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央朝廷,一般是有一大一小两个钱库的,大的由户部管理,也就是所谓的“国库”;小的则由宫廷部门管理,在清代主要是内务府来打理,名唤内帑。
还真别以为身为皇帝,就能随意动用国库里面的钱。国库之中的钱是给国家用的,不是满足你皇帝私欲的。明清两朝,有关国库的关防尤其严格,隔不了一会儿就会有专门负责巡检国库的御史来巡视核查。如果皇帝敢挪用国库的钱的话,就等着御史老爷们上折子喷你吧。
按说胤礽贵为“储君”,负有监国之责。但是他无奈的是,太子办事同样需要金钱开道。都当了30多年的储君了,康熙依然硬朗。一波波认对他的政治投机,化为泡影。胤礽的角色越来越尴尬。康熙对太子胤礽处在完全压制状态,按胤礽自己的话说就是,〖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见了皇上,还跟耗子见了猫似的〗。
一、从太子胤礽与康熙皇帝之间的一举一动看,康熙皇帝已经不满意太子胤礽的做派,太子胤礽的能力有限,不能让康熙皇帝满意。
二、太子胤礽也有自知之明,这么多兄弟,藏龙卧虎,还对他这个太子位虎视眈眈,自己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攻击,只要康熙皇帝健在,他的太子位就不稳当。
三、太子胤礽一定想;坐着等死不如主动点,趁着有权在朝廷的户部弄点银子,治点田产留给后代。
由此可见太子胤礽自己已经没有信心了,自己在向户部借钱的问题上可以看出太子胤礽在为自己留后路,这就是太子胤礽借钱目的。
在后来的事实证明,是太子胤礽不往好道上走了,好多事情与父皇康熙皇帝背道而驰,甚至搞宫廷政变,最后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买不起酒,吃不起饭是事实,但不是因为穷,主要是当时的金国皇帝为了节俭,本来金国实力就不是特别的雄厚,日子过的相当紧巴巴的。但是金国有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不愿意把钱浪费在吃吃喝喝方面,所以才出现了这种情况。
按理说没有哪个皇帝不是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即使再节俭,也不至于让自己缺衣短食。但是金国的第二任皇帝完颜吴乞就特别厉害,他本人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即使每天粗茶淡饭一样能过。
本来金国的皇帝是完颜吴乞哥哥完颜阿骨打在当,后来完颜阿骨打去世之后,位置就让给了弟弟,他接了位置之后,决定实现自己哥哥的抱负,于是上任之后就提出国库里的钱除了打仗,其他任何人都不许动用。包括自己一旦动用,就要拖下去,打20棍。可以说完颜吴奇也是一个狠人,从此就短了自己的锦衣玉食。
虽然金国是刚刚建立,国库里没有什么钱,但一个国家不至于少了皇帝的吃穿。但是完颜阿骨打志向很大,对中原有想法,但是实力不允许。所以完颜阿骨打从一开始就很节俭,而他弟弟显然继承了他的优秀,不仅把他哥哥的作风贯彻的彻彻底底。甚至还越演越烈,直接规定不允许动用国库钱,除了打仗。
不过完颜吴乞本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即使是住着普通房子,吃着粗茶淡饭一样能过。但是有一个爱好就是爱喝酒,有一次他自己的酒喝完了,但是他又没什么钱。于是就想拿一点国库的钱去买酒,被大臣发现后直接把她恭恭敬敬的请下去,打了20大棍,有恭敬的请回去。从此以后完颜吴乞再来没有动过国库的钱,直到自己死也是如此。
从这里咱们可以看出,并不是金国穷到那种地步。而是看出了完颜吴乞的一个优秀品质,那就是特别守信用,说到做到,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特别是还损害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哥俩的兄弟感情一定很好。两个人都为了实现金国的强大而努力,连皇帝都做到这样了,下面的士兵看到了能不感动吗?后来的金国发展的这么好,说不定也有这个原因。
古代君王是有工资的,毕竟古代的君王也相当于在给自己打工,虽然国库里面的钱都可以由君王支配,但是一个君王也不能没有限度的动用国库里面的钱。因此君王肯定还是需要有自己的小金库的,这样在花钱的时候也不至于会被人诟病。古代君王的工资也是整个皇宫里面最高的,不同的朝代君王拿到的工资也是不同的。
在宋朝的时候,君王的工资就是由一个叫做左藏库的部门发放的,当时的君王每个月都可以领取一千二百贯的工资。后来宋朝的君王就全部用这样的标准来给自己发工资。但是后来这样的政策并没有贯彻到底,慢慢的君王的工资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了,其实君王也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工资水平。
后来到了隋朝的时候,给君王发工资的人物就交给了太府寺,当时这个部门就是用来管理全天下的所有的财务收入,也就是说是管理国库的钱的机构。这里会记录每一笔国库的开支和收入,然后按照统一的标准给宫里面的主子发放工资,其实朝廷中的官员的工资也都是这个部门发放的。
当然这些机构的职务不仅仅是发工资,其实他们也需要帮助君王赚钱,也就是利用这些财政收入帮助国库继续赚钱,所以说有商业头脑的人才有资格到这个部门。当时除了把官盐的税收纳入国家的专项收入以外,钢铁、水银等都是国家专用的。后来这些部门还开发了租地的收入。
凭借着这样的营业收入就可以给宫里面的妃子以及君王发放工资了,所以说其实君王的工资不是直接从国库里面分拨的,而且君王也不是仅仅只靠税收来维持生活,君王也需要不断的赚钱才能保证皇宫的正常运转,毕竟这么多人生活,日常开销也非常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