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纳税筹划的认知(精选5篇)

就目前的情况来讲,企业在进行任何一种有关的经济的活动的时候都有着一定的风险性,因为企业自身在进行有关经济活动的同时都是需要一些资金作为启动的成本资金的,企业的纳税筹划也是如此,纳税筹划在一定的的情况下也是有着一定的风险性的。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纳税筹划风险可以通过实践的预期结果以及其实际的结果变动程度来测定,也就说,风险越大,那么收益越大。相反,风险越小,那么企业的收益则就越小。

2.纳税筹划风险的主要表述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的活动中,因为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在实施纳税筹划之后,其纳税筹划的结果与实际受益与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前的预期收益不相符。这一系列情况导致企业在纳税筹划之后的收益有着很大的不稳定性。企业纳税筹划的目的就是纳税人在经过纳税筹划之后得到收益,然而这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所以说,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自身的经济状况。可以说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并不是一笔小的数目。因此说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收益也是非常不稳定的,在纳税筹划的利益与风险面前,只有充分的收集经验,才能更好地做好企业纳税筹划,从而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性,将收益最大化。

二、预防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性的研究

1.提升企业对税收的了解

2.加强对税收法律的学习

企业要想成功进行税务筹划,首先应该考虑企业的自身的经济状况,其次应该对企业的外部环境以及日后的企业纳税筹划的发展趋势、国家有关纳税筹划的法律等的了解。通过对这一系列的了解和认知,在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同时,还应该考虑未来的利益以及整体的利益,不能只注重眼前的这些微小的利益,导致失去日后的经济基础,目前来看,我们国家关于税务制度的法律还不是很健全,这就需要纳税人能够审时适度,看清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法律的规定条文,充分的利用法律的时效性以及区域性,将企业自身纳税筹划获取收益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其风险性。

3.提升纳税筹划人员的职能

因为纳税筹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岗位,这项职位综合了法律、经济、收益等许多重要方面集于一身的岗位。纳税筹划与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的收益都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筹划人员必须要有着过硬的素质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能力,这就是说提升纳税筹划人员的职能在整个纳税筹划的过程中是重中之重。

三、结束语

【关键词】

纳税平衡法,纳税筹划,应用

一、纳税筹划与纳税平衡法概述

(一)纳税筹划的含义界定

纳税筹划,也称为税务筹划或税收策划,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引下,纳税人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纳税事项进行事先安排,选择和决策,通过寻求纳税平衡点,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纳税筹划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完善从国外税收理论体系中引入的一个新概念。在新的市场经济体系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强了对纳税筹划的重视,纳税筹划方案也在不断的增加。

(二)纳税平衡法的含义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引下,纳税人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纳税事项进行事前安排,选择和决策,寻求企业纳税平衡点,即税法中规定的一些标准,包括一定的比例和数额,当销售额(营业额)或者应纳税所得额或者费用支出超过一定的标准时,就应该依法纳税或者按更高税率纳税,从而使纳税人的税负大幅度的上升;有时却相反,纳税人可以享受优惠,降低税负,由此产生了纳税筹划的特定方法,即纳税平衡法,当纳税人在面临税收临界点时,通过增减收入和支出,避免承担较重的税收负担。

纳税平衡法在纳税筹划中体现于寻求纳税平衡点上,通过各种方案的对比分析,确定最佳的方案,实现企业税负最小化。本文主要是针对增值税、消费税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其中增值税是通过对纳税人身份、进货渠道的选择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消费税是通过对酒类税率以及卷烟调拨价的选择进行纳税安排;企业通过应用纳税平衡法寻求平衡点,确定经济的纳税筹划方案,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提供有效途径。

(三)企业纳税筹划存在的常见误区

由于目前理论研究尚不完善,也未得到普遍实施,因而企业对纳税筹划的认识存在众多的观念误区与应用误区,下面对其中几个典型税种的认识误区进行阐述。

第一,增值税纳税筹划存在的误区。企业内部人员不能正确的认知纳税筹划的含义,不能从本质上认清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别,多数企业一直以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进行缴税,未进行适当地调整。

