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购减肥茶喝了10多天后被送入抢救室女子减肥不成反增重9斤)
据医院急症病例临床诊断显示,初步怀疑刘芳消化道损伤,需进一步检查治疗。9月10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医院了解到,目前刘芳的具体病症和病因至今还未查明,仍在医院检查治疗。
疑惑:
2488元买减肥茶减肥不成反增重9斤
“客服说一盒一个疗程,可以瘦6-10斤左右。”刘芳担心自己体质不容易减下来,便花费2488元购买了10盒减肥茶。8月18日,刘芳通过货到付款的方式向快递小哥支付尾款。第二天,刘芳开始服用,服用了三天后,她发现体重并未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了,而且每次喝完肚子绞痛不已,还拉肚子,肾脏部位疼痛。她向客服人员质疑是否是不良反应,客服解释称:“因为身体机能在调解,代谢脂肪时会帮助排出大量毒素,气血会更充足,增加的几斤是气血不是脂肪。”客服告诉刘芳,一般7至10天见效,慢慢就会好了。
刘芳提供的一张体脂秤测试的体脂测量结果显示,她当时的体重是60.5公斤。她说,这是在服用减肥茶前的一周测量的。而她最近一次的体重测出则是入院时65公斤,增长了9斤。“不仅没减下来,还增重了这么多。”
意外发生:
喝了10多天后紧急入院抢救
在客服人员的解释下,刘芳继续服用减肥茶,每天三包,体重一直没有减轻,还出现了一系列健康问题。“喝减肥茶期间,频繁拉肚子,解小便,最多的时候一天小便达到10多次。”8月30日,刘芳咽喉部、胸部及上腹部开始出现疼痛症状,十分难受,她并没有引起重视,吃了止痛药后便休息了。第二天上午,刘芳出现胃寒、心悸、胸闷、头痛等症状,连呼吸都困难了,“我盖了一床被子,两床毯子,身上都还在冒冷汗。”
身体越来越难受了,于是刘芳决定到隔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
强忍着痛苦,刘芳一路扶着墙走到了医院急诊室,此时她意识已快不清晰了,当她醒来时医生正在急诊抢救室对其进行抢救。
医院诊断:
具体病症和病因至今还未查明
经过医院救治,刘芳脱离了危险,成都商报记者从医院的急症病例上看到,在“急诊处理”一栏上,医生注明了病危、心肌三联检测、心肌钙蛋白T定量测定、头部(脑)CT平扫等,临床诊断结果显示:消化道损伤?(注:问号不能删)随后,转入消化科入院进行治疗。
9月10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在病房里见到了刘芳,入院已有10日的她仍在输液治疗。她表示,最近自己一直正常饮食,今年5月才做了健康体验,身体并无大碍,最近喝了减肥茶后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状况。不过,是否因为喝了减肥茶才导致生病入院,目前医院还未有结论。
随后,主管医生向刘芳的家属介绍了她的病情,医生表示初步检查消化道、心脏方面有损伤,不过这些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才能确定,至于具体病症和病因还未查明,仍需进行治疗。
“中药健康减肥,主要是通过内调,调理服用者的体质,使内分泌正常,脏腑规律吸收从而到达减重效果。”刘芳给记者出示的聊天记录中,客服人员称效果有保证,已经官网直销7年,不会没有效果或假货产品,并一再强调是纯中药调理减肥。
当住院后,刘芳怀疑是减肥茶有问题,随向客服人员反映自己入院的事情。客服人员回复称,已把她的情况向领导反映,请她安心等待医院检查结果。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处理方案,事后刘芳多次联系对方,再无回应。同时,令刘芳感到蹊跷的是,官网的在线客服也已暂停服务了。
记者调查:
减肥茶没有药品批文生产厂家是一家茶叶商
另外,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刘芳所购买的“汉方本草纤美茶”包装上并没有药品或者保健品批文,只有一个生产茶叶的食品批文,显示出品方为郑州安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商是一家名叫“常州开古茶叶食品有限公司”的茶叶公司。记者通过该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进行查询,许可明细中注明可生产类别茶(绿茶、红茶等)、调味茶、待用茶等产品。
“你只需要提供设计稿(样品),其他交给我们这边代为生产。”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客户提供样品,他们根据成分进行组方,从包装到原料等一系列生产全部由公司负责,成品交付。
那代加工的减肥茶产品是否有保健食品或药品的批号吗?对方表示可以提供食字号(注:生产许可证编号),而保健食品标识的卫食健字的批号则对客户的销量有严格要求,平时代加工都做食字号。
医生建议:
部分减肥茶成分不明消费者应谨慎购
针对这次遭遇,刘芳表示自己下一步将寻找第三方鉴定机构对减肥茶的成分进行鉴定,并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对于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减肥茶、减肥药等产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杨华武则持保留意见,表示不太建议大家使用,应该谨慎购买。“成分不明确,或许对部分群体有用,但并没有经过医学考证,无法预测使用后果。”
杨华武说,对于体重质量指数23-27的群体(微胖),若想合理减重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综合医学意见。目前,可以通过运动、药物及饮食调理等方式进行减重,而药物治疗国内合法批准应用的只有奥利司他和利拉鲁肽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