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封面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分发,喜欢的个人用户可以找到品牌渠道领取。在自己发红包的时候,在众多获得的红包封面中选择合适的封面,随红包一起发出去。即完成了红包的发放,又替企业完成了宣传。
(3)体验
作为普通的个人客户,在看到别人的红包时,是可以看到红包上有个性样式的封面,点开之后除了有红包金额领取,还可以看到红包封面的图片或者视频。优秀的封面设计会受到众多用户的追捧。
2、背后的商业逻辑
(1)客户梯度
很多银行用金融资产来衡量客户梯度,很多企业用消费额度来识别客户等级。有没有想过,这种客户梯度是你喜欢客户的等级,而通过红包封面,让你了解了,什么样的客户喜欢你,而且可以区分出喜欢你的层级。最简单的,看到红包喜欢封面的客户是初级;愿意去搜索红包封面的客户是中级;愿意参与品牌的各种活动努力获得红包封面的是高级客户。如果没有对品牌的喜欢,客户是没有获得红包的主动性的,这可以提升品牌的号召力,更是对品牌号召力的检验。
(2)品牌归属
(3)成就
(4)社交裂变
裂变算法:封面发放个数×每次领红包人数/封面制作成本=裂变效能
简单解释一下:
封面发放个数:是个人用户领到红包封面之后,发放出去红包封面总个数。
每次领红包人数:是发出去一个带封面的红包之后,领取红包金额的总人数。
以上两者相乘,就是发放的红包封面影响的总人数。
封面制作成本包括:设计费、制作费(明星邀约、影画拍摄、后期加工等)、红包封面申请费的合计。
裂变效能:就是花在红包封面上,每一元所影响的客户数。
3、对银行的作用
我们银行能从红包封面中获得什么样的收益呢?是否能打破银行“掌银不获客”的宿命呢?你还别说,真可能有。
(1)扩展渠道
(2)宣传品牌
大多数银行的品牌并不鲜活,缺乏跟客户的互动和交流,单向宣传成为银行品牌扩张的最大困境。而在红包封面中,除了可以有图片,还可以有视频,更重要的是在获得红包封面的过程中,可以植入更多的活动和交互,让人们懂得和理解品牌之后,还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是在寻找“玩”的途径。
(3)客户激活
(4)获得客户
将传播职能赋能给客户之后,银行就迅速实现了文化边界的模糊。客户的跨界传播,将实现以客带客。在银行的众多活动中,可以将红包封面与线下新年活动相结合,将渠道“用户”变现为“客户”。要不是在线开户被监管限制,纯线上获客也是可以实现的。
好了,心动不如行动,无论你是银行在基层苦苦挣扎的客户经理,还是在高层寻找客户流量之路的产品经理,不如一起看看,究竟红包封面是怎么玩的。
1、企业申请
银行可以以企业身份申请红包封面,银行的客户经理可以以个人身份申请红包封面。过程都不复杂,但因为体现出来的匠心有很大不同,最后效果也会不同。最起码,好看的封面,会被更多人抢。
银行申请,通过红包封面开放平台(cover.weixin.qq.com)。流程很简单,我们介绍流程的同时,还会介绍一些流程的设计要点:
(2)封面定制:将准备好的图片、文字、视频素材按照要求进行上传。主要包括:
封面样式:封面样式主要决定红包在四种状态下的样式:一是红包消息气泡,这是在聊天窗口中发红包时显示的一行消息气泡的样式;二是拆红包页,这是点开消息气泡抢红包时那个有“抢”字红包的样式;三是红包详情,这是点完“抢”字之后,打开每个人抢得多少金额的样式;四是封面故事页,在详情页下拉之后,上面的品牌样式就会变大,进入封面故事页。这些样式页面自然是需要上传图片、银行logo等素材,要点是设计好看,有品牌特色和客户可能追逐的需求(比如明星等)。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是此次红包封面传递的信号重点。就像吃完一盒口香糖之后,发现口香糖盒子里藏着一张水浒传108将收藏卡。在这里可以使用图片和视频,没错,可以有视频,最长15秒,还可以视频图片混编,允许一共5个素材,在用户观看的时候,可以横向滑动翻页。
附加链接:封面故事底部还可以附加链接,这个链接可以是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等等。当你领了红包,看了故事,对银行、对封面、对产品任意一个很感兴趣,都可以通过往下拉看到链接,点击进入银行各种渠道进行深入了解。把给你引流的各个方面想得明明白白。
(4)下单付款:就像找个印刷厂帮你印红包一样,你定下样式,然后确定数量,付款后就可以拿到你要的红包封面了。免费试用10个,超过10个之后1元/个。现在知道前面公式里“封面制作成本”在哪里了吧?
