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在您撰写文学作品鉴赏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二)学生不仅要学会课上的内容
更要对课外的知识进行积累只有越来越多地获得知识,才能使得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提升。学生可以通过扩展阅读量来增加自己的积累,这对文学作品在感悟力上也有提高。
(三)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四)文学作品的意义
文学作品是在现实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出来的物质,作者通过表达,反应自己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不同态度。所以,在不同的时期创作的文学,有其历史下的不同背景、具有不同的内容。即便是处于同一个时期,每一位作者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出入。因此,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要对作者,以及当时的创作环境有所了解,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二、鉴赏方法
(一)着眼整体
三、总结
一、学会鉴赏,掌握方法
二、鼓励写作,提高水平
作者:龙莲明
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和运用,但在许多地区,这种学习方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或采用走过场的形式,成效不明显;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学生处于学习被动地位,学生的发展受到很大束缚。因此,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中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高中阶段必须加大学生文学作品阅读量,使广大高中生广吸收,厚积累,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必须加强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能力的指导。因此,我们把研究的突破口瞄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希图探索、寻求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
我们认为,对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将给学生提供一个崭露头角、展示才华的平台,挥洒青春风采的一片天地,充分体现“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在合格达标的基础上支持冒尖,在规范和谐的氛围中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校为本,以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研究对高中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提高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服务。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我们积极探寻一种适合高中生实际的操作方法与模式,在强化实践、获得经验、提高教育效果方面下功夫。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充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育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教学情境,并给予方法指导。
三、研究阶段及成果
第二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为课题深入研究阶段,研究重点是“创设各种教研载体,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我们让每一次常态性的校本语文教研活动都成为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均安排课题组教师作专题发言。还确定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教以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思想,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相应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研讨课。这些专题发言和研讨课,将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全校语文教师中加以验证、推广,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及研讨活动中及时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方面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加以方法指导。2012年8月,课题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中期验收。期间,课题负责人郑旺吉撰写的《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于2012年9月发表于《学园》杂志,《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中期阶段研究报告》,于2012年11月发表于《中学语文》杂志;郑昌适制作了《一剪梅》网络课件,获陆丰市2012年度中小学教学辅助课件评选一等奖。
四、研究结论及价值
我们发现,目前在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指导方面还存在诸多误区,主要体现在许多教师将本该由学生主动质疑的探究性鉴赏评价带入教师精心设计的“环环相扣”的“试题式课堂提问”;过分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给学生“完全的自由”,不给学生丝毫的提示、点拨和指导;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将其引向另一个极端――完全脱离了文本,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使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差异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元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教与学的实际,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教学情境,并给予方法指导,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充分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据此,我们认为,该课题研究是成功的。
本课题研究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从科学的理性、人文的感性角度出发,以课堂教学为第一现场展开实践研究,注重对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的情绪调控和诱导,确立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项目内容及要求,探讨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教与学的切合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立足学情,立足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能。
我们认为,所有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五、存在问题及设想
一、认真努力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二、勤奋扎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二)创设各种教研载体,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这些专题发言和研讨课,将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全校语文教师中加以验证、推广,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及研讨活动中及时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方面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加以方法指导。
(三)参加各种交流活动,提高研究能力水平
课题研究启动后,我们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2012年3月16日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和教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黄崴、广雅中学教务处主任何丽萍、河源市教育局教研室周清生、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黎耀威等专家的精彩报告,回校后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研读研修班资料《教研芳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12年3月出版)。2012年6月12至21日笔者又参加了广东省高中语文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教师怎样做行动研究》、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梁文宁教授《文学鉴赏与中学语文教学》、谭海生教授《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等主题讲座,获益匪浅,回校后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认真研讨、学习,将其观点、做法应用于课题研究中,使课题研究获得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二)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探究与实际操作,课题组成员基本掌握了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指导方法,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逐步加以改进和推广。首先,我们认识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要求教师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学生,组织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落实自主、探究学习。