第二,消费税纳税筹划存在的误区。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复杂性决定了纳税策略的多样性,一项成功的纳税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而纳税筹划目标决定了如何选择纳税方案。现在中小企业将纳税筹划的目标局限于个别税种税负的降低,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税收的经济效益。

二、纳税平衡法在企业纳税筹划中的应用分析

(一)纳税平衡法在增值税纳税筹划中的应用分析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度的一种流转税。

1.选择纳税人身份的纳税筹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我国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两类: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一般纳税人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的制度,对其会计核算水平要求较高,管理也较严格;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办法,对纳税人的管理水平要求不高。一般纳税人所适用的增值率为17%(部分增值税应税项目为13%),小规模纳税人所适用的征收率是3%。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可以进行抵扣,而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不可以抵扣。一般纳税人可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小规模纳税人不可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企业为了减轻增值税税负,就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决定如何在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间做出选择。从具体情况而定,可以通过增值率来确定纳税人的税负平衡点,从而选择有利的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增值率是指增值额占不含税销售额的比例。假设某工业企业某年度不含税的销售额为M,不含税购进额为N,增值率为A。如果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其应纳税为:M×17%N×17%,引入增值率计算,则为:M×A×17%;如果为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为:M×3%,另两者的税负相等,则有M×A×17%=M×3%,则A=17.65%。通过上述可以得出以下表:

表1纳税人纳税筹划平衡点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当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平衡点为17.65%(基本税率)或23.08%(低税率)时,企业无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是一样的;当增值率大于17.65%或23.08%时,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当增值率小于17.65%或23.08%时,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此时企业应当选择一般纳税人身份较为合适。

2.选择进货渠道的纳税筹划

进货额占销售额比重的判别法,由于增值税税收存在多种税率,在一般情况下,一般纳税人适用17%的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的税率。假定该企业不含税的销售额为A,X为进货额占销售额的比重,则购入货物的金额为AX。如果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为:A×17%AX×17%。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为:A×3%。令两类纳税人的税负相等,则有:A×17%AX×17%=A×3%,即X=82.35%,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下表:

表2纳税人纳税平衡点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当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平衡点为82.35%(基本税率)或76.92(低税率)时,企业无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是一样的;与增值率指标相反,当该指标大于82.35%或76.92%时,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此时企业应当选择一般纳税人身份较为合适;当该指标小于82.35%或76.92%时,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此时企业应当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较为合适。

(二)纳税平衡法在消费税纳税筹划中的应用分析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分为从价定率,从量定额和从量定额混合计算的三类方法。从销售额方面考虑消费税纳税筹划,在合法范围内尽量少计销售额,寻找纳税平衡点,实现利润最大化。下文以啤酒喝卷烟为例进行分析。

1.酒类税率的纳税筹划

税法规定,自2001年5月1日起,啤酒的消费税按下列规定执行:每吨啤酒出厂价格(含包装物及包装物押金)在3000元(含3000元,不含增值税)以上的,单位税额为250元/吨;每吨啤酒的出厂价格在3000元(不含增值税)以下,单位税额220元/吨;娱乐业,饮食业自制啤酒,单位税额为250元/吨。针对目前税法的规定,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对啤酒的价格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利用纳税平衡法,对企业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因此企业可以根据此纳税临界点进行纳税安排,从整体出发,是企业实现税负最小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卷烟调拨价的纳税筹划

国家自2009年5月1日起,对卷烟产品的消费税政策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甲类香烟的消费税从价税率由原来的45%调整至56%,乙类香烟由30%调整至36%,雪茄烟由25%调整至36%。同时,甲乙类香烟划分标准也由原来的50元上浮至70元,即每标准70元(不含增值税)以上为甲类卷烟,反之为乙类卷烟。针对国家对卷烟税率的具体规定,各大企业可以利用甲乙类香烟的划分标准,寻找纳税平衡点。调拨价格为70元时为临界点,在临界点附近,收入增加的金额将小于税收增加的金额,得不偿失,是提价的不可行区域或纳税。当售价处于纳税之内时,应该采取降价的措施,使售价摆脱纳税之内,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当售价处于纳税之外时,售价越高,获得利益最大。因此,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灵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卷烟调拨价之外进行合理的事前筹划。

