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每日一题训练!(6)

5.海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上岸产卵的行为促进了海洋与陆地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龟卵孵化过程中,巢穴的物质和能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龟卵中的能量来自母龟同化的能量

B.螃蟹能取食幼龟和死亡胚胎:说明螃蟹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C.巢穴周围的绿色植物能将根插入发育中的龟卵吸收营养,说明二者存在寄生关系

D.巢穴中的部分物质通过雨水冲刷回到海洋,可为近海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答案】C

【解析】母龟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中一些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因此龟卵中的能量来自母龟同化的能量,A正确;螃蟹取食幼龟说明螃蟹是消费者,螃蟹取食死亡龟胚胎,说明螃蟹是分解者,B正确;植物通常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不会吸收龟卵中的物质,因此二者不存在寄生关系,C错误;巢穴中的部分物质(如卵、卵壳、死亡的胚胎)通过雨水冲刷回到海洋,可为近海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D正确。

6.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乡村振兴。某乡村因地制宜实施了“春夏种稻、冬闲种薯、薯糠喂牛、粪尿肥田”的生态农业模式,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收入,减少了环境污染。下列有关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模式的农田生态系统能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

B.可保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C.可减少化肥使用和水体富营养化

D.既遵循了自然规律,又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

【答案】D

【解析】该模式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薯糠喂牛,粪尿肥田,可以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实现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A正确;使用粪尿肥田,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微生物分解粪便可提供无机盐给作物,可保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B正确;粪尿肥田可减少化肥使用,从而不容易导致过多的氮、磷排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C正确;该生态农业模式,没有体现对社会因素的考虑,D错误。

7.海南龙血树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该种植株。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将骨髓瘤细胞和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进而制备单克隆抗体。下列有关这两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的原理均是细胞的全能性

B.使用的培养基均需添加葡萄糖和血清

C.培养时的温度和pH均相同

D.产生的愈伤组织细胞或杂交瘤细胞均具有增殖能力

【解析】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海南龙血树,利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制备单克隆抗体使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这两种技术利用的原理分别是细胞的增殖和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海南龙血树,使用的培养基中添加的是蔗糖,不需添加葡萄糖和血清,B错误;由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和pH存在差异,所以培养时的温度和pH均不相同,C错误;愈伤组织是外植体(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是由骨髓瘤细胞和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因此产生的愈伤组织细胞或杂交瘤细胞均具有增殖能力,D正确。

THE END
1.2022年鱼类生理学试题库连答案经管文库(原现金2022年鱼类生理学试题库连答案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32295&ordertype=2
2.20202021学年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八年级(上)调研生物试卷(二)5.下列关于两栖动物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栖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B.两栖动物的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 C.两栖动物是指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D.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并用皮肤辅助呼吸 组卷:91引用:15难度:0.7 解析 6.蝗虫和蜘蛛都属于节肢动物,下列不属于其共同特征的是( ) A.体表有坚韧https://www.jyeoo.com/sj/86b0b475-31fd-4ba6-bf81-377a07b0c673
3.2024水务海洋工作者线上培训:水环境污染的生物预警与生物传感器8 试验生物可不经过培养,溶解复苏后立即使用 [ 判断题:10分 ] 正确 错误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正确 回答正确 9 当发光细菌处于无毒的环境中时,他们发出的光受到抑制 [ 判断题:10分 ] 正确 错误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错误 回答正确 10 我国水环境与饮用水水质监测的需求增长迅速,各级监测部门都在大力推进水环境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896343
4.我们在完成实验《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后,知道了()。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我们在完成实验《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后,知道了( )。A.鱼在呼吸时,水从鳃盖后进入,从鱼嘴中流出,说明鱼是用鳃呼吸的。B.鱼在呼吸时,水从鱼嘴中进入,从鳃盖后流出,说明鱼是用鳃呼吸的。C.鱼在https://www.shuashuati.com/ti/c3d74b99c0dc4fa4a8ac3cb6935ef2e8.html?fm=bdb871c5d5e2938d117bdede2d5655f703
5.地球历史及其生命奥秘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A、需要水的浮力支撑身躯 B、需要在水中寻找食物 C、水中避热 D、不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 5、【判断题】足迹化石表明植食性恐龙象今天的野马群一样多半过的是群居生活。 6、【判断题】研究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化学化石和微体化石意义不大。 1.6.5古生物钟——远古的“日历” http://xuzhou.ehqc.cn/html/99_73.html
6.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实验材料:水槽烧杯水食用红色素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 实验材料:水槽、烧杯水、食用红色素、滴管等。 实验步骤:①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②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滴到 ④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 https://zujuan.xkw.com/32q20718450.html
7.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卷(精选6篇)16.利用农田蜘蛛可防治农田中的害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消灭所有害虫 B.减少施用农药 C.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D.减少每亩农田的经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17.关于“动物与仿生”的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动物身体上的某些器官与功能,人类远远赶不上 B.“基因转移”也是动物仿生的一方面 C.动物身体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7ow5lna.html
8.优秀生物八年级上册练习题下列现象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无关的是:( ) A、买回的新鲜蔬菜要用水浸泡 B、饼干长霉 C、医生给病人做手术前要先消毒 D、香蕉腐烂 一位同学在牛奶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甲、乙两种细菌,同时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几天后,盐水浸过的纸片周围只有乙细菌生长,没有甲细菌的生长.下列有https://www.unjs.com/shiti/shengwu/20210818190946_4013347.html
9.生活知识竞赛选择题(含答案)7篇(全文)24.干制水产品是采用干燥或者脱水方法除去水产品中的水分,或配以调味、焙烤、拉松等其他工艺制成的一类水产加工品。干制水产品的保质期一般为多长时间?(B)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18个月 25.QS标志除了有QS的字样外还有(D)的中文字样。A.检验合格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0lfnbjj.html
10.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3)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四肢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多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意识到它们可以借助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猫足肉垫的特点和作用,意识到猫足肉垫对猫生存的作用。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四肢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79221661_1029883163.html
11.[渝粤教育]中南大学病理生理学参考资料6、【单选题】下列关于亚健康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指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 B、大多具有实验室指标的异常 C、表现为躯体性、心理性及社会性等多种类型 D、可向健康或疾病状态转化 E、可导致过劳死 参考资料【 】 7、【单选题】关于先天性因素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2847937
12.www.lapierrebikes.com.cn/xxxr68753829.htm实际上,针对一个问题,即便用AI搜索深度研究一番,但每一次得到的答案都未必一样,尤其是关于主观判断的东西。 还有一点,在现实中,获取信息者只有两个选项,已经很幸运了,可大多数时候,我们面对N多种选择,以及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声音;这种情况下,有时候看似都有道理的两种意见实际上都可能是错误的。 http://www.lapierrebikes.com.cn/xxxr68753829.htm
13.食品安全知识问答题内容D、过度饮酒伤身体,食盐摄人过量会中毒,过度偏食可能使食品中某些化学成分在人体超量积累达到有害程度 76、食物若由于烹饪方式不当,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烧焦了的鱼、肉不宜再食用,因其中含有下列哪种物质,该物质对人体有极强的致癌作用。( A ) https://rxxx.xhedu.sh.cn/cms/app/info/doc/index.php/27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