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路边烟酒店这一行业你*会发现,但凡是屹立不倒的,老板或者“有关系、有路子”,或者“有胆子、有气魄”,如果两样不占一样,那基本也*维持温饱水平,久而久之离“关门大吉”也*不远了。
路边烟酒店,大多处于市中心繁华主干道两侧,有些紧挨着银行、牙科、药店,都是一顶一的“收益大户”,租金之高自然不用过多赘述。
另一个特点是“装修豪华”,从外观来看,落地窗户“一落到底”,内部多采用用料考究的红木橱柜,还有一些店面直接在店内放置价格不菲的红木茶台,彰显尊贵、大气。
存货方面*更不用说了,比起普通的快消行业,烟、酒的存货成本是*高的,一箱茅台的价格*近万元、一条高档烟的价格一两千元,随便一个橱柜的摆设存货*价值几十万。
地处繁华地段租金高、设施考究装修贵、存货占用资金成本大,*是这样一个“高、贵、大”的行业,按说客流如织才能覆盖成本、实现盈利。
但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很少看到这类路边烟酒店有客人光顾,店内一般只有一名售卖员留守,偶尔过去买一盒两盒的烟,售货员还爱搭不理的。
看似生意不好的烟酒专卖店,凭什么常年屹立不倒呢?难道真的是因为烟酒利率大到了令人“眼红”的地步?真的是“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其实并非如此,正规烟、酒商品零售和批发的利润率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有些常见烟酒的利润率甚*比普通快消品的利润率还要低,低到可能只能覆盖压货的资金成本:
一:烟、酒利润率
我*吸烟人数超过3亿人,从市场规模来看,潜在客户众多,而且是“刚需”,因此对于烟酒专卖店来说,并不缺购买者。
但其实烟草零售的利润率是很低的,这一点我作为银行信贷经理曾接触过不少大大小小超市的老板,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
一般来说,烟草零售的利润率只有10%左右,越是价格便宜的品种、越是常见品种,其利润率越低,比如10块以下的香烟,一盒的利润不过才1块钱甚*几毛钱;而一些高档香烟,利润率相对*高,一般在15%左右,但这部分品种的香烟比起价格低廉的香烟,销量是很低的,受众狭窄。
相*于香烟,白酒零售的利润率相对来说要高得多,综合利润率能达到40%-60%,当然,对于常见酒类而言,远远达不到这一利润率,比如各省的招牌白酒品牌,这类白酒无论是在自产地还是外地市场,价格都是透明的,再加上电商平台的存在,该类畅销白酒的利润率通常只有20%左右。
但是,对于一些冷门白酒品牌来说,利润率高到超乎想象,尤其是一些“贴牌酒”,利润率达到*都是有可能的。
相*于白酒,红酒的利润率咱*不表了,有时候卖一瓶赚三瓶都是有可能的,毕竟懂红酒的比懂白酒的少多了。
酒类利润比香烟高,而有重要的一点是酒类是有返利的,比如年底完成年初酒厂的销售额或存货额,那么年底能获得几十箱几百箱不等的“返利”,这对于酒类经销商来说是利润的重要补充。
当然,即便烟酒店的酒类利润再高,一是鉴于绝大部分消费者都有固定的品牌选择,不会选择“杂牌”、“稀有品牌”,往往只选择价格透明的畅销品牌;二是很*到有消费者买一两瓶酒也到这种烟酒店消费,一般都在大超市或者路边小店购买。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限制了路边烟酒店的营收。
那么路边烟酒专卖店凭啥屹立不倒呢?其中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商业机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返利”上文已经提到过,*不赘述了,但凡是“返利”,成本都是0,卖再低的价格也有得赚;*于“陈列费”,赚的不是客人的,而是酒类商家的,或者说是酒厂的。
其二:经销费
我们所看到的烟酒专卖店,其实设在路边的只是“表面”罢了,这只是为数*的零售、批发,*也卖不了几盒、几箱。
其实,这些烟酒专卖店大多还有“仓库”,往往是一种酒类或几种酒类的区域代理商,比起零售、批发,他们的大客户是其他的小经销商、商户、超市,与其说是C2C模式,还不如说是B2B模式,赚的不是个人客户的钱,而是下面经销商、商超的钱而已。
其三:老板有路子、有关系
这一方面*不过多赘述了,想必大家都懂。但凡是对零售看不上眼的老板,其背后必然是有销量上的路子和途径的。
比如,有些烟酒专卖店的老板,其实烟酒专卖店并非其主业,不少老板都是把它作为副业,其本身在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任职,逢年过节,各公司、企业少不了给职工发福利、年货,或者不少酒类都是大企业大公司的招待酒,货源渠道单一。
这正是“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原因所在。
其四:有“胆识”
有“胆识”也是行业秘密之一,不过这个秘密有点过于“灰暗”,难以拿到台面上。
