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中式风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新中式风格的特点---空间层次,讲究空间层次和跳跃感是新中式风格的主要特点之一,使用中式的木门或者屏风用于隔绝视线,体现着层次的美感和神秘,整体空间看起来更为丰富,但又不显累赘,简约的造型中透着淡淡地高贵。
3、新中式风格的特点---讲究线条,中国人讲究“工匠精神”,新中式装修在精雕细琢中体现着线条的流畅和简单,里面既有传统风格的神韵,还有现代工艺巧夺天工的精细。比如说在新中式家居上,嵌入传统的中国结、花卉、山水画作等等。
4、新中式风格的特点---讲究实用,家庭装修过程中,不仅要讲究好看,还要兼顾实用原则,特别是在坐具方面,比如说明代的坐具就过于平直,和人的背部线条难以贴合。清代的坐具背部雕花繁复,让人觉得不舒服。但新中式风格家装对这些作了重大的改变,融合了严谨的机构和线条,贴合了人体的曲线,更为实用和兼具人性化设计。
1、新中式风格特点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一种风格演绎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以此来传递特定文化氛围中人们的生活追求。那么新中式便是以中国传统古典文化作为背景的。营造的是极富中国浪漫情调的生活空间。
2、新中式风格元素新中式风格讲究纲常,讲究对称,以阴阳平衡概念调和室内生态。选用天然的装饰材料,运用“金、木、水、火、土”。
3、新中式风格设计理念中式灯具、古香古色字画、各样瓷器古玩,虽是美丽,却也容易呆板。
一、新中式元素的特点
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风格,主要原因是其具备了其它东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传统,而且它的装修风格与其它装修风格截然不同,所营造的格局也是不尽相同。就文化氛围来说,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最注重文化氛围的体现,将文化作为它的精神支撑,由此将人们所追求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其所表达的空间色彩包含了一系列的木制家具以及工艺品等,室内的摆设体现出了中国的中式风韵之美。新中式传统风格在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许多本质意义上的变化,融合了现代元素,表达出极富设计表现力的一面。
二、新中式元素符号在现代餐厅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一)传统元素的摒弃方面
现代设计更加符合人类的审美标准,因此,如何将现代室内设计的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体现的更加完美不光是要导入中式元素的具有价值的一面,而且还应该摒弃那些旧式的、落后的元素,这些元素的体现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色彩元素的摒弃,如图1所示的室内空间是以餐厅为主,其将中式传统色彩引入空间,整体色系采用的是黄色系和檀色系,简单的木制色和现代化的黑、白色系是主打色,为了打造出更加时尚的气息,又能够将中式色彩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此外,无论是座椅还是沙发、地板的色系都注入了超强的时尚气息,尤其是背景墙的装饰图案,米黄色系为主打色,加上线条的烘托,整个餐厅空间尽显时尚之感。
(二)家具选择方面
(三)色彩搭配方面
中国古代建筑学流传至今,也有了自己独有的色彩搭配,整体上来讲,中国建筑设计中色彩的搭配突出一种大气与庄重,它不拘泥细腻的颜色,而是用夺目和粗犷的搭配来突出自己的特点。在我国建筑设计中,三个基本颜色为红、金、黑。其中红色是一种喜庆色彩的表达,象征着红红火火,金色是一种富贵色,是中华民族财富的象征。黑通过简单又赋内涵的方式搭配红色、金色,更使整个家居设计的颜色搭配多了一分内敛与低调。同时,这些色彩搭配中式家具的天然木色,能给人带来一种天人合一的奇妙境界。
三、新中式元素符号在现代餐厅室内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一)更多的人性
任何设计都不能离开人性化这一概说,对于室内设计来说更是如此,无论是何种元素在室内设计中怎样运用,都不能脱离人性的理念,如果人性这一理念缺失,这个设计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在室内设计中,人性也应该融入更多,也就是说应该有更多的人性融入室内设计中才能够称得上是完整的设计。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人心化,人性化是必不可少的,在新中式元素在室内设计中融入时,应该考虑更多的人性化是否能够达到人性化的需求,为现代室内设计带去更多的人性化。
(二)丰富的艺术感
目前,艺术引领着世界的发展,充满艺术感的设计是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在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作用下,艺术发挥了自身的极致美,创造出符合现代感的设计行为,一系列的设计无不融合了艺术。就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来说,其打造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同时打造出了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让人透过室内设计感受到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的文化意识。各种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的展现是一种艺术性挖掘,也是一种设计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创新性的发展
设计需要创新,有了好的创新方法就应该积极去表现,创新也是所有课题的必要构成部分,也是设计师苦苦研究的课题,室内设计也是如此,如何构思出更符合现代室内发展的中式传统与现代设计结合案例,如何实现时尚化、艺术化的设计发展,通过当下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摆脱不了创新的设计力量,必须通过创新不断促进室内设计发展。
四、结语
如今这个各国元素融合的时代,不同的人们对中式传统风格的运用要求也不相同,尤其在色彩的处理方面要求颇高,这也体现了人们新的时尚眼光。因此这就需要设计师能了解客户的需求、对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有较深的理解、分析,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实际运用的方案,为自身创造更大的价值,也为客户带来便利。
