费有何特色?不同品牌表现如何?
01
福建威士忌市场规模在10亿元左右,知名品牌表现较好
具体威士忌品牌表现如何?薛德志认为,在福建帝亚吉欧是头部,其2021年的时候销售额在1.8亿元左右,基本每年增长约50%,2022年差不多能达到2.5亿左右。
另外,厦门醇麦会负责人刘玺表示,福建市场整体来看,单一麦芽威士忌表现比较好,如麦卡伦、格兰菲迪、苏格登、格兰威特、百富等。福建威士忌经销商李伟(化名)补充到,麦卡伦在福建能卖1.5亿左右,格兰父子差不多也在1.5亿左右。
威士忌从业者吴为(化名)则表示,麦卡伦在中国的销售规模在10亿左右,格兰菲迪在3-4亿左右。由此可见福建市场的占比还是比较高的。
日威在福建卖得怎么样?李伟表示,三得利旗下的日威“三剑客”山崎、响、白州的品牌力比较强,在福建的消耗量比较大。但之前日威炒的火热,福建又是洋酒入口,导致大量水货进来,所以福建日威整体规模很难估计。
日本元盛酒造株式会社中国首席代表刘春认为,就福建市场而言,调和威士忌、纯麦芽威士忌以及单一麦芽威士忌的数量比例大概在5:3.5:1.5。其中,日本的调和威士忌口味较为柔和、清淡,更偏向亚洲人的口味,所以在福建的销量比较稳定。
近些年来,在进口威士忌以外,国产威士忌也在慢慢发展。WBO烈酒商业在福建市场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来自中国台湾的噶玛兰威士忌核心市场在福建,大约可卖4000万元,主要在线下渠道与定制服务销售。福建大芹威士忌酒厂在本省的销售额则贡献了企业年度销售额的一半。
在WBO烈酒商业采访过程中,有多位酒商吐槽到,在福建有很多来自国内某地的仿冒威士忌,价格极低,而一部分小白威士忌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更多考虑价格,这加剧了市场的乱象。
02
泉州占福建威士忌销售额的一半,厦门小众品牌接受度较高
威士忌的消费情况也大体相似。据了解,泉州是福建最大的威士忌消费城市,大概占福建整体销售额的一半。刘玺表示,泉州做威士忌的酒商比较多,整体氛围要浓一些。另外,在泉州,主要以麦卡伦、格兰菲迪、苏格登、格兰威特等流通品牌为主,品牌力相对要强势一些。按渠道来说的话,福建的威士忌消费主要以日场为主,而在泉州企业团购占比最多。
厦门的威士忌消费则更加多样化一些,刘玺表示,厦门的威士忌爱好者很爱尝试小众品牌,无论OB(原厂装瓶)还是IB(独立装瓶)在厦门都能动销一下。做小众日威品牌的张力(化名)表示,其代理的品牌会在厦门的一些烟酒店进行铺设,整体的动销要比其他城市好一些。
另外,刘玺表示,漳州的威士忌消费者不太挑品牌,整体的消费氛围更加依靠人脉,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会大一些。因此哪个品牌掌握的意见领袖更多,更容易在漳州快速积攒起口碑。
最后,刘春表示,福州、龙岩的威士忌销量也还不错。其曾在龙岩市的长汀、武平两个县城进行市场调研,发现三得利旗下的山崎、响、白州在下沉市场的烟酒店都有陈列,威士忌的整体渗透度还是比较高。
03
300-500元是福建威士忌的主销价格带
在福建的宴席市场,威士忌比较有发展前景,当前市场存在消费降级的趋势,而一瓶700毫升12年的一线品牌威士忌只有300多元,同样年份500毫升的白酒就要卖到大几百元,还是非一线产品。所以就性价比来说,会有一些消费者开始选择威士忌。
对于商务宴请、送礼等高端消费场景,李伟表示1000元以上的威士忌产品动销得更好一些,如麦卡伦15年,格兰菲迪、苏格登、格兰威特的21年等。另外,响、山崎等三得利旗下的日威品牌,其在1000元以上的产品动销也不错。主要规律是大牌子,高年份,面子上能够过得去。
04
福建威士忌的发展处于野蛮生长期
WBO烈酒商业曾在《福建酱酒市场调查:当年有多热,今年就有多凉》中分析过福建酱酒市场从“人人都在卖酱酒”到“库存饱和,市场收缩”的过程。在笔者调研中发现,福建的威士忌发展脉络很像酱酒,已经度过快速崛起阶段,目前正在野蛮生长期,最后或将回归理性发展。
当前,福建大量大小经销商开始做威士忌,且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市场看似火热,但由于今年大环境不景气,上半年部分经销商的销售情况,实际并不乐观。
如张力表示,其所做的日威因为比较小众,品牌力相对弱一些,只在福建的烟酒店渠道有少量的团购,整体销售情况不太好。另外,厂家的支持力度比较弱,新牌子推起来比较难,虽然只进了几十箱,但已经有退货的想法。
李伟表示,虽然威士忌市场看起来挺热闹的,进口数据也在增长,但是动销现在确实不容易。其了解到的周边一些做威士忌的福建经销商很多都面临这个问题。
另外薛德志表示,其本来自己生产了一款威士忌,打算今年秋糖的时候进行官宣,但当前市场环境不景气,打算观望一下再推。
对于进口数据增长,市场却反馈一般的情况。李伟认为,应该是某些大商或者某些区域卖得比较好,有酒商进货。或者是之前汇率变化比较大,有酒商看到了成本上升的趋势,提前进行了备货。
参考酱酒的发展规律,福建威士忌市场最后也将回归理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