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是餐饮开店的一大痛点。选得好,门店可能就成功了一半;选不好,可能就后患无穷。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整编设计,作者:红餐编辑部。
选址不对,努力白费。绕开那些不适合的商圈和商铺,只选适合的商圈和商铺,是很多人开店成功的秘密。
而事实上,选商圈,就是通过考察商圈的客流、交通、人均以及租金等,确定跟自己所做品类主流客群匹配度最高的区域。
具体步骤如下:
观察商圈环境
不同的商圈业态,有不同的消费人群,对品类的喜好程度不一样。比如高校,消费群体更偏爱奶茶类型、客单价低的产品,而社区更偏爱健康的、客单价相对较高的品类。
怎么判断一个商圈到底适不适合开店?
如何预估商圈容量
品牌所经营的品类在同一商圈有饱和度、有边界。
这个边界,就是商圈的供需关系。而门店供应数量和需求人数以及品类、人均,则关系到商圈的供需关系。
划重点:同品类同价格的餐饮店数量多的商圈,经营风险会更大;而同价格不同品类的餐饮店进入同一个商圈,存活率则会更高。
商圈的竞争激烈程度
商圈的竞争程度主要通过五个指标来判定。
商圈的配套设施
这个属于商圈的硬件设施,交通是否方便,附近的居民是否方便可达,道路是否复杂?周围是否配备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停车场、医院?
其他商业设施如住宅、写字楼、银行等,也都是要考虑的要素。
小结
商圈是增量还是存量,品类、人均与需求的匹配度如何,品类的竞争环境和人均的竞争环境的大小,决定了这个商圈适合开什么样的店,也就是决定了你能不能在这个商圈开店。
只有找到那些存在需求并且同类型竞争对手少的商圈,才能增加开店的成功率。
所以,在选择商圈的时候,先了解四个问题:竞争对手信息,竞争对手是否过多;商圈的成本,包括租金、转让费等;个人预算,能够用于开店的资金;商圈未来的发展。
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风向标,不仅是科技行业,餐饮亦是如此。
虽然深圳才刚跨过不惑之年,说起美食传统也许无法跟动则上千年的内陆城市比较,但是深圳餐饮在创新方面一直引领中国的潮流。
不管是创新品类“音乐酒馆”的胡桃里、创造“茶饮+欧包”的奈雪的茶,还是中式烧烤行业领头羊木屋烧烤,过桥米线品类冠军云味馆,都是诞生于深圳。
可以说,深圳的餐饮行业在引流中华餐饮的创新潮流,那么深圳餐饮行业的商圈是如何分布的?商圈各自的竞争优势又在哪里呢?
01
深圳主要餐饮商圈分布
随着深圳政治、经济地位的逐步凸显,在1992年的宝安、龙岗、南山、福田、罗湖五区的基础上划分为现在的包括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区、大鹏新区在内的10个区。
深圳市区布局情况
据辰智餐饮数据库数据显示,深圳各类餐厅共计10.9万个。其中宝安区、龙岗区、福田区、南山区、龙华新区五个区的餐厅数量最多。合计占比达到85.3%。其中,宝安区和龙岗区最多,分别占比25.5%和21.7%,福田区、南山区、龙华新区次之,占比在10%-15%之间。最东边的大鹏新区餐饮网点最少,占比不足1%。
深圳主要餐饮商圈分布情况
深圳各区餐饮网点占比情况
1、中餐厅主要网点分布
从下图来看,深圳各区中餐厅网点分布占比较多的区为宝安区、福田区、龙岗区、龙华新区,南山区,这五个区的中餐厅网点占比合计85.8%。其他区域的中餐厅网点则多数是以镇为中心分布或以交通路线沿路分布。
深圳各区中式餐馆网点分布情况
2、小吃快餐厅主要网点分布
从下图来看,深圳各区小吃快餐厅网点分布比较密集的区为宝安区、福田区、南山区,罗湖区,龙华新区这五个区的小吃快餐厅网点占比合计85.1%。
深圳各区中式快餐厅网点分布情况
3、轻餐饮主要网点分布
从下图来看,深圳各区轻餐饮网点分布占比较密集的区为宝安区、龙岗区。
深圳各区轻餐饮网点分布情况
4、外国餐厅主要网点分布
从下图来看,深圳各区外国餐饮网点相对较少,且比较分散。其中宝安区,福田区和南山区分布较多,合计占外国餐厅约60.6%。
深圳各区外国餐厅网点分布情况
5、其他餐厅网点分布
从下图来看,深圳各区其他餐饮网点相对较少,且比较分散。相比较而言,宝安区和龙岗区比较密集。
深圳各区其他餐厅网点分布情况
02
商圈竞争力分析