作者:何玮单位: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钱开亚.古韵新风—中国元素与居室设计.美术大观,2008第2期.110-111
[2]唐开军.当代中国家具主流探讨.装饰,2005第1期.114-115
关键词:新中式;建筑风格;现代室内设计1新中式风格特点体现
2现代室内中新中式风格的具体应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熟知度的不断提高,新中式室内风格也得到了广泛性应用。在现代建筑室内中,新中式设计风格并不是简单地照搬中国古典元素,而是通过对现代设计特点的了解和分析,从现代建筑的功能、色彩、造型等等方面出发,在实现两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入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新中式设计风格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还能彰显我国现代室内设计风格的独特性,以推动我国设计行业的不断进步、发展。参考文献:
[1]熊红丽.再谈“传统”与“现代”――对中式风格与现代室内设计的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2]吴劲松.新中式风格在现代室内陈设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是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它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流碰撞中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西方文化的冲击正在使中国居住区风格景观失去原有的特色,这对传统文化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所以,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以便于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且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出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新颖的现代新中式居住区风格景观。所以,在这里,我对当代居住的新中式风格景观的设计做出了探究分析。
“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内涵
“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是在立足于当代居住文化的前提下,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出能为人们所认可和喜爱的新的居住风格景观。“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传统文化堆积在一起,而是经过分析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选择积极健康的传统文化,然后将它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根据现代人的需要创造出具有更大的魅力与特色的居住风格景观,既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现代气息,又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在目前来说是非常流行的,因为这种居住风格景观不仅吸取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还借鉴了现代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它减少了传统居住景观的缺点。“新中式”风格景观是当代人的居住景观,结合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不仅有古典美,也有时尚感。
设计“新中式”风格景观的原因
1.国情的需要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革新居住区风格景观是非常有必要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居住区风格景观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了。
2.国民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也懂得文化必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古老的居住风格景观已不再被人们所青睐,人们迫切需要革新旧的居住风格景观,创造新的、更加有特色的、能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新中式”风格景观,以彰显现代化潮流下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3.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
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我国传统文化融入了新的积极因素,当代文化也为我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使新的、更加有特色的文化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下精神需求提高了,这就更加使创造富有时代特色“新中式”居住风格景观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任务。
“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1.景观特色
