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电子烟终于变成了“香烟”。
近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自11月1日起对电子烟征收消费税,税率标准为36%(生产)+11%(批发)。
这一消息被认为是电子烟行业强力监管的“最后一剂”。
2021年11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正案,电子烟正式纳入传统烟草监管。
今年,《电子烟管理办法》和《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两大监管措施的相继实施,也意味着电子烟的监管逐步与传统烟草看齐。
消费税的开征进一步明确了电子烟的法律地位,为公司后续经营活动提供了保障。
税
10月25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称,自2022年11月1日起,将电子烟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对电子烟征收消费税。-香烟将被添加到香烟税类别中。
公告明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进口)、批发电子烟的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纳税人。电子烟采用从价税率法计税。生产(进口)环节税率为36%,批发环节税率为11%。此前,我国仅对电子烟作为普通消费品征收13%的增值税。
图/视觉中国
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敖维诺表示,这是一个预期的税收。“行业其实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涨幅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在我国,卷烟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相结合的方式征税。
在生产过程中,A类卷烟(调配价70元/条以上)征收从价税56%,从量税每支0.003元,B类卷烟(调配价70元以下)征收从价税。元每箱)征收如下:从价税36%,从量税0.003元/支;在批发环节,A类卷烟和B类卷烟的税率均为11%从价税,从量税0.003元/支。
世界卫生组织控烟与经济政策合作中心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郑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将电子烟纳入消费税征管体系符合要求《电子烟管理办法》的出台,也是出于控烟的需要。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控烟达标,加大控烟力度,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以提高烟草控制的有效性。纵观各国实践,在众多控烟措施中,税收和价格措施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措施,而消费税则是控制烟草消费最重要的税种。
“通过对电子烟征收消费税,将有助于遏制目前电子烟消费过快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从而达到电子烟‘禁征结合’的目的。”郑嵘表示。。
此外,对电子烟征收消费税预计将产生可观的税收收入,成为税收的重要增长点。
新政策还进一步鼓励电子烟出口。敖维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仅针对在中国境内销售的产品。出口电子烟产品免征本政策涉及的消费税,同时还享受原13%的退税政策。
《2021年电子烟行业蓝皮书》显示,2021年国内电子烟市场规模(零售)预计为197亿元,同比增长36%;同期,中国电子烟出口总额1383亿元,同比增长180%。
“海外出口是国内电子烟行业的重点。”敖维诺指出。
随机播放
但消费税的开征势必会增加电子烟的成本,从而压缩电子烟的利润空间,品牌商首当其冲。
根据规定,电子烟生产环节的纳税人是指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并取得或取得使用他人电子烟产品注册商标许可的企业。采用委托加工方式生产电子烟的,由持有商标的企业缴纳消费税。电子烟批发环节纳税人是指取得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经营电子烟批发业务的企业。电子烟进口环节的纳税人是指进口电子烟的单位和个人。
也就是说,品牌商和批发商需要承担的税率分别为36%和11%。
而随着上涨的成本向上下游传导,电子烟最终的成本远非“36%+11%”上涨那么简单。电子烟行业专家、国内电子雾化行业专业媒体《蓝洞新消费》主编陈忠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生产过程涨价后,成本上升。每个链接的数量都会增加。
中泰证券测算消费税税率对电子烟的影响在生产环节为36%,在批发环节为11%。按一支烟弹终端价格33元计算,税前各环节税负合计4.3元。征税后,增量税负可达8.2-14.2元,这意味着税负最多会增加两倍。许多。
因此,市场纷纷猜测未来电子烟是否会涨价。
在陈忠看来,涨价是必然的,不涨价的品牌肯定无法运营。“如果不涨价,就意味着每个环节的毛利率都会减少一半,这种情况下,公司就很难生存。”
因此,涨价成为了必须回答的问题。问题是多少。对此,郑嵘指出,涨价并不是简单的成本转移。批发价格的上涨幅度并没有随着税负的增加而增加。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第一是公司在市场的地位,第二是公司在供应链的话语权。”
之后,品牌需要在28日22:00之前填写建议零售价调整模块,最终形成平台建议价。新价格将于11月1日正式生效。
《中国新闻周刊》向RELX悦刻、Yooz等电子烟品牌咨询调价事宜,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价格上涨的同时,电子烟市场或将重新洗牌。
对于领先品牌来说,提价将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巩固优势地位。陈忠解释说,如果大品牌稍微提价,用户还是能接受的,但小品牌越提价可能会越难卖。
国盛证券也认为,龙头企业可以凭借规模、自动化、议价能力强等多重优势来缓解增税影响。随着中小企业率先退出,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但无论如何,消费税开征后,电子烟将彻底告别“暴利时代”。
以无芯科技和斯摩尔国际为例,财报显示,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无芯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43.09%和41.41%,斯摩尔国际的毛利率分别为53.6%和41.41%。分别为47.9%。
未来
近十年来,电子烟行业就像过山车一样,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经历了几度起起落落。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电子烟市场规模为5.5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将增至83.8亿元,八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2.5%。中国电子烟企业数量也从2013年的4.54万家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16.84万家。
然而,随着行业的“野蛮生长”,电子烟的问题也开始暴露——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证经营等行业乱象频发。为此,我国不断加大对电子烟的监管力度,近两年迎来了政策密集释放期。
随后,行业最重要的两个规范性文件《电子烟管理办法》和《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分别于今年5月1日和10月1日实施。
根据新规定,电子烟产品在我国上市前必须向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注册。符合条件才允许注册并纳入电子烟产品目录;另一方面,除烟用香精和调味电子烟以外的调味电子烟,必须向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注册。自行添加雾化器的电子烟将被禁止销售。
至此,电子烟正式从“野蛮时代”进入“合规时代”,安全合规成为行业未来的主旋律。
然而,随着电子烟的“魔咒”越来越紧,行业带来的“痛苦”也逐渐显现。
龙头企业营收也相应下滑。无芯科技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9.48亿元,同比下降20.07%。同期,斯摩尔国际营业收入56.53亿元,同比下降18.7%;调整后净利润14.36亿元,同比下降51.7%。
但从长远来看,消费税的开征进一步明确了电子烟的法律地位,将保证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国内电子烟市场的发展潜力依然巨大。《2020年中国吸烟健康危害报告》指出,中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位居全球第一。
但从渗透率来看,电子烟在中国仍处于早期阶段。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子烟市场渗透率为1.5%。同期,美国电子烟市场渗透率为38%,日本为30.3%,英国为20.9%。未来随着渗透率的提升,中国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敖维诺表示,对于品牌来说,合规是第一要务,企业需要思考如何理解、配合监管。其次,要加快技术研发,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天风证券认为,电子烟产品本质上替代了传统卷烟产品。未来,电子烟或将回归烟草原有的口味还原、吸烟体验等属性。具有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税的开征实际上推高了电子烟的行业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