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验室开放试验鱼类的分类识别与内部解剖一、试验目的1、通过对鱼类外部形态的观看,生疏鱼类外部形态的特征,把握鱼类的外部测量方法,把握形态分类的根本方法和编制检索表的技巧;正确识别常见鱼类。2、通过对鱼类内部构造的解剖和观看,生疏鱼类躯体内部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的主要特征及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构造特征。3、学习硬骨鱼类内部解剖的根本操作方法。二、试验材料及用品1、不同种类鱼类样品,鱼类浸制标本和骨骼标本;2、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解剖镜、培育皿、直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乳胶手套3、甲醛、酒精、乙酸乙酯、乙醚三、试验内容、方法与步骤(一)鱼类外形的观看与测量1、
2、鱼类的一般测量和常用术语全长:自问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体长:自吻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体高: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高头长:由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不包括腮膜)的长度躯干长:由鳃盖骨后缘到肛门的长度尾长:由肛门至尾部基部的长度吻长:由上颌前端至眼前缘的长度口裂长:吻端至口角的长度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尾柄高:尾柄最低处的垂直高度2、体型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棍棒型、不规章型3、口式前口式、下口式、上口式4、鳍与鳍式奇鳍:背鳍、尾鳍、臀鳍偶鳍:胸鳍、腹鳍鳍的构造鳍式:一般用D,A,C,P,V表示鳍棘数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条数目分别,罗马字或阿拉伯字中间的一字线表示范围。鲻鱼:D.,1-
3、8;A-8;P.16-17;V.1-5;C,14;5、侧线与鳞式侧线:躯体两侧从腮盖后缘到尾部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构造鳞式:侧线鳞数与=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二)内部解剖与观看解剖步骤1、将鱼置于解剖盘,腹部向上,用手术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直方向剪一小口。2、使鱼左侧向上侧卧,自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侧线下方前至鳃盖后缘,再至鳃盖后缘剪至下颌。3、将左侧体壁肌肉揭起,暴露心脏和内脏;拭净器官四周血迹及组织液,置于盛水解剖盘内观看。留意:揭开左侧体壁前先将体腔膜与体壁分开,以免内脏器官与体壁分开时被损坏。4、原位观看1胸腹腔脊柱腹方为白色囊状鳔,前、后鳔室之间暗红色组织,为肾脏一局部。鳔的腹方为长
4、形生殖腺,雄性为乳白色精巢,雌性为黄色卵巢;间瘦长红褐色器官为脾脏。5、生殖系统生殖腺1对,性未成熟时往往呈暗红色,性成熟时纯白色,呈扁长囊状;1对,性未成熟时呈淡橙黄色,呈长带状,性成熟时微黄红色,呈长囊形,几乎布满整个腹腔,内有很多小型卵粒。生殖导管生殖腺表膜向后延长短管,即输精管或输卵管。6、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肠、和肛门及肝胰脏、胆囊等。食管肠管前端接于食管,较端,其背侧有鳔管通入,以次为食管和肠分界点。肠2-32/3臀鳍基部前方。胆囊暗绿色椭圆型囊,位于肠管前端部右侧,大局部埋在肝胰脏内;7、鳔2室后室前端腹面发出瘦长的鳔管,通入食管。8、排泄系统肾脏紧贴腹腔背壁中线两
