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信息网隶属于红河州人民政府,是红河州的官方网站。作为红河州的窗口和纽带,红河信息网旨在向公众提供最新、最全、最准确的信息,帮助人们了解红河州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红河信息网开设了各种栏目,包括政务公开、新闻资讯、人民论坛、网上之家、便民服务等。这些栏目涵盖了从政策法规到生活服务的各个方面,为公众提供了群众所需的信息和服务。
作为红河州的窗口和纽带,红河信息网将继续不断努力,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公众一起共建繁荣、和谐、有序的红河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云南省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驻蒙自市,是云南的16个地级行政区之一[1],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北连昆明、曲靖,东接文山,西邻玉溪、普洱,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北回归线横贯东西。红河州辖区面积32931平方公里[39],下辖4个县级市、6个县、3个自治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4478422人。[38]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0个世居民族,有241万少数民族人口。[36]
红河州有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蒙自,有世界锡都个旧,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文献名邦石屏;有河口和金水河两个国家级口岸;有锡文化、陶瓷文化和梯田文化。红河是云南经济社会和人文自然的缩影,是云南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走向东盟的陆路通道和桥头堡。[2]
红河州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3]2019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4]2020年,红河州实现生产总值2417.47亿元。[35]
目录
1历史沿革
元朝以前
元至民国
建国之后
2行政区划
3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
气候
水文
4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生物资源
5人口民族
6经济发展
概况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7交通
8政治体制
9社会事业
教育
科技
文化
卫生
社会保障
邮电
10民族文化
11风景名胜
12地方特产
13荣誉称号
14著名人物
历史沿革编辑播报
红河哈尼梯田风景
早在西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西南夷”地区设置4个郡,其中的牂牁郡设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辖17县,境内(今红河州内)有同并县(今弥勒市北部至石林彝族自治县一带)、漏江县(今泸西县一带)、西随县(今金平县一带)、进桑县(今屏边至河口县一带);益州郡设于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辖24县,境内有律高县(今弥勒县西南至建水县曲江镇)、贲古县(今蒙自、个旧一带)、毋棳县(今开远、建水一带)、胜休县(今石屏县、峨山县等地)、来唯县(今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县西部、包括越南莱州省西北部)。[7]
东汉时,牂牁郡辖境范围与西汉同,只是将进桑县改为进乘县,将原益州郡西部6县划归新设的永昌郡,将来唯县并入西随县。[7]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两汉的基础上对郡县的设置进行调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原益州郡所属的胜休县及贲古县划归新设的兴古郡,还把进乘县、西随等6县划归兴古郡;毋棳县改称西丰县,也归兴古郡;原属牂牁郡的毋单(今华宁盘溪至弥勒西部)、同并、漏江等县划归建宁郡。[7]
西晋泰始六年(270年),晋武帝将益州所辖的建宁、兴古、云南、永昌4郡划出单独设置宁州。[7]
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统一南北分裂的中国,在今曲靖设南宁州总管府。[7]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交趾郡为交州。[7]
唐武德七年(624年),改南宁州总管府为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废。[7]
唐调露元年(679年)于交州设安南都护府,驻今越南河内。今红河州东南部的屏边、蒙自、河口县属安南都护府。南诏前期拓东节度的南部控制区只达今红河以北,红河以南的今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之地,东南部的今蒙自、屏边、河口、马关、文山等地仍然是唐朝安南都护府的管辖范围。[7]
公元765年,南诏筑拓东城,不久设拓东节度,在拓东节度的军事防守区内,仿唐设府、州、郡、县。境内有建水郡。在一些民族聚居区仍设部,境内有弥鹿部(今泸西)、弥勒部(今弥勒)。[7]
唐大中八年(854年)以后,南诏拓东节度收管七绾洞(今河口、马关一带),同时获得“棠魔蛮”(今红河、元阳、金平、绿春等地的傣族)居住的地方,不久南诏便把拓东节度南部划出一片设通海都督府,境内大部地方属之。[7]
大理政权后期改通海都督府为秀山郡,辖阿僰部(今建水县)、纳楼部、石平邑、目则城(今蒙自)等,相当于县一级政区。还辖有铁容甸部(今红河县东南之下亏容)、思陀部(今红河县西部之思陀)、伴溪部(今红河县西南之落恐)、七溪部(今红河县东南之溪处)、大甸(今金平县内)。后又从秀山郡中分出另立最宁府,下辖屈中部(今开远东南一带),阿马部(今屏边一带)、舍资部(今蒙自县东部之老寨),哈迷部(今开远市城区)等。[7]
