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强,也幸运地迈进了这个黄金时代。
或许你会好奇,林永强是谁?
2003年林永强拿到OneShow互动金铅笔
这是一场青与黄的对谈一场对过往时代的追问也是一场真诚的取经之旅。
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林永强顺理成章打算当老师。在他修读教育文凭时,需要拍摄一集教育视频作为毕业功课,由此,林永强发现自己好像很喜欢拍摄工作,于是毕业后选择到亚洲电视宣传部做助理编导,后来也做过编剧和老师。
1990年在亚洲电视宣传部任职助理编导
1991年在无线电视台综艺科音乐组任职撰稿员
1994年林永强在香港奥美周年晚宴
说起香港奥美的经历,可谓缘分。第一次面试奥美时,面试官是邓志祥(当年新任奥美行政创意总监)。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林永强,像小学生一样听了两个小时的“课”,很显然,面试失败。
第二次面试是一个月后,面试官是曾锦程(当时任副创意总监),学聪明了的林永强穿起了T恤和牛仔。这次面试过程很愉快,林永强也顺利入职了奥美。
签合同的时候,曾锦程带林永强见邓志祥,一见面,邓志祥直呼“原来是你”——原来,曾锦程在邓志祥的秘书档案中找到了他的求职信,邀他来面试,却不知道林永强是面试失败的那个。
1996年欢送邓志祥老板时合照(左)2018年再与邓志祥合照(右)
阴差阳错却又似命中注定的,这段缘分开始了。
飞利浦投影机《上演篇》本来是碰碰运气,没想到拿到了全球性的奖项也增强了林永强的创作信心
“我有强迫症,而且不轻。比如钱包内的钞票必须正面放,不能反转,也不能有折角,面值必须由大到小排列。食物打开,也必须吃完才罢休,哪怕一罐糖果也是。所以,我十一岁去看牙医,一次性就补了十一只烂牙。”
入行三年就成为资深,第四年就做到了ACD,第五年就做到了CD。
所以最初的时候,反而不是直接从老板那边学到怎样去写文案。他们都很忙,大家都不懂怎么去带人,都是自己看东西学来的。
你们知道《龙吟榜》吗?现在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了。
1995年创刊的《龙吟榜》由林俊明创办,广受全球华人欢迎
当年林永强在《龙吟榜》上的一些作品
另外一点就是,我之前做过老师,教过书。我自己写文案的时候,公司就安排一些实习生跟我,就觉得我曾经是一个老师,应该是比较有经验,就是就叫我去带。
数英:带人对您的帮助大吗?
林永强:还挺大的。那个时候实我进广公司才三年,刚升资深文案,就开始带实习生,你自己要懂一些东西,你才能教到他。
数英:这些也是您自身的知识体系搭建的过程。
或许很多创意人比我更有创意,但可能没有把创意怎么来的这些东西体系化。而且每个人建立的知识体系都不同,要是能效仿和运用,对成长的帮助更大。有些可能是从其他书得到启发,也有一些是从前老板提到的一些东西,我可以将它调整一下,变成自己的理论、自己能运用的东西。
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机会用到从前读书时的东西,其他几乎没什么关系。
林永强:对呀。但我们那个时候可能觉得有点俗气吧,我们就特别喜欢做反传统的一些东西。
林永强:她支持,她是家里面最支持我做的。
我毕业的时候念中文,我爸想我做老师,因为那个时候在香港做老师,工资比较高。我那个时候就跟爸妈说我想去电视台,那个时候电视台的工资只有做老师的1/3。我爸就觉得不行,你浪费了大学学历去做不用读书都可以做的行业。
但我妈就是慈母。她一直支持我,说我的儿子喜欢就行,她觉得我应该做这些。
数英:她不知道您在做什么,但是她还是支持。
林永强:还是有的。之前偶然在餐厅听到一对年轻情侣的对话,对话内容大致是男友向女友炫耀他的工作有多棒,轻松无压力,唯一缺点就是有些沉闷。
我忽然想起自己三十多年前,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我与当时的女友,也就是我现在的太太在餐厅里聊天。
我很纠结,在一份高薪的教书工作和低薪的电视台制作助理间如何选择?她竟然鼓励我让我不要担心钱,要找一份能够发挥自己的工作。
数英:对,还是要找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我没有像同龄人那样期待退休,因为我的人生早已经很精彩了,也没想过需要退休。
不过,我并不认为赚钱改善生活是错误的,但赚钱不是唯一目的。
2003年,林永强离开香港,来到内地发展,刚下飞机的林永强就要给客户比稿。
