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宴:青海贵德藏族女孩成人仪式研究

提要:青海贵德地区藏族女孩“头发宴”成人仪式历史久远,富有内涵,是目前藏区仅存且仍在延续的一种文化传统。仪式过程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由准备阶段、迎客、落座茶、宴会、回礼等环节组成,形式多样,集文化与娱乐于一身,其中蕴含了藏族婚姻家庭、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多种文化因素。在人类学理论层面,阐释头发的文化意义,并与《祈颂姑》进行比较,探讨“头发宴”的社会文化内涵——舅权和礼物馈赠,揭示藏族传统婚姻家庭结构、财富观念、人际网络与社会资本等社会事实和文化逻辑。

关键词:头发宴;成人礼;贵德藏族;祈颂姑;舅权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一优三特”学科中央高校项目“西北地区民族宗教问题研究创新团队”(31920180104)、喜马拉雅区域研究中心阶段性成果。

一、贵德藏族女孩“头发宴”仪式

(一)仪式准备阶段

我的好妹你听我讲:洗发用的是清水,烧水要用什么锅,我有一对黄金锅。

右发要用新梳子,黄金梳子我这有。左发要用新梳子,白银梳子我这有。

顶发要用新梳子,海螺梳子我这有。这些只有咱家有,就在咱家后仓里。

……

用啥饰你的右发就用四眼白璁玉。用啥饰你的左发就用玛瑙红珊瑚。

用啥饰你的后发就用八对金兰札。用啥饰你的顶发就用两对银吉祥。

后背方形发套上,装上对称白海螺,做上火红狐皮帽,再做黑色乌拉靴。

系上五彩绫罗带,戴上红色珊瑚链。黄金腰饰戴右边,里面缀上黄色穗。

银白奶钩戴左边,璁玉珊瑚饰其间。[5]

至此准备阶段的主要仪式基本就绪,亲朋好友们还在讨论第二天宴会的具体细节,而不能久久入睡。

(二)仪式过程

贵德地区头发宴的仪式过程主要有吾合玛准备阶段、迎客、落座茶、宴会茶、回礼等几个阶段。

1.吾合玛准备阶段

仪式开始的那一天天未亮,互助帮忙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们陆续到吾合玛家开始忙碌起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被邀请举行宗教仪式的一位俄巴也早早到来,要念诵《久合安拉桑》(rgyags-brngan-lha-bsang)(即《献供焚香祭》)、《招福经》《招财经》等,祈祷仪式顺利,天气晴朗,招福纳吉。

仪式的主角吾合玛也早早起床,开始梳妆打扮,穿藏式服装,佩戴珊瑚及金银首饰。之后在母亲的带领下,前往自家佛堂磕头点灯,祈祷幸福平安。然后举行一场“抢”吾合玛的仪式。吾合玛在女性亲朋的陪伴下,一边低声唱“吾纳”(bag-ngu)(即哭嫁歌),一边走到大门,一只脚跨出门槛,又跨进来,然后把大门关上。此时,男性们开始准备“抢”吾合玛,首先几个男性拿着酒以及一整块羊肉,向女性们献“贡”。女性们则揪男人们的耳朵,或在其脸上抹锅灰进行惩罚。此刻吾合玛的父亲去“请”吾合玛,女性们则提出要给吾合玛买贵重物品,要承诺买金银首饰等,以前还提买自行车、缝纫机等。男性们前呼后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出去“抢”吾合玛的样子。仪式中所谓的揪耳朵、抹锅灰等也仅仅是一种表现手段,而非真正实施,人们也不会生气或发怒。“抢”吾合玛的仪式结束后,吾合玛的母亲随即向天空抛撒五谷,大声叫三次吾合玛的乳名,并念诵道:“阿吾合玛,啊!我的宝贝,好吃的在家里,好穿的在家里,不要出去留下来。”祈祷央(即福运)神,招福纳吉。

