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学院下设工业控制、智能感知与检测、智能系统与控制、工业智能与系统工程、控制装备及综合安全五个研究所,建有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流程生产质量优化与控制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工业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是教育部“信息与控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的依托单位。控制学院始终以“创新科学思想、研发前沿技术、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深耕智能感知与特种检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高端控制装备与系统、工业控制网络与系统安全等学科方向,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辐射”的链条式发展特色,在解决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重大需求、产学研结合、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茅。共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其他国家级奖励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近年来,控制学院在孙优贤院士等学科带头人引领下,以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化解国家心腹大患为己任,瞄准重大工程和装备运行控制关键难题,引领工业互联网系统安全、高端智能控制装备等硬核技术持续创新,赋能钢铁、能源、石化、核电等行业并得到大面积推广,有效支撑了产业进步,保障了产业安全。在重大平台基地、高端控制装备、系列国际标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引领技术创新,在国内外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一、招生方式
(一)普通招考: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采用“申请-考核制”形式,通过审查考生个人申请资格和综合考核其培养潜力和学术创新能力来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二)硕博连读:从本校在读优秀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三)直接攻博:选拔具有推免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或海外中国籍优秀应(往)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
二、招生专业
直接攻博生学制5年;硕博连读生学制是硕士学习年限加博士学习年限合计5年;普通招考生学术学位博士3.5年、专业学位博士4年。
三、各类博士生的申请条件
(一)基本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须已修完硕士专业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最迟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可以申请普通招考博士生;本校在读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可申请硕博连读博士生;获得2023年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或海外中国籍优秀应(往)届本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申请人持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申请,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并在入学前递交认证报告。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5.有至少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现在读博士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名截止日前需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处提交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
8.非全日制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者,具体要求届时详见《浙江大学2023年非全日制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以直接攻博方式报考博士生的条件
1.英语条件:大学英语六级480及以上;或雅思6.0及以上;或托福80及以上;或大学英语六级430及以上且以第一作者、全英文方式发表或录用高水平论文;或入学前在英语国家或地区取得学士学位。
2.已取得推免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或海外中国籍优秀应(往)届本科毕业生且本科阶段的总绩点不低于3.5(按满分为4分核算)。
(三)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生的条件
1.英语条件:大学英语六级480及以上;或入学前的三年内在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过学士及以上学位;或雅思6.0及以上;或托福80及以上;或获得研究生英语课程学分;或大学英语六级430及以上且以第一作者、全英文方式发表或录用高水平论文。
2.已完成规定的硕士课程学习和考核,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3.已形成创新性科研成果,以申请者本人为第一作者,或以申请者硕士导师第一作者、申请者本人第二作者发表(含录用)高水平论文1篇及以上;或在承担重要科研项目、解决行业急需难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应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4.延期毕业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不能申请硕博连读,如有特别优秀的申请者,其博士期间的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
5.各类专项计划在读硕士研究生不得自行申请硕博连读。
(四)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条件
1.英语条件:满足大学英语六级480及以上;或入学前的三年内在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过硕士或博士学位;或雅思6.0及以上;或托福80及以上;或大学英语六级430及以上且以第一作者、全英文方式发表或录用高水平论文。
3.申请时为在读硕士研究生者(应届硕士毕业生),需已修完硕士专业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
4.国家专项计划考生的英语条件参照学校标准。
(五)特殊情况由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决定。
四、各类博士生申请程序
(一)直接攻读博士生
学校于2022年8月10日开通外校推免生报名系统,详见《2023年控制学院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研究生申请通知》;9月22日左右日以短信、邮件等方式分批通知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参加复试,请申请人保持手机通讯畅通、及时查收邮件,做好复试准备。9月下旬进行复试考核。
(二)硕博连读博士生
(三)普通招考博士生
1.申请
2.提交材料
凡申请浙江大学控制学院各专业博士生的考生,须将材料1)-13)按清单顺序编号并打包成1个压缩文件,并在报名同时上传至报名系统,材料不全者不予受理。
1)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申请考核材料清单(附件1);
2)个人简历
3)个人陈述(个人陈述包括博士阶段拟开展的科研计划和学习目标,以及职业规划等内容,3000字以内);
4)考生有效身份证件;
5)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须授课单位盖章);
6)外语水平证明材料;
7)硕士学位论文全文以及对论文特色的自我评述(应届硕士毕业生如果没有论文全稿,可提供研究计划、方案以及主要成果,须导师签字确认);
8)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应届硕士毕业生递交学生证,包含注册页),在境外获得的学位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告复印件;
9)在读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同意报考证明”(须单位盖章);
10)能证明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成果清单及证明材料:包括已发表论文的全文、期刊/会议封面和目录,被录用论文的全文及正式录用函,发明专利证书等;
11)各类获奖证书;
12)个人成果汇总表(附件2);
13)其他希望提交的材料。
说明:
a)根据情况,学院可能会要求申请者补充提交或另外提交申请材料原件,以供查验;
b)材料5)、9)、14)的纸质版原件须于2022年11月30日前邮寄到以下地址(请使用EMS或顺丰)
浙江省杭州市浙大路38号,邮编310027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科
于玲,0571-87951921
邮寄以2022年11月30日之前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3.初审结果公布与方式
五、奖助学金
2.学校设立各项研究生资助,包括基础助学金、科研助学金、学业优秀奖助金、勤工助学金等,具体根据学校资助管理文件执行。
3.学院设立各项研究生奖学金,包括孙优贤奖学金、中控奖学金、华为优秀学生奖学金、春晖就业奖学金等,具体依据学院各项奖学金评定文件执行。
六、博士招生培养的特色项目
l浙江大学控制学院资助研究生赴海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为鼓励我院研究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推进我院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拓宽研究生国际视野,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学院资助优秀研究生赴海外参加本学科领域权威的国际学术会议。学院资助标准与学校短期项目的资助标准一致。
申请资助的研究生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本学院正式注册的全日制研究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英语交流能力;2、以第一作者撰写并以浙江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或摘要,被在海外举行的本学科领域权威的国际学术会议录用。3、曾获得过学校短期项目资助赴海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l浙江大学控制学院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资助项目
为进一步提升控制学院研究生科学研究水平,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动态,跟踪对接国际学术前沿,积累高水平学术成果,为双一流高峰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学院设立了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资助项目,选拔优秀在读研究生,资助其出国开展学术交流。一般采用联合培养形式,留学期限3个月以上。奖学金生活费资助标准及方式参照学校现行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