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一股玩“烟卡”的游戏热潮在校园中风靡。所谓“烟卡”,就是把硬包香烟盒的商标裁剪下来,折叠成方形小卡片,谁能把对方的“烟卡”拍得翻面,谁就能将其收入囊中。实际上,小小的“烟卡”却隐藏着不少风险。
上高速公路、找烟酒店……
“烟卡游戏”暗藏哪些风险?
今年6月,在江西宁定高速公路于都仙下乡境内,4名儿童为了捡烟盒做“烟卡”,闯进正常通行的高速公路,吓得指挥中心的值班民警一身冷汗,赶紧派警力前往处置。
据央视财经报道,在西安市莲湖区的一家便利店里,记者看到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不停地央求老板,索要烟盒、“烟卡”,口中提到的香烟就是和天下、中华。当地烟酒店的老板也向记者表示,经常有路过的孩子在大街上捡烟盒,或者就直接来店里询问有没有不要的空烟盒。
“烟卡”还有哪些危害?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一些未成年人将注意力和精力过多地投入收集和交换烟卡上,势必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烟卡让未成年人过早接触烟草,增加好奇心,埋下尝试吸烟的种子;可能使未成年人价值观偏离,追求稀有“烟卡”,滋生不良风气;烟卡交易也增加了未成年人接触犯罪的风险,可能导致偷窃、抢夺以及校园暴力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谁在售卖“烟卡”?
在网络平台上,“烟卡”多以“呸呸卡”“轰轰卡”等名称呈现,且部分店铺标注“工厂直发”“正品卡有胶痕”来显示自家产品是真“烟卡”。新京报在某电商平台以“烟卡”为关键词搜索,商品页面上有许多商家公开售卖烟卡,并未对购买年龄进行限制。一些评价里的关键词赫然写着“小孩子很喜欢”。
此前,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多家电商平台,搜索“烟卡”二字,会跳出“烟卡收集册”“烟盒卡片”“烟卡盒”“烟牌卡”等关键词,点进去便出现大量销售烟卡的商家,有的商家显示“全网热销10万+”。在一家电商平台搜索“烟卡”会跳出“绿网计划(禁烟宣传)”的页面,但搜索“烟卡收纳盒送100张烟卡”“烟卡正版”“烟卡稀有”等关键词仍能跳转至销售“烟卡”的商家页面。
这些商家均销售各类品牌香烟叠好的“烟卡”,并宣称“100%正版”“带烟味”等,有的商家以“小朋友再也不用扒垃圾桶”“干净卫生,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去捡烟盒”“父母都给孩子买”等作为宣传语,不少商家会以“稀有卡”“外国绝版”“中华(香烟品牌)”等作为卖点。
向未成年人售卖“烟卡”违法吗?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法律专业人士表示,烟卡的制作和销售均涉嫌违法。烟草制品属于国家专营、专卖的物品,未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可能触犯刑法,构成非法经营罪。商家私自印制烟草注册商标并制作成烟卡出售,不仅侵害了注册商标权利人的专用权,还可能面临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烟卡”游戏何时休?
今年5月份,国家烟草局印发《关于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专项治理的通知》,其中要求,各地烟草专卖局要积极联合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开展电子烟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多措并举向中小学生讲解吸食电子烟危害,普及“上头电子烟”等新型毒品防范知识,防止学生沉迷烟卡游戏,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制诱惑能力。对校园周边便利店、超市、文体用品店等向未成年人售卖烟盒、烟卡等物品的行为进行劝阻。
目前,多地教育部门已行动起来,要求学校及时制止学生玩“烟卡”游戏。
今年4月,海南三亚教育局发布提醒,要求学校做好防止学生沉迷“烟卡”游戏的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清“拍烟卡”游戏成瘾的危害。
5月,甘肃天水教育局发布《关于禁止学生玩“烟卡”游戏的倡议书》,要求禁止“烟卡”游戏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