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营销,商业边缘还是主流青瓜传媒

因为有社交而有社群,还是建了社群再有社交,决定了社群的价值属性。社群是互联网时代商业的战场,还是主流商业的武器,决定了社群商业是边缘还是进入主流。

社群的商业价值,取决于我们怎么正确认识和理解社群。社群是正常人的社交标配,是互联网社会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并非商业所必需。

个人的社会关系,反映在线上就是社群关系。不过,相比线下社交关系,社群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在线下有社交地位的人,在社群同样有社交地位。有人因社群运营脱颖而出,绝非社群之功。只要有能力,借助任何社交工具都会有突出表现。

同时,社群除了熟悉的朋友外,还有朋友的朋友,多重关系的朋友。所以,社群适度放大了社交关系。有的商业化社群,社交关系复杂和繁忙到靠机器人聊天,这样的社交关系已经没有价值。

决定社群价值的是关系强度,而非关系数量,所有试图建立中心化社群的都难成功。

因为基于强关系的群友有限,所以纯粹基于社群的商业(如微商),必须建立多层级社群,或者先打造IP,再围绕IP打造多层级社群。

线上聊3月,不如线下喝顿酒。越是社群时代,线下交流越珍贵。越是高端交流,越重视线下场景。社群的频繁交互,产生了一群“陌生的熟人”。社群交流频繁,线下关系仍然很陌生。

强关系,是关系的价值。社群只是关系的放大器,关系不强,放大也不强。

有了利用社群的能力,其他社群也能为我所用,这是开放式社群运营能力;只有自建社群才能利用,这是封闭式社群运营能力。

社群,因为社交而有社群。所以,社群一定要有生活味。没有生活味的社群,是异化的社群。只要有社群,就能够衍生出媒体属性。媒体属性,即传播功能。传播功能,已经有了商业属性。

生活回避不了商业话题,强关系为商业背书,一直是中国特色。关系强度可以影响商业认知和交易。所以,社群隐藏着商业属性,交易是显性商业,不是隐性商业。

以社群为普遍交易媒介,是异化的社群。

社群的价值属性:社交属性>传播属性>交易属性正常的社群是有生活味的,因为工作和生活关系,所以有社群。人要与各色人高效交往,所以每个人都有各类社群,否则互联网时代的生活和工作交流就有障碍。

没有社群的时代,也有异化的社交。比如传销培训,因为是异化的社交,所以要持续强化,以维持群体存在。有生活味,更容易联立强关系;越有强关系,越容易商业转化。

拉新→转化→留存→再拉新,这是因为生意而存在的社群。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形成强关系。需要持续活跃社群以维持存在的社群,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解散。

因此,在社群商业化过程有两个逻辑:一是为了商业化而建立社群;二是把有生活味的社群适度商业利用,尽可能减少商业味。

互联网社会,由于人们可以在智能手机的各类App、小程序上自由切换,商业再次进入认知、交易和关系三位一体。

目前,围绕社群大致形成三类商业模式,如图所示。

有什么商业活动或信息,随手发个朋友圈、晒照,这是自然状态的商业表现。虽然有时候也有作用,但聊胜于无,多数企业对客户群的商业利用就处于这种状态。

在社群交互中,即便没有商业意图的人,也可能形成商业价值。比如人们看到有趣有共鸣的内容就转发,这个过程可能无意中形成了商业价值。

因为人们不约而同地转发,形成了共情、共鸣、共振,并最终形成商业浪潮。很多IP的打造就是如此。我之所以称之为社群自然商业模式,就是在群友的无意之中,商业化已经完成。

典型的就是直销的翻版,现在称为微商、社交电商,进化速度很快,总有新概念、新逻辑,确实有部分人“割韭菜”成功。

当然,只要符合法律,我不反对。对这种边缘化的商业活动,持久性成疑。虽然屡屡引发社会热议,但市场份额始终不高。

现在看,成建制的商业组织系统,以中国品牌商的渠道系统最完整。欧美的渠道已经第三方化,品牌商的关系触角不如中国有渗透性。

规模化组织社群很难,因为社群的特征就是分布式,中心化的社群是不成立的。社群因社交而生,不是因商业而生。

中国传统线下商业组织,包括企业、渠道,是有高度组织性的。高度组织性商业与社群结合,就是组织化社群商业模式。

主流商业在哪里?在传统渠道。线下渠道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约3/4,当然是主流。2020年疫情期间,我就探索“深度渠道+社群+直播”的营销模式,卓有成效。

