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复苏态势明显,发展动能集聚

经济日报消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序推进,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经济增长实现了由负转正,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工业生产明显回升,能源生产加快恢复,新兴服务业逆势增长,整体经济稳步复苏态势明显。

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多行业现回升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

上半年,我国GDP为4566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53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172759亿元,下降1.9%;第三产业增加值257802亿元,下降1.6%。

一、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增速由负转正

二季度,我国GDP为2501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3.2%,一季度为下降6.8%,经济增速实现由负转正,经济整体呈现快速回升态势。

二、各行业均呈现回升,部分行业正增长

二季度,除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深外,其他行业增加值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4%、4.1%、7.8%、7.2%、4.1%和15.7%,均高于GDP增速,合计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金融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1%、6.6%和14.5%,合计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

三、投资拉动作用增强,消费出现回升

随着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扭转了一季度向下拉动的态势。

消费市场稳步回升。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向下拉动GDP2.9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向下拉动GDP2.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

稳外贸政策加快落地,措施效果逐步显现。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向下拉动GDP0.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扭转了一季度向下拉动的态势。

四、新动能强劲支撑,经济活跃度持续提升

夏粮产量创下新高,生猪生产逐步恢复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李锁强

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狠抓粮食生产,积极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农业生产总体稳中向好。

一、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

据对夏粮主产区实割实测抽样调查和对非主产区的重点调查推算,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856亿斤,比去年增加24.2亿斤,增长0.9%,创历史新高。其中,小麦产量2634亿斤,增长0.6%。

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夏粮播种面积稳中略减。今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3亿亩,比去年下降0.7%;其中小麦3.41亿亩,比上年下降1.2%。全国夏粮每亩产量363.8公斤,比去年增长1.6%,其中小麦每亩产量386.5公斤,比上年增长1.8%。单产提高成为增产的主要因素,支撑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二、生猪生产逐步恢复,家禽生产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3489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0.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8.7个百分点;禽蛋和牛奶产量增加。

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25103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19.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4个百分点;猪肉产量1998万吨,下降19.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0个百分点。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33996万头,比一季度末环比增长5.8%,已连续3个季度环比增长。但生猪存栏仍比上年二季度末减少765万头,同比下降2.2%。

上半年,全国家禽出栏65.88亿只,比上年同期增长6.5%,增幅比一季度扩大5.8个百分点;禽肉产量1016万吨,增长6.8%;禽蛋产量1623万吨,增长7.1%。

三、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上涨,涨幅比一季度大幅回落

二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1.1%,涨幅比一季度回落17.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二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呈现“二升二降”特点,其中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上涨50.3%,涨幅比一季度回落38.3个百分点;农业产品略涨0.5%,林业和渔业产品分别下降2.7%和3.5%。

分品种看,谷物生产者价格上涨3.6%,其中小麦和稻谷分别上涨1.8%和1.2%,玉米上涨4.8%,大豆上涨9.6%;蔬菜和水果生产者价格分别下降3.2%和10.0%;生猪生产者价格上涨89.3%,活牛上涨12.6%,活羊上涨10.2%;活家禽生产者价格下降10.5%,禽蛋下降14.1%。

工业生产明显回升,重点行业持续发力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张卫华

上半年,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复工复产深入推进,工业经济明显恢复向好。

一、工业生产回升势头明显

二季度开工复产情况大幅好转。截至6月中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基本全面开工,其中有68.4%的企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八成以上,较4月上旬上升17.2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由降转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逐步收窄,1月份至6月份,工业生产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1个百分点。

二季度,制造业恢复最为明显,扭转了一季度大幅下降10.2%的趋势,增速已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二、装备制造业加速回升,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品持续发力

二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而一季度为下降14.0%,为回升幅度最大的行业板块,且增速高于上年同期4.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行业6月份生产加快至13.4%,创近两年新高;电子行业增速升至12.6%。

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新动能持续发力。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而一季度为下降3.8%,为增速最高的行业板块,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新兴产品继续高速增长。6月份,3D打印设备、集成电路圆片、智能手表同比增长1至5倍。

三、原材料行业由降转升,消费品行业逐步恢复

二季度,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而一季度为下降6.6%。消费品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降幅较一季度大幅收窄8.2个百分点。

四、出口形势有所好转,医药电子行业出口加速

上半年,工业出口降幅不断收窄,二季度实现了增长,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0.8%,而一季度为下降10.3%。

二季度,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2.3%,增速较一季度大幅加快。电子行业出口增速升至14.5%,较一季度的下降5.8%明显好转,有力拉动了工业出口增速转正。

