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到夏天,床底下就滚满西瓜,爸爸总是一麻袋一麻袋往家里买西瓜。”有网友在“月薪一万吃不起水果”的话题下面这样留言,引来众人点赞,掀起一波回忆杀。
(支点财经记者王文华摄)
武汉白沙洲光霞果批市场
白沙洲光霞果批市场,是武汉规模最大的水果集散地之一。进门不远就可以看到摆满桃子和李子的果摊,后面坐着七八个果农,他们和赵兵一样都来自随州。赵兵今年三十出头,从记事起,家里就在种果树,目前种了二十亩左右的桃树和李树。
在赵兵的老家,果农们把桃子卖给前去收购的果商,价格大概在七毛左右一斤。如果运到光霞市场,至少可以卖到一块钱一斤,品质好的可以卖到两块左右。因此,为了卖个好价钱,不少种植规模大的果农选择来市场销售。
光霞果批市场不收果农摊位费,还承担他们的食宿。果农每成交一箱水果(大约50斤左右),购买者除了支付给他们相应的货款外,还要向市场额外支付8-12块钱作为行费。
赵兵发现,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水果并不好卖,去年最低两块钱一斤的油桃,今年一块六都卖不动,去年四块钱一斤的李子(黑布林),今年最多只能卖到两块钱。
去年,一亩地油桃可以收入8000块钱,除去肥料和人工成本,能净赚四五千块。而今年,赵兵已经把预期降得很低,“能卖出去就行,挣不到钱,顶多保本”。
支点财经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断断续续有果商来品尝桃子、询问价格,但成交的不多,一个多小时过去,赵兵没开张,隔壁的老乡也只卖掉了一箱。
在赵兵看来,水果生意不好做,一方面很多水果店老板挣不到钱,不敢多拿货;另一方面是电商平台的冲击。“互联网发展起来后,水果价格几乎都透明了,打个比方,水果店来批发桃子,两块钱一斤,不卖五块保不住本,但是电商直播带货,可以以很低的价格卖出去,电商直播不一样,他们可以直接从田间地头发货。”
老李是光霞果批市场一间果行的老板,做水果生意三十多年,见证了水果价格的起起落落。除了光霞果批市场,老李在武汉还经营着几家果行,主要做水果批发。今年他也明显感受到,生意不好做。
他对支点财经记者说,水果批发便宜,但是水果店拿货后加价高了,到消费者手里自然就贵了。比如,油桃批发价一块多一斤,水果店至少要卖四五块钱,“今年水果生意难做,水果店的价格如果不翻倍卖,还不如打工挣得多。水果店一次拿货的量不敢太多,怕卖不掉”。
价格大幅下跌的不止桃子和李子。现在正是西瓜上市季,老李说,“宁夏的石头瓜,去年批发价一块多到两块,今年批发价8毛都不好卖,拿到水果店,至少要卖2块钱左右”。
水果店不赚钱,被迫卖高价小田一家在武汉洪山区街道口经营了一间水果店,靠近居民区,顾客大多是周边的住户。店铺70平米左右,月租金一万二。加上店里十几万元的货,一年投入大概二十多万元。
起初,水果店由小田的父母打理,他们做了三十多年的水果生意,经验丰富。近几年,孩子上学,加上父母年纪大了,小田和妻子回到父母身边,共同经营水果店。
对于今年水果变贵的讨论,小田说,其实和去年价格差不多,有的价格贵,有的便宜。不过,小田称,开水果店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挣钱,“平常一个月挣万把块钱,春节生意好些,能挣两万左右”。
夏天,水果容易坏,损耗率较高,“店里的空调和冷柜二十四小时开着,一个月电费就要五千块左右”,小田说,仅店铺加水电费,一个月的开支差不多两万元。
“算起来和打工差不多,三个人耗在这里,划不来。”小田的妻子在外面有份工作,他和父母三人平摊下来,每人每月挣几千块钱。“这还是自己的店,如果是雇人来打理,这样的店铺起码要雇四五个人,根本挣不到钱。”小田说。
以自己卖水果的经验,小田分析认为,百果园水果之所以卖得贵,主要还是租金、人工等成本更高。
有内人士分析,现在到水果店购买水果的消费者也在减少,或者购买频次减少。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习惯了网上购物,买菜买水果都在网上下单,特别是水果,既有季节因素,也有地域特产,网上价格便宜,选择丰富多样,直接送到家里。水果店做的是人流量和走货量的生意,顾客少销量少,也就只好调高价格,否则保本都难。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支点财经记者表示,今年水果市场出现价格分化,部分供应量大的水果卖不上价格;另一部分水果价格高但是运营成本更高,比如店租、人工成本等越来越高,收益被成本吃掉。商家只能把一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同时自己承担一部分,这就导致消费者觉得水果变贵了,而商家也觉得没赚到钱。
朱丹蓬分析认为,水果行业供应链成本在增加,农药、物流等成本上涨;水果行业损耗率高,如何把控成本和库存,对水果批发商和终端门店来说是个难题,再加上三年疫情后今年消费尚处于恢复阶段,对水果链条的从业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电商抢蛋糕,线下水果销售也要换思路
三年前,沈莹(化名)一家从福建漳州来到武汉,在洪山区沙湖果批市场租下三间门店做水果生意,市场里有好几家商户都是沈莹的亲戚。
早在十几年前,亲戚们就来武汉做水果生意。“以前网络不发达,生意好做,他们都挣到钱了。”沈莹说,如今面临抖音等电商平台的冲击,生意比以前差了很多。
“线下来买货的越来越少,至少分了一半(生意)到线上,电商平台的水果不比我们便宜多少,但人家就是有能力卖出去。”沈莹说。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电商平台确实冲击了线下的水果生意,不少消费者选择在抖音、盒马鲜生等购买水果。
有消费者对支点财经记者表示,“现在很少在线下买水果,主要通过团购、淘菜菜、朴朴等线上平台购买,价格便宜,质量也有保障。”
还有消费者说,在网上买水果太方便了,原产地的,应季新鲜的,进口的,价高价低的,比在水果店挑选更靠谱。
艾瑞咨询的一份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规模达4584.9亿元,同比增长64%,预计2023年,规模将超万亿。水果作为生鲜的核心品类之一,同样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蝉妈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抖音电商平台上,2022年,生鲜蔬果行业市场份额同比增长率150.07%,高于抖音电商整体增速。生鲜蔬果行业由水果、蔬菜、肉/蛋/禽、海鲜水产四大类组成。其中,2022年水果的市场份额占生鲜蔬果的比重为22.16%,同比增长147.26%。
湖北宜昌秭归县盛产脐橙,该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张光国对支点财经记者表示,近几年,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秭归脐橙电商销售渠道占比在30%左右,销售额35亿元左右。
张光国认为,电商平台销售的水果,特点是物流速度快,新鲜度高,人们选择性广,价格比水果店或者商超相对便宜。
沈莹也意识到,靠守着门店没有出路,要尝试线上线下结合。接下来,她准备试着在小区做团购。“我的朋友做车厘子团购,采购价一箱280元,团购价380元,一箱就能赚100”。沈莹说,水果市场的水很深,没有采购经验容易被坑,她懂选品,可以把控好水果的品质。
不过,卓奇食品追溯平台创始人符春彦认为,尽管电商平台在水果价格上有优势,但也会产生宣传、物流等成本,同时存在毛利率低、运输过程中品质产生瑕疵等问题,因此这也是一门烧钱的生意,很多生鲜电商支撑不起,最终倒闭。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线下水果销售的空间仍然很大,关键在于如何运营,例如结合社区电商转型,优化供应链,提升服务品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