(5)封面发放:下单完成后,就可以获得红包封面的发放方式,一般有三种:二维码、序列号、领取链接。这三种发放方式,与多样化的线上渠道、千奇百怪的运营玩法组合,可以形成无数的裂变方式,你还担心你不会线上获客么?一周用一种方式,半年的活动都不带重样的。
2、个人申请
如果你是客户经理,已经有一定的客户资源,那么个人申请红包封面可以增强你对客户的粘性。很多客户经理已经有了很好的私域流量社群,打造了一个让客户喜欢和认可的人设,那么红包封面有利于你强化个人品牌。在个人申请上,手续更简单,与企业申请稍有不同。在这里,我们仅说不同的部分:
(1)申请资格:完成个人认证的视频号个人用户,注意不是公众号,而是视频号。至少发布一个视频,并获得10个点赞。这个也太容易了。
(2)与企业申请的不同:
不用审核,申请即用。
只能定制两款,每款只能发放10个。只能做个体验版。
免费,不要钱。你想给钱也不行,因为不给加量。
只能通过小程序领取。
对于一个银行个人品牌来说,20个红包封面,大概是够用的,但如果是一个网红、B站UP主、带货主播等等很可能就不够了。
3、几点提示
(2)又美又酷又有趣:红包封面,要好看,好看才会有人抢;要个性,个性才会在这种同质化严重的市场让人耳目一新;都没有怎么办?有视频耶,可以搞得有趣点吧,切入不同客户的兴趣爱可以吧。
(3)用户立场:还记得前面的裂变算法么?如果银行只在乎自己的品牌宣传,那么可以提升“红包封面的发放数量”,大家喜欢你就会抢你的。但不要忘记要站在用户的立场考虑,他发红包的时候,就抢红包的人是不是会喜欢,这关系到银行要记住,用户用了你的封面帮你宣传,你得对用户的品味负责,否则他领了也不会发出去,毕竟以后可以领到多种品牌的红包封面。
(4)要少要成套:客户为啥会抢红包?因为红包金额少,分的人数也少,抢慢了就没了。那为啥会抢红包封面?我们就要让红包封面也少,而且还成套,你缺一张能逼死处女座。如果在配合上一个超级忠诚度客户的活动,比如:集齐108将红包封面获得宋徽宗书画纪念信用卡一套2张“瘦金体千字文”和“瑞河图”。这一定会成为圈内爆款。
三、红包封面的引流
红包封面准备好了,那么我们就可以面朝星辰大海一样的客户冲去了,如何引流成为整个红包方面中最有意思的部分,结合银行的线下能力,一定能让一年的活动有声有色起来。
1、引流基本逻辑
场景+渠道+功能+玩法=引流方法
今天已经讲了两个公式了。这个公式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什么地方、用什么功能、跟客户怎么玩,他们就会上钩。我们就来看看这四个要素在红包封面里分别有什么?
(1)场景
(2)渠道
可以实现红包封面裂变的渠道就多了,从万物皆渠道的逻辑,几乎能看到的所有,都可以变成渠道。那么对于银行来说主要分成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两种。
(3)功能
而裂变功能主要体现在红包封面的分发上,分成银行主动发和客户主动找这两种。客户主动找红包封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二维码、序列号、领取链接、搜一搜等等。银行主动发红包封面的功能主要可以使用:朋友圈扭转卡片、群红包彩蛋、吉祥话福袋等等。
(4)玩法
3、引流方法
逻辑通了,工具有了,这样往事具备,讲方法就容易很多,讲例子也知道是符合什么逻辑使用了什么工具。大家也不会仅限于这些案例,还可以根据多种环境和时机,设计出自己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举一些例子。
(1)小程序注册抽奖获取封面
公式代入:领取封面+小程序+二维码(或序列号)+注册(抽奖、拉新)
效果目标:引流、拉新、收集客户数据、制造稀缺提升品味
适应性:适合比较高端的客户和高端文化主题的封面内容
(2)公众号引流加产品矩阵获客
效果目标:引流、拉新、扩大覆盖面、宣传差评
适应性:适合比较好看广谱的产品宣传和大众化定位的银行
效果目标:强化渠道、流量划分、公域转私域
适应性:适合个人客户经理从银行流量池分得私域流量,并补贴忠诚客户。
(4)明星引流加产品体验
公式代入:领取封面+视频号(公众号)+二维码(序列号)+APP任务