这时,天也渐渐亮了。吾合玛开始下一个仪式,她要围绕自家厨房的中柱转三圈,她的弟弟则紧紧抱着柱子,以此表示自家的财富不外流,不想让姐姐出嫁。此时,吾合玛的母亲或是一位能说会道的女性,端上八宝吉祥的一碗奶茶,碗口三面抹少许酥油,用哈达裹碗,唱起“那客”(意为誓言之饮,有喝奶茶起誓的含义)。如:“我手中的吉祥八宝碗,在碗口上有八福轮,碗中间有八吉祥徽,碗里有三处旱地的吉祥物,三处水地的吉祥物,三条江河的水引子,三头乳牛的吉祥奶,有三位美女的好手艺,碗里有洁白的奶茶,奶里面有金黄色的酥油,里面有黄金的小勺,这是八个金匠制造的。你上嘴唇是金叶要抬高,下嘴唇是银片要下低,上下白牙要排正,舌头施展其功能,嗓门是食管您慢咽。”[6](P.90-91)其内容主要是祈祷神灵、赞美龙碗、祝福女孩吉祥幸福。唱完后,吾合玛喝一口奶茶,这一环节便结束了。

转中柱的仪式结束后,吾合玛一边唱“吾纳”,一边走出大门,在女伴的帮助下骑上一匹白马,围着自家庄院转三圈。到了东面时,陪同的女性们唱:“昂衣,今早马儿朝哪走,今早马儿朝东走,东金刚菩萨祝福你。”到了南面时,陪同的女性们唱:“昂衣,今早马儿朝哪走,今早马儿朝南走,南珍珠大神祝福你。”到了西面时,陪同的女性们唱:“昂衣,今早马儿朝哪走,今早马儿朝西走,西无量光佛祝福你。”到了北面时,陪同的女性们唱:“昂衣,今早马儿朝哪走,今早马儿朝北走,北如意菩萨祝福你。”⑤

2.迎客

到了上午11点左右,开始迎接客人。客人主要是由阿香(即受礼人的舅舅)为主的亲戚们组成,多达五六十人,少则二三十人,数目不等,主要看阿香方面亲戚的多寡。以前是骑马前往的,现在则开车或骑摩托车。他们早上聚集到阿香家,简单喝点茶,然后统一出发。

迎接客人有一系列的仪式需要举行。首先,东家派三组人马前往不同的路段等候迎接客人,按路程的长短在不同的地点设立三处迎接点,这也是提前约定好的,听老人们讲以前需要八次,现在简化了。前往迎接的一般是两位能说回道、身体矫健的男青年,拿上一瓶酒,瓶口处扎一簇白羊毛(视为吉祥物),带两个小龙碗、两条哈达,碗口三面抹少许酥油在约定地点迎接客人。等客人们到了后,高呼“阿香(即舅舅)、阿内(即舅母),车马劳顿,一路辛苦”等话,寒暄一阵后,将一碗酒和一条哈达献给领头阿香,再将一碗酒和一条哈达献给女方领头的阿内,依次敬酒,请求尊贵的客人们继续赶路。然后,迎客的两位青年必须马上离开,否则客人们会揪他们的耳朵、抢帽子,高声大喊追赶他们,以彰显客人的威严,取笑迎客者。第二组和第三组的人员不同,但以同样的方式迎接客人。迎接客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丝毫不能马虎,不能与客人们发生任何争执和冲突,必须毕恭毕敬。

客人迎到家门口时,门口铺了一条白毡,上面绘制有青稞做的八宝吉祥图,以表吉祥。早早准备等候的吾合玛及其女伴们开始唱迎亲歌,双方对唱。如受礼人方唱道:“上门坎高高地抬着,下门坎早已压缩着,戴狐皮帽的阿舅迎接着,肉大山一样堆放着,酒大海一样聚满着,等待着阿舅们来吃喝。”阿香们也以同样的歌词来回唱:“上门坎高高要提高,下门坎低低压缩着,头戴狐皮帽的阿舅来着哩,肉山一样堆放着,吃肉的阿舅们来着哩,酒大海一样聚放着,那喝酒的阿舅来着哩。”[6](P.91)互相对唱一阵。之后,客人们走进庭院,煨桑祭祀神灵,围绕煨桑炉转三圈,便按辈分年龄依次落座。座位一般安排在厨房或庭院里,地面铺毡,纵向排列,中间置放很多小方桌,以摆放食物。藏族传统的房屋空间一般都是厨房比较大,以便于举行各种红白喜事。如厨房较小,就在庭院里举行,有些还会用篷布将庭院遮着,以防风吹日晒;有些直接在庭院外比较宽阔的地方搭帐篷,这些都取决于厨房的大小,或客人的数量。

