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冒犯别人的禁忌时,就会使得赠送一件在原想表达情意的礼物,结果却让人误会,令人不快,甚至引起纠纷冲突。
送礼要送得双方都高兴可不是容易的事。
因为送礼有许多禁忌-----个人的、传统的、民族的、宗教的、文化上的。
有时候一不小心,辛辛苦苦选择的一份礼物,却因为触犯了某些禁忌,而让双方不悦甚至生气,真的很冤枉!禁忌,就是因某原因(尤其是文化因素)而对某些事物所产生的顾忌,禁忌的产生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纯粹由受赠对象个人原因所造成的禁忌,有些是由于受赠对象在某些方面的自尊和不足造成的禁忌。
二是因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以及职业道德等形成的公共禁忌,尤其是外国人、外地人赠送礼品时不能忽视。
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礼品的态度有可能截然不同,或喜爱或忌讳或厌恶。
因此,选择礼品时要投其所好,避免选择受礼方禁忌的礼品。
A禁送的礼品违法犯规礼品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即使关系再特殊,也不要向他们赠送任何礼品;送外国友人礼品的时候,要考虑到不违犯对方所在国家的现行法律等。
坏俗礼品挑选礼品时,应当使赠品不与对方所在地的风俗习惯相矛盾、相抵触。
私忌礼品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会忌讳某些物品。
比如,高血压患者不能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品。
如果送私忌礼品给人,对方反而会认为您不尊重他。
有害礼品有一些东西,会对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有害。
比如:香烟、烈酒、赌具以及庸俗低级的书刊、音像制品等。
送这类礼物,或许能够投其所好,但难免会有存心害人的嫌疑。
也不要把过时、没用的东西送给别人,不然这样只能证明您小瞧人。
厚礼与薄礼物再丰厚,厚不过您的那份感情;礼物再微薄,它总能表达您深厚的情感。
挑选礼品的时候,人们经常会为送多少价值的礼物而感到烦恼。
价格高的礼物当然能表达送礼者特别的感情,而价格低的礼物也适合在相宜的场合送出。
正因为赠送厚礼能表达自己的强烈感情,能给受礼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许多场合中,人们都会选送价格不菲的礼物,希望自己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
特别是有要事相求时,厚礼更是如鱼得水,发挥出它独到的优势。
厚礼一般来说价格较为昂贵,它把一些低廉的物品排除在外。
有着不菲的价格,这是厚礼的显著特点。
厚礼不一定是稀有的,但稀有的物品送给某些特定的对象时,则无疑是一份厚礼。
俗语说,“物以稀为贵”即稀少与珍贵是等同的,如我国的大熊猫,经常作为丰厚的国礼送给友邦。
厚礼有时可能是无价的,一些代代相传的祖传物品,以及费尽心机才得到的收藏品,在用来送人的时候,都是不折不扣的厚礼。
与厚礼相对应的便是一般的礼品,也就是薄礼。
薄礼的价格当然不会很昂贵,一颗小小的红豆,一张轻薄的贺卡,甚至不经意间一个善意的微笑,都是很微薄的礼物。
薄礼在任何时候皆可送出,而不需要特殊的场合。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送些小礼物,比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送一份厚礼更有价值。
薄礼经过情意的渲染,经过刻意的设计,也能增益其价值。
因为这份特殊的礼品,对于送受两方而言,具有其他人了解不到的特殊意义。
礼品不论是厚是薄,其实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意,礼物再丰厚,厚不过您的那份感情;礼物再微薄,它总能表达您深厚的情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礼物是否厚重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您送得是否适当。
