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对课程标准的落实科学知识: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3.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1.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低年段说出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一年级下册《动物与植物》)中年段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识别常见动物类别,描迷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描述昆虫的特征,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四年级下册《昆虫的一生》)3.学习和比较动物繁殖方式的不同(四年级下册《繁殖》)高年段认识微生物,了解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从一组动物的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这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按照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并能够识别常见动物类别。

3.乐于观察小动物,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4.能列举出一些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观察与描述仍然是这一组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搜集证据、处理信息的探究方法。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学生多种形式的观察对象。

如:活体动物、标本、视频、图片等。

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如:体内有脊椎,鳃盖下有鳃等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到。

动物学中关于几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描述高度概括且比较抽象,其中有些表述方式中年级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鱼类的共同特征是:以鳃呼吸、用鳍运动和以颌取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

这样的表述方式显然不适合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所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时也要注意表述的科学性。

如“鱼有鳃有鳍”、“鱼生活在水里”、“用可以上下开合的嘴巴吃东西”、“鱼类的体温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等。

课时安排1给动物分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脊椎的作用是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科学探索目标1、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2、摸一摸脊椎,体验脊椎的特点。

3、通过做脊椎模型活动,研究脊椎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

3、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按一定的标准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教学难点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动物的图片、做脊椎模型的一些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动物,我们还从电视、网络、书本上认识了很多动物,那么你们认识哪些动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动物。

2、教师进一步提问:你去过动物园吗?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展示课本第2页的动物园参观示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区的?全班交流,归纳: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动物分类。

板书课题:1.给动物分类二、学习新课活动一:给动物分类1、出示课本第2页下面一幅图,引导: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教师提示:要想给这些动物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

学生试着给这些动物分类,并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

预设:按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树上爬的进行分类。

2、生物学家是怎么给动物分类的呢?明确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有脊椎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3、展示脊椎图片,让学生辨认脊椎4、常见的脊椎动物有哪些?5、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哪些?活动二:摸脊椎,了解脊椎的特点1、活动要求:两位同学互相合作,摸摸对方的脊椎是什么样的。

每人体验一次。

教师提示:要想摸脊椎,了解脊椎的特点,首先要找准脊椎位置。

2、体验交流: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

脊椎棋上去是一节一节的。

3、思考:脊椎连接起来有什么作用?活动三: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一)做脊椎模型1、准备材料: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带、剪刀等。

2、制作步骤①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

②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

③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

3、试一试①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抽向一侧倾斜,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②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二)研讨1、脊椎有什么作用?明确脊椎的作用:脊椎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2、如果脊椎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根,那我们的身体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预设:如果脊椎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根,那我们的身体就不能自由活动了。

三、练习1、出示学生活动手册上的第一题作业,引导学生找找这些动物的脊椎,并用彩色笔描绘出来。

2、出示学生活动手册上的第二题作业,引导学生像生物学家一样,将这些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四、拓展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儒猫、东北虎、扬子鳄等提问:它们都是脊椎动物吗?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它能使身体自由活动。

生物科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把动物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需要爱护它。

六、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2.鱼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鱼类是脊椎动物,了解鱼类的共同特点。

2、鳃和鳍是鱼的重要器官。

科学探索目标1、观察鱼是怎么游泳的,进而探究鳍的运动作用2、通过实验,了解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探究鱼的呼吸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鱼的种类非常多,占脊椎动物的大多数。

2、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精神,懂得科学实验要适应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知道鳃和鳍是鱼的重要器官,通过实验探究鳃和鳍的作用。

教学难点实验观察鱼的运动及其呼吸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鱼类的图片、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知道水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大家知道吗?鱼类占脊椎动物的一半以上。

你们见过哪些鱼呢?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各种各样的鱼。

2、引导:这些鱼有什么共同特点?活成活动手册任务全班交流,归纳:A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B头骨与躯椎间缺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C体形多呈流线型.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

D以鳃进行呼吸,靠口的开关,鳃弧的张缩一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

E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F身体颜色是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G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3、还有一种鱼,也是脊椎动物,是软骨的。