3.落座茶

落座茶,藏语称为(vbab-ja)。客人们落座后,东家开始摆放手抓羊肉、包子、蕨麻米饭等各类食物,酒、奶茶等饮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客人们一边聊天,一边享用丰盛的食物。此时,吾合玛的父亲手拿哈达,向参加宴会的各位亲戚好友们问候致谢,然后东家的一位歌手开始唱民歌助兴,人们频频高喊“唱得好!唱得好!”客人们享用完食物,欣赏一阵民歌后,出门方便一下,休息片刻。等回来后便开始宴会茶。

4.宴会茶

5.回礼

等客人们打点启程走到大门时,东家的年轻男人们夹道送行,向客人们敬献哈达,敬献所谓的“上马酒”(也即送行酒),有时候还强迫喝几碗酒。大门口人头攒动,互相道别,热闹异常。至此,整个成人礼的仪式完成了,接下来是收尾阶段。

(三)仪式后阶段

仪式后阶段,藏语称为(rdul-sprugs),意为打扫除尘,仪式结束。随着客人们的离去,一天的仪式活动也全部结束了。在当天晚上或者第二天,主人家将邀请村里的亲朋好友,为辛劳了一天的人们表示感谢,摆上各种食物和饮品。人们一边享用,一边谈论宴会的场景,谈笑风生,热闹非凡。之后,还要自娱自乐,载歌载舞,一直闹到深夜才各自回家。第二天,村里的男青年们要将宴会中借用的各种餐具、桌椅、毡等用具一一送回,一并还会送一些糖果或者食物,以表示感谢,女人们则洗刷餐具,收拾房屋。这些活干完后,成人仪式也就算全部完成。

二、头发的文化意义

前已言及,“甲敦”即头发宴之意。由此名称可看出,头发在整个仪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仪式过程中,诸多细节围绕头发进行。首先要梳头发,梳发者需进行筛选,必须是属相等吻合者,梳子也非常讲究,需要完好无缺,且金银材质为佳。其次要唱《梳头歌》等,这些表明以头发为中心的各种宗教和民间文化是仪式的核心内容,从而凸显头发的重要性。藏族有许多民俗事象是与头发有关或通过头饰表现出来的。具体说来,在婴儿的诞生礼中,与头发有关的庆祝仪式成了藏族人关爱婴儿的直接表现;在成年礼中,头饰及头发的改变充当了藏族女子成年的主要标志;在婚礼中,头饰成为识别藏族女子婚否的主要标准以及陪嫁、迎亲的必备之物;头发的改换既是死者进入阴世的需要,也是生者表达对死者哀悼、怀念的手段之一。[8]在中国,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里,成年礼的一项重要研究,就是改变发型。[9](P.275)藏族的梳头发仪式,也是改变发型的过程。

头发在藏族人生礼仪中有重要的作用之外,还有许多文化意义和禁忌。许多民族都把头部看得特别神圣。其所以这样是因为认为它有神灵,对于冒犯不敬的言行非常明察。[10](P.383)藏族也是如此,认为头部有神灵,神圣而不可冒犯。由头部的神圣性引出头发的宗教文化内涵。高僧大德的头发可置于佛塔内,作为膜拜对象。在密宗中头发具有许多象征意义,如黑黑的头发,象征法身;上边有各种庄严,象征报身;头发较多,象征化身。[4](P.315)在各种巫术中头发也不可或缺,经常使用。藏族人不管男女都喜留长发,而僧人剪发,以示脱离世俗。在民间,有随便不能摸他人的头部;头发不能扔进灶中烧毁;不能将剪下的头发扔到脚下或不洁之处,必须扔到屋顶或较高的地方等禁忌。

头发作为人身体的组成部分,一般是生物科学、医学研究的对象。但人类学经典中也有对头发的论述和探讨。利奇在《魔发》一文中认为,头发仪式在成长仪式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它反映了这个人在通过这个社会制度所规定的各个阶段的过程中取得了进步。[2](P.307)霍皮克在《社会之发》中表达了与利奇不同的观点。霍皮克的观点是:发型是社会控制的一种象征,长发象征着置身于社会之外,而剪发则象征生活在社会之特定纪律的统治之下。[9](P.277)还有伯格的《头发之无意识之意义》、威廉森的《波华特人的头发》、奥贝塞克的《美杜莎的头发:论个人象征与总结经验》等不同的学说。[9](P.275-280)尽管人类学家们对待头发的观点各有不同,但都是在象征的理论框架之下进行探讨,只是解释的角度不同而已。贵德地区的头发宴也是如此,头发作为一种象征物,通过梳头发,改变发型,表示受礼人进了新的社会阶段,角色发生了变化。