三、纳税平衡法在纳税筹划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纳税筹划业务在各地迅速的发展壮大。但是在实践中,许多纳税人片面地认为,只要进行纳税筹划就可以减轻税负,增加税收收益,而很少考虑到纳税筹划的风险防范问题,结果导致许多纳税筹划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纳税筹划的风险,掌握纳税筹划风险,深入了解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一)纳税筹划应用中存在的风险

近年来,大多数企业意识到纳税筹划存在的重要意义,企业开始注重财会人员的培养,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提供有效途径。如果纳税筹划只是停留在具体技术方法的介绍上,没有正确的理论和原则的指导,那么纳税筹划可能会误入歧途,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本文主要讨论企业通过应用盈亏平衡分析法,在进行纳税筹划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风险:

第三,方案选择风险。方案选择风险是指当纳税人选择一种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筹划方案可能带来的收益时所存在的风险。纳税筹划主要是利用政策法规的差异和弹性,通过对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判断,选择更有利的纳税筹划方案。因此,在不同的纳税方案中选择纳税筹划方案时,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方案选择的风险。

(二)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上文中主要讨论纳税筹划风险,是为了认识和熟悉其存在和发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规避和降低纳税筹划过程中的风险,努力将纳税筹划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一,树立科学的纳税筹划风险观。首先,企业应该认识到纳税筹划是有风险的,而且纳税筹划风险是有害的。其次,企业应该认识到纳税筹划风险是可以进行防范和控制的。只要企业重视纳税筹划风险的存在,深入了解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和纳税筹划风险运行的一般规律,在事先做好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在事中及时把握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纳税筹划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第四,提前做好纳税筹划风险应对措施。企业在努力做好纳税筹划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的时候,要正确面对可能发生的纳税筹划风险,并提前做好纳税筹划风险的应对工作,通过事先对纳税筹划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制定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案。

参考文献:

[1]马潇潇.关于会计处理方法在纳税筹划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2(14)

[关键词]纳税筹划误区研究综述

“纳税筹划”,也称为“税收筹划”、“税务筹划”。纳税筹划误区是指人们对于纳税筹划理念、方法、技巧等的错误认识和运用,导致纳税筹划的错误运作。它不同于纳税筹划风险。纳税筹划风险是指在纳税筹划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或原因的存在,使企业发生税收损失而付出的代价。也就是说,纳税筹划误区是指纳税筹划在理念、方法、技巧方面本身是错误的。而纳税筹划风险是指理念、方法、技巧方面没有错误,而是由于不确定因素或原因,导致筹划失败的可能性。风险可以防范,误区必须纠正。

我国纳税筹划误区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我国纳税筹划的蕴酿期(1994年以前)

二、第二阶段:我国纳税筹划的形成期(1994-2001年)

这一时期,一方面在分税制改革后,我国的税收程序法和实体法逐步完善,企业的市场经济活动的独立地位得到明确,其对于纳税筹划的市场需求也明显增加;另一方面,税务作为一个行业逐步形成,税务中介在全国各地得以建立,我国出现了第一批注册税务师,但这一阶段由于中介行业和税务机关的业务及行政隶属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因此中介主要是业务,以具体涉税事项为主。唐腾翔、唐向(1994)所著的《税务筹划》是国内第一本提出税收筹划的概念并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书中指出税收筹划是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的税收收益。“该定义在我国税收筹划研究领域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但限于当时的经济体制,从事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的企业和个人少之又少。”与此同时,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纳税筹划的研究和运用做了法律层面的铺垫。如199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征收管理法》,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税务试行办法》,这些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政府对税务及其行为在法律地位上的认可,为纳税筹划的研究做了铺垫。

1999年11月,由浙江财经学院承办的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财政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第二次研讨会在舟山顺利召开。与会代表认为,《税收筹划》作为财政专业的教材是一个新的尝试,但要写得多、写得好,难度很大,其作为主干课尚不够成熟,宜先作为选修课,待条件成熟后再考虑定为必修课。与会代表认为,从纳税人角度研究税收筹划问题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也是培养21世纪财经人才的需要。这无疑成为纳税筹划研究的号角,税收筹划开始成为热点。