大理政权后期还撤销拓东节度,建石城郡,弥鹿部、弥勒部隶属石城郡。[7]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云南行省建立后,撤销原万户、千户、百户等军事性组织,改设路、府、州、县,境内属临安路、和泥路、广西路。明朝把元朝的临安、和泥2路合并设临安府,府治驻建水州,辖6州、5县、9个长官司,辖区多在今红河州内;又改广西路为广西府,辖弥勒等三州。[7]
清朝沿袭明朝在云南的设置,但也有一些变化。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广西府为广西直隶州(驻今泸西县城),原所属州降为县。广西直隶州直辖地即今泸西县,下辖弥勒等3县。同年,建水州也降为建水县。清临安府辖3州、5县、28个大小土官,境内有建水县、石屏州、阿迷州(今开远市)、蒙自县、纳楼茶甸长官司(领今建水县南部、元阳县、绿春县部分地区)、落恐甸长官司(驻今红河县宝华区朝阳村)、左能寨长官司(驻今红河县宝华区嘎他村)、思陀甸长官司(驻今红河县乐育区)、亏容甸长官司(驻今红河县勐龙区大寨)、纳更山土巡检(驻今元阳县东南的同春山),溪处甸长官司副长官(驻今红河县南石头寨)、瓦渣甸长官司(驻今红河县中部甲寅区)、阿邦土舍(驻今个旧市南阿邦村)、慢车土舍(驻今红河县东北慢车村)、稿吾卡土把总(驻今元阳县东部稿吾卡)、十五猛土掌寨(在今建水县和个旧市南部的红河北岸一带及元阳、金平县境内,越南莱州省北部的黑江北岸)。
光绪十四年(1888)设临安开广兵备道,驻蒙自,领临安、开化、广南3府。[7]
民国3年(1914年),临开广道改为蒙自道,沿至民国18年(1929年)撤销蒙自道。蒙自道辖建水县、个旧县、阿迷县、蒙自县、石屏县、广西县、弥勒县等16县和河口对汛督办区。民国31年(1942年)7月,云南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建水成立。1947年12月,第三行政区改为第五行政区,仍驻建水,1949年迁个旧。原第二行政区改编为第三行政区(驻弥勒),1949年3月迁驻路南。第三行政区改为第五行政区后辖建水、石屏、曲溪、开远、个旧、蒙自、屏边、金平等10县和龙武设治局、河口对汛督办。第二行政区改为第三行政区后辖弥勒、泸西、路南(今石林)等县。[7]
1949年12月,滇南人民行政公署在建水成立。[7]1950年1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蒙自。[40]
1950年2月改称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驻地迁蒙自,12月改称云南省人民政府蒙自区专员公署(简称蒙自专署),辖蒙自、屏边、开远、个旧、金平、建水、石屏、曲溪、元江(1954年7月划归玉溪专区)、红河、新民(1951年改为元阳)县、河口市以及龙武设治局。[7]
1954年设立红河哈尼族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元阳县新街。原属蒙自专区的元阳(驻新街)、红河(驻迤萨)、金平3县划入红河哈尼族自治区。
1956年设立六村办事处(县级行政单位),作为红河哈尼族自治区的派出机关。红河哈尼族自治区辖3县、1办事处。[8]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图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图(5张)
1957年11月18日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蒙自县。原由红河哈尼族自治区领导的元阳、红河、金平等3县及六村办事处和蒙自专区所属蒙自、屏边、河口、石屏、龙武(驻龙朋镇)、曲溪、建水、开远等8县和弥勒县划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彝族自治县改为弥勒县。辖12县、1办事处。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个旧市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由蒙自县迁个旧市。撤销开远县,并入个旧市和文山县;撤销蒙自县,并入个旧市。撤销六村办事处,原六村办事处辖区及金平、元阳2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立绿春县(驻大兴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11县。
1960年撤销曲溪县,并入建水县;撤销龙武县,并入石屏县。恢复开远、蒙自2县,开远、蒙自2县由个旧市领导。
1961年原由个旧市领导的开远、蒙自2县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直接领导。
1962年恢复泸西县(驻中枢镇。原泸西县于1960年属曲靖专区时撤销,并入弥勒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12县。
1963年7月1日,屏边县改设屏边苗族自治县;7月11日,河口县改设河口瑶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10县、2自治县。[9]
1981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开远县,设立开远市(县级),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2个市、9个县、2个自治县。
1984年12月5日国务院批复:将红河县哈阿乡梅普村划归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管辖。
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复:撤销金平县,设立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原金平县的行政区域为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2个市、8个县、3个自治县。
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由个旧市迁移至蒙自县。
2010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蒙自县,设立蒙自市。
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弥勒县,设立弥勒市。[10]
2020年10月15日,发起成立三省六地文化旅游推广联盟。[11]
行政区划编辑播报
截止到2013年红河州辖4个市、6个县、3个自治县。[12]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13年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13年3月。