三、“头发宴”中的舅权与礼物馈赠

(一)与《祈颂姑》的比较

在人类学领域,对成人仪式研究最为著名的成果要数英国人类学家奥德丽·理查兹的《祈颂姑——赞比亚本巴女孩的一次成人仪式》。在这本书里,作者详细描述了本巴女孩的成人仪式,并从阐释方法、祈颂姑表达出的各种目的、推论出的态度、祈颂姑与部落信条和价值观的关系、无意识的紧张与冲突、实用效果等方面对仪式进行了理论阐释。在此以《祈颂姑》为基础,比较头发宴与祈颂姑仪式过程的异同,并借鉴理查兹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成人仪式研究提供一些社会事实和理论思考。

理查兹在《祈颂姑》一书的结论部分认为,祈颂姑仪式表达的主要目的有成长与适婚性的巫术、对女孩的教导、身份转换三个方面,还有一些次级动机。下面依次比较贵德头发宴的功能和意义。

1.适婚性

2.教育功能

3.身份转换

除了上述主要目的之外,本巴人无疑还有许多次要动机。如其他类似的仪式,祈颂姑也是一个娱乐的机会,一个亲朋聚会的机会……许多本巴人似乎清楚地注意到,祈颂姑就是新郎和新娘父母以及纳齐布萨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展示机会……现在,收入的差异成为仪式声望的一个方面。有地位的人希望他女儿的祈颂姑被人议论。[11](P.125-126)这一点,在贵德的成人礼中也表现地淋漓尽致。举行仪式期间,亲戚、朋友、邻居,现在还包括同学、同事等相聚一堂,载歌载舞,把酒言欢,这不仅是一次聚会娱乐的机会,而且是呈现受礼人家庭的人际关系和人际网络的大舞台,也是全面展示其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声望的一次盛会。在贵德地区,人们对某些“大型”的成人礼谈论不休,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甚至成为某些老年人一生的社会记忆。

(二)头发宴中的舅权

通过以上对头发宴与祈颂姑的比较发现,作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成人礼,对仪式和理论的阐释有诸多共性,但因文化背景、地域环境、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异性和独特性。贵德头发宴中所表现的舅权和礼物馈赠,与本巴人有明显区别。

其实,在《祈颂姑》的第一部分文化背景之社会结构、婚姻契约章节,在第三部分对仪式的阐释之祈颂姑与部落信条和价值观的关系、无意识的紧张与冲突等章节,作者详细讨论了本巴人的婚姻制度,虽未使用舅权两字,但也提到了舅舅的责任和权力等,在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探讨。

但对于舅权的研究,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对以往的研究提出质疑,在论述大洋洲和非洲的这种制度时,人们提出的通常是一种伪历史学的解释,即把它当做是以前母权制遗留在父系社会中的残余。[14](P.14)进而认为,就现有材料而论,我们在发现舅父具有重要作用的地方,发现姑母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尽管其作用方式不同。[14](P.18)并在《南非的母舅》一文中总结道:“3.尽管亲属关系总是,并且必然是父母双边的或溯源的(cognate),但拆合组织却只能采用单边世系原则,即必须在父系制和母系制之做出选择。4.在一定类型的父系社会中,甥舅之间的特殊行为模式是由母子之间的行为模式衍生出来的,而在狭义上,母子模式本身则又是家庭内部社会生活的产物。5.这种行为倾向于扩展到所有母系亲属,即舅父所属的整个家庭或团体。”[14](P.30)由此可知,布朗不赞同舅权产生于母系社会,而认为父系社会和母系社会都有舅权,但其方式和意义不同。其实,杨堃的观点与布朗也非常接近,但前者提出在父系社会也有舅权这一现象,而未做进一步的探讨。这一点似乎是两位学者都继承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的理论。

通过田野调查发现,贵德藏族的婚姻制度基本属于一夫一妻制,但其形态中有一些母系制的残存。如知母不知父的家庭比较多,女性抚养孩子、操持家务;也有男性入赘婚,这类婚姻家庭中女性地位普遍较高。还有一点,贵德藏族家庭女性地位普遍较高,其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本巴人和贵德藏族的婚姻制度,虽有共性,但差异较大,不好定论。

