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生作文多元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执笔:青铜峡市红星中心小学陶彦兵
一.问题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1)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在谈到作文评价时,提出国外一些学者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评价理论,将作文评价分作三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2)恩格勒特等人1991年提出,通过与伙伴(同学)交流可以改进修改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1.评价:评价是汉语词语,读音píngjià,意思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出自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徐朔方《前言》。
2.多元评价:多元评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测验、课堂提问、家庭作业、课外活动等,它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反馈作用同时要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多元评价通过改变单纯的书面测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技能方法综合评价学生,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进步和发展。
3.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研究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础,以评改主体的多元化为中心,重视培养小学生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提高小学生评改习作的兴趣和自主评改习作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意在“主体参与式”、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理论指导下,开展小学生习作评价方法研究,着重探讨小学阶段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习作发展水平,探求多元化评价体系。突出强调习作梯级评改能力训练的序列性,提出三种习作评改模式:一是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二是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三是以学生以个体为主的自主评改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参与评改能力的培养,以小组合作探究式的互动评改模式为重点训练主线,最后达到以学生自主评改习作的最高目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变“教师评改”为“学生自主评改”。使学生在多层多边交往中,培养创新能力,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通过课题研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习作多元评价活动,培养学生评议作文的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习作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评价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形成小学生习作评价制度。
5.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学生习作评价策略。
1.学生习作评价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2.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习作多元评价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3.学生习作评价中如何构建习作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评价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有效性研究。
4.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实效的研究。
5.生活中习作评价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
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开展习作评价多元化的活动看法及建议,了解活动实施效果,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关于小学生习作评价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研究的信息,结合年级实际准确把握年段习作目标表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结合青铜峡市教研室及学校开展的作文教学与评议活动,积极参与,边参与,边学习,边实践,来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5.对比实验法。将实验前后情况作比较,课题组研究教师依托学校和中心教研组,教研室等单位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及统测,及时分析对比,验证研究结果,以了解实验的成效。
6.案例研究法。组织本组成员开展教研活动,研究分析好的教学案例。
四、小课题研究对象:为使课题的效果具有说服力,保证实验的实用性、适应性、以提高本校学生整体的习作兴趣,本课题选取(红星和新林)两所学校三至五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五.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思路:以学生作文评改能力发展为序,提出有利于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一.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基本流程为:初步浏览,确立目标——修改点评,方法导引——典型范例,当场诵读——运用方法,再次修改。
第一,初步浏览,确立目标:学生习作交上后,教师根据本次习作训练的目标,把全部习作浏览一遍,挑选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习作,确定为本次重点评改目标。另外还要把本次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较集中的问题加以归类,力求评改目标中能涉及到。
第二,修改点评,方法导引:教师把选定的学生习作从整体上加以修改,然后把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修改的方法,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修改的全过程。并选择一些有类似错误的习作,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办法,然后教师板书本次集中存在的问题,并做方法引导。
第三,典型范例,当场诵读:要求其他同学在认真听的基础上,根据习作要求发表评议意见和修改建议,也可让习作者介绍自己的构思过程、选材方法、立意方法,此时,“批改者”与“习作者”同堂而论,往往学生在虚心接受“批改者”批评的同时又据理力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习作多元评价活动。
第四,运用方法,再次修改:经过反复激烈的争议后,大家意见逐趋统一,教师点评总结后,进一步指明写作要求,让学生批改剩余的作文。
三.其他评价方式辅助:作文的评价是一种连续性评价,不是总结性评价。因此,作文评价的目的不是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就语文教学的实质来说: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准确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大信息量、高节奏、开放式、交际广泛的社会需求,作文课上应通过组织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师生共同评价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评价能力,增强其作文的投入感。
2.语文教学系统理论认为:批改应该是学生的事,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批改作示范,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作文评价能力,把批改的标准和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会大大促进构思与修改能力的提高。因为这些标准实际上也是写作的重点要求,学生明确了要求,学有方向,就会更好地实行自我调控,也就达到了以改促写的目的。
3.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具有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看法的强烈愿望。如果创设互批互改、师生共评的氛围,就能以此激发学生评文改文的热情,使他们的习作认识不断深化。
4.从教学系统控制论来看:是运用反馈的原理,用系统活动的结果来调节系统活动的方法。根据学生写作的结果,在自我反馈(自我评定)的基础上自我强化,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度写作,还可以通过同学、教师的批改让学生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培养其自评、互评及作品赏析能力。
七.课题创新之处:本课题将对目前批改模式进行分类、改进,形成序列。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一条课程理念下促进学生发展的习作多元化评价的新路子,既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精批细改、耗时低效的做法,又能真正从宏观到微观地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鼓励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八、课题研究步骤
按照实施方案,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8.7—2018.10)
1.加强理论学习研究。
2.组建课题实验小组,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了解国内外关于习作评价的运用情况,形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假设,并对课题全面论证。
3.确立课题研究的主题,撰写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8.11—2020.4)
1.通过编制问卷调查表,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师生对习作批价的态度以及学生习作质量基本情况,对小学生习作评价情况及效果进行摸底调查。
2.课题组教师结合学段习作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年龄特点和习作发展水平。围绕课题研究内容设计的小专题:(1)针对小学生习作评价中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单一的问题开展课堂教学研究。(2)开展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反思交流活动。(3)开展习作评价教学设计使用研究。
3.通过实验,了解习作评价模式在小学生习作评价中的实施情况,积累原始数据和调查资料,边调查、边实施、边修改,逐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梳理阶段(2020年5月—2020年11月)通过书面汇报和课堂展示,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撰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论文。
2.汇总各阶段研究小结,收集小专题研究的原始材料,系统处理分析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得的材料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践检验,得出结论,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3.申请结题,运用实验研究成果。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进行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并撰写《小学生作文多元化评价研究报告》。
2.制定各学段各类作文的写作要求和“作文标准及评价表”。
3.结集小学生作文讲评评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论文。
4.结集各年级学生优秀作文。
5.挑选优秀习作在班里布置“佳作园地”供学生欣赏阅读,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6.优化传统作文评改模式,把教师从低效的评语中解放出来;建立新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7.撰写《小学生作文多元化评价课题结题报告》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经费保证: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并保障课题研究所需的各项经费。包括专家咨询费、资料费、复印费、研讨会务费、外出学习考察费等,提供所需的各种设备。
十一、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①《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小学语文》
②《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张庆著)
③《语文课程标准》
④《张化万作文教学》(张化万著)
⑤《走进新课程》(朱慕菊)
⑥《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十二.课题组核心成员分工
课题
名称
农村小学生作文多元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类别
学科类
学科
语文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
主持人
姓名
陶彦兵
性别
男
年龄
43
行政
职务
教师
职称
一级教师
参加工
1993.12
最后
学历
大专
研究
专长
语文教学研究
工作
单位
青铜峡市新林小学
15009633765
通讯
地址
hongxingtyb@126.com
邮编
751600
课题组核心成员承担的主要任务
专业职称
工作单位
课题研究中
承担的主要任务
课堂
教学
王立刚
陆波
承担实验课.撰写阶段小结和论文.做好课题研究记录
郑爱芳
参与行动实践研究、承担实验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及研究资料的收集.撰写阶小结和论文。
詹爱荣
研究课题的有关理论,承担实验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及研究资料的收集.撰写阶段小结.论文。
李静
青铜峡市红星中心小学
徐晓荣
承担公开课、承担实验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及研究资料的收集.撰写小结.论文。
丁艳芬
参与行动实践研究、承担实验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及研究资料的收集.撰写论文等。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