五、产能利用率明显回升

二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4%,较一季度回升7.1个百分点;三大门类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1%、74.8%、70.6%,较一季度回升2.8个至7.6个百分点。上半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1.1%,较一季度有所回升,但总体仍处低位。

六、企业效益状况逐步改善

5月份,在成本压力缓解、价格变动等有利因素作用下,工业企业利润实现今年首次正增长,同比增长6.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2%,为今年首次同比提高。其中,石油加工、电力行业利润分别增长8.9%、10.9%,化工、钢铁行业利润明显改善,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前5个月,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呈逐月好转趋势,累计利润降幅逐月收窄。

能源供应保障有力,清洁能源比重提高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刘文华

上半年,我国能源生产加快恢复,进口快速增长,供应保持充足;清洁能源比重稳步提高,能源需求逐步回暖,能源消费降幅明显收窄。

一、能源生产增长加快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增长加快。其中,原煤产量同比增长0.6%,增速由负转正,一季度为下降0.5%。

原油生产稳定增长。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放缓0.7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增长0.6%,增速由负转正,一季度为下降4.6%。

天然气生产高速增长。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非常规天然气增长16.0%,拉动天然气产量增长5.1个百分点。

电力生产降幅收窄。发电量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4个百分点。分品种看,火电、水电分别下降1.6%、7.3%,收窄6.6个、2.2个百分点;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均快速增长,分别增长7.2%、6.8%、9.1%,其中核电、风电加快6.0个、1.1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回落1.8个百分点。

二、能源进口快速增长

上半年,煤炭进口高速增长,进口1.7亿吨,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5.7个百分点;原油快速增长,进口2.7亿吨,增长9.9%,比上年同期加快1.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4.9个百分点;天然气较快增长,进口4835.9万立方米,增长3.3%,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

三、清洁能源比重提高

上半年,清洁电力生产比重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次电力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27.6%,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初步核算,天然气、一次电力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

四、能源消费降幅明显收窄

上半年,工业、投资、消费等均呈回升态势,加之居民生活用能稳步增长,能源消费降幅明显收窄。占全社会能源消费六成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同比下降0.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9个百分点。其中,电力、钢铁、化工、石化、建材、有色6个主要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增长0.8%,增速由负转正;其他行业能源消费下降6.0%,收窄3.8个百分点。

上半年,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9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上升1.4%,升幅比一季度回落2.6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步复苏,新动能彰显潜力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杜希双

二季度,服务业稳步复苏,新动能彰显优势和潜力,企业发展预期持续改善。

一、出低谷,服务业逐步回升

服务业稳步复苏。初步核算,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257802亿元,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5%,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8.7个百分点。二季度服务业增加值135122亿元,由一季度同比下降5.2%转为同比增长1.9%。

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回暖。6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3%,增速继5月份由降转升后继续上升1.3个百分点。

服务业投资降幅收窄。上半年,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2.5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减少。1月份至5月份,我国服务出口7592.6亿元,同比下降2.3%,服务贸易逆差同比减少2851.5亿元;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继续提高,进出口总额8095.5亿元,同比增长8.7%,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3.3%,比上年同期提升9.3个百分点。

二、育新机,新动能展现潜力

新兴服务业逆势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今年各月生产指数均实现正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7.9%。1月份至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增速比1月份至4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今年前5个月,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同比增长12.0%。

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3%,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1月份至5月份,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610.8亿GB,同比增长35.2%。

上半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7.2%,增速高出全部服务业投资8.2个百分点。1月份至5月份,我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1月份至5月份,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7%和4.0%,均比1月份至4月份上升2.3个百分点。

三、向未来,企业信心保持稳定

服务业预期不断改善。6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高于上月1.1个百分点,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临界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处于59.0%及以上。6月份,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达到59.0%,企业信心继续增强。自3月份起,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4个月回升。

投资降幅明显收窄、消费方式创新发展、就业形势逐步改善、物价涨幅趋势回落、收入名义增速回升……总体看,上半年我国经济逐步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下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贯通起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投资降幅明显收窄,回升态势充分显现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彭永涛

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稳投资各项工作,投资降幅明显收窄,回升态势进一步显现。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降幅持续收窄;民生保障、高技术等领域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投资到位资金等回升较快。

一、投资降幅逐月收窄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降幅比1月份至5月份、1月份至4月份、一季度和1月份至2月份分别收窄3.2、7.2、13.0和21.4个百分点,呈逐月收窄态势。

二、民生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18.2%,增速比1月份至5月份加快4.4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为下降0.5%。