2000年《中国税务报》率先开办了“筹划周刊”,公开讨论纳税筹划问题,这是一次社会观念与思维的质的飞跃。

2001年1月,由全国各地近百家税务师事务所联办的全国首家纳税筹划方面的专业网站一“中国税收筹划网()”在大连正式开通。

的作用。

三、第三阶段:我国税收筹划的发展期(2001―2007年)

这个阶段的起始标志是2001年5月1日新的征管法的颁布和实施。这一阶段,随着全国税务机关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及税务中介改制的全面完成,纳税筹划在我国开始迅速发展,全面展开,这一阶段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1、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纳税筹划基础理论框架。学者们在纳税筹划的界定、法律分析、原则和基本原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在总体方面达成共识。

2、研究视野开阔,纳税筹划个案丰富。纳税筹划既围绕税种类别展开了研究,比如个人所得税筹划、公司所得税筹划、消费税筹划、增值税筹划、财产税筹划等等,也围绕企业的经营活动的不同方式展开了研究,比如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公司融资管理的纳税筹划、企业功能管理的纳税筹划、证券投资的纳税筹划、财产信托的纳税筹划等等,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别的研究方式。同时还从契约理论、博弈理论、比较利益学说和系统论等角度剖析纳税筹划的理论渊源,对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可行性、约束性和过程从理论上进行揭示。此外,这一阶段还对纳税筹划的风险及防范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3、纳税交流平台多样化。首先,报刊平台。《中国税务报》、《税务研究》和《涉外税务》等主要税收理论报纸、刊物都分别开辟了“税收筹划”专栏。其次,网络平台。这一时期出现了专门进行纳税筹划理论研讨和案例交流的网站,如中国税收筹划网等。再次,电视、广播平台。电视、广播开办了专门的纳税筹划论坛。最后,直接交流平台。各种纳税筹划讲座和研修班如火如荼在全国各地展开。

4、各高等院校相继开出了纳税筹划课程。近年来,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和相邻专业纷纷开设了税务筹划课程,税收筹划逐步进入普及阶段。

5、研究成果丰硕。从北京大学图书馆检索的涉及纳税筹划方面的专著及编著达170余种,从CNKI文献检索的论文达13000余篇。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了对纳税筹划误区的研究。

(2)阮双峰在《论税收筹划的误区及其正确运用》(2002)一文中从纳税筹划的理念方面分析了其当时存在的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把税收筹划同偷税、避税混为一谈,指出偷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是否合法,避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悖于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和政策意图。第二个误区是税收筹划会减少国家税收,损害国家利益,指出虽然从短期来看,企业通过税收筹划会减少纳税,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可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推动企业经营秩序与经营机制的完善,从而增强企业长期赢利能力,因而增加实际纳税水平,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4)姒建英在《当前纳税筹划中存在的误区及辨析》(2003)一文中分析了纳税筹划在认识、方法、目标上的误区,强调对纳税筹划积极作用的曲解,不利于纳税筹划的发展和完善。

(7)李龙梅在《企业税务筹划误区分析》(2006)一文中利用实证的方法,指出了在实务中,企业常常陷入纳税筹划的误区:一是对法律一知半解,税务筹划不完全合法;二是注重暂时小利,忽视企业整体效益;三是考虑不周全,损人且不利己;四是看重理论数字,脱离具体情况。

(8)苏强在《论企业税务筹划误区及风险防范》(2006)一文中指出目前企业税务筹划存在许多误区,诸如混淆税务筹划与偷税、避税和节税,只从税种人手强调减轻税负,忽视企业整体利益,片面夸大税务筹划作用等。同时在税务筹划实践中也面临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苏强认为只有明晰税务筹划的概念,遵循操作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税务筹划风险,才能实现税务筹划目标。

(9)宋效中、高淑芳在《企业纳税筹划误区探析》(2007)一文中认为纳税筹划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虽然近年来,纳税人、税务筹划专家以及税收理论界等专家学者们对纳税筹划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但仍有许多人在纳税筹划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将纳税筹划等同于税务筹划,二是将纳税筹划