自然环境编辑播报
红河州位于位于东经101゜47′~104゜16′,北纬22゜26′~24゜45′之间,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北连昆明、曲靖,东接文山,西邻玉溪、普洱,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北回归线横贯东西。[7]辖区面积32931平方公里[39]。
红河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国境线长848公里。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分为山脉、岩溶高原、盆地(坝子)、河谷4部分。主要山脉为横断山脉南段澜沧江东侧的云岭南延东部分支哀牢山(西部分支为李仙江西侧的无量山)。红河大裂谷把境内地形分为南北两部份,南部为哀牢山余脉,山高谷深坡陡,地形错综复杂;北部为岩溶高原区,山脉、河流、盆地相间排列,地势较为平缓,喀斯特地貌尤为突出,著名的泸西阿庐古洞、建水燕子洞、弥勒白龙洞、开远南洞等大型地下溶洞就分布在这片地区。红河州最高处为金平县西南部西隆山,海拔3074.3米;最低处在河口县红河与南溪河汇合处,海拔76.4米(也是云南海拔最低点)。[7]
境内河道属珠江、红河两大流域,其中珠江流域面积12837.2km2,占39.9%;红河流域面积19343.8km2,占60.1%。
红河州大小河流众多,红河州境内集水面积在50km2以上的河流有180条,其中珠江流域有65条,红河流域有115条。100km2以上的河流有94条,其中珠江流域有41条,红河流域有53条。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14条,其中珠江流域有5条,红河流域有9条。红河流域主要河流有红河、李仙江、藤条江、南溪河、小河底河、小黑江、牛孔河、盘龙河、大梁子河等。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南盘江、泸江、甸溪河、沙甸河、曲江。河流径流总量142.9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红河,从红河县入境至河口县出境,流经境内红河县、石屏县、元阳县、建水县、个旧市、金平县、蒙自市、河口县,州境内长240.6千米,流域面积11534.7km2,年均流量297m3/s。[7]
自然资源编辑播报
红河州地处滇东、滇东南、滇西三大成矿带交接部,地质成矿条件较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2011年,红河州探明或开采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非金色矿产共49种,共发现矿床(点)500余处。资源储量:燃料矿产煤41.39亿吨,当年产量1286万吨;黑色金属矿产:铁1.04亿吨、锰0.68亿吨,当年产量分别为91万吨和30万吨;有色金属矿产:铜金属137万吨、锡金属49.78万吨、铅金属119万吨、锌金属134万吨、镍金属1.7万吨;贵金属:黄金20220千克、白银3783.4千克;非金属:石膏1.24亿吨、霞石正长岩5545万吨、水泥用灰岩26714.5万吨。
各种金属、非金属矿藏中,锡、锰及伴生金属铟、铋、银在全省和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个旧市是红河州主要矿产资源的集中地,有色金属储量居全省第一,锡储量居全国之首;建水是全国最大的锰生产基地;蒙自银的储量达4044吨,是国内较大的银矿之一;金平镍矿储量80万吨,是全国第四大富镍矿;建水钛矿储量为125万吨。红河州依托大企业抓项目,使红河州矿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个旧成为世界最大的锡冶炼、锡材加工、锡化工生产中心。云锡集团公司成为集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锡化工、砷化工、锡加工、有色金属新材料、贵金属材料等为一体的国有大型有色金属生产联合企业。[14]
2011年,红河州有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堪称“天然动植物王国”,被誉为“滇南生物基因库”。境内有野生种子植物229科1530属5667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17属29种,被子植物221科1513属5638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苏铁、金花茶等2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9种。有陆栖脊椎野生动物69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马来熊、黑冠长臂猿、金钱豹、绿孔雀等2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1物种。中草药911种,其中植物药770种,动物药140种,矿物药1种。[14]
人口民族编辑播报
2019年末全州常住人口为47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09%。出生率11.27‰、死亡率6.1‰、自然增长率5.17‰。[36]
2019年末全州户籍人口为467.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万人。按性别分:男性241.27万人,女性226.61万人;按民族分:汉族180.85万人,少数民族287.0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4.6%。[36]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4478422人。[38]
红河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0个世居民族,有241万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占红河州总人口的57.5%,民族聚居区占红河州国土面积的98%。2011年红河州总人口中,以彝族和哈尼族为主,彝族达108.58万人,占总人口的24.48%;哈尼族达8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8.23%。人口超过10万人的有彝族、哈尼族、苗族、傣族、壮族。[7]
2023年4月,云南省统计局发布2022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440.5万人,城镇化率为49.25%。[72]