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5.3%,增速比1月份至5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增长5.5%,增速比1月份至5月份加快3.7个百分点。

三、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3%,增速比1月份至5月份加快4.4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比1月份至5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7.2%,增速比1月份至5月份加快6.7个百分点。

四、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制造业等三大领域投资继续改善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7%,降幅比1月份至5月份收窄3.6个百分点。部分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实现正增长,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6%,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0.8%,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9.2%,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0.4%。

房地产开发投资由降转升,上半年同比增长1.9%,而1月份至5月份为下降0.3%。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1.7%,降幅比1月份至5月份收窄3.1个百分点。

五、民间投资稳步恢复

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下降7.3%,降幅比1月份至5月份收窄2.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降幅比1月份至5月份收窄3.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

六、投资先行指标明显向好

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同比增长13.5%,增速比1月份至5月份加快5.6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新高;投资到位资金也由下降转为持平,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速高达23.0%。投资先行指标的明显改善,预示着投资将有望继续保持回升的势头。

消费方式创新发展,市场销售持续回升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蔺涛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月份以来,市场主体加快复商复市步伐,居民外出消费有序增加,市场活力逐步提升,市场销售持续改善;消费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型消费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消费品市场持续好转,回升态势逐渐巩固

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8%,降幅比5月份收窄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改善。扣除汽车类商品,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降幅比5月份收窄2.5个百分点。

二、城乡市场同步改善,乡村市场好于城镇市场

上半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9345亿元,同比下降11.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911亿元,下降10.9%。从月度数据看,自3月份以来,城乡市场均实现连续4个月回升。6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0%和1.2%,降幅分别比5月份收窄0.8个和2个百分点,城乡市场规模均已接近上年同月水平。

三、线上消费持续增长,实体店零售加快好转

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3%,增速比1月份至5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5.2%,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

上半年,在限额以上单位有店铺零售中,各类业态商品零售均比一季度有所改善。

四、商品零售恢复较快,餐饮和住宿行业持续改善

上半年,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8.7%,其中,二季度商品零售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4.1个百分点,月度商品零售连续4个月好转。

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下降32.8%,其中,二季度餐饮收入比一季度收窄23个百分点,餐饮收入连续3个月好转。从客房收入看,上半年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客房收入降幅比一季度收窄超过7个百分点。

五、商品供给稳定充足,市场活力稳步提升

上半年,消费品工业生产中食品制造业增加值接近上年同期水平,降幅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低0.8个百分点;医药、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

市场活跃度持续回升。6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零售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4个月在荣枯线以上,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3个月在荣枯线以上。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面临多年少有的较大压力。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稳步推进,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就业出现改善势头。但随着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当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要加大政策实施力度,稳定重点群体就业。

一、综合多项指标看,就业形势逐步改善

二季度,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就业形势逐步改善。各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6.0%、5.9%、5.7%,呈逐步回落,其中6月份失业率较2月份的顶峰下降0.5个百分点。前期因疫情影响退出的劳动力陆续返回,绝大多数已重新寻找并找到工作。6月份,城镇劳动参与率较2月份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比1月份高约0.6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水平接近。6月份,城镇就业总量较2月份增长超过19%,就业人数已超过1月份,且多数行业达到疫情前水平;城镇就业人员中在职未上班比重从2月份的近50%降至1%以下,已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二、当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稳就业任务十分艰巨

三、加大政策实施力度,稳定重点群体就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作为“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去抓,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就业政策。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就业政策实施力度,抓实抓细落实,促进就业形势不断改善。一是援企稳岗稳就业,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合理下调企业税费和社保负担,扩大减免房租、水电、宽带等费用的企业受益范围。二是细化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政策,继续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保障好农民工在就业地公平享受就业服务,做好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三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加大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力度,落实好各项扩大基层就业规模政策。

物价涨幅趋势回落,生产资料低位运行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主要负责人王有捐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保供稳价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回升,供求关系总体稳定,CPI结构性上涨,涨幅趋势回落,PPI低位运行,保持下降走势。

一、消费领域价格结构性上涨,食品价格上涨较多

CPI涨幅呈回落态势。上半年,CPI比去年同期上涨3.8%。分月看,CPI涨幅呈现前高后低走势。3月份开始,CPI环比连续4个月下降,同比涨幅也由3月份的4.3%回落到6月份的2.5%,重回“2时代”。

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涨幅较大。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16.2%,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1.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3.27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的八成多。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04.3%,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96.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52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的六成多。

