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3)浪4不能回撤到浪1领地,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很多浪4会回调进入浪1领地,个人以为这个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浪4不能“大幅度”的回撤至浪1的领地,偶尔的跌破经常发生。另外,还有终结楔形浪允许浪4进入浪1领地,如下。
如上,著名的1999年5.19行情,就是终结楔形的开端!这也解释了2001年见大顶却又无量的原因。
在某些重要的转折点上,不同的浪级会同时呈现终结楔形。为了说明这一点,中国股市又再次充当了教科书的角色:在上图终结楔形的尖端,2001年4月26日2102点——6月14日2245点的120分钟图上,出现了小型的终结楔形!
2、波浪理论的两个指南
1、交替规律
交替规律是指在股价运行中,所有的波浪形态几乎是交替轮流出现的。这是分析波浪形态以预测未来趋势的可能形态的一种有效的指南。最为显著的应用就是推动浪的二浪和四浪一定是一个简单浪一个复杂浪,也即当2浪是复杂浪的时候,4浪一定是简单浪(N字型调整);当2浪是简单浪的时候,4浪一定是复杂浪(平台型调整,平台扩散型调整,三角形调整)。
2、扩延浪的特性
扩延浪也称延伸浪,是指浪的运动发生放大或延长的情况。当波浪发生延伸时,将会使得此一波浪序列形成大小相似的九浪,而如果延伸浪中再出现延伸,则我们会见到十三个大小相似的波浪。通过对扩延浪的分析可以预测其后调整浪回落的终点。
在分析波浪形态时,有时会遇到难以分辨的市势,有时可能同时存在几个可以成立的数浪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上述的“铁律”及指南,将不可能成立的及可能性较低者剔除,剩下的便是对未来市势发展的最可靠的预测。波浪理论中还有其他的一些预测方法如黄金分割率、平行通道等。
3、各波浪的特性
在8浪循环中,每段波浪都有不同的特点,熟知这些特点,对波浪属性的判断极有帮助,
第1浪:大部分第1浪属于营造底部形态的一部份,相当于形态分析中头肩底的底部或双底的右底,对这种类型的第1浪的调整(第2浪)幅度通常较大,理论上可以回到第1浪的起点。
小部分第1浪在大型调整形态之后出现,形态上呈V形反转,这类第1浪升幅较为可观。在K线图上,经常出现带长下影线的大阳线。
从波浪的划分来说,在5-3-5的调整浪当中,第1浪也可以向下运行,通常第1浪在分时图上应该显示明确的5浪形态。
第2浪:在强势调整的第2浪中,其回调幅度可能达到第1浪幅度的0.382或0.618,在更多的情况下,第2浪的回调幅度会达到100%,形态上经常表现为头肩底的右底,使人误以为跌势尚未结束。
在第2浪回调结束时,指标系统经常出现超卖、背离等现象。
第2浪成交量逐渐缩小,波幅较细,这是卖力衰竭的表现,出现传统系统的转向信号,如头肩底、双底等。
第4浪:如果第4浪以平坦型或N字型出现,a小浪与c小浪的长度将会相同。第4浪与第2浪经常是交替形态的关系,即单复式交替或平坦型、曲折型或三角形的交替。
第4浪的低点经常是其后更大级数调整浪中A浪的低点。
经常以较为复杂的形态出现,尤其以三角形较为多见。通常在第3浪中所衍生出来的较低一级的第4浪底部范围内结束,第4浪的底不会低于第1浪的顶。
第5浪:除非发生扩延的情况,第5浪的成交量及升幅均小于第3浪。
第5浪的上升经常是在指标出现顶背离或钝化的过程中完成。
在第5浪出现衰竭性上升的情况下,经常出现上升楔形形态。这时,成交量与升幅也会出现背离的情况。
如果第1、3浪等长,则第5浪经常出现扩延。如果第3浪出现扩延浪,则第5浪幅度与第1浪大致等长,市场处于狂热状态。
第6浪A浪:A浪可以为3波或者5波的形态。在A浪以3波调整时,在A浪结束时,市场经常会认为整个调整已经结束。在多数情况下,A浪可以分割为5小浪。
市场人士多认为市场并未逆转,只视为一个较短暂的调整。
图表上,阴线出现的频率增大。
第7浪B浪:在A浪以3波形态出现的时候,B浪的走势通常很强,甚至可以超越A浪的起点,形态上出现平坦型或三角形的概率很大。而A浪以5波运行的时候,B浪通常回调至A浪幅度的0.5至0.618。
第8浪C浪:除三角形之外,在多数情况下,C浪的幅度至少与A浪等长。
杀伤力最强,与第3浪特性相似,以5浪下跌。
股价全线下挫。
结束语:学习波浪理论不是为了总结过去,而是为了展望未来,对自己的账户操作进行一定的指导。最后抛个实践题,大家看看《东方园林》的调整浪走完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