英文不好,广东话也不标准,要说好普通话是难上加难。于是在飞机上林永强就开始恶补:拿上一本字典,一个字一个字翻译拼音。
带着临时抱佛脚的语言自信,林永强就去给客户提案,刚讲完,比稿就输了。
自认为提得不错的林永强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自己明明讲得还不错,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还好客户中有一位香港人,林永强就问为什么会输,客户说,都没有人听懂你在说什么。
第一次来内地提案惨败,成为了林永强忘不掉的回忆,也成为了他来内地的一个起点。
自那以后,自知语言天赋不高的林永强,开始不断练习普通话。也有人劝他,说来内地一两年就可能回香港,讲英文就好了。
但林永强有自己的坚持:“我觉得到了内地,当然要讲普通话。”当然还有一点,林永强笑着补充道:“其实我本身英文也不是很好。”
2003年到上海时每天放在背包里的普通话读音手册
普通话不好,好像也并不全是坏处。
因为发音算不上标准,林永强常常会将自己讲不明白的字写出来给客户看,客户知道了什么意思,再配合上发音奇怪的普通话,听起来有些好笑,也常常让客户觉得比较有趣,提案的氛围变得轻松起来。
现意类创始人江畔当年画的小强没有想到看似雷厉风行的女CEO,还有这般可爱的往事
江畔对师傅林永强的评价:
Almon(林永强)不同于这些,在我眼里他是个更加纯粹的创意人。
当然,林永强的朋友和徒弟太多太多,这里就不一一细举。
2004年,林永强和团队为百事可乐做的父子篇,当时在中国,蓝色的百事可乐与中国人讲究大吉大利的环境不符,所以即使平时销量还不错,但在春节销量则落后于可口可乐。
为了扭转局势,林永强为其拍了《百事可乐父子篇》,将“百事可乐”变成“祝你百事可乐”,一下就切中了春节情绪,也让当年百事可乐春节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可口可乐。
林永强和他的团队为Visa做的刘翔和袋鼠赛跑大片许统杰说这是他职业生涯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林永强:我自己主张用不同的方法想创意,你要老是用同一种方法,就会陷在一个模式里。我自己也有一些积累下来的方法,我就简单举两个例子吧。
还有很多方法,比如移花接木法、心智图法、相对论法等等。我每次想创意,有时候睡在床上我也会想,有时候可能去公园散步的时候想。有的时候就抓一些人来聊天,或者回家给我老婆讲idea听,看看他们的反应,这样也能帮助我改善idea。
数英:其实没有一个特别固定的一个方法。
数英:不管在香港,还是内地,您的4A经历比较丰富。如果用一句话,您会怎么形容您的4A生涯?
林永强:一句话总结挺难的,不过我觉得我在那边真的学了很多东西。
林永强:我那时候没有培训体系,所以都是从零开始来学。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我会写《CD不易为》。
我感觉我是野路子管理。做美术和做CD是两码事,中间很多东西没人告诉你,很多人升CD几乎都做不好。
数英:感觉您非常乐于帮助别人。
林永强:对,第一就是一些经历。第二我是读过教育的,我觉得很多东西可以通过教育帮助别人。我最早当老师,是因为我小时候读书也不好,后来遇到了几个好老师,他们改变了我很多。所以我就一直想怎么可以帮助到其他人。
林永强:前十五年(1992年-2007年)是很开心的,后十五年(2007年之后)就没那么开心,觉得压力很大。
数英:为什么会觉得做了十五年之后压力很大呢?
林永强:第一是后来我已经做了ECD,压力自然会比较大,要管理,要看数据,不管是生意还是拿奖,你要看这家公司的表现怎么样。后来回到香港后又发现,环境和我当时离开时相差很远,公司对创意的要求没那么高,就觉得好像没有在内地好玩。
其实那个时候还蛮想回到内地,也有很多机会,但最后都没有回去,再后来就在香港创业了。
Kids&Dogs的办公室
虽然当时林永强也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但带着对开公司的恐惧,林永强还是拒绝了。
直到2019年左右,两位老板又找到林永强,而彼时的林永强也已离职,还不知道未来做什么比较好。老板就说你开一家公司吧。
林永强当然记得,而且一直记得,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叫小孩与狗,并且如此执着于这个名字。
KK解释道,他也没有想到为什么,就觉得适合你。林永强继续追问,为什么?
