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折扣店正在上演一面抢滩、一面转型的戏码。
9月底,零食折扣店品牌零食有鸣对外宣部,正式进军“批发超市”新业态。在国庆期间实现189家门店同时开业。这种模式既保留了零食业务的特色,又拓展了冻品、百货、日化等品类商品品类,并打出“一件也是批发价”、“样样都是批发价”等宣传口号。这是把零食折扣店的逻辑扩充更多品类。
从零食折扣店到“折扣批发超市”
“零食有鸣”在2021年开出全国第一家门店,并伴随赛道火热快速扩张。2024年4月底零食有鸣全国门店总数突破3000家,在西南、华南、华中、西北、东北等区域布局。
目前其以单日平均客单数超过120万、年接待消费者人次超过4.3亿的运营能力,以每月新开门店超200家的发展速度快速增长。
零食有鸣董事长兼CEO何劲鹏曾公开表示:“首先就是选择的力量,我们敏锐的捕捉到了消费者将方便食品作为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零食有鸣选择在社区与下沉市场密集开店,抓住了线下生意回归的机会。”
而瞄准折扣超市的背后,实际上是做品类及新业态的延伸。
今年6月,零食有鸣在成都测试推出了第一家“零食有鸣批发超市”门店,这家批发超市以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为主。
门店面积方面,零食有鸣批发超市在门店面积上有一定扩大,单店面积为200-400平方米。在商品结构方面,SKU数超3000+,除了鱼肉制品、酒水乳品、方便速食等休闲零食水饮外,还扩充了纸品日化、日用百货、米面粮油等日用和民生商品。
而商品核心在于大牌大厂商品居多,价格更是硬核到底。从成绩来看,该店开业后,生意火爆程度远超预期。
尝到甜头的零食有鸣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市场红利,在国庆期间,一口气开了189家零食有鸣批发超市门店,开店速度可谓之快。
用零食折扣店逻辑做折扣超市,模式相通
那么要回答的问题是,零食折扣做折扣超市靠谱吗?
我们需要从几点来看。首先都是做标品“折扣”的商业模式,从运营模式和开店逻辑上都是相通的,能够将其供应链优势延伸到更多的品类。
其次从消费市场角度来看,超市的消费品类、频次都远高于零食。生活用品大多是必需品,消费者的性价比需求更高。
当然难点也依然存在。比如折扣超市对比折扣零食店,品类要求更多,如何做到供应链优化后的极致性价比,这是一大核心考验。
同时,硬折扣超市赛道也同样有一批玩家已经抢占了头部位置。比如成立于2011年的乐尔乐,如今门店数量已突破7200+。仅2023年,乐尔乐的拓店数就超过1000家,全年销售规模超400亿,单店最高年营业额达11.76亿元。相比较而言,零食折扣店进军这一赛道还刚开始起跑。
“零食折扣店开拓超市,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们大体的消费人群相同,背后的供应链对接模式也基本相同,所以拥有开店经验的零食折扣店,对于折扣超市业态同样可以快速跑出来,把门店规模做上去。”业内人士表示。
零食折扣店,走向转型之路?
回到零食折扣赛道的竞争来看。目前的零食折扣头部平台门店数量已经超过25000家,且马太效应明显,头部几家品牌已经能持续霸榜,而跟不上开店速度的品牌或许将在下一轮竞争中洗牌。
所以赛道很多玩家都在纷纷谋求转型。此前有媒体对近一百家量贩零食品牌进行了调查,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品牌正在或计划进行转型和升级。
赵一鸣创始人也赵定曾坦言,“同行竞争越来越激烈了,我们必须找寻新的风口。”
《中国零食量贩行业蓝皮书》显示,2017-2022年零食量贩模式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14.6%。随着未来门店数量增长,零食量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的407亿元增至2027年的1400亿元。
而接下来的市场竞争要逐渐找到壁垒和差异化。
我们认为主要应对策略,一是通过跑马圈地的规模化优势,进而升级成供应链优势。随着门店数和日销量的提升,掌握对供应链端的话语权,最后持续建立低价、折扣的供应链绝对优势。同时规模效应起来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单店盈利能力,这样加盟体系才能更稳固。
第二个点,是做自有品牌。差异化商品才能避开同质化竞争,同时自有品牌的毛利相对更高,可以更多利给消费者,形成价格优势。
第三个点则是向其他品类、其他业态延伸,如前述开折扣超市,亦或者向便利店和会员店的创新探索。
虽然市场竞争格局目前仍存变数,但综合来看,新玩家入局零食折扣赛道机会已经不大了。
(点击图片,报名参会)
山姆的“极速达”才是杀手锏?
2024上半年两个风向:折扣店、会员店
便利店:一边扩张,一边进化
咖啡赛道到了2024下半场,还能卷的动?
盒马NB奥莱,开启扩张模式?
抢滩前置仓,实体商超集体迎来“第二春”?
2024,本地零售商一定要知道的“客流”和“盈利”增长公式
2024,零售回归本地
2024,直播电商“硝烟再起”
2024,新茶饮争相IPO,赛道进入“新战事”
华润万家携手熊猫花花,中国IP+超市,火热“出圈”
瑞幸、库迪们,加盟模式下“狂奔”?
2024年3大机会赛道:本地生活、出海、直播电商
谜底女装:激活“沉睡客户”,复购客户业绩达70%,它找到了业绩倍增的“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