经济发展编辑播报
2020年红河州实现生产总值2417.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5.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2.3%)2.9个、全省(4.1%)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4.78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940.44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132.25亿元,增长4.4%。[35]
2016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GDP)1336.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30亿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604.33亿元,同比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518.16亿元,同比增长9.0%。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6.0:45.2:38.8。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653元。
全年全州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552.97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40.6%提高到2016年的41.4%。
全年全州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66.25亿元,比上年下降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10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税收收入69.67亿元,同比下降1.6%;非税收入63.43亿元,同比增长20.9%。全州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8.79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全年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在全年目标控制范围内。其中:食品烟酒类同比上涨1.4%;衣着类同比下降1.4%;居住类同比上涨2.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同比下降0.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同比上涨3.0%;医疗保健类同比上涨2.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同比上涨1.1%。[15]
2016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投资规模突破2000亿台阶。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0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5.5%。按重点行业分,工业投资469.16亿元,同比增长11.7%;公路运输业投资172.15亿元,同比增长88.7%;水利投资74.82亿元,同比增长27.3%;教育投资76.57亿元,同比增长32.0%;房地产开发投资435.10亿元,同比增长12.8%。[15]
全年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342元,比上年增长9.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49元,比上年增长9.9%。[15]
2016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47亿元,比上年增长5.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7.5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年粮食产量达185.6万吨,比上年增长1.0%。据初步统计,全州肉类总产量109.03万吨,比上年增长22.0%;牛奶产量5.82万吨,比上年增长24.4%;期末大牲畜存栏数为154.45万头,比上年增长4.8%;期末生猪存栏610.12万头,比上年增长7.0%;肉猪出栏1003.94万头,比上年增长8.5%。
全年全州有效灌溉面积达183千公顷,水利工程年供水总量12.1亿立方米,为农业供水9亿立方米。[15]
2016年,全州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449.87亿元,同比增长1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165.62亿元,同比下降1.5%;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217.4亿元,同比增长22.5%。烟草制品业增加值134.01亿元,同比下降4.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实现增加值35.18亿元,增长10%;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90.66亿元,增长13.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57.18亿元,下降0.6%。
新增企业、新兴产业成为实现全州工业增长的新引擎。全年全州新纳规工业企业43户,新增工业增加值47.2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3%,拉动全州工业增长12.8个百分点。“以晴集团”、“鑫顺祥”、“惠科”等企业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2016年拉动我州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全年完成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696.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建筑业增加值15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4%。[15]