5、侧,1对,红褐色;输尿管12胱。膀胱输尿管集合后扩大形成的囊,末端开口与泄殖窦。9、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胸鳍间围心腔,12心室11心房位于心室背侧,暗红色,薄囊状。静脉窦位于心房背侧面,暗红色,壁薄,不易观看。10、口腔与咽剪开口角,除掉腮盖,暴露口腔和腮。口腔1不动的三角形舌。咽5,511、鳃鳃弓位于鳃盖之内,咽的两侧,5鳃耙为鳃弓内缘凹面上成行的三角形突起1-4对鳃弓各有2行鳃耙,第151鳃片薄片状,鳃片由很多鳃丝组成,鳃丝两侧有很多突起状的鳃小片;11212、脑从眼眶下沿体长轴方向剪开头部反面骨骼,移去骨骼,用棉球吸去脊液,从脑反面观看。端脑:大脑分左右半球,位于脑的前端,顶端伸出
6、1中脑:位于端脑之后,较大;小脑:位于中脑前方,为圆球形,光滑;11四、试验结果1、依据实际观看、鉴定、识别观看标本的分类地位名称、描述根本特征。2、依据观看标本编制鱼类检索表。3、依据观看,图示观看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注明各主要部位名称。4、依据观看,图示内部解剖形态,注明各主要部位名称。五、思考与争辩1、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构造特征有哪些2、身体形态与其生活环境有何适应关系3、鳔的主要功能是什么4、5、如何快速识别不同类群的鱼类6、总结鱼类解剖的合理步骤与解剖技巧。试验结果:2830=56/67D:-1518,A:-5,P:1-1415,V:1-8,C:2021。头长:6cm
7、吻长:2cm眼径:0.8cm体高:6.8cm:9.6cm:5.2cm体长:24cm全长:29.2cm依据实际观看、鉴定、识别观看标本的分类地位名称、描述根本特征。鲫鱼鲤形目鲤科一般体长1520厘米。体侧扁而高,体较厚,腹部圆。头短小,吻钝。无须。鳃耙长,鳃丝瘦长。下咽齿一行,扁片形。鳞片大。侧线微弯。背鳍长,外缘较平直。背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尾鳍深叉形。一般体反面灰黑色,腹面银灰色,各鳍条灰白色。因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鲐鱼鲈形目鲭科体粗大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
8、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跨骨有牙、体被细小圆鳞,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有不规章的深蓝色虫蚀纹、腹部白而略带黄色、背鳍2个相距较远,第一背鳍鳍棘910根,其次背鳍和臀鳍相对,其前方上下各有5个小鳍;尾鳍深叉形、基部两侧有两个隆起脊;胸鳍浅黑色,臀鳍浅粉红色,其他各鳍为淡黄色。乌鳢鲈形目黑鱼体圆长,口大牙利,性凶狠,一身乌黑形似蛇皮的图案,身上有黑白相间的花纹,一对突出、发光的小眼,由于各地水色不同,使黑鱼体色稍有差异。昌扁鱼昌扁鱼属于鲈形目,鲳科。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逝。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
9、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为食。初夏游向内海产卵,为食用经济鱼类。我国沿海都产。鳙鱼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鳙属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勺形,齿面平滑。鳞小,腹面仅腹鳍甚至肛门具皮质腹棱。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很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章小斑点。小黄鱼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鲈亚目、鲈总科、石首鱼科、黄鱼属小黄鱼外形与大黄鱼极相像,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分是: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有;大黄鱼的尾