1、深圳各区商圈竞争力分析
通过以上各区的餐厅网点布局情况,结合各区餐厅网点、人口、面积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对深圳10个区的竞争强度和商业机遇进行排名,如下表所示。
深圳各区餐饮行业竞争分析情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竞争强度和商业机遇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从而分析出深圳各区餐饮行业的竞争情况如下:
高竞争高商机区:福田区、龙华新区;
中竞争低商机区:南山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宝安区;
低竞争低商机区:坪山新区、盐田区、罗湖区、大鹏新区。
2、商圈竞争力分析案例
以福田区益田路某一点500米范围内为例:
该区属于商业区商圈,整体繁荣指数较高。其中餐饮业态占比60.6%,购物占比17.17%,服务和休闲共占比22.2%。该区商圈高度成熟,人口密集,交通十分便捷,消费能力相对较高。同时,竞争性也较高。
深圳福田区餐厅网点综合热度情况
以该点为圆心,500米范围内有竞争对手169家,人均消费34元,餐饮菜系包括中式快餐、中式正餐、简餐、小吃、西式简餐等,品类比较齐全。
深圳福田区餐厅网点竞争情况
客群分析:该点500米以内,主要客群为大学本科学历,以19-30岁的年轻上班族为主。
深圳福田区餐厅网点客群情况
想要了解更多的深圳餐饮产业现状和趋势吗?
深圳市烹饪协会集结52位餐饮资深专家
历时一年
精心打造出
《深圳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8)》
正式发售
★宏观篇
B.1深圳餐饮产业大数据发展报告
一、深圳发展现状
(一)深圳经济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二)深非户籍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高
(三)深圳居民消费需求不断上升
(四)深圳居民在食品烟酒方面的支出继续增长
二、深圳餐饮产业发展现状
(一)深圳餐饮市场现状
(二)深圳餐饮与全国对比分析
(三)深圳餐饮与广东省对比分析
(四)深圳餐饮与其他一线城市对比分析
(五)深圳餐饮与大湾区城市对比分析
三、深圳食客消费行为分析
(一)食客外出就餐行为及态度分析
(二)食客菜品选择及饮品搭配偏好
四、深圳餐饮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式餐馆发展趋势
(二)小吃快餐发展趋势
(三)轻餐饮发展趋势
(四)外国餐厅发展趋势
五、深圳餐饮商圈布局分析
(一)深圳主要餐饮商圈分布
(二)商圈竞争力分析
六、结束语
★微观篇
B.2深圳传统餐饮业态—素食餐饮发展报告
B.3团餐业态发展分析报告
B.4新兴餐饮发展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
B.5中央厨房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
B.6科脉—互联网思维下餐饮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成功之道
B.7麦德龙——优质的食材供应商
B.8雨川—餐饮空间设计的耕耘者
B.9連城新天地—商业街区餐饮的典范
B.10深航配餐—食品风险管控体系构建
B.11天下湘军—坚持品牌文化建设之路
B.12蟹后-深圳本土食材的坚守
★附录
B.13年协会大事记
B.14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规范
B.15《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规范》评审申请表
B.16实施《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规范》自查表
B.17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
购买须知
本次《深圳餐饮产品发展报告(2018)》,此类书籍产品不支持退货,请知悉!