与避税混为一谈,三是将纳税筹划等同于偷逃税,四是税负最轻的方案是纳税筹划的最佳方案,五是认为纳税筹划不需要成本,六是认为纳税筹划的方法具有通用性,七是片面夸大纳税筹划的作用,八是认为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处于对立地位,九是仅从税种上进行纳税筹划。

这一时期对纳税筹划误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试图厘清纳税筹划在认识、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的误区,也有少量的实证分析和个案分析,但不系统、不深入。

四、第四阶段:我国纳税筹划的反思期(2008年至今)

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颁布以后,税收筹划进入了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的颁布使我国在所得税的实体法上与国际更加接轨,传统的纳税筹划手段迫切需要调整,另一方面,2009年我国颁布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以理论界学者、企业税务顾问和中介为代表的纳税筹划从业人员开始了理性的回归。

侯丽平在《纳税筹划误区及其指正》(2008)一文中总结了前一阶段纳税筹划误区研究的成果,并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了纳税筹划产生的误区,即纳税筹划主体误区、目标误区、概念误区、内容误区、作用误区、方法误区、认定误区和风险误区,并对以上误区进行了――指正。

马建、李伟毅在《企业纳税筹划的三个认识误区》(2008)一文中将“随意夸大纳税筹划的作用”列入纳税筹划的误区。

农海沫在《企业纳税筹划的误区》(2008)一文中将“随意采用税负转嫁的筹划方案,片面认为转让定价是行之有效的筹划方法和企业的自主行为”列入纳税筹划的误区。

刘雄飞在《纳税筹划的误区分析》(2009)一文中将“顾此失彼或只注重重点税种”列入纳税筹划的误区。

五、分析结论

近年来理论界开始系统地分析纳税筹划的误区,但研究成果偏少,与数量众多的税收筹划理论和技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少,研究成果缺乏说服力。“就理论研究领域看,由于税收筹划在我国出现的历史不长,尽管目前有关税收筹划的研究已不少见,但整体上系统地对税收筹划的理论和务实的探讨还不多,现有的理论体系不够完整,实践操作性不高,企业未能真正将税收筹划与实际经营战略结合。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避税的嫌疑,容易造成纳税检查风险”。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内容框架侧重于税务会计

(二)传统的理论教学不利于课程的开展

(三)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不适用于学生筹划能力的培养

课程的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从《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这门课程来看,大部分的考试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加上平时考勤,理论考核常以开卷或者闭卷的试题方式进行,且占考核成绩的较大比重。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可能纯粹为了考试而突击,最后的成绩无法体现出学生平时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的目的。

二、原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未侧重于对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的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不足

(三)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

三、应对措施

(一)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块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纳税筹划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形成,而不仅限于传授理论知识这一层面,所以在教学中注重通识教育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模块,将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建立起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新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讲授税务会计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掌握有关税种的会计处理,并对纳税筹划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在整体上对纳税筹划有基本的认知。其次,在讲授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教学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案例,然后教师点评总结。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与税会有关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教学方法以原来的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课堂授课方法一般为理论教学为主,且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应用型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如何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带进课堂呢?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授课中不仅加强理论的讲授,更应当注重方法的传授,尤其是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以及基本方法。一是教师通过任务导入讲授本次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结合讲授理论知识和会计处理及纳税筹划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所授理论,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正确筹划的岗位能力;二是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分析时可以采取多种课堂组织形式,例如:课程的前半部分在学习单个税种的分析时,学生可以以个体作为分析的主体,根据分析结果教师适当进行点评;在课程后半部分教师可适当引入综合性的案例,学生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根据讨论结果选代表进行方案展示,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这些课堂组织形式均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在这些课堂组织形式的运用中,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案例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问题分析能力。

(三)校企合作,增强课程的实践性

(四)课程的考核形式灵活,注重学生筹划能力的培养

(五)加强纳税筹划能力的师资培养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税收风险;网络税务;风险防范