10、柄较长而小黄鱼尾柄较短;大黄鱼臀鳍其次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大黄鱼颌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大黄鱼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体侧扁,尾柄长约为高的3倍余。头较大,具兴旺粘液腔。下颌稍突出。侧线鳞5658,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鳞89枚。背鳍具911鳍棘,2738一般为3133鳍条。臀鳍具2鳍棘,710鳍条,第2鳍棘等于或稍大于眼径。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唇橘红色。鳔较大,前端圆形,具侧肢3133对,每一2块白色矢耳石。椎骨2627个
11、,25个。鲈鱼鲈形目体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400800克、眼间隔微凹。其间有4条隆起线。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腭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体被细小栉鳞,皮层粗糙,鳞片不易脱落、体背侧为青灰色。腹侧为灰白色,体侧及背鳍鳍棘部散布着黑色斑点。随年龄增长,斑点渐渐不明显。背鳍2个稍分别。第一背鳍鳍基部浅黄色,胸鳍黄绿色,尾鳝叉形呈浅褐色。黄鳝鳝鱼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所以显得喉部肿大。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普遍的淡水食用鱼,除西北高原外,各地均产,栖息在池塘、小河、稻田等
12、处,常埋伏在泥洞或石缝中。夜出觅食。生殖情况较特别,幼时为雌,生殖一次后,转变为雄性,这种雌、雄性的转变现象称为性逆转现象。依据观看标本编制鱼类检索表1(2)两颌具牙;一般具脂鳍2(1)通常两颌无牙,具咽喉齿;无脂鳍鲤形目3(4)左右鳃孔在喉部相连为一;无偶鳍,奇鳍也不明显合鳃目4(3)左右鳃孔不相连;无腹鳍鳗鲡目5(6)其次眶下骨不后延为一骨突,不与前鳃盖骨相连鲈形目6(5)其次眶下骨后延为一骨突,与前鳃盖骨相连鲉形目依据观看,图示观看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注明各主要部位名称。依据观看,图示内部解剖形态,注明各主要部位名称。思考与争辩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构造特征有哪些鱼类适应水生:体形
13、,无颈分化,鳃,单循环。(一)体形1、身体由于栖息环境不同而形成各种形态纺锤形:栖息在水上层,快速长久游泳。侧扁形:栖息水中上层,游泳较慢,不灵敏,很少长距离迁移。平扁形:栖息水底,行动缓慢。棍棒形:底栖泥沙中,游泳力量较强。2、鱼类身体分为三局部:3、1头部口:由活动的上下和支持,称颌口类。动物可主动摄食增加了获食的机遇,可动颌为攻击、防范、营巢、求偶、钻洞、呼吸进水的工具。触须着生于口四周,上面分布有味蕾。眼大小、位置与生活方式有关双目并列鲽形目成体两眼转向一侧。眼退化岩洞、地下生活种类四眼鱼眼上下两局部构造不一样,功能不同,分别适于水、陆观看。鼻孔,然后由后孔流出。有的鱼
14、有口鼻沟连接鼻孔和口脚。有的鱼有内鼻孔。鳃盖硬骨鱼头后侧有一骨质鳃盖,后缘附生鳃盖膜。软骨鱼鳃裂直接开口体表,很多软骨鱼和少数硬骨鱼眼前方有一对喷水孔,实际为颌弓和舌弓间的退化鳃裂,孔前壁有退化鳃的痕迹。于在水底呼吸时,水由喷水孔进入以避免泥沙由口进入损伤鳃丝。鳍:奇鳍和偶鳍,鳍膜内有鳍条支持。背鳍:位于背部中线上,大小、形态、数目因种而异。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臀鳍:位于肛门和尾鳍之间。形态、数目因种而异。功能:维持鱼体垂直平衡。尾鳍:位于尾部,鱼运动时起舵和推动作用。胸鳍:在头前方,相当前肢,平衡身体,把握运动方向。腹鳍:位于腹中线两侧,相当后肢。关心身体升降,转弯。侧线:躯干两侧各有
