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村”的咒符让以则孔人醒悟。10多年过去了,贩毒村已经蜕变为“无毒村”,原来“亲带亲戚带戚”贩毒的村民如今一个个向好,走上了正道。
原标题:纳雍县水东乡以则孔村:从“寡妇村”到“无毒示范村”的蜕变
国家禁毒基金会出资30万元新建以则孔小学教学楼、硬化球场。孩子们在学校里健康成长。
纳雍县水东乡有座高高的大山,像羊角。因形取名,人们叫它羊角山。山下的村庄叫以则孔。
以则孔有个尴尬称谓:寡妇村。因不少家庭的男人贩毒领刑,留下一批妇女,所以得名。
“寡妇村”是道咒符,一度紧紧贴在以则孔村的身上。而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以则孔正在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歧路·正路
6月,走进以则孔,漫山遍野的庄稼绿得诱人,村庄里听得到牛羊的叫声,听得到孩子们的书声,一派平安与宁静景象。
上世纪90年代,以则孔人无文化,进城打工只能摊上体力活,砖厂、石厂成为不二选择。因体力活不赚钱,没多少是非观念的以则孔人不自觉成了替人运输毒品的“马仔”,走上了歧途。
贩毒服刑的何会兴刑释后从事建筑,月收入4000元左右,妻子陈琼开糖烟酒店,日子过得幸福而从容。陈琼说:“只要路不走歪,夜半敲门心不惊。”
监外执行的张习仁眼下在一砖厂务工,月收入3000多元。张习仁家所在的坡头组不通公路,运东西不方便,听说老百姓筹资修路,他拿出6000元助建,目前毛路已通。
村民何开胜2011年投资4万元办养猪场,养猪100余头,年收入5万余元。
村民姜照付、何开顺分别养牛10余头,年收入近3万元。
村民杨林升上山寻“山萝卜”和“独角莲”到市场上卖,解决了一家的吃穿用度。
……
昨天·今天
像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1996年春,怀揣仅有的60元钱和梦想,张祥前去昆明。捡垃圾两年,张祥攒下3000多元。比起老家爬坡下坎、起早贪黑的体力透支,捡垃圾不算累;比起老家“一年不得半年粮”的窘境,3000多元已是一笔巨款。但就是这笔“巨款”害了他。
1998年10月的一天,一个老乡怂恿他去做“大买卖”。就在那单买卖中,他落网了。
张祥从新疆刑释回家,与妻子王翠芝苦拼,告别了梦魇般的昨天。
羊角山顶叫蛇场坝,有万亩草地。张祥在山上搭了圈,贷款购了牛羊,两口子开始起早贪黑张罗。牛羊常年不撵回山下的村子,每天一早,两口子就上山放养,天黑将牛羊撵进圈,又下山休息。加上政府无偿发给的羊子,如今,张祥有19只羊,10头牛,保有10多万元家产。
至今仍然后悔的张祥说:“我到如今也没有见过毒品是啥样子,只听说毒品是害人的东西,贩毒有罪,但不清楚犯多大的罪。以后就是给我天大的钱,我也不干了!”
村主任何开样:“张祥进去(服刑)的时候,家里穷得无法,回家才几年,就修起了小平房。”
10多年前的以则孔村,基层组织软弱无力,人均粮食不足18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钱靠贷款,吃靠救济”;村里无学校,村民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外出务工者无知无畏,被外地涉毒人员“拉下水”。无水、无电、无路、无学校、基层组织无力的现实,一度让以则孔人失去方向。
2002年以来,水东乡党委政府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建立健全涉毒人员帮教组织,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户包人,单位包职工、学校包学生,乡里开好群众会、涉毒人员家属座谈会、外出务工人员行前教育会,学校开设禁毒法制课,村里修建禁毒警示碑、制定《村规民约》《禁毒公约》,农户签订《禁毒责任书》,“寡妇村”群众渐渐告别昨天、把握今天。
领跑·跟跑
2002年是“寡妇村”走向重生的“元年”。那年起,多部门想方设法,领跑了以则孔。
2002年,县财政局投入禁毒专项帮扶资金1万元,助村民远离毒品走正道。
2003年,县教育局投入5万元建村小,县扶贫办投入50万元、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2.5万元,引领村民转型自强。
2007年,县交通局投入8万元修村公路,县水利局投资解决140余户600余人的饮水困难,县供电局投资改造农网。
2008年,国家禁毒基金会出资30万元新建以则孔小学教学楼、硬化球场。
2009年和2010年,县投入14.8万元改造危房,80多户土墙茅草房打入历史“另册”。
2013年,县投资15万元帮扶8户养殖户养羊85只,县民政局发放救济款1万元、衣被1200余件,帮扶因贩毒被打击的困难家庭。
2014年,政府争取投资硬化了11公里通村公路。
刑释后的何会兴说:“政府一心帮我们,出来后我就把手上的文身去了,给自己争口气。”如今,他不仅跟上了党委政府的步子,还带领村民做工。
把舵的稳当,乘船的不慌。村民“找头找路”种植、养殖,孩子都进了学校,以则孔人不再生活在“寡妇村”的阴影里。
10年前的以则孔村,初中生寥寥无几,现在,有高中生15人、大专生5人——中学生何进宝之父何成羽1999年因贩毒被判死刑,母亲外嫁开阳县,但他自强自信,去年以580多分的成绩进入纳雍一中就读;何开顺的女儿何婷就读于纳雍一中,今年高考,“二本没问题”。
2002年之后的10多年间,政府的“领跑”和村民的“跟跑”改写了以则孔,自来水有了,照明电有了,水泥路有了,学校有了;增收的产业找到了,向上向善的方向明确了。
2011年,以则孔成为纳雍县的“无毒示范村”。
2013年,以则孔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许多农户走向“合作”。
如今的以则孔人,从容,淡定,不急,不躁,腾笼换鸟,把增收筹码押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试种蘑芋、茶叶、金银花,在坚守与放弃之间做出选择,在愿望与结果之间做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