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发展到现在种类繁多。按照发酵程度的区别,我国共有六大基本茶,分别为绿茶、白茶、红茶、黑茶、黄茶以及青茶(乌龙茶)。普洱茶作为黑茶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降脂减肥功效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机制普洱茶品牌宣传的保存越久味道越醇香的特点使得其具有了收藏的属性。
普洱茶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毛青的后续加工方式不同使得普洱茶成为“熟茶”或“生茶”:经过堆闷加快发酵(渥堆)的成为“熟茶”,而不经过堆闷发酵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转熟则叫“生茶”,至少需要5-8年。早前由于熟茶在原料口感和发酵技术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许多消费者忽略了熟茶的价值,随着普洱茶消费市场的崛起,工艺的进步、原料品质的提升、消费需求的增加,都正在推动熟茶的价值回归。
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可清胃生津、消食化痰、解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降低血脂胆固醇。普洱茶本身含有脂肪分解的脂肪酶,这种脂肪酶对于脂肪的分解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很多正在减肚子的人们可以起到脂肪的消化和消耗作用,而且,普洱茶还可以养颜护胃。
普洱茶产业链
由于普洱茶的投资特性以及大量资本进入普洱茶行业,使得国内普洱茶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普洱茶位列国内茶叶品牌价值第二位,仅次于西湖龙井。但是目前的普洱茶产业缺乏的正是规范的企业集合,主要体现在茶企盲目扩张和假冒产品严重,随着市场政府政策对我国普洱茶整体行业发展监管,产业有望良性发展。
普洱茶行业市场现状
就我国普洱茶产量变动而言,2020年整体出口和国内茶叶需求增长,普洱茶产量持续增长至16.2万吨,2021年国内茶叶行业遇冷,出口量同步下降,普洱茶产量小幅度下降至16.1万吨。
随着电商物流发展和直播电商兴起,低成本而相对较高的宣传效果带动我国普洱茶销售逐步趋向线上模式,数据显示。2016-2021年我国线上普洱茶市场规模占比提升,截至2021年已达11.9%左右,预计随着普洱茶竞争持续激烈,线上渠道占比将在未来几年间持续提高。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普洱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分析:
我国普洱茶出口市场的全球覆盖面较广,包括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金额较高。受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用药水平制约,我国普洱茶出口量2015-2021年期间基本稳定在2000-3500余吨左右,2021年普洱茶下半年景气度下降,出口量下降至2174.7吨。
普洱茶行业竞争格局
2021年云南省全省主要茶企业699家,其中大型12家,中型283家,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86家。虽然目前普洱茶行业里企业和品牌众多,但真正为市场所认可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包括大益、七彩云南在内的一些企业,加之老树茶价格昂贵且稀少,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业盗版丛生,就整体市场集中度而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集中度有所提升,线上略低的原因是线上渗透率较低,中小企业凭借低价部分份额。
普洱茶行业前景
由于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和“贮藏升值”的特性,普洱茶或因消费者喜爱而被收存,或被投资者作为保值增值产品进行投资。尤其产量少、品质好、价格高的“古树茶”曾一度被疯狂追捧,价格一路飙升。
随着市场发展,因普洱茶“越陈越香”催生出来的庞大投资市场实际需要消费市场为支撑。随着市场理性回归,再加上大益等一些大品牌的价值引导,高端普洱茶市场开始回落,普洱茶消费市场也趋于稳定,就消费领域用户而言,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而消费人群较广。
茶叶金融是集茶叶电商消费、现货交易、收藏、投资于一体的互联网产业金融。普洱茶金融化意味着更多资金流入、更加灵活的交易方式、更加纷繁的市场,将其作为金融衍生品,将传统茶产业推向了金融市场,很多人在这场产业升级中看到了机遇。
想要了解更多普洱茶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普洱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