“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结合,使居住区风格景观既有传统文化的特色,又有当代文化的气息,从而形成一个既古典又简约的“新中式”居住区风格景观。而现在有一些“新中式”居住风格景观并没有将简约和古典进行好的结合,从而使“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不具备它应有的既古典又简约的特点,导致“新中式”居住区风格景观达不到它应有的特色。而且,居住区风格景观过度强调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不能很好地与当代文化相结合。过渡坚守民族文化,也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很好地相结合,同样不利于“新中式”风格景观的设计。所以,在设计居住区的“新中式”风格景观时,一定要将中国传统的居住风格景观与当代文化、西方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有特色的“新中式”居住区风格景观。
2.风格景观的规划
在设计“新中式”居住区风格景观时,要做好景观的规划和立意。设计“新中式”风格景观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稍有处理不当就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在初级阶段就要做好“新中式”居住区风格景观的规划和立意。要通过一系列的建筑物、绿色景观等来体现景观的特色。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增加景观的特色。
3.施工材料
“新中式”居住区风格景观在施工材料的运用中,也必须从中国传统居住景观出发,并结合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在景观设计等方面创造出有特色并且适合当代人民的居住区。
结语
总体来说,“新中式”居住区风格景观设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新中式”风格景观是适应社会发展并适合人类居住的珍贵的文化财富,做好“新中式”居住区风格景观的设计和完善工作将为祖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福音,同时,它也会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增强我国国力做出贡献。
为了延续中国传统历史文脉,保护好现存的传统中式建筑是远远不够的。不斩断根只是最基本的做法,如何给予根营养,使之开枝散叶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人们已经清晰的看到传统中式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弊端,怎样扬长避短就是设计者接下来应当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1平面布局
传统中式建筑擅长用外廊来连接各个空间,用房间的外墙围合成一个三合院或四合院。当代人口数量众多,大规模的推行这种平面布局是不可行的。我们可以将三至四幢楼房进行拼接,形成一个半围合状态的小院落,在小区规划中形成一个个的组团,既可以成为景观节点,又可以让住户享受具有半私密性特点的灰空间;至于户型平面布局则应采用现代建筑的贯通方式,方便住户使用,主要房间可以依旧秉承坐北朝南的传统,避免冬季西伯利亚的寒流,亦引入夏季来自太平洋的凉风。
1.2立面风格
现代建筑设计要求形式追随功能,这就决定了现代建筑不可能每一幢都像传统中式建筑一样讲求立面的完全中轴对称。我们可以从中截取一些片段和符号来制造传统建筑韵味,例如坡屋顶、窗棂、栏杆式样;而由于古代没有窗帘,开窗面积虽大,却用木条将其分隔,使得自然采光不佳,视野不够开阔。我们可以把木格条面阔减小,移至窗户上端,根据室内空间功能进行合理重构,将古典主义和现代生活相互融合。整体风格应该尽量简洁大方,不要有过多的转角,当开窗过于凹进(如卫生间高窗)影响立面效果时,可以齐墙设置一道镂空的窗格,既不影响通风效果,还可以作为传统元素的局部表现增加艺术美感。
1.3细部装饰
传统中式建筑中,屋顶角部的蚳兽、屋檐下方的斗拱、大门两旁的抱鼓石、引导贵宾的垂花门等等,都是具有独特风韵的细节布置,也是提升传统中式建筑内涵的精华所在。它们大多不仅仅作为装饰物,还包含着深厚的寓意征兆。在小区规划设计中,适时加入细部装饰,营造传统园林氛围的同时也可以加强该区域的文化底蕴;而在单体建筑设计中,这些细部装饰不但使建筑变得生动有趣味,更作为文化符号提醒每一个到访者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内涵。
1.4材料色彩
现代社会的高层建筑中,框架结构是最受欢迎的结构方式,它与传统中式建筑中的抬梁式、穿斗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梁柱作为承重结构,墙体仅起维护作用。由于木材的易损性,我们应当把钢材作为其替代品。如若环境要求必须使用木柱样式,则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在钢柱外包裹一层木材,既结构稳固、节省材料,又不影响美观。而在色调配搭上,可以直接采用江南民居的“黑白灰”组合或是北方民居的朱漆配灰墙,在局部穿插少许亮色元素,从典雅古朴中显露现代亲和感。
1.5外部景观
中国古代园林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传统中式建筑不分伯仲,讲求相得益彰。在新中式风格的小区规划中,绝不是单纯的有山、有水、有树,单纯的将古典元素堆砌到每一个角落。中国古典园林讲究主与次、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如何将景观分布、整合、再串联是设计的难点;而如何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空间氛围,并让到访者从心底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共鸣就是设计者进行创作的突破口。
1.6模型初探
2结束语
关键词: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rticleslossoflandscapedesignthroughtheresidentialareafacingtheChinesecharacteristicsandthedestructionofculturalheritage,toexplorehowtodeveloptheresidentiallandscapeandtraditionalgardendesign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inherentintheconceptofthenaturalandculturallandscapeoftheregionandreproductiontechniques,inordertocreatelogofeaturestheimageofthespaceenvironmentofresidentialareas,theformationofrichChineseculturalcharacteristicsofthespaceenvironmentimage.