“就是一种感觉。”KK说。
2020年林永强加入TheBeesGroup后在公司与KK合照
但后来,林永强觉得不能这么简单介绍自己的公司名,于是将含义延伸,于是有了童心·同行的公司宗旨。
“我现在已经五十几岁,还有童心想做一些好玩的创意,这就是我。我觉得自己就像小狗一样,只要找到目标,就会努力去做,放在客户身上也一样,要是愿意接受我,我会很用心陪伴他们把品牌做好。”
自己成立公司的林永强,吸取了以往作为“打工人”的经验,决定建造属于自己小而美的天堂——在小孩与狗,加班是不被允许的,不鼓励加班,不鼓励内卷,希望大家都能回家吃饭。
不内卷的公司,也能出好作品。《達文西教授》、《長腿女神》夺得香港4As金帆奖两个金奖一个优异奖。
《达文西教授》
《长腿女神》
《BubbleFamily》
我们很好奇,秉持着不加班原则的乙方,还会有甲方找上门来吗?但林永强说,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我希望客户找到我们,不是因为我们不睡觉,而是因为创意很好。如果找到我们,是想让我们像一头牛一样不停加班,这也是对我们的不尊重。”
对于不能接受的客户,林永强也不强求。反而很豁达,觉得虽然少了一些机会,但也无所谓,反正也不想服务这样的客户。
数英:当时创业的动力是什么?
林永强:动力就是一时冲动(笑)。
创业我想了足足七年。我其实是求安稳的那类人,宁愿一直打工,不到走投无路不会踏出舒适区。当然,看到曾经的旧同事个个出来创业,并且成绩不错,还是会心痒,但想到自己没客户、不擅理财又自信不足,念头就打消了。
数英:您从打工到创业的关键转折点是什么?
林永强:那天一早起来,我赶着去教会。出门前在手机看到了一连串的工作短讯,连月的工作压力就爆发了,很崩溃。我就做了一个任性的决定,我对老婆说我决定辞职,她当时没有回应我的话,午饭回来后她与女儿谈我打算辞职的事。
女儿知道我很辛苦,支持我的决定,老婆只是叮嘱我想清楚下一步怎么办。所以第二天我就会公司请辞,那时我没有任何计划,可以说是裸辞。
这个时候我还是没有客户,不擅理财,也没有自信,但那刻的决定,给了我出乎意料的安全感。
数英:我们有听您参与的一档播客,您提到过整个香港的市场比较小而且简单。您最开始也在内地和香港之间有一些的犹豫,那您最终为什么选择在香港创业?
林永强:中间有很多考量,家庭啊、机会等。
我那个时候很苦恼,到底是回香港还是留在上海?到后来,感觉香港的工作好像更需要我。当时朋友在香港,他们跟我说“回来救一下我”,然后我就回去了。
中间也有好几次想回内地,也面试过,有一次已经面试了三轮,到最后一轮见到最大的老板,两个选一个,最后没有选到我,就失去了这个机会。这时我回香港大概有三年左右,也回不去了,可能是天意吧,就放弃了。
数英:现在内地创业也很卷了。
林永强:是吗?我离开上海之前也有个机会,朋友说要支持我开公司,给我很多钱,我不用出钱就能开公司,但那是我完全没有考虑。但现在看,可能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2010年,内地很多本土公司也发展起来了。
数英:对,正好是那个时候,很多4A出来的都开始创业了。
林永强:有时候就是这样,错过了也没办法。但我想,那时候要开公司可能会非常忙,但有一点是好的,我可以和之前的同事们比如丁丁、江畔一起合作。
数英:如果那个时候开了,可能就没有他们俩现在的公司了。
林永强:对,说不定大家都合在一起,是一个更大的公司。
数英:19年到现在,创业也有近四年了,公司有哪些阶段性的变化?
林永强:最开始挺乱的,碰上了疫情。一开始我没有心理准备要开公司,并且一开就碰到千年难逢的“机会”,那个时候也在想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创业?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就一直这样慢慢走来了。
不过其实还好,我不是自己创业,而是在集团下创业,老板给了我很多鼓励,他说赚不到钱是应该的,没有给我任何压力,还很支持我。
后来慢慢好起来。大概两年后,虽然疫情还在,但公司稳定了下来,去年就开始赚钱,我们更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数英:那刚开始的时候压力肯定是非常大的。
林永强:对呀,家人跟老板都没有给我压力,所以我蛮幸运的,同事也没有给我压力,他们也很上心。常常鼓励我,说钱没关系,不用给自己压力,类似这种。
数英:我们现在的客户大概会有哪些?