订购方式↓↓↓
戳左下方[了解更多],即可订购!
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思琦吴治聪深圳、香港报道
港铁旺角站E2出口外,“雪王”圆墩墩的logo下,排起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
“乜嘢嚟噶?”路过的阿婆有些懵,旁边的便利店也有些懵。9港元一杯约700ml的柠檬水,比便利店货架上动辄10港元一瓶的500ml矿泉水还便宜。
去年12月,蜜雪冰城香港首店正式进驻旺角,对一众传统港式奶茶店形成了降维打击。开业一个月有余,蜜雪冰城日日大排长龙。
(蜜雪冰城香港首店门前。摄/陈思琦)
旺角站方圆200米,聚集了来自内地的茶救星球、LINLEE手打柠檬茶、茉酸奶、林香柠手打柠檬茶等众多品牌,都受到不少港人追捧。
过去一年,港人“北上”消费持续火热。据香港入境事务处统计,2023年“北上”的香港居民达5334万人次,平均每位香港居民“北上”7.2次。
港人“北上”之时,内地餐饮商家也正大举“南下”。2023年,蜜雪冰城、太二酸菜鱼、农耕记等十余个内地餐饮品牌纷纷赴港开店。
香港商铺租金、人力成本高企,内地商家“南下”能否适应?
蜜雪冰城在内地就被戏称为茶饮界“价格屠夫”。来到香港,“雪王”风采更胜往昔。
“不是港奶喝不起,而是‘雪王’更有性价比。”去年12月,蜜雪冰城香港首店登陆旺角,门前蜿蜒盘绕的长队,在香港和内地社媒引起一阵调侃。
1月21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实探蜜雪冰城香港店。正值周末,午后2点的店外已排了超30名顾客,以年轻男女为主,还有几位小学生,正以“这是整条街最‘平’的奶茶”卖力游说着寒风中逐渐不耐烦的父母。
“平”在粤语里意为便宜、实惠,而“好平”“最平”或许是蜜雪冰城香港店最频繁收到的评价。门店大屏滚动播放着“人气热销TOP1-3”,分别为5港元的“新鲜冰淇淋”、15港元的“蜜桃四季春”和9港元的“冰鲜柠檬水”。
记者在同一街上的便利店看到,一瓶500ml的矿泉水为10港元;街边一家港式糖水店,一杯珍珠奶茶为25港元。
事实上,香港“雪王”的定价已明显调涨。在蜜雪冰城深圳门店,一杯“冰鲜柠檬水”只售4元人民币(下简称“元”),“蜜桃四季春”仅7元。汇率换算后,香港店的售价比内地贵一倍左右。
围绕在蜜雪冰城附近的茶救星球、LINLEE手打柠檬茶、茉酸奶等,定价大多如此。例如,茶救星球主推产品“苦瓜柠檬茶”在内地为15.8元,在香港为29港元;LINLEE主推的“招牌手打柠檬茶”在内地为18元,在香港为30港元。
(LINLEE手打柠檬茶香港门店前。摄/陈思琦)
定价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租金、人力等成本的差异。
据港媒报道,蜜雪冰城所在的弥敦道银行中心广场,底层412平方呎(约38.3平方米)的商铺在2023年10月初以20万港元租出。同在底层的蜜雪冰城若租金水平相似,以10港元一杯计算,每月至少要售出2万杯才能交租。
TBC拓朴思战略顾问部总监蔡伟涛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去年香港物业的租金成本已相对较低,核心商圈的商铺租金对比2019年下降近40%,给“南下”开店创造了准入机会。随着市场复苏,租金还将水涨船高,这对未来计划“南下”的餐饮品牌提出了更大挑战。
成本高企,但从香港蜜雪冰城、茶救星球、太二酸菜鱼等门店人流情况看,港人的消费热情似乎不亚于“北上”。
“这家蜜雪冰城确实贵了一倍,但比港奶还是‘平’好多。而且我们不是每周都去深圳,现在通关虽然快,但来回一趟也要大半天,能在香港买到当然更好。”香港市民郭女士向记者表示。
除了“平”,这些“南下”的餐饮品牌还玩出了许多花样。例如,太二酸菜鱼不仅推出香港限定单品“藤椒捞汁海鲜鸡”,还在菜单中融入粤语梗,出现了“好无骨气鸡爪”“笑茄茄芝士牛腩”“虾仁嘅钟水饺”“个个中意食鸡翼”等诙谐菜名。