效果目标:渠道迁移、功能体验、用户习惯养成
适应性:掌上银行之类功能性APP的拓展
做法:推出一款请明星代言的红包封面,然后在需要推广的APP(比如掌上银行)里设置连续任务接口。然后在公众号或者视频号里提示客户,获得红包封面的方法,就是下载APP,并在APP中完成每日任务,当然这个任务是为了让客户熟悉使用,养成基本的用户习惯,自然越简单越好。然后每日任务完成一周之后,APP会自动发放红包封面的序列号。
(5)线上活动与线下的结合
公式代入:发放红包+线下网点(合作方打卡)+二维码(序列号)+APP任务
效果目标:强化客户生活连接,实现与合作方的流量转化
适应性:在与合作方进行线下品牌共建的时候形成品牌聚集以及客户共享。
(6)多样化的组合
4、常态化红包封面
有朋友说,我们已经错过春节了、错过开门红了,整这个红包封面还有意义么?当然有,因为这将会成为未来每个企业、品牌、组织的重要宣传趋势,这种趋势将带来如下影响。
(1)节庆常态化
春节过了,但上半年才过了一半,整个全年才过了四分之一,还有大量的国内外节日等着客户们发红包。而且在未来的各种节日中指向性会更强,客户聚集特征会更明显,红包封面的宣传仍然能发挥巨大作用。
(2)封面矩阵化
(3)品牌多触点
四、红包封面的趋势
(4)流量分发
2、对客户的影响
对客户来说,渐渐被红包封面改变了一些行为需求和使用习惯。这不仅对腾讯有利,对客户的体验提升也非常有好处。
(1)红包玩法增量
(2)稀缺品牌感
红包封面的稀缺特征,造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就像有人爱买包包、有人爱买“驴牌”包包、有人爱买限量版“驴牌”包包,为什么随着这个递进价格越来越高?因为越来越稀缺。
(3)新的社交聚合
品牌之下带来的是客户的自动归属,这种归属特征也帮助客户形成了新的社交聚集。通过红包可以在不同的群里炸出有共同爱好的潜伏者,熟人社交进入新的赛道。我觉的这个意义对腾讯和客户都双重重要。
3、对银行的影响
(1)在线玩法
扩展了银行业的在线玩法,把银行业的在线活动运营能力,拉到与互联网企业同一水平线。注意,腾讯给了你一个底线,而顶峰,是要靠银行人的智慧创造的,这个一点都不能省。
(2)返回数据
银行体系当中,对客户的反馈收集得非常少,而红包封面,提供给银行更多的、另一个维度的客户行为数据依据。以此,银行可以更多元地了解什么客户喜欢我、喜欢我什么、为什么喜欢我。
五、最后的开始
红包封面并不是万能,传统银行“客户引进门,体验靠基层”的思路已经不适合见多识广的互联网环境。如果我们在红包封面的运营上能的到一些红利和收获,那么仍然要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流量进门只是开始
互联网思维中已经阐述过很多次“客户购买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的开始”。银行作为“账户类”交易的企业,对这一点应该有更深刻的体会。获客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获客了就万事大吉了?是不是获客之后就成了睡眠客户?流量进门仅仅是服务的开始,相对互联网线上渠道流失客户1‰的回头率,银行在这种竞争局面下流失不起。
2、头部品牌能加速放大
红包封面的红利期可能觉醒得很快,是一个典型快鱼吃慢鱼的分红定式。一旦各行各业头部品牌崛起,那么小规模跟随者必定被甩在后面,又要进入艰苦的蓝海裸泳阶段。所以,从银行角度来说,小银行不管是用传统方式经营,还是找到了独一份的蓝海,都要迅速吃掉红利,扩大规模,成为头部品牌。
3、获客变成获客流
将短期、阶段性、客群性获客,转化为长期、持续性、客户类型获客。红包封面帮助你实现了客户类型的区分,那么银行就要考虑这些客群的喜好和服务方式。并且将这个打包成一个固定包,这叫服务产品化,最后成为品牌放射出去,成为持续获客的根基。
4、运营玩法多样化
越到互联网,越是年轻人的世界,传统银行开门红的“打法”,被互联网上红包封面的“玩法”所替代。客户要和你玩,而不是挨你的打。以前银行只会打客户,现在给了你可以和客户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