有些烟酒专卖店,不能说货品全是假的吧,*少不能说全是真的,存在“真假难辨、真假混卖”的情况,而假货的进货价格能低到你难以想象。
见什么人卖什么货,如果你不了解这一行业,没有辨别真假的能力,那很有可能*被“忽悠”甚*“杀熟”了。
其五:出售的同时,兼营回收业务
一些烟酒专卖店,在出售商品的同时,也兼营回收业务。
别小瞧这“回收业务”,比起正常渠道的进货价,回收来的烟酒成本要低得多,利润空间也要更大一些。
当然,监管部门不允许香烟回收,这其实是在打擦边球。
写在*后: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行业秘密的,客流如织不一定真赚钱,门可罗雀也不一定不赚钱,路边烟酒专卖店虽然零售很少,但人家压根*把零售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上,只要在批发、陈列、货源、“大零售”等其他方面“有路子”*行,这并不耽误赚得盆满钵满。
年轻*是试错的资本,不管是互联网自媒体也好,还是其他的一些新兴产业,只要还没有被市场**说明风还没有来,一旦风来了,必定是先吃螃蟹的人先飞起来,所以要顶住一切的压力坚持。
第五名:性玩具市场
这是一个集神秘、隐讳、诱惑于一身的行业。多年来,它给人的*印象,是街头巷尾“成人用品”、“两性保健”字样的招牌。逼仄狭窄的店面、性感裸露的海报、深夜街角的红灯,都给这个行业打下了“见不得光”的烙印。
“人需要性工具,*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平常。”
2003年8月28日,*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发布《*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仿真式性辅助器具不作为医疗器具管理的通知》。*家对中*的性用品放松管理,不再是特殊商品,无需前置审批。
政策改变了行业生态。2012年,中*约有500个性用品工厂,超过20万家情趣用品商店。
截*目前,中*的情趣用品市场总额在千亿左右,性学家李银河估算,全世界70%的性玩具产自中*。
暴利分析:
成本低廉是暴利的主要原因。
情趣商店里看上去诱惑十足的性感内衣,用的是*粗糙的布料,一组售价为500多元的护士、教师、女警COSPLAY三件套,进价不足100元。有近500%的利润。
一盒避孕套,进价大约2元钱,在情趣商店挂上新功能、新品牌的字样,却可以卖到几十元甚*上百元。而一些所谓的神油、喷雾、消炎药水……一经性用品店转手,价格立即飙升10倍以上。
暴利的另一个原因:买家往往羞于砍价。
在门店,消费者*议价的习惯,进来的时候本*慌慌张张,问了价,付了钱,转身*走。很*人会讨价还价。
第四名:美容护理
买菜时可能会为了一两块钱计*的女性,为了让自己更美,却是花钱毫不手软,尤其近年化妆护理、瘦身美容等观念不断通过大众媒体的猛烈宣传攻势,几乎激起了每个女人爱美的天性,也因此拉动了女性美容产业的兴起。女人的“美丽产业”大有赚钱机会。
中*目前美容行业市场每年约3000亿元,美容经济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高额利润、庞大市场每年有难以计数的美容新产品、高科技护理仪器、高科技瘦身设备问世。
《中*美容经济年度报告》指出:中*“美容经济”正在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信、旅游之后的中*居民“第五大消费热点”。
全*美容业*业人员总数约为1120万人,全*城镇美容机构总数约为154.2万家,年产值1680亿元;占全**内生产总值比重1.8%。
“玫瑰花蕾3元钱一包,美容床单1.5元一条,美容内裤0.4元一条,牛奶浴盐2元一袋,薄荷足盐4元一包……”美容业的毛利高达90%。
第三名:眼镜市场
中*是全世界婴幼儿品牌*多的一个市场,可以说百花齐放,也可以说竞争混乱。
中*目前0*6岁的婴幼儿数量为1.08亿,市场的远景容量5000亿元。“以尿不湿产品为例,不满周岁的宝宝平均每天使用5片尿不湿,每片售价2-5元,一个月*需要300-600元。”
中*婴童行业协会副会长裴非算了一笔账:新生宝宝每个月起码消费2000元以上,除了生活必需品,还有医疗、摄影、照管的费用。这个一年5000亿的蛋糕是中*母婴用品*产业发展的天然动力。
婴儿用品行业的产品分两大块,一是人气商品区(包括纸尿裤、湿巾、食品);二是利润商品区(包括玩具、特色安全用品、日用品、洗护用品).
人气商品区中的纸品是零利润,食品是5%的利润率;利润商品区中,玩具6折、外出服、3.8折、日用品6-6.5折,*个别7折,洗护用品7折左右、特别产品4折左右、平均进货折扣是4.94折,等于零售价100元的商品,进货价格是49.4元。商家纯利润在40%。
*名:XXXX
有时候几天不赚...
有时候,赚*够吃三年...
有时候,干一票*得跑...
他*是……
开个小玩笑,行行出状元,只要踏实下心来,哪一行都会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