厚礼并不一定要奢华,以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方式赠送礼品实不可取。
礼物的厚薄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地区,或送给不同的对象,有时薄礼也会成为厚礼,有时厚礼也会失去意义。
在大都市里很普通的东西,到了贫困的边远地区就很贵重了。
未通电的山沟沟里,您送给亲戚一台彩电,反而抵不上送去一兜食品。
而对于一个农村小姑娘来说,一堆并不贵重的化妆品,可能是也梦寐以求的礼物,在她的心目中,她当然认为那便是厚礼了。
送给嗜茶者的厚礼,恐怕一盒名茶即可。
人在困难时,即使少量的资助,也会令对方感到礼物的丰厚,从而格外感激。
一位油画家在年轻时生活困苦,经常三餐不继。
一次,他把一幅连自己都没信心的画拿到画商那儿,画商看了半天,付给他一笔当时他认为数目不小的钱。
画商并非因看上这幅画而买下它,而是借买画资助画家,将画家急需的资金当成礼物送给他,希望他在绘画方面有所造诣。
其实,那笔资金数额并不很大,但直到今日,功成名就的画家仍然认为那是他平生收到的最厚重的礼物。
小贴士礼和礼物在我国的汉字中,“礼”的本意原是“敬神”,到后来才演变成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
礼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在祭祀中,人们除了用规范的动作、虔诚的态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还将自己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对神敬意的物品(即牛、羊等牺牲)奉献于神灵。
也许从那时起,礼的含义中就开始有物质的成分,礼可以以物的的形式出现,即礼物。
“礼物”一词由两个字组成。
“礼”的意思,是仪式、礼节以及诸如忠孝等道德理念。
“物”的意思是物质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从词源上讲,这个汉语词暗示了礼物(gift)不只是物质的礼品(present),它承载着文化的规则(礼节)并牵涉到仪式。
所以,无礼之物就只是物品而不是礼物。
史书中曾有因礼物送得不及时或不周到而引发战争的记载。
如春秋时期,因楚国没有按时向周天子送一车茅草,从而引发了中原各国联盟大举伐楚的战争。
在古代,礼物可以是钱币类的金银等,史籍中常有天子赐予诸侯和功臣以“千金”、“万金”的记载。
也可以是工具、武器等专用器械,如马等具有特殊作用和意义的动物常被当作礼物赠送,关羽座下的“赤兔马”、刘备骑乘的“的卢”,分别为曹操、刘表所赠。
衣物、珠宝、食物及田宅等更是平凡的礼物,在古代,人也被作为特殊的礼物赠来送去。
古代美女西施被范蠡当作礼物献与吴王夫差,王允在施用连环计时,将貂禅当作礼物送给董卓。
在古希腊的斯巴达,奴隶主之间互赠奴隶更是极其平常的事。
送礼前的规划送礼之所以称为艺术,关键在一个“送”字,您的聪明才智在这个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您的蠢笨愚拙也在这个字上落得一览无余。
“送”是整个礼物馈赠过程中的最后一环,送得好,方法得当,会皆大欢喜,境界全出。
送得不好,让人挡回,触了霉头,定会堵心数目。
所以,只有巧妙掌握送礼的技巧,才能把整个送礼过程划上一个漂亮的句号。
送礼前的规划送份好礼是很麻烦的事情,实施之前必须有一个完备的计划。
对许多人来说,送礼实在是一件不折不扣的苦差事。
面对自己不能过多追加的礼品开支,以及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礼物,实在不知道买什么才好,但又很希望自己能给对方送对礼物。
这种艰难而以尴尬的状况,经常在人们的生活里重演,人们觉得习以为常,从没想过去做些改变。
其实,送礼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行动之前是需要好好筹划的。
记住,这是一本永久保存的记事簿,而非用了就丢。
然后,把每年送出的礼物列成清单,这样就能回顾过去的记录,计划今年要送什么。
在整理送礼名单时,应将今年不需要送礼的人名地址删除。
一般地,可将送礼的对象分成几大类:家人、亲戚、好朋友、公司同事、上司等。
