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三个税:关税、消费税、增值税、不同品类有不同的税率。
比如高级香化综合税率是35%-40%,箱包是20-24%,烟酒在50%以上,运营商会多交一个特许经营费,经营离境免税业务企业需按免税商品销售收入的1%,经营离岛免税业务企业需按免税商品销售收入的4%,向国家上缴特许经营费。
这些免税商品算下来,能创造20%的价格优势,海南免税标价比官方标价低10-40%,其中美妆大约低25-40%,时装等精品低10-25%。
2、免税的分类:
免税的最大优势是:物美价廉。从国内所有的销售途径上,价格最便宜的是免税店,其次是跨境电商,最后是有税零售;产品保真可靠品质上,免税=有税>跨境电商>代购。
3、重点谈谈离岛免税:
09年首次提出离岛免税,2011年开始实施,2012年购物限额提到8000元,2016年提到16000元,2018年提到30000元,2020年提到10万,并且放开8000元邮税限制。
政策接下来的方向可能是市内免税店政策。
4、离岛免税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中国人在国外1052亿奢侈品,而这个是同比下降的。
在国内买了475亿美金奢侈品,过去几年的数据和趋势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在国内购买奢侈品!
过去几年国内奢侈品消费增速是15%,2019年增速是24%。
475亿美金对应3000亿人民币左右,按照15%的增速推荐未来五年最少会到6000亿,如果按照24%增速算则是9000亿。
在2019年国内免税规模是545亿,占比18%。到25年免税渠道占比起码提升到30%,则到25年免税销售至少能看到2000-3000亿空间。
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给了更明确的目标,2030年国人免税消费1.5万亿元,海南占50%,即7000-8000亿元,2022年的离岛免税目标是1000亿元。
总结一下来说海南到2025年免税市场至少有2000-3000亿的体量。
5、免税的竞争:
本身经营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1.3万平,2019年免税收入23亿,2021年的二期是9000平)、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2.2万平,2019年免税收入10亿)、琼海博鳌免税店(0.4万平,2019年免税收入1亿)、三亚海棠湾免税店(7.2万平,2019年免税收入101.7亿元)4家。
2020.12.30开业三亚凤凰机场店(一期800平,共6800平),2021年春节开业美兰机场二期免税店,经营面积1万平。
收入增速:2017-2019年,收入和业绩CAGR分别为30%和35%,免税收入占比从53%提升至96%,成为公司核心主业。2020.7.1离岛免税新政落地叠加促销影响,离岛免税逆势增长。预计未来五年也差不多能保持之前的复合增速。
毛利率:2017年开始毛利率提升,在2019年剥离旅游业务以后毛利率几乎达到这几年峰值的49%。
2020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下滑到41%,香化占比下降精品占比上升,而且促销增加、直邮和补购增加了补税成本。
净利率:从2017年的8.9%提升到2020前三季度的9%,中间2018年归母净利率下滑,主要是日上并表后机场免税的净利率较低拉低整体水平。
规模带来的几个大优势:
(1)采购上带来的议价权,能用最低的价格拿到最高的量,这是核心壁垒。
8、奢侈品消费的确定性更强。
中国净资产3000万-2亿之间有26万人,不论是08年金融危机,还是去年的疫情都证明了一件事,做有钱人的生意更稳妥,有钱人的消费增速更确定。
近几年有个大趋势是财富的马太效应,有钱的人会更有钱,没钱的人会更穷。
背后是全社会利率水平持续下降带来的资产价格抬升,同时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在后,大家都有一颗追求美好生活的心,中国的高端消费增速高于世界水平。
拿高端化妆品举例子,即使是在去年疫情依旧实现10%以上增长,2019年则是25%增长。
9、国家发展海南的决心
若海南建成自由贸易港,按照海南全岛3.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来算,将远超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不足4000平方公里的迪拜,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
中央对海南提了6点要求,海南的定位非常高,要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财支援海南,中央已研究制定《关于海南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设计主要内容是“6+1+4”。
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4-加强税收、社会治理、法治、风险防控等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一、离岛免税部分
三亚海棠湾:建筑面积12万平,营业面积7.2万平,三亚海棠湾二期(河心岛项目)2020.1开业,建筑面积6.5万平,不能销售免税品,但对一期有休闲功能补充作用,主要是引流作用。2019年三亚过夜旅客数量2286万人,购物人数为217万人,渗透率9.5%,2020年提升至19%,
按照渗透率20%,19年客流量是2286万人,假设20%增速,客单价保持10%左右增速,未来五年海棠湾店的营收会有36%增速。到2025年营收1100亿左右
三亚凤凰机场:2020.12.30开业,一期800平米,总计6800平米。机场目前旅客吞吐量是2000万人次,小于海口,但旅游和购物属性更强,2023年的产能规划是承载5600万人次,是现在的2-3倍。
按照4%渗透率计算,客单价按照美兰机场2550元,到2025年能做到43亿营收。
美兰机场:总计1.4万平,扩建后会达到2.3万平,19年23亿营收,购物人次127万,客单价1824元,过去四年增速都在放缓,2019年美兰机场旅客吞吐量为2422万人次,购物渗透率小幅上升到5.2%。二期投产后2023年最大容量为4500万人次,2025年为6000万人次。预计到2025年是66亿营收。
海口日月光店:按照2019年海口过夜旅客1717.6万人次、渗透率2.2%、客单价2440元为基础,假设未来旅客数量复合增速18%、渗透率不断降低(因为其余店铺会分流)客单价复合增速11%,算下来日月光店25年能做到50亿营收体量。
博鳌市内店:太小,忽略不计。
海口国际免税城:该项目是一个集免税商业、写字楼、创意型商业、人才公寓、星级酒店、商业街等在内的大型国际免税综合体建筑群。
总投资128.6亿,一期项目投资额是28.8亿,二期项目是69.8亿,资金是自筹的。总建筑面积是28.9万,比海棠湾大两倍,免税营业面积8.9万平,周边高端住宅等配套设施逐渐完善,有助于其承接旅游、商旅客流。2020.12.31免税商业中心地上钢结构正式封顶,预计2022.6.30投入使用,将是亚洲最大的免税商城。
假设渗透率为3%,也就是100个去海口的人里面有6个人去购物,客单价按照6000元增速10%推算,到25年有200亿营收。
线下部分总体预计1450亿。
二、机场免税部分
北京机场:预计2025年日上中国北京店做到114亿营收。
广州机场:预计2025年做到41亿营收。
香港机场:预计2025年做到29亿营收
机场部分预计为384亿。
三、线上免税业务
线上业务不一定做的长,总体交流来看更像是为了疫情出的补救措施,业绩起伏很大,目前拿到的数据不好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