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换200元,看似谁也不吃亏,还能助人为乐,想必会马上同意;
但我劝你这种好事好不要干,一不小心就会吃亏上当;类似的案件,在各地屡有发生。
重要提醒:骗术升级、防不胜防,如果觉得自己防骗意识不强,那么“一律拒绝”也许更能避免损失。
表哥是个热心人,能帮则帮,于是从收银台拿出600元现金给了他,他也掏出手机扫了收款码,还向表哥出示了收款码,表哥抬头一看,没错,确实是600。随后,顾客转身走到店外,还说了句谢谢。
表哥自认为做了一件好事,但奇怪的是到账语音一直没响,开始表哥还以为是网络信号不好,但左等右等还是没到账,这才意识到上当了。
其实顾客的诈骗手段很简单,后期表哥调取店内监控记录发现,虽然骗子扫了收款码,但随后就退出了,从相册中找出了一张早已准备好的600元支付截图,实际并未完成支付。
以上情况,一般都是骗子事先踩好点了,知道店家的收款户名,事先准备好截图或P图,或者知道店内没有到账语音提示,店家误以为已经收到了转账。
朱某在宣威市经营着一家零食商店,平时生意还不错。
朱某看到顾客手里确实握着500元大票,于是也没多想,直接就扫过去500元。
没成想,此贼胆大包天,收到500元转账后撒丫子就跑,直到离开店家朱某视线。
事后,朱某报警,小贼被擒获,据审查,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用这种方式作案了,之前还用同样的方式从一个早摊点诈得300元。
如果说这名小贼是“硬抢”,那更高超的骗术还在后面:
有什么更高超的骗术?至少有以下两种:
一是使用假钱;很多人无法通过肉眼鉴别钞票的真假,诈骗分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看似是200换200、600换600,谁也不吃亏,但实际上现钞中有几张是假钞,甚至全部都是假钞;
二是鬼手换钱;这个骗术跟之前街头有人用模型手机调包苹果手机如出一辙,我就曾经碰到过:
我警惕性还算是很高的,反问道:“你换了干嘛?现金到哪都能花出去的,没有必要这么麻烦”!
原来是这样,理由充分合理,但我警惕性依然还在,先接过这300元,确定是真钞之后,扫给了他三百元。
本来事情到这就结束了,但回到家后,再掏出来一看,发现三张大票全是假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明明我当时已经验证是真钞了,不可能来个大反转啊!
事后我经过仔细回忆,突然想到了一个细节,在我确认是真钞之后,女子又说“我给你的是不是4张”?于是我又把钱递给她,让她自己确认了一遍。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把真钞全部换成了假钞,而我又没有再次验证,上了“鬼手”当!
不乏有一些人确实没有诈骗的动机,但“坏人”二字又没有写在脸上,我们不得不防,尤其是对移动支付不熟悉或者不会辨别真假钞的朋友来说,一定要提高警惕性,避免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
郑贴侨律师主要做二审为主,做疑难复杂案件为主,喜欢研究法律最前沿,欢迎有这种职业经验的律师一起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