还有一些能给您生活带来便利的人,如管家、保姆、按摩师、发型设计师、健身教练、小区保安等。
记住,去年送了某人礼物并不代表今年也要送,送礼绝不能变成一种毫无意义的习惯,要将送礼视为对某人过去了一年辛苦的感谢或纪念。
送礼也可以是鼓励去年不顺遂的人,等来年他运气转好,您就不用再送礼了。
收到礼物不一定要回送,也许对方只是想致谢,此时只要写个感谢短函就行了。
做完这些,您就列好了在今年一些日子的送礼对象,也就是您的年度送礼计划。
别忘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步骤:大约在送礼日子之前的两个礼拜,就要提醒自己开始准备礼物了!准备礼物意味着您要了解送礼对象的嗜好以及其他特点,以便对症下药,选购适合他们的礼品。
如今,礼物重复的现象非常普遍。
重复的礼物索然无味,会让人觉得您是在应付而缺乏诚意。
即使对方喜欢这类礼品,也应在类似的范围内更换。
常换常新,会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例如,上次赠给朋友一只风筝,他很喜欢。
这次可以送他一支精致的线轴等,下次可以是有关风筝的书籍或图册。
在选择礼品时,怎样才能避免重复的礼物呢?一个凑效的办法是,最好将每次送出去的礼物记录下来,甚至可以记下当时送礼的情景,以及受礼者的表情,比如说:他收到领带时,很感动地拥了一下我;小外甥看到这个填充玩具,高兴得跳起来。
您当然可以将它记录得更详细,这使您的礼物有了历史,有了血肉,有了情感,对您来说,它不再是一件生硬的物品,而变成了一种栩栩如生的纪念。
而且,您可为自己下一次选择礼物作一个全面的参考。
朋友们送来的礼物通常附有小卡片,而这些卡片可以成为很重要的档案,对您下次送礼也有很大的帮助呢?您取下小卡片后,可在背面写明收到的礼物和日期,一般来说,人们多是选自己喜爱的礼物送人,因此,下次您送礼时,就可以找出小卡片,看看这位朋友送的是什么,再找出相近的东西回礼,例如,朋友送您好加菲猫布偶,下次回送她加菲猫对杯,她一定很高兴!有时,您会忘记某个特别的送礼日子。
随着交往圈子的扩大,您不断地增加新朋友。
一天,您突然想起今天有个新朋友过生日,买礼物是来不及了,怎么办呢?这时候,库存的礼物就能派上用场。
不论是同学会、退休欢送会或是小型生日聚会,它都能帮您忙。
因为,在送礼前,您便创建了自己的礼品库。
礼品库能为您应急而库存礼品,它们都是一些精美物品。
只要您平常留意,这些物品很容易得到,逛街、旅游时,遇上就买,将其库存起来,以备日后之需。
当您闲暇乱逛时,碰到以下的精美物品可不能错过:文具用品或卡片,文具用品最适合送给老师及女主人。
包装精美的巧克力糖。
通常人们都很高兴收到这份礼物。
所以趁此机会多屯积一些,放在冰箱冷藏可常保新鲜。
相框。
储备一些不同样式及尺寸的相框,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摆几张亲人或男女朋友的照片。
相簿。
道理很浅显,每个人都能用得着。
皮夹。
广受喜爱的物品,基本样式的皮夹永远不会过时,平时记得多买一些。
淋浴用品。
礼盒式包装的淋浴用品,适合送给女士、男士及小孩。
某些专卖店、美体小铺或超市皆有出售。
酒及其它含酒精成分的饮料。
对于生日纪念日、升迁或是任何喜事的场合,一瓶好酒是一份理想的礼物。
受礼和答谢受礼和答谢是受礼人对馈赠者深情厚谊的肯定,它可以从另一方面帮助馈赠者完成送礼的任务。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件得体的礼品,受礼人应当郑重其事地收下。
大多数从很幸运地接受过礼品,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礼貌地接受别人的礼品。
当他人口头宣布有礼相赠时,不管自己在做什么事,都应立即中止,起身站立,面向对方,以便有所准备。
在对方取出礼品,预备赠送时,不应伸手去抢,开口相问,或者双眼盯住不放,以求先睹为快。
此时此刻,应保持风度。
在赠送者递上礼品时,要尽可能地用双手前去迎接。
不要一只手去接礼品,特别是不要单用左手去接礼品。
在接受礼品时,勿忘面带微笑,双目注视对方。
接过来的若是对方提供的礼品单,则应立即从头至尾细读一遍。
正式场合下,受礼者应用左手托好礼物(大的礼物可先放下),抽出右手来与对方握手致谢。
您可能对礼品赞不绝口,但这是不够的。
在双手接过他人礼品的同时,您应向对方立即道谢。