例如鳗鱼、鳐、河豚等。

中朝边境的鸭绿江有一种特产——面条鱼,就是一种软骨的脊椎动物。

活动二:探究鱼的鳃和鳍1、鳃和鳍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鳃和鳍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出示课本第7页的鱼的外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鱼的外形,并标出鳃和鳍。

2、观察鱼的鳍都生长在哪些部位?3、观察鱼鳃有什么特点?预设:丝状,红色(充满毛细血管)4、引导学生猜测鱼的鳃和鳍各有什么作用?猜测并归纳:鰓:呼吸鳍:运动活动三:实验、观察(一)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1、观察要求①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么动的?②前进时哪些鳍在动?③拐弯时哪些鳍在动?2、观察发现鱼游动时,不是一种鳍在运动,而是多个鳍相互作用。

鱼前进时尾鳍摆动,鱼拐弯时胸鳍摆动。

结论:鳍是鱼的运动器官。

(二)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1、实验材料:水槽、鯽鱼、小烧杯、红色液体、滴管、水等。

2、实验步骤和方法①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②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滴到鱼嘴前方。

④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

3、温馨提示①鱼停在水中不动时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所以要尽量将鱼控制在比较狭窄的空间里。

②使用颜色较深的红色液体,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

5、全班交流你观察到什么现象?预设:鱼的口部和鰓盖的交替开闭,红色液体从鱼的口中进入,再从鱼的鰓下流6、讨论:红色液体为什么从鱼嘴中进入,从鰓盖后流出来?预设:水进入鱼的口腔后与鰓丝接触,鰓丝中充满毛细血管,吸收水中的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然后由鰓孔排到外面,完成鱼的呼吸作用。

7、鱼是怎么呼吸的?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鱼类的共同特征,知道鰓和鳍是鱼的重要器官。

在科学探究中,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鰓的呼吸作用和鳍的运动作用,激发我们对鱼的研究兴趣。

四、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3.鸟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到鸟类是脊椎动物。

2、鸟类具有共同特征。

3、鸟的羽毛适应飞行需求,具有保温作用4、鸟喙的形状与取食有着密切关系。

5、鸟足的形状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需要。

科学探索目标1、观察鸟的图片,认识鸟类,寻找鸟类共同特点。

2、通过资料、实验、观察,了解鸟羽的特点,探究其作用3、观察鸟喙和鸟足的不同特点,探究其是怎样适应环境的需求的。

科学态度目标1、养成细心观察、小组合作的良好习惯。

2、认识到鸟类的外形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护鸟类生存环境。

1、识别鸟类,了解鸟类共同特点2、了解鸟的羽毛、鸟喙和鸟足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鸟的外形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动物的图片、鸽子的羽毛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的鸟,它们形态各异,种类繁多。

每种鸟有每种鸟的外形特点,每种鸟有每种鸟的生活习性。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鸟类。

板书课题:3.鸟类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认识鸟类的共同特性1、出示课本第8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这几种鸟儿。

面眉鸟:眼圈白色向后延伸像眉纹燕子:飞行时尾巴像剪刀老鹰:嘴黄色,上嘴弯曲鸽子:冀上及尾端有黑色横纹翠鸟:羽毛翠蓝发亮孔雀:有长长的尾屏2、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鸟身上长着羽毛,有翅膀,大多数鸟都会飞。

鸟都是卵生的。

鸟有鸟喙,但是没有牙齿。

3、出示鸵鸟、企鹅、鸭子和鸡的照片,引导:这是是鸟吗?预设:是鸟,但是它们的翅膀已经退化了,不会飞翔。

活动二:研究鸽子的羽毛1、教师引导:鸽子的羽毛主要有两种:正羽和绒羽。

2、出示知识卡片:鸽子的羽毛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

绒羽紧贴鸟的身体,细小而柔软。

3、研究鸽子的羽毛(1)材准备:正羽、绒羽、剪刀、滴管、放大镜、水等。

(2)观察活动①观察鸽子的正羽,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正羽轻、薄、大②将正羽羽根剪断,看看里面是什么样的?预设:羽根是空的,可以减轻羽毛的重量,减少飞翔的负担。

③在正羽上滴一滴水,水会被吸收吗?预设:不会。

鸟类身体的尾部有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常被鸟用喙啄取涂于羽毛上,有防止羽毛变形和被水浸湿的作用。