(三)头发宴中的礼物馈赠

贵德地区头发宴不同于祈颂姑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礼物馈赠仪式。其实在祈颂姑中也有赠礼仪式,但其特点不明显。第二十三天,大家依长幼顺序来到面前,将一些小礼物扔到席子上,对这个有了新身份的人过去犯过的错误表示斥责。这就是祝贺礼。[11](P.104)而藏族成人仪式中礼物的馈赠是整个仪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仪式的细节来看,祈颂姑和头发宴两者之间还有一些共性和差异。共性如两者都可以几个姐妹同时举行;祈颂姑仪式参与者为仪式的主人、司仪、信使、待受礼人和她们的新郎、亲戚等,与藏族的基本一致。不同的是藏族受礼人一般都是未婚女孩,而祈颂姑的受礼人通常在仪式前已经订婚,但也有未订婚的女孩。订过婚的男孩以“准新郎”的名义参加部分仪式。还有祈颂姑仪式之后,一般紧接着举行婚礼。另祈颂姑仪式一般持续二十几天,这些方面与藏族地区差异较大。

综上所述,通过青海贵德头发宴与赞比亚祈颂姑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成人礼作为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两者之间有诸多共性。但由于两者所处的生态和社会环境、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的不同,从而也呈现出不同的仪式过程和文化内涵。头发宴无疑为人类学成人礼研究提供了青藏高原独具特色的个案。由此,我们可了解藏族传统婚姻制度、礼物馈赠的意义系统等社会事实和文化逻辑,也可感悟人类文化的一致性与多样性。

作者简介:看本加,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学博士,研究方向: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

原刊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底5期

注释:

①参见:[英]奥德丽·理查兹《祈颂姑——赞比亚本巴女孩的一次成人仪式》,张举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

②参见:林继富《人生转折的临界点——母体数字“十三”藏族成年礼》,《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汤夺先《论藏族人生礼仪中的头饰》,《中国藏学》,2002年第4期;刘军君《成人礼与婚姻规制的建构——青海贵德藏族“戴天头”的田野考察》,《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高瑞《甘南卡加六部落女性头饰研究》,《中国藏学》(藏文版),1999年第2期;多杰太《安多拉卜楞地区的成人仪式研究》,《藏族民俗文化》(藏文版),2009年第3期;拉毛太《贵德藏族女子成年礼仪探析》(藏文)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索南卓玛《神圣仪式与世间生活——安多恰嘎地区藏族少女“成人礼”仪式民俗及功能研究》(藏文),西藏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

③戴天头的含义不甚清楚。解成林、袁廷俊主编《贵德民俗文化荟萃》(内部印刷,2010年,128页)解释为:所谓戴天头本是表示孩子已成年的仪式,指天为配,因此唤作“戴天头”。

④田野资料来自2017年和2018年在贵德县参加两次成人仪式的笔记,以及与部分报道人的访谈记录,并参考了拉毛太《贵德藏族女子成年礼仪探析》(藏文),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此文对贵德地区成人仪式的民族志描述非常详实。

⑤解成林、袁廷俊主编《贵德民俗文化荟萃》(内部印刷),2010年,笔者根据藏文原文翻译,译文略有改动。

⑥材料来自笔者于2018年10月1日在贵德县某村对卓玛(化名)和扎西(化名)的访谈记录,由笔者藏译汉。

⑦贡珠·云丹嘉措《贡珠·云丹嘉措文集》(第8卷),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12年,所引内容由笔者藏译汉。

参考文献:

[1][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M].李安宅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2][英]布林·莫利斯.宗教人类学[M].周国黎译.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

[3][英]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M].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李安宅,于式玉.李安宅-于式玉藏学文论选[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

[5]玉珍拉姆.藏族成人礼《梳头歌》的民俗文化内涵及功能意义[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3).

[6]贺尔加·俄日编著.贵德藏族简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

[7]卡尔梅·桑丹坚参.卡尔梅·桑丹坚参选集(上)[M].德康·索朗曲杰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

[8]汤夺先.论藏族人生礼仪中的头饰[J].中国藏学,2002(4).

