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泡酒,永垂不朽。”这一句流传在湖南当地的顺口溜,说的就是近几年迅速风靡市场的网红食品槟榔。槟榔的火爆与争议始终并存。
1
下“封杀令”
▲网友截图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政策会给当地槟榔推广和品牌打造等方面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从产业端结合消费端、政策端的角度看,政策从消费者的大健康角度出发,我觉得非常好。”
2
“神奇”果实
中国是较早嚼食槟榔的国度之一,槟榔清凉味苦,在湖南、海南、福建等南方地区,多有咀嚼槟榔的习惯,有些地方还将槟榔称为“天然口香糖”。但有关这些地区口腔癌疾病发展的多项研究表明,经常咀嚼槟榔会明显增加口腔黏膜病变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口腔癌的发病率增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7年发布的一份关于湖南口腔癌患者的研究显示,在所调查的长沙5所医院中,口腔癌患者数量逐年快速上升,其中长期咀嚼槟榔的患者比例也在逐年增高,近年达到8成以上。
近日,国家卫生委办公厅印发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中提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7年公布致癌物清单时,已将槟榔果列入一级致癌物。
在一些网络图片中,长期嚼槟榔的人牙齿发黑,口腔内壁糜烂;有患者被检出口腔癌后,疼痛到无法进食,甚至脸部严重畸形……
但在不少人看来,槟榔仍是“提神利器”,如同烟酒一般存在的“神奇”果实。
3
资本席卷
槟榔行业风起云涌,有关数据显示,槟榔业的产值规模已经超过4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业内人士估计,未来五年内,槟榔嚼食品终端市场销售额超过千亿元。
据公开报道,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槟榔产地海南省,2010年起该省槟榔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17年海南槟榔全产业链总产值200亿元以上;另一加工、消费主产地湖南省在2017年槟榔产业的产值规模已近300亿元,并且一些地方还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产业规模成长迅速。
在2014年,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负责人就曾指出,“虽然槟榔行业前景好,但市场容易受到舆情危机影响;《食用槟榔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3年,因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发布;槟榔产业市场有待规范,假冒伪劣槟榔时常出现在市场。”
槟榔行业曾在2013年遭遇“寒冬”,当年7月14日央视播出的《新闻30分》中,对槟榔致癌的报道一度引爆网络,在海南、湖南等喜食槟榔的地区引起轩然大波,此后槟榔一直在支持和反对的漩涡中沉浮。
其中最为出名的要属口味王,它的创始人郭志光是地地道道的湖南益阳人,出身普通农村家庭,先后经历过种地务农,机关工作,下海经商,后又看准槟榔市场的潜在商机而创办企业。据说一年便拿下岳阳95%的市场份额;生意越做越大,短短10年间,郭志光一手打造的“槟榔王国”资产竟超过千亿。
4
即便质疑和投诉在网络上不时出现,企业似乎未受丝毫影响。口味王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和成天下槟榔”在湖南、广东、湖北等省份累计销量超4亿包,其中,20元款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72.73%,市场份额达到75%。
事实上,对于食用槟榔的宣传推广,目前尚无特别的约束条款。此前媒体报道指出,有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在其产品包装上标注警示语,提醒长时期过多食用槟榔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只有少数产品有这类标识,且一般标注并不醒目。
5
企业宣传转“攻”线下
6
是否增加患口腔癌风险
各方观点并不一致
报道中提及,在国内咀嚼槟榔盛行的地区如海南省、湖南省等地,绝大多数的口腔癌是由咀嚼槟榔导致的。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国疾控中心曾调研湖南省群众嚼槟榔和口腔癌的现状,当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内,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
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翦新春教授和张彦曾在《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许多证据支持,嚼槟榔增加口腔癌的危险性,许多实验研究已经证实槟榔含有各种致癌因子,而且在动物实验中已经显示了致癌性;同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发现,咀嚼槟榔地区口腔癌的发病率高于不咀嚼槟榔地区。有学者研究了152位咀嚼槟榔的人和137位不咀嚼槟榔的人,在咀嚼槟榔的152位中,84.4%的人患口腔黏膜病变,而在非咀嚼槟榔的人中,只有37.2%的人发生口腔黏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