Keywords:NewChinese;residentialarea;landscapedesign
1新中式景观定义
典雅和意境,是中国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精湛的造园手法对当代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师来说责无旁贷。目前,越来越多的居住区环境设计运用到“新中式”风格,其主要是沿用我国传统的造园材料和技术方法,结合引进的欧洲景观设计理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设计出既有中国历史文化内涵又有现代生活情趣的景观作品。这也是当代中国居住区景观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现代中式景观的设计风格,催生了居住区新的景观设计风格的发展,基本上是当代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摩擦出来的火花,同时,这也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必然趋势,是一个标志的象征,也是一种的时代的产物。它避免了中国古典风格的诸多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种设计沿用中国传统风格,包括对其传统韵味的色彩、良好的植物空间,和古典园林技法的运用,并将中国传统符号语言作为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因此“新中式”景观设计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和西方注重人性化的功能布局。这种造园手法的诞生标志古典园林的与时俱进,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和发展。
2.设计“新中式”风格景观的原因
2.1社会的需要
当今时代,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新的人居环境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传统的居住区风格的景观急需提升,“新中式”风格居住景观也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2.2人们的需要
时代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人们对传统文化不再是盲目跟风,开始懂得文化必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所以传统古典景观不再适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目前,革新旧的居住环境景观格外迫切,创造新的有中国特色并能满足当代人们的各种需求的高品质景观亟待出现。“新中式”景观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合理划分人性空间,提升现代居住区室外公共交往空间。
2.3中西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更多的新的文化元素化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里来,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极大丰富当代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创建“新中式”居住区景观已成为当务之急。
3.由传统中式孕育的新中式
3.2.1空间布局形式
“新中式”景设计风格中空间布局形式包括动静结合,虚实对比,不规则的交错,迂回盘旋等空间组织手法,它是通过划分不同的空间、体量、尺度而形成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很多传统的造园手法中,它多以丰富的景观空间为主题,彼此间紧密渗透,使各种空间紧密联系。北京易郡的公共空间通过中式景墙进行分割,划分出动静两种空间,并用漏窗形式让两处空间相互渗透,拓展了景深。
3.2.2传统符号语言的表现
中国传统符号语言可以说是范围广泛、风格迥异,如图腾,图案和符号等风格。“新中式”景观设计也采用了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元素,如谐音意义,品质寓意等含义,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凰、乌龟,兰花,荷花,牡丹,石榴,松,竹,梅等丰富的传统形象符号。基于这种文化底蕴深厚的象征符号,我们运用“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会在景亭、景墙、大门、廊架、地板、座椅板凳等具置设置简洁的象形符号来传达中国传统文化。
3.2.3传统设计手法的应用
“新中式”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运用框景,障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传统造园手法,在加之现代景观元素,营造出空间丰富多变的景观感受。常用做法是使用现代景观技术提高景深,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别有一番风味。
3.2.4关于意境
中国园林尤为重视意境的创造。景观设计者通过运用传统园林要素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之间空间组合和虚实相称,创造出一个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范畴。“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对意境的表达更加简明直接。即先确定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此后通过分析功能布局,以及什么样的元素存在“拟人化”的信息,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营造出传统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氛围。
4.“新中式”景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艺术审美水平的提高,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新中式”景观作品,但在设计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所谓的“新中式”式的房地产只是单纯展现富丽堂皇的传统古典园林景观。具体如下:(1)花费大量财力打造的经典复古景观,缺乏现代环境分析。只是对古典园林的一味模仿和再现不能很好融入现代景观当中(2)断章取义的运用各类传统古典园林景观符号,虽形式有模有样,但缺乏意境和文化精髓;(3)欧式元素与“新中式”经常出现在现代房地产中,风格混搭感严重过,形式极为不统一。景观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或仅把“新中式”作为一个卖点来讨好买家,而未能将眼光完全放在创制有文化底蕴,有舒适感和归属感的现代居住区环境中来。
目前,我们的居住区环境正在迅速发展变化中,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是每一个设计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新中式”景观风格的探讨,虽目前有很多地方还不成熟,但我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现代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景观设计师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不断的积极尝试与创新,期待“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迎来它的全盛时代。
[1]龙金花.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J].园林,2009,(1):42-45.