核心CPI基本稳定。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

PPI保持下降走势。上半年,全国PPI由去年同期上涨0.3%转为下降1.9%,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3个百分点。分月看,1月份,P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0.1%;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月份起,PPI环比和同比转降,环比降幅从0.5%扩大至4月份的1.3%,同比降幅从0.4%扩大至4月份的3.1%。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复工复产进度加快,需求有所改善,5月份PPI环比降幅收窄,但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同比降幅扩大至3.7%;6月份,PPI环比止降转涨,上涨0.4%,同比降幅收窄至3.0%。

其他行业价格总体平稳。疫情防控期间部分产品供应偏紧,农副食品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价格分别上涨6.3%和0.8%。

收入名义增速回升,消费水平逐渐恢复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方晓丹

上半年,在一系列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的政策措施作用下,全国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回升,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恢复,特别是居民基本生活支出保持了稳定增长。

一、居民收入增速有所回升,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4%,名义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实际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2个百分点,实际收入降幅小于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二、工资收入小幅增长,稳就业等政策为居民增收奠定基础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010元,增长2.5%,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拉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个百分点。一系列稳就业保民生政策落地见效,就业形势整体在逐步好转,对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稳定增加起到积极作用。

三、转移净收入加快增长,低收入困难群体生活得到重点保障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938元,增长8.2%,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加快1.4个百分点,拉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加快增长对于在疫情冲击下有效保障基本民生,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四、经营净收入降幅收窄,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实现由降转升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2个百分点。同时,生猪、牛羊等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牧业经营净收入增长带动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由一季度的下降1.1%转为增长1.8%。

五、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恢复,食品烟酒等基本生活支出稳定增长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降幅明显收窄,名义降幅和实际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2.3个和3.2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增长5.0%,比一季度加快2.9个百分点。居民部分生活消费支出增速由负转正,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通信支出增长3.0%,一季度为下降2.9%。

六、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居民消费回补,线上消费、健康消费势头强劲

上半年,全国居民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次数普遍增多,人均邮费支出增长10.8%。全国居民人均购买医用酒精、口罩等医疗卫生器具支出增长3.3倍,人均购买洗涤及卫生用品支出增长19.9%,人均购买健身器材支出增长13.7%。