社群与渠道结合不仅激活了渠道社群,还激活了传统渠道。B端和C端同时受益。

我对“渠道+社群”这么重视,有下列几个原因:

因此,社群与主流商业结合,就是主流商业的放大。

社群与传统渠道结合,核心就是利用店主群。店主群,在终端小店眼里是私域流量,即店主可以影响的流量。但是,在品牌和经销商的眼里,店主群是公域流量,是可以主分流的公域流量。

利用店主群,核心是店主群的关系让渡。即店主与用户的关系,能够为品牌商和经销商所用。

社群关系让渡,关键是自愿、免费或接近免费。吴声在《超级IP》称为“负成本连接”,否则无法大面积推广。自愿、免费的关系让渡,有三个前提。

主流商业与社群的结合节点就是KOC。KOC与社群成员有强关系,只要KOC有强认知,关系让渡即成为可能。

主流商业与社群的结合,原来的渠道关系仍有价值,组织体系仍然有用,只需要在深度分销的基础上做好场景体验、内容分发,以及顺着渠道找到KOC即可。

社群的商业价值表现在两方面:

比如前面讲的线下渠道,本来就有流量,但通过社群的增强连接,流量被放大了。

拼多多的拼团,首先是因为有人发起拼团,发起拼团是因为有基础流量,才能在拼团过程中放大流量。拼团的过程,其实就是关系让渡的过程。

流量一定是认知的结果。社群创造流量,一定是因为社群成为商业话题讨论的载体,即社交货币。社群是分布式的。分布式的自媒体,人人都有声音,但这些声音都可能被淹没。

所以,自媒体声音的价值取决于声音的密度。社群创造流量,就是社群及商业化过程中的密度决定的。密度即认知,密度即品牌,密度即IP,密度即流量。布式商业,没有密度就没有一切。

密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商业价值?因为密度产生交叉覆盖。

社群商业化的密度,大致表现为三种形式:

虽然我们一直在讨论,社交电商缺乏强关系。不可否认,社交电商的社交往往在某类特定人群是高密度的。但是,社交电商之所以一直处于边缘,就是因为社交电商的社群密度,只是小范围的密度。

IP打造过程中,人们见识过“内容疯传”现象。一段共情、共鸣的内容,因为共情,被社群疯狂转发,最后形成共振。

共振,是高密度传播的结果。IP、网红的形成,一夜爆红,就是内容疯传。

传统商业组织,终端的密度最大。一个50万人口的县城,终端小店可以达到数千家。据某数据平台的统计,全国各类终端店超过千万家。

“认知即流量”:上述三个商业密度,传播链形成的密度不可控,社交电商和传统渠道形成的密度是可控的。目前,纯粹的社交电商缺乏全国性、高渗透性的社群组织,而且社群组织本身缺乏稳定性。所以,社交电商始终是边缘化的。

传统渠道与社群结合,B端密度与C端密度可以相互强化,大致有两种方式:

1)传统渠道有优势的企业,利用B端优势,带动C端优势

近几年在农资界被称为传奇的绿业元集团公司,就是利用传统渠道(B端)的控制力,通过B端社群影响农户(C端)。绿业元的员工,平均每年召开200场“农民会”——这种方式称为BC一体化。

绿业元“农民会”的高效动员力从何而来?就是利用B端社群将其高覆盖,实现快速、高密度动员。

2)传统渠道缺乏优势的企业,利用C端社群倒逼B端

比如白酒新品进入烟酒店很难。但是,如果通过KOC的社群密度完成C端动员,那么就可以倒逼B端(烟酒店),这种方式称为CB一体化。

上述两种方式,BC一体化,就是通过B端优势巩固C端优势;CB一体化,就是通过C端短期优势,构建B端系统,如图所示。

B端和C端一体化的组织,是高稳定性商业组织。

社区电商和社区团购是一组很好的边缘与主流的参与物,两者同为利用社群的商业体系,都是以社群聚集人气,以小程序推送。

社区电商虽然在2020年疫情期间火爆一时,但很快就沉寂了,即便是头部品牌的社交电商也是如此,有的甚至在发动之时就已经失败了。

社区电商与社区团购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组织地利用了社区社群。所谓有组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原有的传统渠道组织;二是建立独立的地推团队。

