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售卖的几款茶烟产品包装上多强调“非烟草制品”“不含尼古丁”“抽茶更健康”。
茶,可以抽吗近年来,一种名为“茶烟”的产品在电商平台大量出现。有商家声称,茶烟采用茶叶制作,对人体无害,是“替烟”“健康烟”“好抽不上瘾”。真的如此吗南都记者调查发现,茶烟其实并不像商家宣传的那么健康,有茶烟被检测出焦油量超国家卷烟标准近三分之一。
茶烟包装“蹭品牌”
商家称可赚十倍利润
记者从某电商平台购买了几款茶烟,产品包装上多强调“非烟草制品”“不含尼古丁”“抽茶更健康”。一款名为“白沙茶烟”的产品把自己定位为“茶制替烟品”,包装上显示其原料有茶叶、菊花、荷叶、食用香精等,生产厂家在河南。茶烟单从外表看与一支香烟几乎无异,唯一的区别是闻起来味道不同。
“在旅游区,游客没见过茶烟就会买一点,有时候能卖150元一条(一条10包),利润可翻十倍。游客量大的景点,专卖店一年能赚数十万元。”销售人员称,在前些年茶烟更火爆的时候,很多线上店铺一天就达到数千条甚至上万条的销量。不过,现在由于各种因素,茶烟产品的销量和价格都已下降不少。
茶烟并非无害
有产品检出焦油超过香烟
许多茶烟的卖家表示,抽茶“清肺”、有茶的香气,有的还宣称“带点薄荷味”。不过,还是有不少消费者说出自己的亲身体验:“烧树叶似的”“感觉像烧柴火的味道”。对此,茶烟行业有关人士道出心声:“比如旅游区,游客买了就走了,他抽不惯也没法找你,明天又有新的一批游客来买;网上也一样,消费者很多嘛,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一般也没法投诉商家。”
而且,茶烟并非如商家宣称的那样“对人体无危害”。多数商家从不主动提及茶烟产生的焦油问题,但在记者一再追问下,一卖家客服人员表示,燃烧都会有焦油,“属于植物焦油,没有检测指标”。另一卖家给记者出示的产品检测报告里,检测项目只有“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项,显示为合格。记者联系到福建一个生产厂家,对方表示,其茶烟产品焦油量为每支10毫克左右。而记者所购的茶烟产品包装上均没有显示焦油量、烟气一氧化碳量。
有地方监管部门曾建议
尽快明确茶烟属性
有的卖家解释茶烟为“由茶叶制作而成的点燃型卷制品”,并称茶烟不属于烟草。某茶烟销售人员的说法更直白:“烟丝是不能掺的,但是我们其实能做出来香烟,只是不允许。”
就茶烟的属性问题,记者联系咨询了广州市的烟草专卖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茶烟不是烟,该部门执法依据为《烟草专卖法》,如果商家所售的产品不是烟,他们也没有办法做出任何处罚。至于茶烟所使用的卷纸、滤嘴等,“需要先判断它的材料是不是属于烟草专卖品”。
2021年,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烟草专卖监管部门在调研茶烟市场情况后,曾经提出:建议国家烟草专卖局对茶烟的定义以及茶烟与烟草制品的关系予以明确界定,尽快研究是否需要将茶烟监管纳入烟草专卖品监管范畴。上述监管部门还特别提醒,因茶烟包装、标识与烟草制品极为相似,需高度警惕利用茶烟外包装中转运输分销真品卷烟和假私卷烟的违法犯罪行为。
茶烟“蹭品牌”
涉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部分茶烟“蹭品牌”行为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邓刚律师认为,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实施混淆行为,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针对茶烟产品质量参差、缺乏强制标准,商家宣传茶烟“替烟”“无害健康烟”,却不告知消费者真实情况的现象,邓刚律师表示,茶烟虽然没有具体的生产标准,但并非完全属于法律监管的空白地带。
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质量应当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此外,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等信息;使用不当,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生产、销售将茶叶作为吸食所用的产品,可能会出现损害消费者人身健康的风险。如果茶烟产品标识不符合规定的,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可以责令改正,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可视情节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