具体到散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我们吸收了课题组负责人郑旺吉分别于2010年1月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9809,国内统一刊号:CN11-2644/1)上的教学论文《浅谈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2011年4月发表在《师道(教研版)》(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2-265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99/C4)上的教学论文《浅谈古诗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阐述的指导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开放教学内容”“正确评价探究结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散文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利用古诗的“空白艺术”“丰富意蕴”和“意象的多义性”来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至于小说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和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我们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推广。目前,课题组已组织精干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在选编之传记文学文本中专门设计了“思考与探究”,用以检测学生对传记文学鉴赏评价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实验的反思及今后安排
该课题研究实验,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基本达到了预定目的,对原计划中预计突破的难点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实验是成功的。同时,本实验是在没有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前提下取得较好效果的,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开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没有什么阶段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评价习惯应从小训练和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如何构建新的学习机制,是本实验将继续深化研究的问题。本课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索。
在前一阶段中,我们认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内容上按照课题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方法上力求创新,努力探索研究的新路子,因此,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许多工作还不够完善甚至没有做好。
(一)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考察普通高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功能,指明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误区,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探索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对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是还无法“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尚未“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二)我们原定于本学期要开发出一本适合我校高二学生使用的校本文学选修教材(阅读文本后设计“自主、探究”思考题),但由于行政规划和经费等因素而暂时不能付诸实施,只开发了一本《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校本选修教材。挖掘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整理编写文学选修教材,形成一门或几门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选修课,是我们研究工作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三)我们在《课题实施方案》中确立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理论演绎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其它两种方法运用较少,在下阶段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更多地运用其它两种研究方法,以使研究更加有成效。
应该说,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基本达到了课题方案制定的阶段目标。有了前期工作积累的经验,有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和汕尾市教育局教研室专家的直接指导,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一)创新性思维
1.从教师的角度
2.从学生的角度
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同时,也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传达一个信息:要求他们也改变以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其逐步适应由束缚到自主,由思索到讨论,由体悟到创造的过程。课上自读并思考讨论回答出老师设计的问题,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课外学生大量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开展一些定期交流、辩论比赛的活动,一方面检验了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收获,更重要的是使这个收获有了一个施展的平台。
(二)综合性视角
很多研究者已从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视角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多角度解读,在前人的基础上,笔者选择采用针对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特点,结合社会现实需求去探索,具体表现为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视角。
1.审美与实用相结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实践探索
一、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从作品鉴赏本身看,传统的鉴赏方法往往从时代背景、题目分析、作者简介、思想内容、艺术特征多方面解读文本,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肢解一部作品,可以说全面有余但个性不足,虽然“面面俱到”却难以抓住作品的个性与特征,缺乏针对性和深刻性,而且只是就作品论作品。为此,我们应该跳出来,把作品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环境中探讨。所以,本文试图通过转换鉴赏思维和视角,结合传统经验和时代需求去解读古代文学作品,一方面可以改进课堂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是通过改革转换学生的鉴赏思维和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学有所用,有利于我们的实际需求。
二、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的实践探索
(一)创新性思维
当下,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急需创新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任重而道远,古代文学和其他的学科一样有一定的担当和责任,那么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古代文学的课堂上,要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训练。我们首先从古代文学课堂上的作品鉴赏思维入手,其研究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眼,以“教学相长”为基本原则,以“实现课堂和课外双重效果”为根本目标,去进行创新性探索。争取营造一个语言新、问题新的新的和谐氛围,使教师教学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学生学有所获。创新性思维具体表现为:
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同时,也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传达一个信息:要求他们也改变以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其逐步适应由束缚到自主,由思索到讨论,由体悟到创造的过程。课上自读并思考讨论回答出老师设计的问题,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课外学生大量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开展一些定期交流、辩论比赛的活动,一方面检验了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收获,更重要的是使这个收获有了一个施展的平台。
(二)综合性视角
很多研究者已从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视角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多角度解读,在前人的基础上,笔者选择采用针对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特点,结合社会现实需求去探索,具体表现为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