THE END
1.龙吟风云美国关税政策与囤酒现象:对中国酒类进出口市场的挑战美国关税政策和囤酒现象不仅会影响中国酒类进出口市场,也必将对全球酒类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首先,美国市场的酒类价格波动可能会影响全球酒类市场的价格走势。经销商的囤酒行为可能导致某些酒类产品在特定市场的短缺,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AxMTIxMg==&mid=2649843023&idx=1&sn=d125927985192816750370f5a2ccc25e&chksm=89c77632b1588d520ed89ff8157307d174941a2297f7bd5090b2e41b893fc91f54cd7cea6fe4&scene=27
2.龙吟风云美国关税政策与囤酒现象:对中国酒类进出口市场的挑战在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变化的当下,美国关于进口酒类征收高关税政策以及随之而来的经销商囤酒现象,对中国酒类进出口市场无疑将会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对中国酒类企业出口策略会带来干扰,也会对全球酒类市场的供需平衡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关税政策及囤酒现象 对中国酒类出口有何影响? https://news.foodmate.net/2024/12/704129.html
3.中国白酒出口难点在哪?白酒出口物流解决方案我司是UPS,DHL,EMS,天地物流,FEDEX的一级代理,业务范围:全球进出口国际快递及其国际空运服务。公司宗旨:全力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的国际快递,国际空运服务,以及不断提升公司业务水准和服务意识,为客户快件的送达时间及价格和线路等提供更多让您自己选择的空间!与此同时也为客户提 http://dongguan.11467.com/info/16582889.htm
4.东和免税店韩国购物韩国旅游网国外:安娜苏(ANNA SUI)、碧欧泉(BIOTHERM)、倩碧(CLINIQUE)、雅诗兰黛(ESTEE LAUDER)、fresh、娇兰(GUERLAIN)、科颜氏(Kiehl's)、兰蔻(LANCOME)等 4层 时尚百货,电子产品,烟酒类,外交官免税店 4层是韩国国内外时尚品牌,电子产品和烟酒类的主要卖场。时尚的太阳镜,服装包包,运动品牌,珠宝类,或者是韩国本土的品牌https://www.hanchao.com/contents/shop_detail.html?id=251
5.白酒如何出口到国外白酒如何出口到国外 2022-12-19 知识与热点类问题 白酒出口美国,中国方面不需要特别证明,美国方面则需要很完善的证明.比如你的酒厂信息,你的样品,联系人信息,产品信息这些需要出口美国前要从网络上提交信息给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并且提供货运单号.管理局收到你的信息后会跟踪货单进行检验.放行时间不确定,我的酒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946216839143698372.html
6.福费廷出口押汇等业务在境内发生转让时,境内受让银行应于收到A. 从国外进口生产设备 B. 烟酒零售商店销售外购的已税烟酒 C. 从国外进口小汽车 D. 子午线轮胎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一种外币成为外汇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 ) A. 可偿性 B. 可流通性 C. 自由兑换性 D. 可接受性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既征收增值税https://www.shuashuati.com/ti/915eaa46d4bb4fa1994657a50166c113.html?fm=bdc23ab207168bf55c0f6c931afee78056
7.绍兴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烟酒 -0.5 4.在外餐饮 3.2 二、衣着 12.3 三、居住 2.5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6 五、交通和通信 0.1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1.8 七、医疗保健 3.0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0.6 全年财政总收入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1亿元,增长11.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0亿元,比上年增长3.0%。 http://www.tjcn.org/tjgb/11zj/35563.html
8.2023年中国银行信贷业务市场运营趋势报告共研网二、国外银行贷款 三、发行债券融资 四、民间借贷融资 五、信用担保融资 六、金融租赁融资 七、企业股权融资 第二章中国银行信贷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9208417.html
9.2020年中国免税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三、过度依赖烟酒类商品的销售 第四章 我国免税品市场分析 第一节 我国免税品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我国免税品市场发展分析 一、2020年中国免税品行业发展分析 二、2020年免税品销售额占全球比重 三、2020年中国免税品行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 2017-2020年我国免税品发展态势 一、2020年贵州茅台扩大免税品市场份额 二、https://baogao.chinabaogao.com/waimao/474418474418.html
10.正品外烟批发一手货源外烟货源支持一件代发烟酒批发网正品外烟批发一手货源,外烟货源支持一件代发,烟酒批发网! 主攻正品国外香烟: 韩免,越南,中免,欧盟,缅甸,哈吉塔,俄罗斯烟 主攻正品爆珠外烟: 出口烟,欧盟烟,越南烟,外烟爆珠:Peel爆珠,DJ蓝莓爆珠,ICE细支冰川爆珠,RAIOSN细支芒果爆珠,爱喜五味爆珠,爱喜细支葡萄蓝莓双爆珠,爱喜橙子双爆珠,限定烟花七星蓝莓爆珠,宝http://www.zhiwen666.com/news/gongsi/20210108/1697.html
11.《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境外出口商备案与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不同,前者依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249号,以下简称249号令),后者依据为248号令。 10-1、如果国外制造商的注册没有在2022年1月1日前注册完成,1月1日后申报时候填写的注册号没有怎http://www.zenithgz.com/show.asp?id=1390
12.开烟酒店的故事开烟酒店说说开烟酒店需要多少证吧: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现在国地税合一了)、卫生许可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有的还会有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就是烟花爆竹销售许可证),出版物销售许可证(这个是许多书店的),有些挂靠的还会有组织机构代码证。 还有人民银行签发的开户许可证,这样你就有帐号,别人跟你做生意如果是转帐https://www.wycfw.com/kaidian/16117.html
13.洪汇新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股票频道(二)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的风险 随着公司国外市场的拓展,公司产品出口增长较快。2013 年、2014 年和 2015 年,公司外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 51.48%、46.63%和 44.05%。公司 出口收入执行国家关于出口产品增值税“免、抵、退”政策。报告期内,本公司 二元系列、羧基三元系列和羟基三元系列产品适用的出口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60700001025_24.shtml
14.跨境电商税收怎么进行?2020年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四、跨境电商出口在国外需要交哪些税 (1)关税:从欧盟以外的国家/地区进口货物到欧盟成员国需要缴纳关税,税率的浮动范围可能为0%到25%。 (2)进口增值税:进口增值税通常是一种可以退的税 (3)VAT:增值税,全称value added tax,简称VAT,是商品或服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在欧洲境https://www.cifnews.com/article/85867
15.行政执法实务试卷范文6篇(全文)1.某年的世界出口贸易额为4.5万亿美元,进口额为4.7万亿美元,该年的国际贸 1 易额为:( ) A. 4.5万亿美元 B. 4.7万亿美元 C. 9.2万亿美元 D. 8.2万亿美元 2.根据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一国从出口国外的商品应当是:( ) A.该国相对缺乏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B.该国资源丰富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https://www.99xueshu.com/a/zfvcztgbvx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