一、互联网金融税收风险的现状分析

二、互联网金融税收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纳税人诚信意识不足。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部分纳税人,自身诚信意识存在显著不足,导致他们过度看重企业利益,容易发生逃避缴纳税款问题。事实上,在当前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我国传统诚信文化在社会环境中已经出现了显著的缺失,拜金物质文化已经影响了很多民众。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纳税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就会抛弃诚信文化,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的税收风险水平比较高。

(二)纳税筹划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很多企业都开始制定纳税筹划方案,依托于此降低自身的税负水平。但是部分企业对于纳税筹划的战略认知水平比较有限,导致纳税筹划出现了过度节税的情况。而过度节税也直接违反了我国现行的税法法律,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税收风险。不仅如此,不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案还有可能会提高企业纳税成本,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较多不良影响。

三、互联网金融税收风险的防范对策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索福祥.互联网金融的税收风险及其防范探索[J].纳税,2020,14(2):34

[2]辛怡.互联网金融的税收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6:31~32

[3]梁宇宸.互联网金融的税收风险及其防范[J].纳税,2019,13(4):42

THE END
1.prefix词语:行业调整新闻句:烟草公司香烟批发价格上调近日,我国烟草行业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记者了解到,多家烟草公司对旗下香烟批发价格进行了调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此次价格调整,旨在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竞争力,同时确保市场供需平衡。 【政策背景】 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加大对烟草行业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强化了对烟草市场的管理。根据http://www.fa877.com/yx/62162.html
2.老师,卷烟的消费税里所说的调拨价格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调拨的价格呢?卷烟在生产环节的时候,从价税如何计算?是区别甲类乙类卷烟嘛?每标准条调拨价格是什么意思啊老师?https://m.chinaacc.com/wenda/detail/xt/3395235
3.什么是卷烟对外调拨价什么是卷烟对外调拨价格?您好,拨价格是指卷烟生产企业通过卷烟交易市场与购货方签订的卷烟交易价格。调拨价格由国家税务总局按照中国烟草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和各省烟草交易(定货)会(以下简称交易会)2000年各牌号、规格卷烟的调拨价格确定,并作为卷烟计税价格对外公布。 2025年注册会计师-秒懂注会小白班 ¥0 去领取? 0人赞 添加https://wenda.hqwx.com/q-6976.html
4.卷烟调拨价格是指什么?爱问知识人《卷烟消费税计税价格信息采集和核定管理办法》“卷烟调拨价格”,是指卷烟生产企业向商业企业销售卷烟的https://iask.sina.com.cn/b/6cUfHrZskxJ.html
5.卷烟调拨价70以上与以下卷烟调拨价70以上与以下 2023-04-28 知识与热点类问题 律师分析: 卷烟生产环节(含进口)消费税的从价税税率。1.甲类卷烟,即每标准条(200支,下同)调拨价格在70元(不含增值税)以上(含70元)的卷烟,税率为56%.2.乙类卷烟,即每标准条调拨价格在70元(不含增值税)以下的卷烟,税率为36%.卷烟的从量定额税率不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883650156818869892.html
6.卷烟零售客户关注的是卷烟调拨价格和批发价格。卷烟零售客户关注的是卷烟调拨价格和批发价格。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价格批发价格客户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卷烟品牌营销与管理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供电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平等协商的原则,在正式接电后与客户签订供用电合同https://www.shuashuati.com/ti/5758fa01795748eb91963c7ea4e42ec5.html
7.每条卷烟调拨价是54元/条高顿为您提供一对一解答服务,关于每条卷烟调拨价是54元/条<70元/条,应该用36%的税率计算吧?我的https://www.gaodun.com/ask/778099.html
