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产自山西汾阳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
不同于茅台、二锅头的豪迈气概,
汾酒就像金庸小说里的王语嫣,秀美若仙、清丽绝俗。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庄子·逍遥游》
汾酒是怎么来的?为何被称为“汾老大”?汾酒嫡系是什么意思。。。
一杯青汾酒,半部华夏史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982年的寻常一天,山西汾阳杏花村的一位农民,无意间挖出了一件精美的铜器,将白酒的源头又往前推了两千年。
经证实,“骑牛少年”的祖先,至少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初步掌握了人工酿酒技术,在4000多年前,已经开始用“尊”乘酒,来进行祭祀。
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老大“高湛”,大约是没遇见“喝酒对的人”,感觉太无聊了,给侄子“高孝瑜”写了一封信。
意思是:我在山西太原喝了两杯汾酒,劝你在河南安阳也小酌两杯。这个“云喝酒”的故事被记载在《二十四史》中。原文是“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
1300年前,唐朝的顶流诗人“杜牧”,路过杏花村。当时四处碰壁的杜牧,心情异常低落,又遇到细雨纷飞,寒意逼人。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杜牧想喝点酒取暖。于是有了这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免费给汾酒做了一千多年的宣传。
800年前的元朝,汾酒被成吉思汗的铁骑带到欧洲,大英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酒瓶。
700年前的明朝,老朱提出“移民屯田,开垦荒地”的政策,前后12次大规模的移民,近百万山西人离开故乡,去往各地。
一道离开山西的还有汾酒和酿酒的技艺。
1875年,山西省的第三大家族王家,创建了汾酒的前身,“宝泉益”酒坊。按照晋商的传统,酒坊里不用三爷(少爷、姑爷、舅爷),请的是酿酒大师杨得龄做大掌柜。
1915年“宝泉益”生产的汾酒代表山西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唯一获得最高荣誉(甲等金质大奖章)。同年,“宝泉益”改名为“义泉泳”
1932年,“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收购“义泉泳”,“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是近代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由杨得龄等以MBO管理层收购的形式发起设立。
晋裕汾酒公司每年召开一次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三年一选,监事会一年一选。遇有重大事件,召开联席会议商决。你说和现在的企业制度是不是很像?
“义泉泳”酒坊被晋裕公司收购后主营人员合影
1949年,“山西杏花村汾酒厂”收购“晋裕汾酒有限公司”
1952年至1989年,共举办五次全国评酒会,汾酒五次蝉联名酒称号
我国白酒产量首个突破万吨的,是汾酒;纳税首个突破亿元的,是汾酒。首家A股上市的白酒企业,还是汾酒。巅峰时,汾酒全国市场占有率80%。
所以当时无论茅台还是五粮液都得客客气气地喊一声“汾老大”
汾酒你究竟有哪里好?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代表。其入口绵、落口甜、香味纯正、回味悠长。
1水好
好酒水一半,汾酒用的是“深层泉岩溶水”(有点拗口哈,你细品)。
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杏花村位于汾阳市城北15公里,距太原90公里,水源地是著名的“郭庄泉岩溶水”保护区(依然拗口的保护区的面积有5600平方公里),汾酒厂打的五号井,井深840米,取深层泉岩溶水制酒。
每年七八月的雨季,黄土高原东部的雨水,落在崇山峻岭之上。经过原始森林的过滤沉淀,洗去杂质,缓慢汇入地下河系,最后以泉水的形式喷涌到地面。水中富含大量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属于天然弱碱性水,PH值在7.3-7.6左右。
2原料好
制曲:中温大曲,大麦和豌豆大约六四开,在六月制曲,也称伏曲。
高粱:汾酒用的是一把抓高粱,皮薄、颗粒大,不耐蒸煮和发酵,更适合酿造口感清爽的清香型白酒。
茅台用的是糯红高粱,皮厚、颗粒小,耐蒸煮,更适合酿造口感浓郁的酱香型白酒。
3工艺好
汾酒是固态发酵,大曲工艺。使用地缸发酵,酒体不接触窖泥,酿出的酒比较清澈,一清到底,后称之为“清香型”。
汾酒的清不仅仅是指酒体,也包括各种工艺,每一步都清清爽爽,例如要用热水清洗地缸6遍,第5遍要用花椒水洗等等
酿造工艺“清蒸二次清”。即采用二次发酵法,将蒸透的原料加曲放在深1.2米、直径0.8米的地缸中发酵,然后取出蒸馏。蒸馏后的酒醅(pēi)再加酒曲发酵(这次只加酒曲不加高粱),将两次蒸馏的酒勾兑后得到汾酒并存放。
简单地说就是2次发酵,2次取酒。农村里自己烧的高粱酒大多是1次发酵,1次取酒。茅台的坤沙工艺是8次发酵,7次取酒。
好水、好粮,好工艺,更重要的还是传承古老技艺、不断开拓创新的汾酒人,最终酿出了驰名天下的杏花村汾酒。
好酒需要三种原料:良心,好水和好粮。
汾酒这么好,为啥不出名?
