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广东地处南方
环境时常潮湿
家里的常备药品容易受潮
导致药品的有效成分受到影响
还可能会霉变
甚至生虫
这种情况怎么办?
来看……
哪些药品容易受潮?
药品贮藏湿度要求是35%—75%(无论药品说明书上标明的贮藏温度是常温、阴凉处还是冷藏,均需要达到此湿度要求)。哪些药品容易受潮?
颗粒剂(冲剂)
此类药品为颗粒状,膨松多孔,且辅料多为蔗糖粉和糊精粉等,在潮湿环境中极易吸潮、结块。如:板蓝根颗粒、夏桑菊颗粒等。
散剂
此类药品为粉末状,表面积比其他剂型大,而且吸湿性强,更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湿气,从而容易受潮。如蒙脱石散、蛇胆川贝散等。
含有特殊辅料的片剂(胶囊)
泡腾片中含有助溶成分,吸潮后遇水即产生气体,导致泡腾片膨胀、变形、破裂,极易潮解变质。如:维生素C泡腾片等。
控释片(胶囊)、缓释片(胶囊)中有一些含吸水性的特殊高分子辅料,长期暴露或者密封不严,会吸潮膨胀、变形。如:硝苯地平缓释片等。
中药材(中药饮片)
这类药材中的部分植物类药和动物类药由于所含成分或者拆散销售等原因,也很容易吸潮,甚至由此导致发霉、生虫、泛油等其他变异。如:红参、竹蜂等。
药品受潮变软还能吃吗?
药品受潮变软后,一般不建议再使用,最好重新购买新的药品。
首先,药品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会发生变化,使药效降低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严重的甚至产生有害物质,使用后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导致病情加重。
另外,药品受潮后,在温度和光线等其他外界环境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发霉、生虫等其他变异,使用后同样也会危害身体健康。
受潮后的药品晒干后,一般也不建议再服用,最好重新购买新的药品。
药品在受潮的过程中,有可能有效成分已经发生变化,也有可能药品内部已经产生了肉眼不可见的其他变异,即使晒干后,已经发生的变质现象也是不可逆转的。
需要注意的是:
有的业内人士认为颗粒剂如果结块,而包装未开启,能够摇散的情况下是可以使用的;
如何判断药品是否受潮变质?主要可以通过观察外观,必要时鼻闻、手摸等方法,切记不要口尝。
药品防潮小妙招
#选择药品适宜的贮藏环境
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贮藏方法和要求存放药品,湿度保持在35%—75%。尽量避免把药品存放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如:厨房、洗手间、阳台等地方。也不要与产生潮气的物品放在一起,比如:放在鱼缸、加湿器、花盆旁边。可以在药箱或者放药的柜子、抽屉中放一点干燥剂。存放药品的药箱等器具最好也能有较好的密封条件。
#不同药品分开摆放
液体剂型与固体剂型分开放。这样既能避免固体制剂受潮,也能减少不同药品之间发生相互污染的几率。如:糖浆剂、滴眼剂、口服液等最好和片剂、胶囊等固体制剂分开存放。
#中药材贮藏要注意
中药材(中药饮片)放在带封口的塑料袋中,挤出袋中的空气并封好口。贵重的药材最好放到冰箱保存。
#过期药品及时处理
过期药表面更容易吸附水分发生霉变,有可能导致同放的其他药品受到污染。
药品开封后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取走药瓶中的棉花或纸团。药瓶开封后,随着药瓶的反复开启,药瓶内的棉花和纸团会不断吸附空气中的水汽,使药品受潮。
4.散装药最好装进瓶子。瓶子必须干燥清洁,注意塞紧瓶盖。需避光的要用避光玻璃瓶或塑料瓶装。
5.避免频繁开启药瓶,增加受潮几率。
想及时收到更多科普知识
把“广东科普”设为星标吧~
↓↓↓
今日推荐视频
先天性心脏病科普问答
宝宝面临心脏手术时
父母有很多疑问和担忧
比如什么时候做手术
手术后能吃什么
术后一般多久可以出院
术后的患儿应该如何护理
了解这些,家长可更好陪伴宝宝度过手术期
为宝宝健康加油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原标题:《药品受潮还能服用吗?哪些药品最容易受潮,该如何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