15、一条侧线,侧线为感觉器官。(二)骨骼系统特点:脊柱代替脊索成为身体中轴。脊椎骨分化为躯干椎和尾椎。椎体双凹型,凹内有残留脊索。头骨形成脑颅和咽颅两局部,连接方式为舌接式。骨块较多,愈合少。成对附肢骨消灭,支持鳍运动。但未与中轴骨相连。软骨鱼类骨骼为软骨,硬骨鱼类骨骼为硬骨,但骨化程度不同。软骨鱼的齿:单峰齿锐利,有利于捕食大型鱼类和哺乳动物。三峰齿、多峰齿适于摄取甲壳类、软体动物及小型鱼。梳状齿、切齿适于切割食物,主食鱼类和无脊椎动物。颗粒状齿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硬骨鱼的齿:犬状齿:快速游泳的鱼,利于捕获食物。门齿状齿:缓慢游泳的肉食性鱼,利于从岩石上取食。臼齿状:用于磨碎贝类和
16、甲壳类的硬壳等坚硬食物。梳状、绒毛状:用于从岩石上舐刮藻类。鲤形目第五对鳃弓特化为咽喉齿,其外形、数目、排类方式为分类依据。舌鱼类的舌较原始,由基舌骨的突出部格外覆粘膜构成。上皮细胞多层,有杯状细胞和味蕾。少数鱼的舌退化或无舌。有的鱼舌外表有绒毛状齿。鳃耙鳃弓内侧面附生的两排稍坚硬的突出物外形与食性有关。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鳃耙兴旺,瘦长稠密。肉食性鱼类的鳃耙粗短。板鳃类无鳃耙。2、鳔的功能调整身体比重呼吸作用,如肺鱼。感觉作用,鲤形目鱼类的鳔经韦伯氏器与内耳相连,当外界压力变化时经鳔、韦伯氏器70001000020223000(4)发生作用:鳔管放气发声,如鲤科鱼类,鳗鲡等。肌肉摩擦使鳔发声,
17、如大黄鱼、小黄鱼鳔,鳔可将声音放大。(三)关心呼吸器官1、皮肤皮肤外表布满血管能进展气体交换。如鳗鲡,鲶,鲤,鲫。皮肤呼吸容量占总呼17-30%。2、口咽腔粘膜口咽腔奶耨腭管丰富,有很多乳头突起。如黄鳝鳃退化靠此方式呼吸,电鳗,鰕虎鱼科。3、肠管肠管壁薄,血管丰富。如泥鳅夏季不摄食,肠上皮变为扁平上皮,细胞间消灭血管淋巴,吞入空气在肠内完成气体交换,剩余空气和二氧化碳从肛门排出。4、鳃上器官生长在鳃弓上方的关心呼吸器官,由鳃弓的一局部特化而成。胡子鲇第1-4鳃弓的脚鳃骨后部及上鳃骨上有由鳃丝变化而成的膜状构造成二个耳状和三角形突起,外覆粘膜。5、气囊:合鳃目的双肺鱼每侧鳃腔顶壁上有一
18、气囊,气囊上皮有很多微血管及退化鳃丝形成的呼吸小岛,具呼吸作用。(四)鱼类循环系统特点:(1)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软骨鱼有动脉圆锥,硬骨鱼有动脉球,单循环。(2)动脉系:出鳃动脉,背大动脉根,背大动脉。(322221,2兴旺,体静脉。身体形态与其生活环境有何适应关系一,体型:梭型,流线型外形,有利于减小在水中的阻力,便于活动。二,体表粘膜及鱼鳞:减小阻力。一,体型:梭型,流线型外形,有利于减小在水中的阻力,便于活动。二,体表粘膜及鱼鳞:减小阻力。三,用鳃呼吸,可以在水中氧分压比较低的环境中摄取氧气。四,鱼鳔:可以调整身体在水中的浮沉。五,鳍:强健的鳍和对应的肌肉群,使它能在水中活动自如,包括前
19、进,后退,保持身体平衡等。六,身体侧线:一种感受器可以探知水深。身体消灭脱水或者盐中毒。八,循环系统,单循环,便于输送养分和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鳔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鱼鳔的主要用处不是呼吸,鱼靠鱼鳔来调整它们的比重,通过鱼鳔它们可以不用运动就缓慢上升或下降,大局部硬骨鱼类皆有鱼鳔这个调整浮力的器官。鱼鳔原来是肠的一个扩大,有些鱼如鲤鱼的鱼鳔还和它的肠相连,其它的鱼如鲈鱼的鱼鳔已经和肠完全分开了。假设一条鱼要减轻它的比重的话,它将血液中溶解的气体释放到鱼鳔中去,有些鱼使用鱼鳔中一个血管很多的地方Oval来充气,其它鱼通过肠和一个连接肠和鱼鳔的管道ductuspneumaticus。通过同样的方式鱼也可以将气体重溶入血液中来加大它们的比重。鳔也可以做为发声共鸣的器官。软骨鱼类、一些在水底生活的鱼和专长快游的硬骨鱼没有鱼鳔,它们假设不运动的话就会沉到水底。如何快速识别不同类群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