201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01.66亿元,同比增长12.3%;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4.90亿元,同比增长12.8%。按消费类型分:实现餐饮收入60.28亿元,同比增长12.6%;实现商品零售收入306.28亿元,同比增长12.3%。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0.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1%。其中:出口完成9.71亿美元,同比增长54.3%;进口完成10.44亿美元,同比增长59.8%。
2016年,在建项目共1050个,协议投资额(内资)2294.13亿元,当年实际引进省外到位资金710.38亿元。全年新签约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48个,协议投资额677.0亿元。预计当年新签合同外资35832万美元,预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39万美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户。
全年全州共接待海外旅游者36.35万人次,同比增长57.0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71亿美元,同比增长44.56%;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3498.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7.90亿元,比上年增长44.1%;全州实现旅游总收入274.61亿元,比上年增长43.3%。[15]
年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786.51亿元,同比增长9.9%。银行业融资余额为1603.07亿元,同比增长18.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45.53亿元,同比增长14.7%。
年末全州有保险公司28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5家,人寿保险公司11家,保险中介公司2家。全年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8.41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7.63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0.77亿元。支付各类赔款15.27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8.54亿元,人寿保险赔款支出6.73亿元。[15]
2022年2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将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44]
交通编辑播报
20世纪70年代,红河州各县市均通公路。
1995年以来,红河州修建了蔓耗至金水河、元阳至绿春、红河至石屏三条油路,结束了油路不过红(红河)的历史。
1995年,红河州通车总里程10585千米,其中省管养2705千米、州管养7880千米。2004年11月,鸡街至石屏(98.53千米)、通海至建水(63千米,其中州内47.3千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005年,红河州拥有公路总里程17607千米,其中国道655.2千米、省道1087.2千米、县道5148.5千米、乡道10106.2千米、专用道703.5千米。公路总里程和公路密度居全省第一。通乡公路路面硬化及通达目标基本实现。[7]
2007年,鸡街至蒙自(30.25千米)、个旧至大屯(15.86千米)两条一级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实现一级公路零的突破。2008年2月,新街至河口高速公路(56.32千米)建成通车。
2008年11月,开工建设石林至蒙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后,从蒙自出发向北3小时可达昆明,向东当日可抵达广西北海。
2009年8月,蒙自至新街高速公路(84.94公里)建成通车。同年,相继开工建设总长463千米的蒙自至屏边、蛮耗至金水河、冷墩至清水河、元阳至绿春、红河至南沙、元江至红河等7条二级公路,其中蒙自至屏边、蛮耗至金水河、冷墩至清水河、红河至南沙、元江至红河(红河段37.45千米)建成通车。
2011年,有6条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416.001千米,双向四车道。9条省道过境,境内长2006.427千米。有县乡(镇)级公路1702条,总长15176.447千米。有运输企业208个,拥有货运汽车50857辆,202079.56吨位;客运汽车3862辆、65568座位;货运量5440万吨,货运周转747198万吨每千米,客运量4046万吨,客运周转量306417万人每千米。[25]
滇越铁路线(滇段称昆河铁路),泛亚铁路东线玉蒙铁路(在建)、蒙河铁路线[65],云桂铁路[66]过境,其中昆河铁路线境内长319千米,为米轨窄轨铁路,设弥勒巡检司、开远、碧色寨、山腰、河口等34个车站,跨越红河铁路大桥,通往越南老街、河内、海防方向;开远站为二等站,2004年停止客运,2011年完成货运量456.6万吨,货物周转量10.96亿吨千米。
泛亚铁路东线玉蒙段、蒙河段境内长249千米(其中蒙河段141千米),为准轨一级电气化铁路。建成后,将与全国准轨铁路网和越南铁路网连通,形成云南省出境的重要国际铁路通道。云桂铁路境内68.22千米,为准轨一级电气化铁路。[26]
红河州境内有通航河道9条,总长768.47千米。2011年,红河州有渡口42道,各类船舶363艘,全年完成客运量37.5万人,客运周转量518.9万人千米;货运量27786吨,货运周转量416790吨千米。
