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主要有两种:一是作为过程的文献回顾;二是作为结果的文献回顾。
写论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不全,不懂得怎么做文献综述,不能将整个问题的文献综述进行全面回顾;二是文献综述的定位不准确。
(二)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
目的:
1.通过评估分析已有研究的贡献和局限,凸显自己研究的价值;
2.寻找自己的专业定位和理论传统的关系,以便阐明自己的研究在这一领域的位置。
3.寻找自己的研究不同于前人之处,阐明其研究的进展和特点,让自己的研究尽可能体现原创性,或者围绕阐述的问题或者中心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作用:
1.识别研究起源。
2.表现对于感兴趣领域的观点、信息和实践的行为了解。
3.证明研究的题目和方法的选择必要和适时。
4.发展研究问题和目标。
撰写文献综述前期的社会科学研究最主要的文献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
与研究有关的论文是文献查找最主要的内容。目前国内所有引擎常用的有知网、维普、万方等,国外常用的搜索工具有Jstor、Taylor&Francis、SCI-hub等。
比如,常用的统计年鉴,统计资料、统计手册、档案史料(比如历史研究)作为支撑。要明白自己前期研究中是否需要涉及这方面的资料。
研究者在查找文献时需要明白有哪些文献需要优先处理?判别标准如下:
从那些概述性、学术性的专著开始,继而查询单一主题的图书,或者是不同学者分写不同章节的合编图书。我们会发现,图书里谁是主编?谁是著者?都要进行区分,在校学生要利用好图书馆资源,越好的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越多,很多被做成电子版可供大家使用。
如果我们搞研究日常没有可依靠的大学图书馆资源,可以依靠几个大的图书销售渠道,比如当当网、京东网、淘宝网都可以,如果不在意图书的质量可以通过孔夫子网站可以购买相应的图书。
查找的过程与标准:通过搜集中的文献的参考文献部分可以方便地找到更多的文献。
文献重要性的选择和处理标准:
1.根据文献的相似性选择;
3.研究者在该领域的影响:是否权威?
有效文献阅读:
1.每一项研究领域框架和研究对象
2.研究的方法、对象、方式、抽样设计
3.该研究的主要成果、观点、推论
4.自己对该研究的评价
对每一项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需要对文献进行评价,以科学批判的角度来阅读论文。并不是作者说的就一定对,需要对文献进行评价,有值得肯定的,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可以赞同或否定作者观点。
(一)文献综述的内容与要求
1.内容:
现有研究有哪些?你的定位是什么?为什么你的研究值得做?我可以改进什么?研究中存在哪些空白?我的研究将会有什么用途?我的贡献?
2.要求:
3.撰写三原则
尊重文献。
焦点明确与批判性原则。
避免仅做描述,要有评判性。
(二)结构
四、文献综述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已有研究的批判。留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寻找针对性的结论。
2.批判性和建设性的结论。
以前研究的所有不足和漏洞,提出要解决那些不足的方案,或新模型。以前的不足可能成为你研究的创新点。
(二)对文献进行评述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语言问题
保持客观性,有公正的态度,用礼貌和中性的语言。
综述是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要小心区分作者本人和他人的观点,要注明出处。
3.其他问题
简单罗列不可取;有意回避或忽略部分文献不可取;没有进行文献比较和分析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