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医院就是偷工减料,好几次了,中药都被你们煎成这样。”
门诊室外,一个约莫50多岁的女人在吵叫,地上还有零零散散的中药。相比于妇人的声嘶力竭,门诊室内的大夫却异常的冷静,该看病的看病,该开药的开药。
事情是这样的。
退休后的邱大娘在家带孙子,可是一场癌症降临在儿子身上,打破了她原本的幸福生活,确诊后,年迈的邱大娘除了带着儿子在医院接受化疗之外,还要进行中医治疗,医院开了中药让其服用,以此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
一、医院偷工减料,代煎中药颜色更浅?
可以肯定地说,医院代煎的中药颜色更浅,并非是医院在偷工减料,而是以下这3个原因导致。
医院代煎中药的颜色和自己煎制的中药颜色深浅不同,最根本的原因是煎药方式不同。普通人煎药是敞开式的,时不时还会掀起盖子察看,而医院是用高压密闭的机器煎药,这样药材不会暴露在空气中,中药中的金属离子、酚类、蒽醌类等物质就不会被氧化、变色,所以得到的中药颜色也比普通人熬的药浅一些。
其次每个人的病证不同,医生开具的中药和配方自然不同,而不同药材属性不同,像丹参、玄参、熟地等药材颜色本来就偏深,黄芪、甘草等药材颜色偏浅,而中医用药是随着病情变化的,并不是万年不变,尤其是像邱大娘儿子这样的癌症患者,这才导致熬的药颜色有差异。
另外,普通人煎药和医院煎药时对药材的包装有所不同,像邱大娘煎药是直接将药材放入药罐,而医院会用会用无纺布袋将要才包裹起来,这样药材中的杂质、淀粉、树脂等不溶性的小颗粒就进不到药里,相当于进行了一次过滤,再加上机器本身的过滤程序,这样得到的中药自然颜色清亮几分。
归根结底是普通人和医院对待药材的处理和煎药的技术有差距,而颜色的深浅其实也代表不了药的好坏。
二、代煎中药和自煎中药,哪个更好?
像邱大娘一样用中药颜色论好坏的人其实并不少,这只是普通人对中药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的误区,而代煎中药和自煎中药也确实各有优缺,难以论断。
自煎中药,从普通人的知识储备和煎药环境来看,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正确地处理药材,也没有好一些的煎药工具,一般都是用敞开式的锅、盆、罐来煎药,好处是这样可以得到新鲜中药,只要观察仔细也可以把握火候,可以根据患者病情有所调整。
缺点是敞开式的煎药工具容易让有效成分挥发、流失,而且自己煎药只能保存1-2天,煎药的技术也难以保障,尤其是没有经过过滤,中药中难免参与颗粒、杂质等。
三、中药有没有效,主要看这4点
煎药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问,并不是将药材放入锅中煮一煮就可以的,想要得到药效良好的药液必须要注意4点。
●容器选对,中药才能有效果
中药煎煮的容器以砂锅、陶瓷最佳,搪瓷、高温玻璃、不锈钢等次之,而铁锅、铜锅、铝锅等最次,因为这类锅可能和药材发生反应,轻则影响药效,重则可能生成对患者不利的物质。
●查看药方中药,浸泡过后更有效果
拿到中药后,首先要检查药材是否完好,有没有虫蛀、破损、污染物等,还有部分特殊药材需要特殊炮制,这种普通人不太懂,在取药时最好问一问医生是否需要特殊处理,有的药材浸泡过后可以使药效有所提升,一般浸泡20-30分钟即可,具体也要咨询医生,切勿自行处理。
●煎煮中药水量和火候同样重要
前者用水一定要注意水质,要选择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水量科学计算可以参考:1克中药材需要10毫升水,计算出总水量,其中70%用于前煮,剩下30%用于二煮。煮药时“先武后文”,就是用大火煮沸,然后小火慢熬。
四、吃中药,这5类食物入肚等于白吃
中医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化传承之一,其对草本植物的研究和使用惊艳了世界,正因绝大多数中药都是草本植物,和食物同源,所以用药忌讳也较多,吃中药时5种食物不宜入口!
1、茶
茶中含有10%的鞣质,它会分解出鞣酸,鞣酸和铁盐反应会以鞣酸铁的形式沉积,引发腹泻、腹痛等症状,还会减少人体内的铁。
2、辛辣刺激类食物
辛辣刺激类食物,比如:辣椒、烟酒、咖啡等,其中烟酒会增加肝肾的负担,影响人体代谢,干扰药效发挥,而辣椒等辛辣之物也会刺激肠胃黏膜,严重时可能造成损伤。
3、果汁
果汁中含有果酸、柠檬酸等酸性物质,它们可以加速药物分解,阻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尤其是当药物是碱性时,影响最大。
4、糖
糖中所含的钙离子、铁离子等成分有可能和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反应,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或者产生沉淀物,从而影响药效或加重病情。
5、发物
发物可能会因冷积、辛辣、激素成分、异性蛋白质等对人体产生刺激,而引起比病情的变化,尤其是部分发物会引起内分泌紊乱或过敏反应,不利于药效发挥,反而可能造成新的病症。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煎药更是其中的“绝活儿”,是治病救人的途径,普通人对煎药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容易产生误区,这是在所难免,这也提醒人们要多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和健康有关的中医文化。如果生活中遇到需要煎中药的情况,对不明之处要及时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