2016年末,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9755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142789万吨公里;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3718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247736万人公里。预计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2.29万公里。[15]
2023年,红河城市轨道交通正式开通,运营里程13.4公里,包括红河州滇南中心城市群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71]
政治体制编辑播报
职务
姓名
州委书记
赵瑞君
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州长
罗萍
州委副书记、州委组织部部长
应亥宗
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察委员会主任
晏春云
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
吴世雄
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
字振华
州委常委、蒙自军分区司令员
张文伟
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
董万春
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
晋洪江
州委常委、蒙自市委书记
李梅
副州长、州公安局局长
黄碧忠
副州长
李国民、周永瑜、张珺、许高红、吕进、陆强
秘书长
丁昆
州政协主席
庞俊
参考资料[16-24][37][41-42][45-57][70]
社会事业编辑播报
2016年,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008所,在校学生84.32万人,专任教师4.9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5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6.77%。初中毛入学率为100.5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1.0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72.1%。[15]
本科
红河学院
专科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红河州财校、红河技校、建水师专
2016年,全年全州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6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4项,州级科技计划项目111项,申请专利839项,新批准高新技术企业3个,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29个。[15]
2016年,全州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9.2%,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3%。年末全州共有文化馆14个,艺术表演团体6个,博物馆12个,公共图书馆14个。
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大型舞剧《诺玛阿美》参加云南省第十三届新剧目展演,荣获金奖,并入围国家“文华大奖”评选。组织参加法国巴黎“法共报节”演出活动,展演红河民族特色歌舞节目10场;参加省文化厅以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为班底的云南文化艺术团赴德国的多场次文化交流演出活动,欧洲时报、欧洲华侨网、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反响。[15]
国家一级图书馆:开远市图书馆、石屏县图书馆、泸西县图书馆、锡都图书馆(个旧市图书馆)、弥勒市图书馆[34]
2016年,全州共有卫生机构2298个,床位2.6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18万人。全州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39.27/10万。[15]
2016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81.6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为42.5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7.5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为19.92万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职工有6314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为21.22万人。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353.08万人,参合率达98.99%。
年末全州共有收养性福利机构118个。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9.88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达3.79亿元。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47.10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达8.87亿元。[15]
民族文化编辑播报
彝族古籍文献丰富,全州散存于民间的彝文古籍二千多卷,著名文献有《尼苏夺节》、《彝族创世纪》、《太阳历》等。经典的舞蹈有哈尼族的芒鼓舞、乐作舞,彝族阿细跳月、烟盒舞,苗族芦笙舞等。
经典音乐有石屏彝族的海菜腔等。《哈尼四季生产调》、哈尼族多声部音乐、彝族烟盒舞、彝族海菜腔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9]
民族乐器有彝族的巴乌、口弦,苗族的芦笙,傣族的葫芦丝等。图腾崇拜有哈尼族的祭龙,彝族的祭火、祭山等。
哈尼族