④用放大镜观察,绒羽是什么样的?预设:绒羽细小而柔软,一片一片的,紧贴鸟的身体,起保温作用(3)鸽子羽毛的这些特点对鸽子起什么作用?4、出示学生活动手册“研究鸽子的羽毛”记录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

活动三:研究鸟喙出示课本第10页上面鸟喙有图片,提出问题:这些鸟的喙有什么不同?它们各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预设:第1种,鸟儿的喙长而直,适宜吃鱼虾。

第2种,鸟儿的喙强壮而直,并且末端有弯曲的钩,适宜吃一些小动物。

第3种,鸟儿的喙像锥子一样的,粗壮有力,适宜寻找谷物和种子。

第4种,鸟儿的喙长而尖细,适宜吸取花蜜等等。

4、教师相机再出示一些鸟儿的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鸟喙的特点,并说一说这些鸟喙适宜吃什么食物?5、教师小结:鸟儿不管长出什么样的喙,都是为了寻找食物。

因此,鸟儿的喙也是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

活动四:研究鸟足1、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四幅图片上鸟儿的足各有什么特点?并猜测一下,这些鸟适宜在什么环境中生存?预设:图1,脚上有蹼,脚掌宽大,适宜在水中游泳,生活在湿地湖泊一带。

图2,鸟的爪子强壮有力,并且在脚趾的顶端有强有力的钩子,适宜抓取一些小动物,一般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

图3,鸟儿的脚比较粗壮有力,而且比较长,适宜奔跑,适合在空旷的草原上生存。

图4,鸟儿的脚细长,适宜在浅水中行走,主要生活在湿地一带。

2、小结:不管是什么样的足,都是鸟儿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需要。

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鸟类,知道鸟儿也是脊椎动物,并且通过探究鸽子的羽毛,探究各种鸟的喙和足的特点,明白鸟儿的羽毛、喙、足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是鸟儿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

四、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4.哺乳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哺乳动物的特征:身上有毛、哺乳、胎生等。

2、哺乳动物是恒温的脊椎动物。

3、运动快速且运动方式多样是哺乳动物的重要特征。

科学探索目标1、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哺乳动物,了解它们的共同特点。

2、通过动物油脂实验,探索哺乳动物体温恒定的奥秘。

3、通过图片,认识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重点1、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能识别哺乳动物。

2、知道哺乳动物是恒温的脊椎动物。

3、了解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哺乳动物保持体温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哺乳动物的图片、做动物油脂实验的一些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本11页的几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名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引导:它们身体表面有什么?它们的宝宝从哪里来?宝宝吃什么长大?预设:身体表面都有毛,它们的小宝宝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吃妈妈的奶长大的。

由大动物直接生小动物,这种繁殖方式叫胎生。

它们的宝宝吃妈妈的奶长大,这和喂养方式叫哺乳。

猫和兔子的这些特点,鸽子有吗?预设:鸽子身上长的是羽毛,不是毛。

鸽子的宝宝是卵孵化出来的,是卵生,不是胎生。

3、身上有毛、胎生、吃妈妈的奶长大,是这类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我们把这类动物叫做哺乳动物。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哺乳动物。

板书课题:4.哺乳类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认识哺乳动物动物王国要举行一次哺乳动物运动大会。

来了很多动物,愁坏了运动大会的负责动物——猫和兔子。

你知道谁能参加吗?1、鲸鱼和蝙蝠能参加吗?能,它们都是胎生的,是哺乳动物。

2、企鹅能参加吗?不能。

它是卵生的,不是哺乳动物。

3、老虎、猪、牛能参加吗?能,它们都是胎生的,宝宝吃妈妈的奶,身上有毛,是哺乳动物。

4、如果你是大会的负责人,你会邀请哪些动物参加?学生说一说可以参加的哺乳动物,教师及时肯定和纠正学生的回答。

5、我们人类可以参加吗?可以。

我们人类也是哺乳动物。

6、出示学生活动手册的题目引导学生共同交流,完成表格。

哺乳动物是一类恒温脊椎动物。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北极的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即使夏天也很少在10℃以上。

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北极熊是怎样保持体温的呢?学生预测:北极熊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

