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国科大5位导师获“科学探索奖”!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其中5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获奖

他们分别来自

化学新材料、生命科学

能源环境、先进制造和前沿交叉领域

每人将各获得300万元奖金

化学新材料

范峰滔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光)催化剂及(光)催化反应过程的原位、动态先进成像技术的表征研究,在国际上开创了紫外拉曼高温高压条件下研究分子筛合成机理的先河;发展了空间分辨的表面光电压成像方法并在国际上最早将其应用到微纳尺度光催化材料电荷分离的成像研究中,通过发展“时空接力相机”实现光生电荷转移过程的全时空动态追踪,“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全时空图,为进一步诊断和突破光解水的瓶颈问题提供重要解决手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从事深海资源探测的现场光谱仪研发工作,曾在马里亚纳海沟实现7449米的紫外拉曼探测世界纪录。

范峰滔指导学生调试仪器

生命科学

田烨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田烨(一排左三)与学生们

能源环境

郭玉国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务委员、研究员

长期从事能源电化学与纳米材料的交叉研究,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电池技术及其关键材料方面取得一些研究成果,致力于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开发出的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实现了产业化。未来5年,他将在“科学探索奖”的支持下,挑战高比能高安全固态储能电池领域的学术难题。

郭玉国课题组在软包电池组装线

先进制造

刘连庆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机器人学、类生命机器人、微纳制造技术、微纳检测与制造高端科学仪器与装备等;长期以来,开展微纳操控技术研究,操纵生命介质与机电系统在分子细胞尺度融合,创建跨介质类生命系统,推动机器人由仿生学向类生学发展。

刘连庆(一排正中)等与学生参加2024年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CRA2024)。国科大博士生杨连超论文获得本次大会最佳学生论文奖。

前沿交叉

纪伟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纪伟在国科大作报告

“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是一项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奖项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鼓励他们心无旁骛地探索科学“无人区”。“科学探索奖”6年来共资助297位青年科学家。

本届“科学探索奖”共有1012人申报。49位获奖者的平均年龄为41岁,其中最年轻获奖人31岁(申报时)。另外,本届还评选出两位在医学领域的医师科学家。

THE END
1.“纳米化学之父”80岁生日快乐!手性电化学催化剂纳米结构他也是英国皇家研究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的荣誉教授,伦敦纳米技术中心顾问,亚历山大·冯·洪堡高级科学家(德国马普所胶体与界面所),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功能纳米结构中心和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Ozin 教授在 1992 年与哈佛大学George Whitesides 教授一起提出了“Nanochemistry (纳米化学)”的概念。他的著作 Nanochemistry:https://dy.163.com/article/J5RKNIBP0511CTRH.html
2.院士专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科技Online Camp开营啦!作为在纳米科学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先进研究基地,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众多出色的学术成果,巨大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先进的技术实验平台等等,共同构成了纳米中心鲜活的特色。 为了激发学生们30/12/2020https://nano.ucas.edu.cn/index.php/zh/xsyky/szll/szll/41-2018-05-21-06-48-29
3.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23年当选的两院院士简介2001年—2006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Kotov教授研究小组从事纳米材料的研究工作。2006年11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纳米材料研究室主任。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4月—2017年6月,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助理。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037592965127428&wfr=spider&for=pc
4.已培养60位教授!他耕耘17年发Science:我遇到个优秀博士生—新闻—科学了解后才发现,这些五彩斑斓的画作并非由画笔绘成,而是显微镜下的纳米粒子,它们经过组装后,呈现出了各种样貌。 “科研有时候很单调,我希望大家能从中找点乐子。”因此,殷亚东总是鼓励同学们,拍下实验中有趣的画面,特别在实验不顺利的时候。 殷亚东是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17年来,经他实验室培养的硕博生、博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402.shtm
5.纳米人鉴于此,北京大学刘开辉教授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刘灿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魏钟鸣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丁峰教授等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原子制造策略,用于确定性地制造具有定义手性和一致极性的WS2带状阵列。通过利用WS2晶格与具有对齐台阶的蓝宝石基底之间的耦合,这一策略不仅能够决定WS2晶格的外延取向http://www.nanoer.net/showinfo-32-61542.html
6.跨越重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学生赴德国慕尼黑参加材料学术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研究生教育上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纳米相关学科设置,结合我国纳米科技发展特点,建立符合我国科学发展与教育现状的学科体系;根据纳米科技的学科交叉特点,进行精品课程体系的设置,建设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一个良好的交叉学科环境和学http://edu.nanoctr.cas.cn/news/jyxw/202409/t20240906_6967927.html
7.课题组负责人简介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前沿”重点专项首席专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电话:010-82544313邮箱:shixh@nanoctr.cnResearcherIDGoogle scholar ? 个人简介 2016年-至今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研究员 博导 2011年-2015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博导 2006年-2010年http://www.nanoctr.cn/shixinghua/ktzfzrjj/
8.国际纳米材料纳米科技与电子显微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目前世界上杨亲民 引用 分享 打印 关键词: 青年科学家纳米材料名誉教授发电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理工学院纳米技术电子显微学中林纳米科技 分类号: K826.1(中国人物传记) 页数: 17(2-18) 功能材料信息 年,卷(期):2011(1) 月卡 - 期刊畅读卡 - ¥68 季卡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K20110085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