汾酒这么好,为什么名气不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
1没涨价
没涨价还错了?对,就是这样。
因为汾酒一开始太强了,大船掉头难。
1988年之前,茅台、汾酒、五粮液的价格都差不多。汾酒生产工艺短,出酒率高,很快占据了全国白酒的半壁江山,最巅峰时,全国市场占有率80%。
1988年放开白酒定价权。茅台、五粮液纷纷涨价。汾酒作为行业老大哥,涨价的压力太大。真实是不敢涨,改做老百姓喝得起的白酒,结果错过了白酒的黄金十年。
有一个“凡勃伦效应”,意思就是越贵越买,越买越贵。贵的就是好的。
汾酒低价的结果,是让普通百姓觉得它廉价,便宜没好货。特别是商务宴请,太便宜的酒,拿出来没面子。一顿饭点了多少菜,花了多少钱不好判断。
但是如果拿两瓶飞天茅台,再看一下哪年的,基本上主人为今天这顿饭准备了多少的成本,客人心里就有了大致的判断。
而且现在有些职业,不去贵的饭店。改在小餐馆,农家乐之类的地方请客,酒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近几年汾酒推出了青花汾等高端酒,但是市场接受度仍然一般。
亲身经历,如果饭局里有人拿出飞天茅台,那些平常说不能喝酒的人,都会放下矜持,说“尝一下、少喝点”,结果却放开喝,直到喝得主人肉痛。有一次,主人拿出了青花汾40,喝的人却没几个。。。也罢,他们不喝,我多喝点~
2开发酒太多
或许是病急乱投医,后来汾酒又大规模发展贴牌酒(开发酒)。
“集团开发酒”是汾酒集团生产的酒(相当于汾酒股份的老爹和兄弟生产)。由各个开发商自己起名字,自己设计包装,自己销售,只是借了一个汾酒的品牌,所以被称为“开发酒”。
集团酒多的时候有800多个品类。这些开发酒,名字非常唬人,包装特别儒雅,酒瓶十分精致,唯一不确定的是:里面灌的是什么酒。
二三十的批发架减去昂贵的包装,减去人工、仓储、物流费用,减去商标使用费,还能有不错的利润,你说神奇不?
所以有那句顺口溜,汾酒加集团,基本要玩完。
汾酒的嫡系产品有哪些
之前说了汾酒集团酒,其实汾酒股份的主线产品还是非常清晰的。
1三个商标:汾酒、杏花村和竹叶青
杏花村和竹叶青两个商标,因为商标所有权的问题,经常和人打官司,所以这里先不说,只说说汾酒。
最右边这个“古井亭”现在很少看到
2汾酒四大系列:玻汾、老白汾、黑坛、青花
玻汾,入门
老白汾,中端
黑坛,商务
青花汾,高端
酒与酒之间的成本差异很小,但是成本与售价之间的差异巨大。
在我看来,上图从左到右差了几百倍,但成本上的差异能有多少呢?口味上,也不可能好喝几百倍。昂贵的酒更多是一个社交符号,告诉别人我付出的成本有多大,有多重视。
所以汾酒我还是买黄盖玻汾和老白汾多一点。青花汾的瓶子很漂亮,20的买两瓶摆柜就够了,反正青花汾20,30,40的外观都差不多,一般人也看不明白。
其实我买来的汾酒都很少喝,我爸会喝一点,剩下的就随便放。
上图20,30,40,50?你能分清楚吗?
记得以前买贵的烟给舅舅,他都到小卖部去换成五条便宜的。现在基本上不送烟了,送酒的话,我觉得咱老百姓别在乎面子不面子,选存了三五年的黄盖玻汾,可以一次送一箱。
黄盖玻汾有几个好处:
1价格不高,随便买
2汾酒嫡系,质量有保证
3纯粮酿造,不上头
4自饮的概率大,好过喝来历不明的散装白酒。
黄盖玻汾,一款老百姓可以随便收藏的白酒。
3提个小建议,可以给长辈买一套精致一点的酒具。
至少一个分酒器,和一个10毫升左右的小酒杯。有3个好处:
1总量控制。年纪大了,白酒确实还是少喝一点好,用小酒杯可以体会一饮而尽的感觉,又不会一下子喝过量。
2老人的手没有以前灵活了,一手持杯,一手倒酒,也锻炼锻炼手指。泡功夫茶也是同理。
3可以倒在分酒器里,醒酒10分钟再喝。对,你没听错,白酒也可以醒酒,不信的话下次可以尝试一下。
五汾酒趣闻
1“巴拿马奖牌”
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1915年,茅台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因为位置太偏,无人问津。茅台的工作人员假装不小心把酒坛摔破,结果酒香四溢,荣获金奖。
2010年8月18日,汾酒在北京举行“汾酒唯一荣获1915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白酒甲等大奖章95周年纪念大会”。
当时的汾酒董事长李秋喜表示,“九十五年后,所有声称获得金奖的白酒企业在一系列还原历史真相的珍贵史料面前集体失声。”
根据汾酒的考证,茅台拿的是银牌奖章,真正获得金质甲等大奖章的是汾酒。汾酒的人证是当时的代表团团长陈琪,物证是汾酒博物馆珍藏的奖章,和民国时期的报道。
小知识:甲等金质大奖章是最高级别,往后二等奖是名誉奖,三等奖是金牌奖,四等、五等是银牌、铜牌,六等奖没有奖牌只有奖词。五粮液得的是金牌奖。
2中国汾酒城到底有多大呢?
占地面积5000余亩,相当于3个凤凰古城;仿古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相当于200个足球场;年产原酒6.6万吨,储酒总量达2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