[2]余璐.新中式设计风格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开封:河南大学,2011.
[3]姜凌,万婧,潘鄱.新中式景观初探[J].北方园艺,2011,(6):119-121.
[4]郭岚.新中式居住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传统元素;新中式风格;景观道路;铺装设计;郭庄
一、传统元素
(一)传统元素的概念
传统元素主要是指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如艺术、工艺、节日等。中国的传统元素主要包括秦砖汉瓦、桃花扇、景泰蓝、篆刻印章、中国结、中国漆器、玉雕、龙凤纹样、凤眼、彩陶、紫砂壶、青铜器、石狮等,它们都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物质或精神象征。
(二)传统元素的分类
现代“中式”景观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可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进行分类。精神文化层面的传统元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中式景观设计思想的启示和景观风格形成的引导,包括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观念、自然观、民风民俗及传统的人文意识和审美观念以及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等;物质文化层面传统元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如道路铺装、雕塑小品、景观建筑等细节装饰方面运用的传统装饰图案、造型以及材质等。
二、新中式风格
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在探寻中国设计界的本土意识之初,逐渐成熟的新一代设计队伍和消费市场孕育出含蓄秀美的新中式风格。在中国文化风靡全球的今天,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巧妙兼柔,明清家具、窗棂、布艺床品相互辉映,再现了移步变景的精妙小品。
三、道路铺装设计
铺装应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景观的不同要求对铺装材料进行质感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和纹样的拼起砌,以求达到和谐统一的空间效果。
道路铺装的常用类型有:
(一)花街铺地
花街铺地多用不规则的湖石、石板、卵石以及碎砖、碎瓦、碎瓷片、碎缸片等废料相互配合,组成图案精美、色彩丰富的各种地纹。它们不仅排水性能好,又能防滑,光线也柔和,很适合我国江南一带在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使用。
(二)雕砖卵石铺地
雕砖卵石铺地是选用精雕细刻的砖、细磨的瓦和经过严格挑选的各色卵石拼凑而成的路面,图案内容非常丰富。
(三)方砖或条石铺地
方砖、条石铺地采用条石、青砖铺地。有时也会采用方砖、条石铺地的同时,在园路两旁用卵石或碎石镶边,使之产生变化,形成主次分明、庄重中带着一丝俏皮。
四、传统元素在新中式风格道路景观中的运用
(一)中式古典园林郭庄
郭庄,名“端友别墅”,又名“宋庄”,系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丝绸商宋端甫建。后几易其主,园林荒废,建筑改为他用。1989年始修整,1991年竣工。庄园总体平面呈矩形,占地面积9788平方米,水面占29.3%,建筑面积1629平方米,保留建筑有汾阳别墅、赏心悦目亭、两宜轩、景苏阁等。庄园总体可分为三部分:内池、外池及内池东侧和南端的居住区,设西、北两入口。东濒西湖,临湖筑榭,曲径通幽,假山叠石,极富雅趣。园内临流建阁,有船坞、假山。江南园林志一书中称:“雅洁有致似吴门之网师,为武林池馆中最富古趣者。”
(二)郭庄里的传统元素到新中式风格的延伸
郭庄作为江南私家园林的名园,它在建筑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借景”。西湖湖山绝美,环湖建筑都可“借景”。园小乾坤大,举目四顾,景移杯前,画呈眼底。点笔亭台,成图;着墨木石,成趣。小桥流水,曲岸清波。临风而立,隔湖相望,远处城廓列岸,苏堤苍然如带。越轩阁,过石墩,沿层阶,身登建于假山顶上的亭阁,临窗翘首,心胸豁然,四围山色,环湖胜景,饱览无余。背靠青山,怀抱西湖,咫尺之地,不觉其小,偏僻一隅,不觉其寂,这就是郭庄的不同凡响处。
郭庄其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理水。郭庄里面的水和西湖里的水是相通的,也就造成了郭庄既是一个独立的私家庭院,又是美丽西湖中的一个小景点,相互呼应,融入到大的环境中。这些特点都可以借鉴到新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中。
(三)传统元素在新中式道路景观中的运用
五、小结
新中式风格是对传统中式风格的一种传承,它使现代的元素与古典的元素相互交融。新中式风格营造了极富中国浪漫情调的环境空间,这种极简主义的风格渗透了东方华夏几千年的文明,我们需要做的是对传统文化元素加以研究,然后创新到现代风格的景观设计中,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式文化。