教师引导:脂肪有保温的作用吗?引导学生做实验。

1、实验器材准备:动物油脂、冰水、胶带等。

2、实验方法与步骤①把一块动物油脂绑在一只手的食指上。

②将两只手的食指同时浸入一杯冰水中。

③体验两根食指的不同感觉3、温馨提示①要用冰水,实验效果比较明显。

②两只手指要在冰水中停留1-2分钟,感受会愈发明显。

4、有什么实验发现?能得出怎样的结论?预设:绑有动物油脂的食指不感到冷,没绑动物油脂的食指感到冰冷。

因此,哺乳动物的脂肪有保温的作用。

5、提醒学生注意:哺乳动物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复杂而系统的生命现象。

脂肪具有保持体温的作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活动三:哺乳动物运动方式1、运动快速且运动方式多样是哺乳动物的重要特征。

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

袋鼠的后肢特别强壮,就象两根弹簧,极利于跳跃。

它的跳跃本绠极高,不仅能连续跳跃前进,而且一就可达9米。

蝙蝠,前肢高度特化,形成适于飞行的翼手,是由连在前肢和后肢之间的冀膜构成的,翼膜上不生羽毛。

头蓝鲸捕食时游速每小时2-6千米,被追逐时最大每小时20-48千米。

4、出示学生活动手册上的题目,全班讨论,共同完成表格。

写出下面动物的运动方式,以及一两种有相同运动方式的哺乳动物名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哺乳动物,了解它们共问特点,知道哺乳动物是恒温的脊椎动物,探索了脂肪的作用,同时也交流了哺乳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

片面认识电梯上的人或是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地球上的房屋与树木是静止的。

本单元对课标的落实内容要求4.1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4.2通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4.3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1.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2.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6.6.1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科学知识1.描述物体的运动。

2.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1.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2.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低年段使用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二年级上册《天空中的星体》)中年段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从运动与位置、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形式等方面对运动进行研究,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高年段认识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认识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运动与位置》:从相对位置描述运动状态;《不同的运动》:从运动形式描述运动特征;《运动的快慢》:从运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

