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逛不明白,也不要在意,小编也逛不明白,不信你看看下面这张图:
这是一张一般超市平面布局图。你只有点击大图才能知道里面密密麻麻的写了些什么,所以偌大个超市的货品应该如何陈列呢?
“即使是水果蔬菜,也要像一幅静物写生画那样艺术地排列,因为商品的美感能撩起顾客的购买欲望。”
我们来科学的分析一下消费者的购物动线
一个购物动线设计较好的卖场和一个没有经过设计、随便布局的卖场,销售额可能相差很多,大家都有类似的经验,去超市回来,一般都会比计划外多买出一些非必需品,一包瓜子,几袋薯片,牛肉干……而超市的商品简单来看就会分成三类:门面商品(之前说的家用电器),生活必需品(生鲜,牛奶,油盐酱醋,日杂)和冲动购买品(比如零食!!!),所有的布局和设计,都是围绕商品的不同类型来做的。
一个好的卖场或超市(当然是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讲的),应该把自己的三类产品分清楚,在顾客购物动线的设计时加以考虑,贴一张宜家的购物动线图,虽然领域不同,但是学意而不学形嘛(同样,要细看轻点大图)
当然能做到宜家这样细致的布局的很少,而一般的超市路线则简化为下面这张图(简化的过分了好像。。。)
1.一般的,生鲜在最里面,这个是最赚钱的,也是最能用来吸引大爷大妈的。不过,近年来,卜蜂莲花(以前叫易初莲花)目前正反其道而行,把生鲜放在入口处。我觉得这是尊重用户体验,为用户着想,虽然卜蜂挣的是越来越少了
2.入口处,可以看到是家电、音响什么的,这个很多时候是撑场面,和国美苏宁比,相对低端一些。但大家电基本负利润,小家电有些利润
截图看毛利率就行了,销售受店影响大,这份数据来自网上,店大小、位置未知。(下同)
3.过了家电,一般就是服装,和家电一样,占地大,但人少,通常靠低价吸引冲动消费。
4.服装之后,就是日用百货,高毛利,销量一般。
5.日化清洁就是超市利润的源泉了,毛利和销量都高,所以他们的位置一般在中间,如果是两层的,则一般在两层的连接位置(一楼去二楼的楼梯口,或者到了二楼的楼梯口),这里可以面积大些,让人没有拥挤感,可停留。
6.日化之后,一般就是油盐酱醋、保健品等为代表杂货部和休闲食品部门(立即可以吃的),这两个一般日用杂货接近生鲜些。但除保健品外的日用杂货都是毛利低,销量高,一次稍猛大米、油、糖盐的亏本特价就可以引发一次踩踏事故,但都是卖得越多亏越多,基本这个部门和生鲜是用来吸引人气的。
7.休闲食品则是高毛利,高销量。某些商品,降价几毛钱就可以引发一次销量的暴涨。在过年的时候,可以贡献60%以上的业绩。
8.酒水饮料部门,这基本是一个不赚钱的(白酒除外),他的位置靠着休闲食品,两者关联度高。(关于关联度,下面会细讲)
9.在生鲜和食品杂货之间还会夹着一个冷冻冷藏部门,就是卖牛奶,饺子,冰淇淋之类的,部门虽小,利润销量都很不错。
以上差不多基本说了一个超市的组成。说一下,国内大部分超市大多数是学家乐福,所以大家布局组成都差不多。
陈列的学问
而如果具体到货单架的陈列规则,则一般以垂直陈列为主
上图应该很好理解,最左边的刻度是指产品陈列的高度,其次是陈列的架层(图中是5层货架,现在一般都比这个数多),再次是不同层面产品销售比例。
易看、易摸、易挑选:厂家会为某几个特定位置争的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少数情况),因为黄金位置确实很有价值,也确实能提升销量。
多点陈列:利用不同工具和货架来进行产品陈列,多数配套促销员,特价牌,捆绑赠品陈列,食品类则一般附带试吃功能(小编最喜欢的功能没有之一。。。)
而多点陈列往往跟关联陈列有密切关系。
1、用途上的关联:如空调、电视、影蝶、立体音响、录像等商品相邻陈列;再如在销售家庭装饰用品时,把地毯、地板装饰材料、壁纸、吊灯等共同布置成一个色调和谐、图案美观、环境典雅的家庭环境,形成一种装饰材料的有机组合,让顾客在比较中感受到家庭装饰对居住环境的美化作用。
2、附属上的关联:旅行用品如电动刮胡刀、电吹风、照相机、望远镜等陈列。
3、年龄上的关联:如老年用品助听器、按摩器、小型电器、电热毯、频谱仪等陈列。
4、商标上的关联:陈列商品以商标为纽带进行系列陈列,如“某生”用品系列有婴儿润肤露、婴儿无泪洗发水、婴儿爽身粉、洗面露、面部调理液、面部凝露等产品摆放在一起。
沙拉酱和面包的关联
沙拉酱和水果的关联
但是,就算讲了这么多,以后逛超市是不是该晕还晕?
关于冯氏全球零售科技
冯氏全球零售科技是一家专门追踪新兴零售科技及零售业趋势分析的智库,在纽约、伦敦、香港三地驻守,为全球零售市场提供权威的分析报告及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