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19·甘肃(陇南)·茶文化旅游节暨中国茶叶市场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陇南市副市长漆文忠介绍陇南市茶文化旅游节暨中国茶叶市场发展论坛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陇南是甘肃全省唯一的茶叶产区,处于中国茶叶生产的最北端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陇南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文县碧口茶区已建成“甘肃茶文化博物馆”,“陇南绿茶”已取得农业部国家地理标志登记证书,陇南的红茶和茯砖茶也已研制成功。
在当前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鼓励各地争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大背景下,举办茶旅节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传播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方式,更是事关“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
本次茶文化旅游节及论坛活动对于全面展示陇南茶产业发展成果、引导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行业发展信心、宣传推介陇南独特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提升陇南茶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彰显陇南茶叶“独一份、好中优、特别特”的品质优势和陇南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尤其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发展茶产业更是实现产业脱贫、助力茶农增收致富的迫切需要。陇南茶区主要分布在文县、康县、武都区三县区的交界处,优质的陇南茶与落后的贫困山区面貌极不相称,茶产业的效益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收入。近年来,陇南通过产业化发展,茶产业已成为茶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绿色产业,这些贫困片区要想实现农村小康和脱贫攻坚目标,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茶产业。陇南这次举办茶旅节,就是要搭建茶产品营销推介平台,积极推动产销衔接,拓宽流通渠道,带动茶农增收致富,通过展示“独一份、好中优、特别特”的茶叶产业,宣传推介陇南优势农特产品,展现生态陇南、人文陇南建设成果,助力脱贫攻坚。
陇南是我国茶叶最北缘产地之一,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茶叶贸易和流通区域,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基础扎实,茶叶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曾是全国茶马交易的地理中心。据《陇南农业志》记载:1949年文县、武都县、康县三县的东南部零星栽培茶树106丛,1952年、1957年、1958年、1959年陇南先后四次适量种植茶树,至2018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17.4万亩。
如今陇南民间饮(食)茶习俗盛行,陇南农村的老年人喜好罐罐茶,每天都要用小陶罐在火盆上煮清茶或炒油茶喝,其制作工艺与云南罐罐茶基本相同。同时形成了“客来敬茶”的待客习俗,陇南许多地方还流行喝面茶,就是把面糊和茶水结合成流汁食饮物,再辅以鸡蛋、核桃仁、豆腐丁、土豆丁、油炸面果子等调料,既当茶饮又当饭吃,陇南人婚丧嫁娶的“四色”礼——“茶糖烟酒”中,茶必居其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加快实施,陇南茶叶以其自身的产品特性和文化承载功能,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陇南积极发展茶园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全方位打造生态茶园景观,高起点建设茶文化旅游景点、茶文化博物馆、茶园生态度假村、茶园采摘体验园等旅游产业,有效带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和茶区群众的经济收入。举办本次茶文化旅游节及论坛活动还将弘扬中国茶“以茶会友”的文化内涵,对于推动甘肃茶产品贸易合作、增进甘肃与全国乃止世界交流具有重要重大。
记者提问
“
记者:举办本次茶文化旅游节对陇南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
漆文忠:陇南的水、土、气、热等资源具有独特优势,造就了陇南成为全国茶叶纬度最高、海拔最高的茶叶适生区。这块适生区位于北纬33度,地处陇南康县、文县、武都区的交界地带,更是全省、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截止2018年底,陇南市茶园面积已达17.4万亩,产值2.52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但相对而言,陇南的收购、加工、管理还不够规范,特别是统一品牌经营比较滞后,对外知名度较低、市场占有率不高。通过这次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倒逼陇南茶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优品种结构,打造集约统一的“陇南绿茶”独有品牌,进而提升“陇南绿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记者:请问陇南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方面采取了那些举措?
漆文忠:非常感谢这位记者同志的提问!陇南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进种植优良品种;二是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三是大力实施品牌创建,申请了“陇南绿茶”国家地理标志,统一茶叶品牌;制定生产加工标准,统一茶叶品质;四是成立陇南绿茶产业联盟并组建陇南茶叶协会,形成了集“技术标准发布中心、品牌创建中心、质量评定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于一体的“五中心”创建体制和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陇南茶叶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今天,希望通过这次发布会和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使“陇南绿茶”成为在甘肃、乃至全国叫得响的茶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