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我国可谓是历史悠久了,品茶这件事随着近年来茶文化的盛行也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里。随着茶文化的复兴,茶文化中独有的一些茶道术语也开始在大众面前了,对于茶道新手来说茶道术语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整茶道入门必知的25个茶术语,让你在以后的品茶过程中能有所了解。
中性术语
茶性
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茶质
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形容。
香气
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苦、涩
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收敛性
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水味
茶汤滋味很淡薄,喝茶已经喝到水的甘甜味而非茶本身的甘甜,叫做水味。基本上水味出现在喝茶最后的阶段是正常的。
褒义术语
回甘
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生津
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唾液不断的涌出。
层次感
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喉韵
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饱满
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果酸味
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陈韵
香气内敛
香气不张扬,其香在水,用心则有,不用心则无。
入口即化
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特别是陈年好茶,人们说“入口即化,喝了没喝”“,是品老茶时人们对茶汤水性最高境界的赞叹语。
爽朗
经岁月的陈化,仓储优良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齿有清晰感。
舌底鸣泉
生津的最高境界,重点在“鸣”字,接连不断之意。
药香
陈年老茶的共同特征,药香浓郁通常是对老茶香气的一种赞扬方式。
贬义术语
酸味
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青味
锁喉
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微觉不安、烦躁等。
茶水分离
茶汤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气。
特殊术语
烟熏味
茶叶加工中产生的烟熏气味。并非指不好的气味,判断好坏由茶而异。大部分情况下茶不应该有烟熏味。少部分如武夷正山小种,湖南沩山毛尖等特殊品种在加工中会有烟熏的工艺,形成相应的品质。
茶气
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水性
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七方面,多用来判断普洱茶或老白茶的品质。其中滑、化、活、砂、厚是正面特色,而薄和利则是负面性特征,其是能影响品茗情境的。
希望通过以上的专业茶道术语解释,能让您对于茶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让你在品茶的时候品出感觉,品出意境~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包含了解茶文化、了解和运用茶具、基础手式、备器、洁具等。
1、了解茶文化
茶道指的是泡茶标准,为充分发挥各种茶的优势,抑止存在的不足,礼序中应遵照“和俭敬美”基础要旨,我国六大类茶叶的种类数以千计,都能以相对的茶道礼序来主要表现。
2、了解和运用茶具
要学习和应用茶道,最先还要掌握清楚各种茶具以及功能,茶道全过程实践性很强,初学时不妨时何不亲自应用茶具泡茶,来领略到茶道快乐。
3、基础手式
学习培训泡茶时,手式对于泡茶的实际效果也会产生影响,传统式茶道的礼序过程有很多,不一样的地区、不同派系会有差别,而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简约。
4、备器
学习茶道,一定要了解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传统式的泡茶专用工具分别有:茶壶、茶杯、茶匙、茶则、茶盏、公道杯、茶托、茶巾、盖碗、茶漏、茶盘、煮水器、茶针、茶荷、茶夹这等等。
5、洁具
煮水器加水煮开沸煮,然后注入各茶具中烫洗,这一步骤称之为清洗器皿,即清理茶具、温润器皿的意思。
1、精醇手艺,净鲜好茶。
2、举杯齐眉,五十年的敬业。
3、品茶高手五十年的选择。
4、杯外岁月长,杯里美茗扬。
5、一品金骏眉,一叶五十载。
6、骏行千里,茶道自然。
7、一叶半世纪,一壶蕴骏德。
8、五十年的沉淀,金骏眉的沉香。
9、茶香半世纪,一品金骏眉。
10、相识梁俊德,香知金骏眉。
11、制茶五十载,德馨茶更香。
12、骏德五十载,骏眉五洲香。
13、茶香五十载,一品金骏眉。
14、骏眉一杯尝,德厚五十载。
15、天下茗骏,百年弘德。
茶道入门知识
茶道入门知识1茶道礼序
中国六大类茶叶的品种数以百计、千计,都能以相应的茶道礼序来表现。
用途和用意
每种茶具在茶道中都具有不同的用途和用意,需要认真学习。
手法
手势对于泡茶的效果也会产生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之间的手势都略有差异。
准备茶具
准备和摆放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