林永强:我们客户类型不是很多,我们就还只是几个品牌。
拿金奖的YUU客户,其他有711等超市类型,还有实体店类型的叫添好运,内地可能不多。
数英:那我们的客户是怎么来的?是他们自己找过来,还是说我们原有的一些人脉?
林永强:有一些是有人脉的,有些是主动来找我。
我们这种公司可能不能做得很大,要增加这个客户,成本不会很高?我们会想得比较详细才会确定要不要多拿一个客户,会不会增加人手,要找到一两个好的人很不容易,只能慢慢加。
数英:找到合适的人确实不容易,那会选择找一些freelancer合作吗?
林永强:是的。我们会找好朋友或者比较强的人来帮忙做,他们不愿意进入公司,而且根据项目找不同的人做也开心。很多人都很喜欢跟我们合作,因为我们也给到了很多空间,我们要求也是相对比较高。
喜欢做好东西的人会愿意跟我们合作。他们觉得跟我们合作出来的东西都有一定的水平,很开心,所以很多freelancer收的钱也低。
数英:项目中大家职能怎么分配?
林永强:比如找一个文案和美术,和我一起想,然后沟通分工。但也不一定说谁一定要写文案,谁要做美术,其实常常很多美术写得东西也好,他们也会写一点。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发挥他自己最大的兴趣和价值。
数英: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比较重要。
林永强:是的,让他觉得这个东西他有参与,和他有关,这样也做得特别有热情,你要是每天让他修图找图,他很快就没有兴趣了。
数英:小而美的公司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会不会有限制呢?因为可能一直接的都是自己偏好的一些业务。
林永强:对我来讲,我做了30年,什么客户我都有做过。所以对我来讲肯定是没有影响。小朋友他们刚毕业,什么都很新鲜,所以也还好。
小强的小强漫画,当年在龙之媒的博客里发表的时候很受欢迎原来“令人讨厌”的小强也可以这么有趣
林永强的画作
对于香港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2000年与之后作区分,可以归为4A时代——那个时候几乎以4A为主,少有本土公司。
第三阶段:2010年之后的时代,一直在变化,但本土公司越来越厉害,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林永强:是,行业里面存在很多问题。我从前做管理层,管理层工资很高,人太多,结果就是没钱给那些真正做事的人,我觉得这是不太公平的。所以我现在做老板,我就拿一些够生活的钱,情愿让同事多拿点。
林永强:也不一定这样的,看你想要什么。要是只想赚钱,那肯定会沦为执行的工具。我们可能会更注重创意,我们也可以做这些模块,钱也可能翻倍,但或许不太开心。还是看你注重什么,想要什么。
林永强:我入行不久已经有了,可能唱衰都有20年了吧,他们还挺坚持的,哈哈。
林永强:肯定有一些人会受到影响的,我也经历过极大的改变。
最开始文案、美术都是在纸上工作的。我刚入行时,开始有电脑,很多人接受不了就离开了这个行业。但总有人喜欢这些新的改变。
但对我来讲,我不抗拒新东西,我还是蛮喜欢的。虽然我现在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替代我,但我可以先学一学他有什么可以帮助我,我每天都在学习AI的新东西,虽然做出来可能不好,但都有一个过程,我们要走在时代的前端。
林永强:会有的,真的有差距。我们以前真的会到市场里面去,现在是坐在电脑上想。就算去网上搜索,已经很好了,算是做过功课的。我们也会这样做,但它不能取代现场的感受。
比如我们最近接到的一个食品客户,在网上搜产品和你直接去吃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会去店里吃,感觉很不错,只有体验后才知道背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虽然是旧方法,但是有用。
数英:对,所以现在作品更多,但能让人记住的却少。放眼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如此。
数英:是的,感觉时代变化太快了,大家都在追求短平快的东西。
临近结尾,我们突然想问问这位行业偶像,他的偶像是谁。
“张国荣啊,陈百强。哈哈哈,但是我喜欢的明星都已经去世了。”当我们由偶像聊到音乐,由音乐聊到作词人时,林永强说香港有两位很出名的填词人,黄伟文和林夕。
林永强说,林夕和他同校,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还曾一起打过麻将。他说林夕一边打麻将,一边还能写出四首歌,“哇真的超厉害,超级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