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的“两栖神功”
“两栖神功”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神秘关系
这或许会使许多一直跪倒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面前的人大跌眼镜:不会吧?按照我们中国人习惯的观念,这样的话《自然》杂志不就成一本“科普杂志”了吗?
许多人一直习惯将《自然》和《科学》当成“国际顶级科学期刊”,在他们心目中,这样的杂志应该是何等的“学术”!中国人自己办的科学期刊,目前在影响因子游戏中——只有英文期刊才能加入这个游戏——成绩最好的是《光学科学与应用》,2014年的影响因子是14.6,这只及《自然》杂志影响因子的三分之一。而能够“有幸”加入影响因子游戏的173份中国期刊中,90%以上的影响因子都低于3.0,当真是瞠乎其后。可是中国科学期刊都是极度、完全、纯粹学术的,那些影响因子数倍、数十倍于中国科学期刊的“国际顶级科学期刊”,难道不是比低影响因子的中国科学期刊更“学术”数倍、数十倍吗?我相信许多一直跪倒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面前的人心里,一直就是这样想当然的。“国际顶级科学期刊”怎么可能三分之二都是非学术内容?
看看这几家“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玩影响因子游戏的成绩吧,以下是它们2014年的影响因子数据:
《自然》:41
《科学》:33
《柳叶刀》:45
《美国医学会杂志》:35
在上列影响因子游戏的“顶级高手”中,说实话,《自然》杂志相对来说已经要算最“规矩”的了——如前所述,它的学术文本目前占到了约三分之一,《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就更放得开了,它们的学术文本只占约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对数字较为敏感的读者或许已经有一点朦胧的感觉了:是不是杂志的两栖化和杂志的影响因子之间有着某种神秘关系?你看,《自然》杂志非学术内容约占三分之二,影响因子41;《柳叶刀》非学术内容约占四分之三,影响因子45;《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非学术内容约占五分之四,影响因子55……
恭喜你,你猜对了!不过事情也不像你初步想象的那样简单。这里先看一组尚不过时的数据,为你下次可能经历的“头脑风暴”稍稍热身:
中国杂志拒绝与国际接轨
中国改革开放已逾三十年,许多国外杂志出版了中文版,中国学者在图书馆或网上阅读国外杂志也越来越容易了,按常理来说,中国的读者,中国的杂志编辑或出版人,应该不难注意到上述“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的两栖色彩,为什么未见中国杂志起而仿效呢?
穆蕴秋博士已经对2000年以来被SCI收录的中国科学期刊中影响因子前20位的刊物作了考察,发现全部是以发表原创研究论文为主的论文类期刊。我估计,即使对目前被SCI收录的中国科学期刊全部考察一遍,也还是相同的结果——事实上,中国几乎不存在《自然》、《科学》、《柳叶刀》这类的两栖杂志。
让人费解的是,国内学界对《自然》和《科学》这两种期刊崇拜得五体投地,却又看不起科普,认为在一份科学刊物上发表非学术文本就会“不纯粹”,就会大大降低刊物的学术品位。“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已经甚嚣尘上好多年了,许多人唯一能想到的“接轨”方法就是办英文杂志。而在两栖化这件事情上,中国杂志看来一直在顽固地拒绝与国际接轨。中文《自然》和《科学》杂志的落寞,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