哈尼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红河州的哈尼族人口69万人(2004年统计数据),占全国哈尼族总人口的48.9%,主要聚居于红河南岸红河、绿春、元阳、金平县和建水县部分地区,自称和他称有“哈尼”、“糯比”、“糯美”、“奕车”、“白宏”、“腊味”、“阿梭”、“布都”、“期的”、“各和”、“碧约”、“卡多”、“哈欧”、“西摩洛”、等十余种。自称称谓多源于祖先名,有的源于居地名,或服饰、图腾及其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称哈尼族。
哈尼族有悠久的历史,与彝族、拉祜族永源于古代的诸羌部落。隋唐时期,哈尼族与彝族的先民同被成为“乌蛮”部落。当时,滇南、滇东北的“乌蛮”部落,被成为“南中”、“三十七蛮部”,其中“因远”、“思陀”、“溪处”、“落恐”、“王弄”等七部多为“和蛮”(“和泥”),为哈尼族的先民。公元937年,南诏通海节度使段思平曾联合“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篡夺南诏政权的“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哈尼族的社会形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基本进入封建社会,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地区仍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区。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又分不同的方言和若干土语。红河州哈尼族的语言属哈(尼)僾(尼)方言。哈尼族无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帮助创造了拼音文字。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十月年和六月节,十月年称为“扎勒特”(“扎勒特”意即捏做糯米面团子),一般从阴历十月的第一个辰龙日起,至申猴日止,历时6天。农历五月欢度“苦扎扎”(即六月节),节日3-5天。一般以农历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为节日的第一天(也有的地区在“火把节”期间或农历四月底)。[30]
苗族
苗族是迁入自治州较晚的一个民族,人口25.3万(2004年统计数据),主要聚居于屏边、金平、河口、蒙自等县。自称有“蒙”、“蒙豆”、“蒙细”等。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文。由于长期和汉族人民交往,许多苗族兼通汉语,语言中也有不少汉语词汇。苗族居住的高山,一般水源不多,土地贫瘠,只能种植玉米、荞子等旱地作物,然而地域广阔,草场丰富,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苗族除从事农耕外,还大量饲养黄牛、驮马。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妇女的衣着更是多样。妇女擅长纺织、绣花、蜡染、工艺精致、富有民族特色。苗族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内容广泛。重大节日有每年农历正月初五举行的“踩花山”。[31]
哈尼矻扎扎节
彝族火把节
风景名胜编辑播报
红河州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泸西阿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27]
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弥勒白龙洞、屏边大围山、河口南溪河、元阳观音山、个旧蛮耗、石屏异龙湖等6个;
红河州级风景名胜区有开远南洞、金平金水河、蒙自南湖3家。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建水县城
哈尼族崇尚黑色服饰
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1座,建水团山;
国家级旅游文化名镇1座,建水县临安镇
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石屏县城;
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座,石屏郑营和泸西城子村
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座,蒙自新安所。
国家地质公园阿庐古洞,国家级湿地公园老虎嘴梯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黄连山、金平分水岭、大围山3个,其中大围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纳楼长官司署、建水文庙、指林寺大殿、朝阳楼、双龙桥、个旧鸡街火车站、蒙自海关旧址、陈氏宗祠、企鹤楼、滇越铁路五家寨人字桥等10处,
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7处。[28]
地方特产编辑播报
红河州境内土特产品有个旧的锡制工艺品,建水的紫陶、狮子糕、燕窝酥、草芽,蒙自的年糕、过桥米线、甜石榴、开远的甜藠头、六果液,石屏的豆腐、杨梅、八面煎鱼,屏边的蛤蚧酒、熊胆酒、荔枝,弥勒的葡萄酒、风吹豆豉、红河卷烟,绿春的玛玉茶、云雾茶,泸西的东山火腿,元阳的南沙干巴、梯田红米、芒果、香蕉,河口的菠萝、香蕉、荔枝等。[32]
荣誉称号编辑播报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33]
2021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被评选为“2020年度省级美丽河湖奖补州市”。[43]
著名人物编辑播报
范华平,男,汉族,1962年10月生,云南泸西人[59]。曾任[68]山东省副省长[60]、省政府党组成员[60]、省委政法委副书记[60]、省公安厅厅长[61]、党委书记[59]、督察长[62-63]。现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69]。
2.找到“投稿”通道。在网站主页面的导航栏中找到“资讯中心”或“新闻中心”等栏目,进入后找到“投稿”入口。
请注意,在写作过程中要遵守法律法规,遵循社会公德,不得恶意诋毁、抄袭或侵犯他人权益。希望你能用真实、客观、负责任的态度为红河信息网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