THE END
1.鱼生鱼看到了吗喂虎鲸吃鱼,这小子太尖了 萧然侃剧 924跟贴 寄居蟹的下场,就是这么悲惨,像极了我们断供被法院强制执行! 逗比大风车 345跟贴 养了四年的金鱼从鱼缸跳出来被地暖烤脱皮,主人将其放回水里试图抢救,鱼顽强地活了两天最终还是没能撑住 星视频 284跟贴 海獭给饲养员捶背,和动物待久了,真的不想和人来往! 爱https://m.163.com/v/video/VJHIO4T14.html
2.解雨视频在线观看黄金雨? #实验 #化学实验 #趣味实验 #物理小实验视频 发布时间:2024-11-26 上传者:山鸡实验 02:11 斯威普雨燕加无人机开箱测评,可上天可入水 发布时间:2020-07-23 上传者:飞行梦之家 简介:无人机试玩测评,飞行梦之家一个实现你飞行梦的地方,这里有各种有趣好玩的飞行器 http://client.so.pps.tv/so/q_%E8%A7%A3%E9%9B%A8_ctg_%E7%A7%91%E6%8A%80_t_0_page_1_p_1_qc_1_rd__site__m_1_bitrate_
3.我们在完成实验《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后,知道了()。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我们在完成实验《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后,知道了( )。A.鱼在呼吸时,水从鳃盖后进入,从鱼嘴中流出,说明鱼是用鳃呼吸的。B.鱼在呼吸时,水从鱼嘴中进入,从鳃盖后流出,说明鱼是用鳃呼吸的。C.鱼在https://www.shuashuati.com/ti/c3d74b99c0dc4fa4a8ac3cb6935ef2e8.html?fm=bdb871c5d5e2938d117bdede2d5655f703
4.1)实验问题: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2)实验材料:水槽烧杯水(1)实验问题: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2)实验材料:水槽、烧杯、水、食用红色素、滴管。(3)实验方法:①将金鱼放到一个狭小的水槽里。②在烧杯里装上清水,用食用红色素将清水调成红色液体。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的红色液体,并滴到 金鱼的嘴前。④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https://www.jyeoo.com/shiti/108e1f95-1527-4152-95c6-925a8477a024
5.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实验材料:水槽烧杯水食用红色素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 实验材料:水槽、烧杯水、食用红色素、滴管等。 实验步骤:①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②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滴到 ④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 https://zujuan.xkw.com/32q20718450.html
6.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鳃是硬骨鱼的呼吸器官。水从口进入后经过鳃流出,水流方向正好与鳃板中的血流方向相反,形成逆流交换系统能高效地既带来氧气又带走二氧化碳。 研究鳃的作用: 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甲图是模型鳃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乙图是模型https://www.jianshu.com/p/dc0217a08b59
7.www.cbscdc.org/yyys/67999698.htm以上实名制购票政策同样适用于购买上海迪士尼乐园年卡,即新政策正式生效后,每位游客均必须凭本人有效官方身份证件购买本人年卡,且一张有效身份证件仅可购买一张年卡。 (总台记者 王殿甲) 晨报讯(记者张雅雯通讯员叶晓菲)近日,记者从翔安区住建和交通局获悉,翔安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翔安中心公园将于9月9日向市http://www.cbscdc.org/yyys/67999698.htm
8.四年级上册科学鱼类教案合集4、通过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了解鱼是怎么呼吸的,探究鱼 鳃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鱼鳃和鱼鳍是怎么工作的,了解鱼鰓和鱼鳍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探究鱼鳃和鱼鳍是怎么工作的,了解鱼鳃和鱼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鱼的图片、学生从家中带来的鱼、红墨水、学 生活动手册等。 【https://wenku.baidu.com/aggs/984f0a160b4e767f5acfce07.html
9.地球历史及其生命奥秘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4、【多选题】化石研究证明,巨型植食性恐龙喜欢生活在水中,不可能是因为( )。 A、需要水的浮力支撑身躯 B、需要在水中寻找食物 C、水中避热 D、不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 5、【判断题】足迹化石表明植食性恐龙象今天的野马群一样多半过的是群居生活。 http://xuzhou.ehqc.cn/html/99_73.html
10.八年级生物鱼教学设计(精选8篇)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30uabvd.html
1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教案12篇(全文)活动准备:小红旗、小黄旗各一面,情景视频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最近我们在学习有关水的知识,讨论有关水的问题,今天我们拉力讨论一下,我们的生活能(3) 以实践活动为途径,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实验的能力。课外活动实验研究课题的确立, 还可充分发挥学生联系实际的优势, 选择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内容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lgip8dr.html
12.螃蟹养殖现状。全国养殖面积。(二)幼蟹(豆蟹)Ⅰ—Ⅴ期时,爬上岸不下水症:目前发病死亡率最高的是1期蜕皮后向2期幼蟹过度时,在水中不吃食,爬上岸边及水草上不下水,如泼下水后,便会立即死于水中,现在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死亡率高达95%,经调查这主要是鳃丝感染细菌性疾病,蜕皮时未蜕下鳃丝旧皮,另外鳃丝长有纤毛虫、pH值忽高忽低、https://www.meipian.cn/2p3e99sc
13.www.sprpaint.com/mmmj26717441.shtml2020年3月31日,教育部召开视频会并发布公告,明确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教育部就2020年高考工作答记者问中明确:中考一般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考试时间,以往各地中考基本上是安排在高考之后进行;考虑到今年疫情防控和延期开学等特殊情况,教育部将指导各地加强省级统筹,根据本省实际情况http://www.sprpaint.com/mmmj26717441.shtml
14.www.zjmj.cn/apldome/5095995.htm建立统一战线跟踪服务机制,持续关注企业发展情况,及时反馈企业诉求,帮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形成招商引资良性循环。协调对接高校等,聘请专业研发人员,协助8家民营企业申请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切实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 那么,小菜蛾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科研人员发现,当抗性小菜蛾体内https://www.zjmj.cn/apldome/5095995.htm
15.www.juntengtech.com/newxr59475804.htm在2002年9月至2008年7月,她还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攻读金融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8年12月,王春英出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副司长,2016年任司长。2018年7月,她升任国家外汇管理局总经济师,同时兼任国际收支司司长。 在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她还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https://www.juntengtech.com/newxr59475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