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行业产品以价格为依据划分档次分为:高端型、次高端型、中端型、中低端型。
次高端白酒品牌如剑南春、郎酒等,虽然其品牌效应弱于一线白酒品牌,但有老名酒的文化传承基因,可以依靠企业的营销和创新能力弥补品牌效应的不足,面向全国市场或区域市场销售。
2016-2020年次高端白酒行业规模(亿元)
中端白酒品牌如海之蓝、古井等,通过掌控终端,形成白酒行业的消费氛围,主要通过酒店、集团团购、烟酒店等渠道销往各地级市场。
2016-2017年白酒行业营业状况单位:亿元
二、中国白酒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003年-2012年被称为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大中型白酒企业迎来一轮高速发展。2012年3月,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会议中提出要严格把控“三公”消费。
2019年11月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白酒企业在项目立项、土地供给、许可证办理、税收、贷款等多方面政策全面放开,有利于白酒产业引入优势资源。另外,为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对市场监管在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和建立诚实诚信体系等方面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使白酒市场进入良性竞争。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酒类酿造总产量达7010万升,比“十三五”末期增长五分之一,预计实现利润和销售收入将分别达到2600亿元和12130亿元。可以看出在国内经济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中国白酒行业呈现出向上增长趋势。
2013-2021年我国白酒行业产量及同比
三、中国白酒行业竞争分析
1、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从不同层次品牌来看,对于中低端白酒的消费群体来说,白酒属于生活必需品,同时他们对价格敏感度较高,追求物美价廉和性价比,因此低端白酒定价只能维持低位,购买者讨价还价空间较大;对于高端白酒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偏重品质与品牌,更在意其社交属性或收藏价值,所以使其对价格敏感度相较于其他购买者不高,产品定价权由企业掌控,消费者一般没有议价能力。
2、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白酒行业供应商主要包括:包装材料和粮食原料供应商,其中包装材料供应商占比较大为40%,而粮食供应商占比接近20%。
包装材料供应商属于白酒行业的下游产业,包装材料属于并非完全不可替代产品且轻工业制造商较多、行业本身竞争激烈,因此包装材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
3、潜在竞争者威胁
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壁垒和当他们进入后带给行业新资源、新活力从而能否改变现有行业格局来决定潜在竞争者威胁的严重程度。
首先,每个潜在进入者都渴望在现有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但就整个白酒行业而言,中国白酒历史和文化悠久,再加上企业生产技术机密导致品牌壁垒较高,一般酒企很难进入。
最后,白酒行业是重税行业,自2001年起,白酒消费税新政出台,加大白酒行业税费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阻断潜在创业竞争者的进入。
15-21年白酒行业市场规模(亿元)
四、细分领域——中国次高端白酒行业趋势
次高端酒价位经过细分后有着两大核心变化——细分、上移。
次高端酒在扩容的同时亦伴随着价位带上升及价位带细分,只有在核心价格带实现放量的酒企更能享受到本轮次高端酒扩容红利。
2020年次高端白酒行业竞争格局(销售额口径)
1、次高端酒价位带正整体上移。
近期作为次高端标杆(次高端酒价格带下限)的剑南春及国窖1573(次高端酒价格带上限)出厂价相继提升,次高端酒价位带正逐步从300-800元上移至350-1000元)随着价格带不断细分,紧抓放量价格带更能享受扩容红利。
能紧抓400元及600元主流价位带的大单品更能紧抓次高端酒扩容红利实现快速放量,从而竞争优势(400元价位带基数大,600元价位带增速快);而处于800-1000元价位带的产品或将难以实现迅速放量,主因这一价位带不仅或面临800元价位带以下产品提价压力,亦将面临千元价位带虹吸效应压力。
另外,区别于前期次高端酒企只需在一个价位带进行放量就能获得迅速发展,能在次高端酒激励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酒企还应具备以下特系列化的产品布局(梯次迎接消费升级)、较高的品牌形象高度(是否布局千元价位带)、拥有独立性的公司治理结构及正确的量价节奏等政策等,而基数较低的次高端酒发展速度或超预期。
次高端产品在高端价格带的布局情况
2、次高端酒通过提价,布局千元价位带以实现“占位”。
由于上半年疫情后及年末时点次高端酒迎来两次提价潮,去年年底的提价潮与年中的提价潮存在着相同点和差异点:
异:在今年次高端酒价位带动态上移的背景下,次高端酒主力大单品提价已不仅为了卡位优势价位带,更是为了下一步的放量(迎接春节旺季,刺激经销商打款)。预计接下来将有更多具有提价实力的酒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进行小幅提价。
2020年次高端产品提价情况
全球机器人减速器被日本厂商统治。谐波减速器龙头为哈默纳科,RV减速器龙头为纳博特斯克,目前在精密机器人减速器市场中,上述两家公司凭借悠久的历史、雄厚的资本实力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70%左右的份额,其与以ABB、发那科、库卡及安川为代表的国际四大机器人厂商的合作历史悠久,在全球
公司持续加码自动变速器齿轮产能,积极拓展国内外头部主机厂客户。2011年开始,公司开始确立齿轮高端化发展方向,由手动变速器齿轮向自动变速器齿轮转型,2015年至今,公司已累计投入11.79亿元提高自动变速器齿轮产能。当前已拓展全球变速箱巨头德国采埃孚以及上汽、东安、山东盛瑞等客户。2018年,公司成为采埃孚
2.1传统汽车产业链下齿轮的自制模式齿轮机构能够实现变速、变距及变向等功能,它是汽车上非常重要的传动机构,在汽车动力系统、传动系统以及转向系统都有广泛的使用。传统汽车动力传导路径可以简单概括为:内燃机输出的动力经由变速器减速、变距传递到传动轴,再由减速器(齿轮机构)传递到车轮。变速箱是齿轮传动在汽车上的重
我国齿轮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齿轮精度等级共分12级,0-3级为标准测量齿轮,4-6级为高精度传动齿轮,7-8级为普通传统齿轮,9-12级为低档齿轮。根据中马传动招股说明书,目前行业内中低档产品占比约90%,高档产品占比约10%,低端产能重复建设,同质化恶性竞争加剧,而应用
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机器换人需求增加。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60岁以上人口占18.7%,较2010年增加5.44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占13.5%,较2010年增加4.63个百分点。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十四五规划”和新基建的助推,产业升级和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工业领域的机
投资评级:投资评级:买入买入((首次首次))深度报告深度报告市场数据市场数据20202020--1111--3030收盘价(元)7.22一年内最低/最高(元)4.75/7.91市盈率-689.7市净率1.50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净资产收益率(%)2.17资产
新能源汽车齿轮行业有望持续高增长。目前传统汽车所需齿轮零件为18个,混合动力汽车需要23个,纯电动汽车则只需要7个,而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的比重在80%以上。虽然纯电动汽车所运用的齿轮数量减少,但新能源汽车齿轮行业有望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的拉动下持续高增长。
燃油车时代主机厂的变速箱及齿轮自制率较高。变速箱是燃油车三大件之一,主机厂为技术保护,通常自制变速箱和齿轮,国内仅上汽、比亚迪、吉利等企业有一定外购比例,双环均进行了配套,整体而言,燃油车时代变速箱及齿轮的供应体系比较封闭,独立第三方供应商市场份额较少。电动化重塑减速器市场格局。电动化时代下多数主机厂从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