社区电商是在疫情期间通过网络招募的,基本是纯粹的线上招募,与线下渠道的关联度不高,更没有利用经销商组织。

因此,社区电商基本没有门店交付,只有总仓交付或前置仓交付。社区电商的区域密度更小,除极少数仍在运营外,多数品牌已经放弃。

社区团购目前势头不错。社区团购的拓展,基本上以区域强势经销商为平台代理商。经销商有团队,有终端客户群。因为社区团购与主流渠道融合,能够在一个地方快速发展。

我们看到,经销商当平台代理,基本以原零售小店为“团长”,因为双方原来就有合作关系。地推团队发展“团长”时,宝妈就比较多。虽然多数宝妈有微商经历,但论组织体系,还是终端小店更有组织性。

THE END
1.中发〔2015〕9号文指出,电网企业改革和规范电网企业运营模式,不再中发〔2015〕9号文指出,电网企业改革和规范电网企业运营模式,不再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作为收入来源,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确保电网企业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收益水平,规范电网企业投资和资产管理行为。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电网企业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https://www.shuashuati.com/ti/5d443b0091e54d1aa0145ea6c427a053.html?fm=bd3766ac7c7ea59ac2dc94fc3fb99186cf
2.如何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烟酒店如何以互联网的思路做烟酒店业务如何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烟酒店 双十一大战刚刚落幕,酒类市场也鲜见地登上了天猫销售排行榜的首页。其中1919酒类直供以3.4亿的销售量领跑当天的酒类全网销售排行榜,酒仙网以2.5亿紧随其后,此外,购酒网、也买酒、中酒网等8家电商酒企同样突破了1亿的销售量。https://blog.csdn.net/jiuqu2015/article/details/50468191
3.高端白酒市场推广方案(精选6篇)那么,无论采用多品牌运营模式,还是品牌延伸模式,只要企业品牌转变为一种单纯的“品质符号”,为旗下子品牌或者延伸产品提供“背书”功能,进而将旗下的众多酒水品牌纳入麾下进行整合营销,最终才能既节省企业资源,又能够实现多品牌甚至多酒种的战略提升和转型,走上品牌运营商的道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ru5x94o.html
4.酒水连锁知识百科酒行的意思是什么酒水连锁经营发展→MAIGOO直营店是指由酒水连锁企业独家投资设立的门店,由企业总部负责门店选址、租赁、员工雇佣、培训及门店日常经营,并承担门店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开支,门店收入全部由企业取得。直营店模式的优势是企业总部对各直营店的管控力极强,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一般财务雄厚或处于初期的连锁运营商大多采用此种直营连锁模式;也有部分https://www.maigoo.com/goomai/221643.html
5.商业策划书范文2000字精选9篇2、深度细分,打造烟酒店渠道标准化营销机制。把每一家名烟名酒店作为团购、零售、分销、陈列、推广五种功能于一身作的战阵地与窗口,以"广铺路,全覆盖"占领名烟名酒店的数量;以"深分类,重维护,占领名烟名酒店的质量";以"核心旺销型名烟名酒店生动化形象建设的"6个1工程"(占领1个专柜,占领1个堆头或堆箱,占领https://www.liuxue86.com/a/4820931.html
6.农村市场营销分析12篇(全文)其发展的模式类似城市中低级连锁超市的运营模式, 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到农村市场环境分散性的影响, 连锁超市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 通过建立各区域营销点, 并通过资本运营将分散的经营店有机联系在一起, 实行统一进货, 配送和营销, 大大减少了超市的运营成本, 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能力。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wcd4jjt.html
7.白酒行业2024年怎么破局?我们梳理了5种跑赢市场的私域打法中金数据显示,2022年白酒宴席市场容量达到2300亿-2500亿,占白酒行业总收入40%左右。习酒在宴席市场上,采取数字化+红包运营手段突破,相当于把原来部分广告费,转化成促销费用,撬动C端消费者和终端烟酒店销量积极性,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成绩表: 1)宴席数字化的垂直打法 http://lncfa.cn/zjld/1134.html
8.业务员年度工作计划(通用14篇)-年在做好广告宣传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向烟酒店、餐饮、代销公司、酒店及团购渠道拓展。在团购渠道的拓展上,7月份主要对系统人数和接待任务比较多的部队、工商和大型国有企业三个系统多做工作,并慢慢向其它企业单位渗透。 三、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对市场进一步的调研和摸索,详细记录各种数据,完善各种档案数据,让一些分析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ongzuojihuafanwen/niandugongzuojihua/20230406072647_6814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