(太二酸菜鱼的“香港限定”菜单。摄/陈思琦)
打价格战、进行菜单“适港化改造”,内地餐饮企业硬扛香港核心商圈的高额租金,绞尽脑汁“南下”有何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深圳市烹饪协会创会会长、行膳餐饮研究院院长黄平认为,“北上”消费热潮下,内地餐饮企业在港人圈子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走出去”前就积累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并得到资本的认可和支持。
在管理和供应链方面,餐厅在内地多年的经营使得日常管理变得更顺畅,连锁化经营的模式也在不断提高内地餐饮企业的供应链成熟度。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两地的人员和物资交流更为密切,为内地餐饮企业向香港输送物料和人才也提供了便利。”黄平说。
有了知名度、运营成熟度和政策利好的前期积累,这些“南下”品牌正以香港为跳板,加速出海计划。
“在香港开店的餐厅,能迅速被外国的餐饮行业了解认识。”近日,香港传承饮食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吴鸿图公开表示,由他经手到香港落地的姚姚酸菜鱼,“南下”短短两年已得到东南亚餐饮同行的主动邀约。去年8月,姚姚酸菜鱼成功登陆新加坡。
同样主打酸菜鱼的太二,去年底一口气在香港沙田新城市广场、尖沙咀K11、九龙塘又一城、启德Airside开设四家门店。香港太二餐饮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高级总监陈曦表示,香港作为知名“饮食天堂”,在港开店有利于将品牌推广至其他市场,建立并巩固国际覆盖面。
(太二酸菜鱼又一城店,饭点座无虚席。摄/陈思琦)
而在蜜雪冰城香港店门前,时有金发碧眼,或包着头巾的外国顾客,粤语、英语、印尼语等多种语言在长长的队伍中交杂。
香港首店开业不足半月,1月2日,蜜雪冰城向港交所正式递交招股书。根据招股书,截至去年9月末,蜜雪冰城在全球共拥有3.6万家门店,其中海外门店约有4000家。
不管是想找个出海的跳板,还是想讲好资本故事,内地餐饮企业“鲶鱼”入水,第一件事是适应环境。
蔡伟涛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港澳市场的准入标准和市场反馈更能接轨国际,但与内地在多领域的产品标准存在差异,如何协调这些差异使其适应不同市场,将成为挑战。
“港澳客群在内地消费的重要原因是内地更优质的服务体验。如何确保服务团队在港澳的标准化输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蔡伟涛说。
内地餐饮企业“南下”,品类和口味也有规律可循。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南下”品牌属于大单品模式,主打“小而美”,例如太二主打“老坛子酸菜鱼”、茶救星球主打“苦瓜柠檬茶”等。对铺位面积需求较大、菜色多样,对人员要求较高的菜系和品牌,比如传统的粤菜大酒楼,赴港开店则相对较少。
“大湾区城市之间的人员流动是正常现象,而消费融合也是促进香港与湾区其他城市融合的手段之一。”
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深圳青年总会执行主席周灿明认为,内地餐饮品牌赴港开店不会影响香港市民的“北上”消费热情,反而为香港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让一部分不常回内地的港人更有机会了解内地的餐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