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工区中迈红东方小区77岁的魏志清老人家里,有一个“压箱底”的宝贝——水烟袋,是其爷爷留下来的,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每当看到水烟袋,魏志清就会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爷爷坐在家门口的老槐树下,抽着水烟袋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场景。
水烟袋做工精致
以前也不多见
这个水烟袋长约25厘米,铜材质,由盛水斗、烟仓、烟管、烟锅等组成,上面有雕花图案,做工精致。因年代久远,水烟袋有些氧化变色,底部破损。
“水烟袋不仅现在是个稀罕物件,在以前也不多见。”魏志清说,小时候,村里人抽烟大多使用旱烟袋,几乎看不到水烟袋,这是因为水烟袋价格高昂,只有在大户人家才能见到。
魏志清说,他的先辈曾在清朝做过官,官居四品,家里还开过染布坊。以前家大业大,买个水烟袋不在话下。后来家道中落,到了爷爷这一辈,靠种地为生。不过,水烟袋还是被留存了下来。
故事讲到精彩处
爷爷会停顿一下抽口烟
魏志清的父亲是家中独子,长期在外谋生,母亲在魏志清6岁时因病去世。魏志清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抽烟的画面成为他童年里一抹难忘的记忆。
魏志清回忆,爷爷把水烟袋看得很金贵,平时放在屋里的四方桌上,不经他允许,谁也不能碰。一旦空闲下来,爷爷就拿起水烟袋,坐在家门口的老槐树下过烟瘾。爷爷从烟仓捏出一小撮烟叶,放在烟锅上点燃,接着猛吸一口,盛水斗里会随即发出一阵咕噜声,这时爷爷的脸上会浮现享受的表情。
“水烟袋里的水,主要起过滤作用。”魏志清说,那时候的人也懂得“抽烟有害健康”的道理,为了减少抽烟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水烟袋里的水可将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过滤掉。
魏志清说,到了夏天,他的爷爷会坐在老槐树下边抽烟边讲故事。“爷爷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讲到精彩之处,要故意停顿一下,抽一口烟,好让我们这些小孩子期待下面的剧情。”
爷爷烟瘾大
但不允许孙辈抽烟
“抽烟用的烟叶,是自己种的。”魏志清说,爷爷带着他到村附近的大北沟开荒种烟叶,烟叶长成,收了挂在铁丝上晒干。每年家里都会收获很多烟叶,爷爷吸不完,就会送给亲戚和邻居一些。
那时,家里没有火柴,而水烟袋又需要频繁点火,咋办?魏志清说,爷爷突发奇想,使用“火绳”来点火。所谓“火绳”,即由艾蒿编织而成,有成人手指般粗,卷成圈。“火绳”跟熏香相似,点着之后轻易不会灭,而且特别耐烧。
魏志清的爷爷爱抽烟,但从不允许孙辈抽。小孩子调皮,好奇心强。魏志清有时也会背着爷爷模仿抽烟的模样。他用红薯开个模子,用来放置烟叶,再用麦秸秆当吸管来抽。“那是闹着玩,不是真抽。”
魏志清还清楚记得,因为父亲在做饭时总抽烟,爷爷一怒之下戒了烟。“爷爷把自己的旱烟袋掰折,并说以后家里谁也不许抽烟。都说烟瘾难戒,可爷爷后来真的没再抽过烟。”
水烟袋是他与爷爷
情感的纽带
在魏志清看来,爷爷戒烟是好事。
魏志清说,他结婚生子时,爷爷已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但身体很好,走起路来依然两脚生风,还经常来到洛阳帮他带娃。
爷爷在世时,魏志清与兄弟们分了家。得知他对那个水烟袋感兴趣,爷爷特意将水烟袋分给了他。当时,水烟袋上系着一根绳子,为了保证水烟袋的原汁原味,他没有将绳子去掉。
1985年,魏志清的爷爷去世,享年89岁。多年来,魏志清时常拿出水烟袋端详。每每看到这个水烟袋,爷爷在老槐树下讲故事、在荒地上种烟叶的情景就会浮现在他的眼前。
如今,魏志清也白了头,当了爷爷,有了孙辈。“是爷爷把我拉扯大的,我跟爷爷的感情很深厚。”魏志清说,水烟袋是他与爷爷之间的纽带,他会把爷爷的故事讲给孙辈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