“谢谢您”三个字表明,您谢的不是礼物本身,而是对方送给您礼物的这一举动。
您还可以找一些动听的话,或者令人开心的模棱两可的话来说。
您可以感谢送礼人所花费的心血:“您能想到我太好了。
”您可以感谢对方为买到合适的礼品所付出的努力,如:“您竟然还记得我收集邮票。
”接受礼物时要注意礼貌,但不要过于推辞,没完没了地说:“受之有愧,受之有愧!”以致伤害送礼者的感情,即使送的礼物不合您意,也应有礼貌地加以感谢。
欣赏完礼物,他们会重新将礼物包装好,对他们而言,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受礼礼仪。
而中国人在接受礼品时,一般不会当着送礼者的面把礼物打开,而是把礼物放在一边留待以后再看。
这是为了避免自己万一不喜欢对方所送礼物时的尴尬,也是为了表示自己看重的是对方送礼的心意,而不是所送的礼品。
还有一点是,如果给不同地位的人赠送不同的礼物,当场不打开礼物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比较。
但今天已不再这么刻板了。
它表示自己看重对方,同时也很看重获赠的礼品。
在启封时,动作要井然有序,舒缓文明,不要乱扯、乱撕、乱丢包装用品,此时,撕破包装纸被认为是粗鲁的举止。
但请注意,结婚礼品是不可当场打开的。
当面拆开包装后,要以适当的动作和语言,表示您对礼品的欣赏。
比如,可将他人所送的鲜花捧起来闻闻花香,随后再将其装入花瓶,并置于醒目之处。
要是别人送了一条围巾给自己,则可以马上围在脖子上,照一照镜子,并告诉赠送者及其他在场者:“我很喜欢它的花色”,或是“这条围巾真漂亮”。
千万不要拿礼物开玩笑,除非那是一件恶作剧的礼物。
收到馈赠的礼品后,受礼人一般要回赠,从而加强联系,增进友谊。
在节日庆典时期,可以在客人走时立即回赠。
在生日婚庆、晋级升迁等时候接受的礼品,应在对方有类似的情形或适当时候再回赠。
回赠的礼品切忌重复,一般要价值相当,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但也不必每礼必回。
每当接受他人的馈赠,您应留心记住礼物的内容,回赠时以选择类似的物品为宜。
例如:他人送我一套陶器用品,回赠时可选择同是陶器类的物品作为礼物。
因为一般人在选择礼物时,无意之间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
因此,回赠对方时,不妨参考一下对方馈赠的礼物,较易赢得对方的喜悦。
送适用的礼品最好的礼品,应该是根据对方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富有意义、耐人寻味、品质不凡而又不显山露水的礼品。
因此,选择礼品地要区别对象,考虑礼品的实用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以及包装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送适用的礼品适用性是送礼的基本原则,适用的礼品永远受到欢迎。
各种物品都有它适合的用途,针对这些用途,便有选择这些物品的适宜人群。
所以,对于受礼者来说,那些适用的礼物是最好的。
送礼时,赠对方毫无用处的东西是一大忌讳。
例如,主管送汽车配件给一个没有汽车的职员,送酒给一个不喝酒的人,或把一件运动器材送给一个腿脚有残疾者,这些都是不恰当的。
此外,还要考虑到受礼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应用得上的礼品。
比如,朋友乔迁之喜,您准备送他一幅很大的装饰画,首先应考虑,他家里摆得下这么大幅的画吗?对于送礼者而言,礼品的选择,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受礼对象。
一般说来,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对恋人、爱人、情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以趣味性为佳;对老人,以实用为佳;对孩子,以启智新颖为佳;对外宾,以特色为佳。
根据性别、职业可将送礼对象分类,如男人、女人、旅行家、经理、文员等,每个人的职业特点不同,他们收到的礼物也不一样。
适用性永远是选择礼品和送礼一个重要因素。
一位富于想像力澳大利亚企业家,为他的穆斯林商业伙伴设计了一件独特的礼物。
