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裸裸重唇鱼全裸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integrigymnatus为鲤科裂腹鱼亚科特化等级的类群之一,是特化等级中分布纬度最低的种类。本种历史记录仅分布于云南高黎贡山西坡腾冲境内的龙川江上游少数支流(属伊洛瓦底江水系),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划分为
从大白鲨到人类,长着上下嘴巴的脊椎动物被称为有颌类,占现生脊椎动物物种数的99.7%。有颌类包括四大类群:盾皮鱼纲、棘鱼纲、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其中前两个纲业已全部灭绝。搞清楚这些大支系之间的亲缘关系,特别是弄清作为陆生脊椎动物乃至人类直系祖先的硬骨鱼类的起源,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共同祖先的特征组
3月18日,中山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石斑鱼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这是中国完成的第三个鱼类基因组测序项目和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世界上首个鲈形目鮨科石斑鱼类基因组序列图谱。图谱的建立,对建立鱼类性别控制的生物技术途径和揭示整个脊椎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的形成及进化途径
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团队在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上,在线发表了题为FunctionalDivergenceofMultipleDuplicatedFoxl2HomeologsandAllelesinA
2021年7月12日,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薛凌展团队联合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维也纳大学等单位,在Genome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Telomere-to-telomereassemblyofafishYchromosomerevealstheorigino
三文鱼刺身这道美味近年来已经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常客。然而,近来关于在淡水中人工养殖的虹鳟鱼是否属于三文鱼,在业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观点认为,淡水“三文鱼”更易出现寄生虫,不能吃。对此,中国渔业协会发文解读。上海水产研究所水产专家陆锦天表示,无论海水鱼还是淡水鱼,寄生虫感染几率都取决于鱼的生
据《古脊椎动物学报》最新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我国云南罗平发现了两亿四千万年前一种新的铰齿鱼类,命名为优美玉带鱼,并将其归入拱鱼目腊山鱼科。优美玉带鱼代表了世界上最早的铰齿鱼类化石记录之一,它的发现为了解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和铰齿鱼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2017年1月16日,《科技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6]427号)印发。1月23日,湖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湖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贺修铭发布新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民、校长蒋洪新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省政
多氯联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具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性。有机氯农药曾是各国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杀虫剂,难降解,残留量高,毒性较大。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残留物均能有效地在鱼类等生物体内进行富集,最终通过食物链导致人体内聚集,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安全。凝胶色谱是通过
裂腹鱼属为特产于亚洲高原地区的一类鲤科鱼类。所谓“裂腹鱼”因其腹部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一排较大的排列整齐的鳞片(臀鳞),两排鳞片之间有一条明显的裂缝,初看起来象是肚子裂开一样,故名裂腹鱼。裂腹鱼类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有鱼类,它们是随着青藏高原的形成而出现的,裂腹鱼的演化过
饲料酶制剂是一种无残留、无污染、无公害的环保型绿色饲料添加剂。由于鱼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尽管鱼类对蛋白质有较高的消化吸收率(78%~90%),但内源性蛋白酶还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加入外源性蛋白酶后,可弥补内源性蛋白酶的不足,提高蛋白质消化吸收率10%左右,从而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糖类物质是比较便宜
东亚特有的鲤科鱼类。何舜平供图随着2020年脚步的临近,“十年禁渔”也在抓紧推行,为长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条件。作为我国“淡水鱼类的摇篮”,长江渔业资源包含鱼类约400余种,鱼类产量占我国淡水鱼类产量的70%左右,是渔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沿岸蓬勃的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却给渔业资源
2013年11月19日,深圳国家基因库宣布一项具有重要开创性意义的国际“千种鱼转录组计划”(1,000FishTranscriptome,FishT1K)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解密鱼类的起源、进化、生殖、发育、性别调控和免疫等问题,助力科研人员开发出新的技术及策略,以更好地应对鱼类
201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自然》(Nature)上,报道了一条4.25亿年前的古老鱼类——初始全颌鱼。初始全颌鱼具有典型盾皮鱼类膜质骨甲及硬骨鱼式的颌骨,是堪与始祖鸟等相提并论的、介于盾皮鱼类与硬骨鱼类之间的重要过渡化石。近期,《自然-通讯》(NatureCo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在云南三叠纪海相地层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肋鳞裂齿鱼类化石,这是该鱼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因此命名为亚洲肋鳞裂齿鱼。年代地层学研究表明亚洲肋鳞裂齿鱼距今约2.44亿年,比此前在欧洲发现的肋鳞裂齿鱼类早二百万年。该发现更新了人们对肋鳞裂齿鱼科起源的认识和对
沟鳞鱼科是在泥盆纪末期就已绝灭的盾皮鱼纲胴甲鱼目中的一个单系类群,其模式属沟鳞鱼属(BothriolepisEichwald,1840)的研究历史悠久,是胴甲鱼类中分布最广泛、多样性最高的一个属。全球发现的该属中种的数量迄今已超过60个。除模式属以外,以往得到学界认可的、归入沟鳞鱼科的属仅包括5个
“这件大约3.9亿年前的东方鱼化石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鳃(囊)特别多,多达45对,比之前命名多鳃鱼的12对还要多很多,又一次刷新了我们对多鳃鱼的认识,也成为目前世界上鳃囊最多的一种鱼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盖志琨研究员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谈及研究团
8月15日,正值首个全国生态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司法保护与科学研究中心在赤水河边揭牌,随后举行鱼类增殖放流活动。作为长江上游唯一一条干流没有修建电站、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赤水河发源于云南昭通,流经云贵川三省,在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是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同时是开展河流生态学研
8月15日,正值首个全国生态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司法保护与科学研究中心在赤水河边揭牌,随后举行鱼类增殖放流活动。作为长江上游唯一一条干流没有修建电站、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赤水河发源于云南昭通,流经云贵川三省,在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是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同时是开展河流
8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与来自英国和美国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新疆三叠纪斯堪尼亚鱼目阜康鱼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科研团队运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揭示出阜康鱼头骨内部的一些解剖学特征与多鳍鱼类似,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以2.44亿年前罗平强壮鱼为代表综合研究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于6月24日在美国学术期刊PeerJ上发表。在这篇长达33页的论文中(另有38页的附件文档),徐光辉详细描述了罗平强壮鱼的骨骼形态,揭示了全骨鱼类一些具有重要进化意义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