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烟草专卖局颁布了《电子烟管理办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这无疑是对电子烟行业监管的又一次收紧。
购买电子烟不用身份证,线上商家手段更隐秘
2019年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中提到,“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端;敦促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并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
“网上卖的比较少了,大多都通过朋友圈熟人买卖。”一名电子烟买家小李(化名)向未来网记者表示。
记者随机点开一款“草本气雾棒”产品,并咨询客服该“草本气雾棒”是否为电子烟时,客服没有予以正面回应,而是强调其为“戒烟替烟产品”,并声称“不含焦油”“不含尼古丁”“不含一氧化碳”。
某电商平台截图
除此之外,未来网记者发现,京东、拼多多等各大网络平台,均能检索出所谓的“草本气雾棒”产品。而这些产品基本都是“电子烟”,只不过换了一身“行头”再继续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网络平台售卖电子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电子烟的当下,除了一些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在变现售卖电子烟产品外,还有一些电商商家则通过较为“隐秘”的方式,向有购买需求的消费者甚至是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
而当记者主动询问“购买电子烟是否需要身份证”时,该商家给与了直截了当的答复:“不用了”。这也意味着,当下,未成年人购买电子烟并非难事。
同时,在记者的追问下,对方肯定了自己是悦刻的专营店,而且产品均为悦刻厂家生产,让放心购买。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与对方沟通的整个过程中,对方始终没有要求记者出示身份证等证明年龄的证件。
近年来,随着电子烟的风靡,像悦刻这样涉及电子烟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电子烟企业从2013年的4.54万家快速增长至2020年16.84万家。截至2021年2月4日,中国存续电子烟企业超过17万家。
同时,行业媒体卷卷智库与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发布的《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也显示,2021年电子烟国内市场零售规模达197亿元。
电子烟市场迎“最强监管”,伸向未成年的“魔爪”何时收手?
未来网记者获悉,目前,市面上除了较为知名的悦刻、柚子、小野等电子烟销售品牌外,还充斥着诸多小厂家生产的不知名电子烟品牌。
无疑,电子烟市场充斥着诸多隐患。这其中,少数青少年也成为电子烟的购买群体之一,引发社会各方的担忧。
众所周知,未成年人吸食电子烟可谓“百害而无一利”。此前,国家烟草专卖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电子烟作为卷烟等传统烟草制品的补充,其自身存在较大的健康和安全风险,尤其对未成年人损害更加严重。”
据媒体报道,电子烟的危害可能超出传统卷烟,且电子烟中的尼古丁是一种高度成瘾物质,可能会损害正在发育的儿童大脑。另据人群研究证实,青少年使用电子烟不仅会成瘾,还有可能诱导他们去吸食传统烟草,使用电子烟的儿童和青少年在长大后吸烟的几率至少增长一倍。
为了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的侵害,国家烟草专卖局于近期出台了《电子烟管理办法》。其中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根据该管理办法的第二十二条规定,“电子烟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同时,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
对于电子烟这一伸向未成年人的“魔爪”,有关部门早已“出拳”监管。早在2020年7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制定了《电子烟市场专项检查行动方案》,提到全面清理短视频、自媒体等社交平台电子烟销售行为,消除未成年人通过互联网购买并吸食电子烟的隐患。
2021年11月,国务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作出修改,明确“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而面对电商平台变相售卖电子烟的行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朱巍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家受到利益驱使,通过改头换面、变相销售等手段诱导未成年人购买吸食电子烟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则认为,线上平台有义务审核商家的各项经营资质,对不符合经营范围的商品严禁上架,或在发现商家存在违法经营的行为时,及时采取下架等处置措施。“一般来说,商家隐蔽销售电子烟的行为能够避开平台的审核,但平台也应该通过巡查等方式主动清理非法内容,或者提供便捷的投诉渠道,在接到投诉后也要及时处置。”
电子烟爱好者小刘(化名)在获悉《电子烟管理办法》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及电子烟的一系列危害后,向未来网记者表示“之后将不会再购买电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