他知道虔诚的穆斯林每天要祈祷五次,祈祷时必须面对伊斯兰圣诚麦加,而在旅行时很难确定麦加的方向。
这位澳大利亚人便送给他朋友一个纯银制的指南针,装在一只便于携带的木盒中。
所以,用日常生活用品作为礼物,往往会让朋友、亲人觉得实在。
日常生活用品的种类很多,像炊具、餐具、茶具、酒具等均在其列。
还有一种礼品化的组合性日用品,通过重新包装,也很受欢迎。
组合性日用礼品,一是组合合理化。
有童装与玩具的组合,儿童食品与小玩具的组合,名酒怀酒具的组合,服装与个性化饰品组合,笔与手表组合,笔与打火机组合等。
二是品牌档次化。
组合的附件品种,大多是品牌主体品种开发的同牌新品种,同牌借光,身价倍增。
三是含义深刻。
如酒与杯组合象征酒逢知己,茶与茶具组合,象征君子之交等。
四是配套化。
五是层次多元化。
虽然组合日用礼品比同一单礼品价高,但又高不了多少,这种礼品具有精神内涵,形成系列身份倍增。
选择日常生活用品作为礼品,应讲究“受者实惠,送者大方,增进友谊”的原则,这样才能使日常生活用品既显示出实用性,又展示其作为礼品的独特魅力。
选择日常生活用品作为礼品,并不在其价值多少,关键是看您选择的日常生活用品对您的馈赠对象是否恰当。
给喜欢喝茶的朋友送去一套茶具,茶具的上面刻有“友情可贵”的语句,此时的茶具,不仅仅是简单的礼品,更是一颗爱心的奉献。
给父母亲送礼的原则感谢父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请你们接受我感恩的心情!子女送给父母的礼品,不在于价值的昂贵,而在于体现一片拳拳爱心。
一位老太太在她80岁生日到来之际,收到她惟一女儿的生日礼物--一张数额不小的支票。
然而,沉思良久,她用颤抖的手把这张支票撕成碎片。
老人内心渴望的仅仅是这样的礼物:一双精美的拖鞋,或者是一件舒适的开襟绒线衫;一盏台灯也不错,这样她打毛衣时就不会漏针;或是一本书,一本有精美插图的旅游书……可她女儿却寄来了一张冷冰冰的支票,虽然这张支票可以买全所有这一切。
但这一切都不能作为她忽视母亲生日的理由。
父母当然有自己喜爱的东西,但他们从来不在子女面前透露。
送礼给父母时,他们往往会说:“孩子,只要您健康快乐,就是给我最好的礼品了。
”因此,给父母亲送礼应有针对性,最好先去了解一下长辈的爱好、志趣、愿望和急需,然后再去购买。
如果一时拿不准,可以直接向长辈探问,切忌盲目送礼。
给父母亲送礼要保持经常性,这样才能让老人感到子女未忘记他们的养育之恩,从而备感慰藉。
给父母送礼是表达爱的方式和加深亲情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所以选择的礼品要体现对父母的情意,才能让他们感到莫大的欣慰,博得他们的欢心。
然而,并不是只有送礼物才能使父母高兴,您送的礼物贵重极了,却很少与父母交流,恐怕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如果您经常带孩子去看望父母,这本身就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给父母亲送礼,不要一律买烟和酒,如果他们喜嗜烟酒,血压又不高,老人当然会高兴。
可是,如父母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送这些礼物是不适宜的。
给年迈多病的父母送礼要注意禁忌,千万别送钟,老人认为“钟”、“终”谐音,不吉利,从而很容易产生误解。
●给父母亲送礼的原则送亲情子女长大后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他们往往觉得生活很寂寞。
经常带上自己的爱人孩子和父母团聚一下,跟他们聊些生活、工作和孩子的事情,能加深和拉近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尤其应经常提起父母值得骄傲的过去时光,这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内心感到愉快。
当然,这时应让父母当主角,子女应不厌其烦地充当忠实的听众。
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人沉浸在绵绵的亲情中,而您带的礼品只是表达亲情的附属品,即使一般的礼物,也会使父母欢心。
送健康“送礼送健康”成为最时髦的送礼方式,父母年纪大时,送的礼品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