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鸽向马沟民族儿童福利院的孤儿捐赠衣物
13岁,家庭突变患上“失语症”
16岁,走村串户卖啤酒补贴家用
如今,有36家店铺、4个联营厂、3000多名员工
一次次的联系,终于取得了她的同意。三八节前,完成了对她的采访。她比小说还要曲折的人生,也许能给众多女性激励和启示。用朱鸽的话说就是:“相信自己,绝不向命运低头!”
郑州晚报记者张翼飞
实习生孙一方文/图
患抑郁症的父亲杀了母亲
不久后自杀
朱鸽,生于1980年,驻马店汝南县人。她是家里的老大,还有3个妹妹。因为家里穷,父母偷偷把三妹送人了。
1993年,朱鸽的父亲患上了抑郁症,总担心母亲要找人加害与他。1994年临近春节的时候,朱鸽的父亲每天都磨刀。
腊月二十四早上,天不亮朱鸽就听到家里的门响了,“我以为俺爸又跑了。我喊了几声‘妈妈’没人应声,感觉不对劲,到俺妈屋里看,满床都是血,妈妈浑身也是血,已经不行了……”随后,父亲被警方带走。
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朱鸽幼小的心灵带来巨大的打击。13岁的她患上了“失语症”,基本上不跟任何人说话。
父母出事后,朱鸽和四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二妹则留在了姥姥姥爷家。爷爷奶奶家经济条件不好,为了让朱鸽有学上,爷爷找到校长说明情况,学校给减免了学费。
日子实在紧张,爷爷奶奶打算把两岁多的四妹也送人。朱鸽不同意,不放心的她带着妹妹一起上学。
1997年正月初一,父亲上吊自杀,给朱鸽留下了一封遗书:“爸爸对不起你们,你们一定要好好活着,把三妹找回来。”
16岁再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1996年夏季,麦忙时学校放假,16岁的朱鸽想挣点钱补贴家用。
看到人们干完活之后都喜欢喝啤酒,她决定卖啤酒。代理商知道她的情况后给她介绍了一家啤酒厂。厂长很同情她,同意赊账给她一车啤酒,还派了司机,帮她拉着一车啤酒回村。没想到,回村的路上,由于土路太颠簸,车倾斜翻车,原本300多件啤酒一下摔碎了一半。
朱鸽蹲在路边失声痛哭,边哭边捡玻璃碴子,手被划破鲜血直流。厂长知道后没让她赔钱,说剩下的100多件啤酒送给她。朱鸽感动得给厂长下跪。
朱鸽开始走村串户卖啤酒,一件啤酒赚一块钱,一个暑假就赚了1000多块钱。她把钱都交给了爷爷。从此,她就再没有给家里要过一分钱。
初中毕业后朱鸽上了职业高中,但没上完家里就供不起了。她拿着200多块钱来郑州打工,买了辆二手小推车、煤气灶等,在街上推着小车卖牙签肉。但卖完这些东西,她连交一个月的房租都不够。幸运的是她又碰到了好人,虽然钱不够,房东还是让她住了下来。
一次,一个顾客对朱鸽说:“你身材这么好,咋不去给人家当服装模特儿呀?”于是经顾客介绍,朱鸽去了银基商贸城的一家服装店做模特。
做服装模特,顾客看上哪件衣服你就得帮她试哪件,需要不断地试衣服并站在店门口向大家展示。当时正是天最冷的时候,店里又没有暖气,试穿的还是过季的衣服,非常薄,把朱鸽冻得手上、脚上都是冻疮。她住的地方离银基非常远,有十几里地,为了省钱每天早上她都跑步上班。老板可怜她,每月给她开到600多块钱的工资。
3个月后,朱鸽换了一家店,做起了服装销售。因为她口才好会卖衣服,加上肯吃苦,老板让她做代理店长,帮忙打理生意。这时,她一个月能拿1500块钱的工资了。但朱鸽很少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一有钱就给寄回家里。
干了两年多,朱鸽学会了如何做服装生意。时机成熟之后,她借钱在乔家门开了一家小小的服装店。她开的第一家店起名叫“淘宝衣族”。慢慢地,朱鸽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成了郑州服装市场上响当当的品牌。
每年都给贫困山区、孤儿院、养老院捐款十几万元
2007年,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朱鸽开始了长达6年的寻妹之路,最终于2013年找到了妹妹。找到三妹后,朱鸽在2014年的清明节时,给父母坟前立了碑。“碑上给父母合了张照片,还刻上了一家人的名字,总算是圆满了。”朱鸽说。
现在,3个妹妹都成为朱鸽公司的管理人员,实现了小康。三妹在公司干了两年,就在郑州买了房。可以说,朱鸽一个人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目前,朱鸽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了36家店铺、4个联营厂、3000多名员工,服装尾货销量更是在全省范围内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