清洗
主要是清洗茶具、温润器皿。
泡茶步骤
泡茶的`步骤分为置茶、润泡、正泡、分杯、品茶。
茶道入门知识2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
1、选茶
茶叶的品质特征表现在外形和内质两方面。
A.外形:条索、色泽、整碎度、净度。
B.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2、择水
(1)水于茶的重要性
明代张源《茶录》:“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
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2)水的种类
古代:天水、地水,天水优于地水。
天水:雪水、雨水,雪水优于雨水。
地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山水即泉水,应取清、冽、甘、轻、洁、寒、活者烹茶。
江水即地表水,宜“取去人远者”。
井水即地下水,古人云:“脉暗而性滞,味咸而色浊,有妨茗气”。
(3)现代择水
自来水:
①水缸养水:自来水放入陶瓷缸内,放置一昼夜,让氯气挥发殆尽,再煮水泡茶。
②自来水龙头出口处接上离子交换净水器,使自来水通过树脂层,将氯气及钙、镁等矿物质离子除去,成为去离子水,然后用于泡茶。
桶装水:
纯净水,最能反映茶的真实面貌;矿泉水,需要寻找与之匹配的茶品。
(4)煮水技巧:一沸、二沸、三沸
煮水:水要急火猛烧,待水煮到纯熟即可,切勿文火慢煮,久沸再用。
3、备器
茶具的选择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要看场合,东西的多少和档次都依据场合确定,一般说来,休闲品茗所用茶具简要随意,待客茶具选用可鉴赏或档次较高的。二要看人数,人数小,器皿容量要小,人数多,器皿容量稍大。三要看茶叶,所泡茶叶不同,鉴赏重点不一。如品杯,乌龙茶品杯宜小,普洱品杯宜大;材质,绿茶宜玻璃,普洱宜紫砂等等。
茶具是为泡茶服务的,首先讲究实用、便利,其次才追求美观。
4、雅室
明代徐渭《徐文长秘集》:“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
①音乐:宜中国传统器乐,如古琴、古筝、箫、笛等。也适当用现代东方音乐、西方轻音乐或大自然之声。总之,选择氛围轻松、情趣高雅的曲子较为适宜。
②服饰:泡茶与品茶人服饰以中式传统服饰为宜。
③插花:宋代将焚香、挂画、插花、点茶合称为“生活四艺”。
插花的艺术品质是“清”、“远”,追求恬适简约、超凡脱俗的纯真之情。茶花的插作手法以单纯、简约和朴实为主。尚单数叶。
④熏香:浓香的茶需要焚较重的香品;幽香的茶,焚较淡的香品。
⑤茶挂:有了插花,就以不挂花轴为好,茶挂多以书法字轴为主,挂单副为时尚,悬挂位置以正位为原则。
5、冲泡
冲泡程序:备器、煮水、备茶、温壶、置茶、冲泡、奉茶、收具。
6、品尝
一观色、二闻香、三品味(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三看:外形、色泽、叶底
三闻:干茶、出汤、杯底
三品:火工、滋味、韵味
三回味:口腔、舌本、喉底
茶道入门知识3茶道基本知识
茶道活动较为静态,如经过气息调养练习,比如太极拳、太极推手、调息入静等,再来学习茶道会比较轻松自然,韵律、姿势易于接受和调整。
第一课认识中国茶
茶对人体健康有益,每日饮用3杯,既可帮助消化,亦可排清体内过多油脂,茶道所指泡茶规范,是为发挥各自茶性优点,抑制不足之处,礼序之中遵循“和俭敬美”基本要义,而中国茶叶六大类数以百计、千计品种规格,均可以相应茶道礼序来表现。
第二课认识与应用泡茶工具
近代的茶具制作完备,既有创意又符合传统。要学习茶道,首先就要了解各种茶具及其功能。茶道过程实践性很强,初学者可亲身使用茶具泡茶,体验各种情趣和奥妙所在。
第三课基本手势
传统茶道礼序过程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会有区别,而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简约。老师会逐一演示泡茶基本手势及过程。由于能直接参与冲泡过程,初学者更能领略茶道乐趣。
煮水器
专为煮水而设
1、水注:盛茶作烹煮
2、茗炉:烹茶
备茶器:包括储存茶叶及置茶器具
3、茶罐:储存茶叶
4、茶则:取茶并可量度分量
5、茶匙:将茶叶扫放入茶壶内
泡茶器:泡茶过程中的主要器皿
6、泥壶:盛载初次冲泡茶汤,容量须符合饮用人数
7、茶盏:盛载正泡茶汤,容量以4人为限
盛茶器:完整盛茶器,能增添品茗气氛,是待客高尚礼节
8、公道壶:盛载剩余茶水,令茶汤更加均匀,不至浸泡过久而苦涩
9、茶杯及茶托:前者用来饮茶汤,后者则用来垫托茶杯
洗涤器:清洗茶具用品
10、水盂:储放废茶叶
11、涤方:俗称“茶巾”,用来揩抹泡茶时溅溢茶水
备器及涤器
在煮水器中煮滚一壶热水。然后注入盖杯中,再将盖杯水注入公道壶、茶杯内,最后再倒进茶海,这步骤称为温润器皿,即清洗器皿意思。
置茶
将茶叶倒在茶则上,再利用茶匙逐少将茶叶放入盖杯内。
盖杯
学员应以右手中指、无名指及尾指指头,放在盖杯前面杯边上,大拇指指头则放在盖杯后面杯边上,而食指指头则轻按杯盖,这样就不会被烫伤。
茶壶
以拇指、中指、无名指及尾指指头钳着壶杯,再以食指指头轻按茶壶顶部,就是正确拿壶方法。
正泡
将沸水注入盖杯内,然后盖上杯盖,待数分钟。
倒茶入公道壶
将盖杯内茶汤注入茶海,再将公道壶茶汤注入茶海,这第一泡茶成为“温润泡”,不作饮用。
分杯
重新在盖杯中注入沸水,再将盖杯茶汤注入公道壶,然后以顺时针方向将茶平均倒入各个茶杯内。
奉茶及品茶
完成以上五步骤后,便可开始品茶。品茶要先观颜色,再闻茶香,然后才细细品尝
茶道宗旨:体现“禅”神,追求“空寂”境界
中日本茶道世代相传,数百年长盛不衰。而茶道连同能乐、俳句、水墨画、庭园艺术等,又无不受到禅文化的渗润,并形成“空寂”与“闲寂”的美学思想,今天仍支配着日本人的文化生活。在日本,茶道组织遍及全国,研习茶道的人据说有四五百万人之多,其中90%以上都是女性。有位日本友人对我说,在京都,你不应问女性"您是否学习茶道”,而应问“您学习的是哪家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