[9]金泽.宗教人类学学说史纲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0][英]J.G.弗雷泽.金枝[M].汪培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11][英]奥德丽·理查兹.祈颂姑——赞比亚本巴女孩的一次成人仪式[M].张举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12]邝东.舅权产生、发展和消亡初探[J].民族研究,1985(1).

[13]杨堃.民族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4][英]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潘蛟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THE END
1.女方回礼四样最吉利@求人办事送礼小助手女方回礼四样最吉利 求人办事送礼小助手 女方回礼时,选择四样最吉利的礼物是一个既体现心意又遵循传统的好方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家庭对于回礼的风俗习惯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广泛认为吉利且适合作为女方回礼的四样物品: 皮带:皮带作为男士的配饰,不仅实用,而且寓意着将两人紧紧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099b4f649430a7f39052e129
2.女方订婚回礼四样什么东西订婚需要准备什么接亲网一般来说,不同的地区订婚和结婚的习俗以及所需要遵守的规定是不一样的,但是绝大多数地区的女性在接受男方的订婚以及订婚礼金之后也会回一些礼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知道女方订婚回礼四样是什么东西,甚至有的女性都不太清楚订婚需要准备什么。那么接下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女方订婚回礼四样是什么东西吧!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128058
3.女方给男方回礼买什么提亲要带什么礼物上一个问题:提亲女方回礼回6样都是什么 礼金回多少合适 推荐婚嫁百科 女生回门要带 |女方在婚礼上 |农村结婚典礼 |大年初一为什 |寡妇年结婚真 |婚礼应该由谁 |新婚第二天几 |异地提亲是女 |结婚随礼600 |结婚压井盖是 |二婚适合办婚 |女方买结婚四 |婚礼办完后有 |结婚铺床有什 |女方结婚皮箱 |送亲衣服https://zgjm2008.com/baike/hunjiabaike/64867.html
4.2022年惊蛰当天订婚好不好?订婚女方回礼注意事项2、如果男方家里准备了礼金,那么记得也要回礼金的,这样显得女方家里更加注重礼节,具体给多少金额比较好没有固定答案,不过最好选择有寓意的数字。 3、因为当天男方家里会送很多彩礼过来,所以女方家里记得一定要给男孩子准备红包,包多少红包也没有固定数字,选择吉利数字就可以。当然也可以结合当地风俗传统习惯来看一下https://m.k366.com/rili/140884.html
5.6688是什么意思儿子结婚改口费一般给多少1.改口费2999元,我国最喜欢带九的数字,九是代表了天长地久,所以2999也是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婚姻能够长长久久。 2.改口费6666元或者6688元,我国代表吉祥的数字有很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六,六代表了大顺很厉害的意思,预示着新人婚后会更加幸福美满,什么事情都顺顺利利。 https://www.douhui8.com/post/14408.html
6.最全的订婚仪式流程正常订婚都什么规矩5、聘礼代表男方对女方家长的报答心意,感谢女方家辛苦抚养自己的妻子,同时也代表男方的面子。 6、聘礼分为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少按照个人的预算安排。或者是之前咨询好女方父母需要给多少,因为每个地方习俗不一样。 7、聘礼之后,就是女方回礼。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https://www.qiahun.com/news/149.html
7.十大适合订婚回礼物品有哪些定亲女方回礼有哪些→MAIGOO知识选择合适的回礼既能体现出女方的用心,也能增进双方的感情。下面,maigoo小编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回礼选择,包括礼金、首饰、餐具、睡衣、西装、领带、皮鞋、浴巾毛巾、洗护用品和家居用品等,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建议。 定亲女方回礼有哪些 珠宝 西服 皮鞋 领带 一、礼金 礼金是订婚回礼中最常见的一种选择,通常https://m.maigoo.com/goomai/727664.html
8.结婚回礼送什么结婚回礼毛巾的寓意喜糖和喜饼不仅看起来喜气满满,而且吃起来甜甜蜜蜜,因此喜糖和喜饼是最常见的结婚回礼之一。新人们在准备回礼时,一定要注意到现在大家喜欢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因此新人们可以准备一些好吃精致的喜饼喜糖,而数量可以相对少一点。 五、红色对筷 红色对筷是很吉利、很传统、很常见的结婚回礼之一。一对筷子显示出成双成https://www.qiyuange.com/fengshui/69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