8.下列经济业务:业务1:销售1000标准箱卷烟,其中500箱调拨价格(不某卷烟厂2020年9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业务1:销售1000标准箱卷烟,其中500箱调拨价格(不含增值税)为每条40元,另500箱调拨价格(不含增值税)为每条80元,本月进项税额为1300000元。业务2:受托为某企业加工一批烟丝直接用于销售,委托单位提供的原材料金额为60万元,收取委托单位不含增值税的加工费8万元,当地无加工烟丝https://www.kuaizhang.com/ask/question_6763646.html
9.专供出口香烟和内销烟到底有什么区别,我来告诉你哈专供出口香烟与内销有什么不同 价格:专供出口烟的价格非常有优势,很多人去境外免税店都会带上两条香烟回国。每个国家的烟草税收都是一项高额的税负,具体到我国烟草税包含消费税(按调拨价的56%)、增值税(按售价的17%)等税种。这样算下来,以中华为例,扣除税收后价格仅在100多元,而实际上,很多出口版本的中华售价大https://m.douban.com/note/724144720/
10.某卷烟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A牌卷烟(不含税调拨价100元/[组合题]某卷烟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A牌卷烟(不含税调拨价100元/标准条)及雪茄烟,2022年8月发生如下业务:(1)从烟农手中购进烟叶,买价100万元并按规定支付了10%的价外补贴,将其运往甲企业委托加工成烟丝(甲企业无同类烟丝销售价格),发生不含税运费8万元,取得货运增值税专用发票;向甲企业支付加工费https://www.zlketang.com/souti/351781-15104-7-57.html
11.主要生产A牌卷烟(不含税调拨价100元/标准条)及雪茄【优质试题】58.共用题干某卷烟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A牌卷烟(不含税调拨价100元/标准条)及雪茄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910/87995531.html
12.烟草行业营销工作流程2011年,中国卷烟销售公司下发了《调拨价171元/条以上卷烟品牌实施“ 精准营销” 指导意见》。“ 卷烟精准营销模式” 在烟草行业工商企业间逐步开始推广应用。它让国内的烟草品牌的规模和格局都从本质上发生了变化。 二、如何实现精准营销 第一,要寻找优势资源与样板市场资源精准要解决的是如何把有限的营销资源投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zl8ha47.html
13.某卷烟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A牌卷烟(不含税调拨价100元/某卷烟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A牌卷烟(不含税调拨价100元/标准条)及雪茄烟,2013年8月发生如下业务: (1)从烟农手中购进烟叶,买价100万元并按规定支付了10%的价外补贴,将其运往甲企业委托加工烟丝,发生运费8万元,取得运费专用发票;向甲企业支付加工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加工费12万元、增值税2.Ohttps://www.educity.cn/souti/FB639F0D.html
14.某卷烟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A卷烟(不含税调拨价100元/某卷烟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A卷烟(不含税调拨价100元/标准条)及雪茄烟,2021年10月发生如下业务: (1)将委托加工成本为124.16万元的收购烟叶委托甲企业加工烟丝,支付加工费12万元、增值税1.56万元,该批烟丝已收回入库,但本月未领用,甲企业无同类产品售价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7c51225bacb8415fbddfe8a39b334b87
15.卷烟价类划分标准是什么?烟草行业烟悦网论坛按不含税调拨价分成五个类。100元(含)以上/条的为一类烟,70(含)-100的为二类,30(含)-70https://bbs.yanyue.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5996
16.乙类卷烟是什么意思乙类卷烟的解释是什么乙类卷烟怎么读,乙类卷烟什么意思,乙类卷烟造句,乙类卷烟解释,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拼音查词 结构查词 词性查词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yǐlèijuǎnyān 乙类卷烟 拼音:yǐ lèi juǎn yān 乙类卷烟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每标准条调拨价格在 元(不含增[hao86.com好工具]值税)以下的卷烟。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d17d243ac9d17d2/
17.熊猫牌香烟官网–熊猫牌香烟价格表知识库调拨价,软,市场零售价220元-300元/条,全开盒,又是10支装的呢!的熊猫香烟是90元一包,听我老乡https://bbs.openke.cn/thread-503407-1-1.html
18.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22号:新税率表其中,电子烟生产环节纳税人采用代销方式销售电子烟的,以经销商(代理商)销售给电子烟批发企业的销售额(含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电子烟生产环节纳税人的计税价格。例如,某电子烟消费税纳税人2022年12月生产持有商标的电子烟产品并销售给电子烟批发企业,不含增值税销售额为100万元,该纳税人2023年1月应申报缴纳http://m.kuaijitoutiao.com/article/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