[1]毛培林.园林铺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3]于正伦.城市环境创造:景观与环境设施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4]郭春华,李宏彬.园林铺装艺术探讨[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11).
[5]杨子堡.街道设施与城市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廖振军,张海平.浅谈园林铺装的艺术表现[J].山西建筑,2004,(23).
[7]高林.园林铺装及其应用[J].安徽林业,1999,(04).
[8]李冬娟.中式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创新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8.
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诸因素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使之具有独自的特点。一节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相当完整,它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的有机体现,即形成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换句话说,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是根源于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而表现的教学形式,它作为完整的有机体总的特征,是在艺术上获得相当成就的一个标志。
并不是任何一节课堂教学都有明显风格的。平淡乏味的课堂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独自的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风格的。
2.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形式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总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特点呈现出来的。人们对课堂教学风格的认识,首先是从课堂教学的形式、特点感受到的。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以素质教育为准绳,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地理观,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教学形式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2.2浓郁突出的“地理味”;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进而,把知识落实在图上,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胆识和心理素质。
2.3感染力极强的教学语言;教师灵活并恰当地运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或绘声绘色,或幽默诙谐,或启发诱导,或慷慨陈词,或点头赞许,或热情鼓励……总之,适时适度使用语言修辞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勇于提问,大胆发言,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同时,配以新颖、美观、快速、精练的板书、板图和板画,醒目易记,就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使其如醉如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受到陶冶,得到锻炼,学会知识,掌握方法。
[关键词]悖论诗学;杜甫;诗歌;艺术风格
悖论诗学视阈与杜诗艺术探赜
首先,悖论诗学是诗歌艺术在风格、修辞以及语言等各个层面上将异质、对立的元素并置的诗学模式,昭示了诗歌艺术的本质具有悖论的特质,正如有学者所归纳:“悖论诗学的研究目标是探索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论证文学艺术的悖论性本质。悖论性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特质,不仅是文学艺术各种体裁的共同特征,还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也即是文学艺术的方法论”[5]。
其次,在诗歌语言层面上,悖论诗学认为悖论是诗歌语言最基本的原则,强调语义冲突和形式冲突是诗歌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本质。“新批评”派干将布鲁克斯(CleanthBrooks)于1942年发表《悖论语言》(TheLanguageofParadox)一文,提出“诗的语言是悖论语言”的著名论断:“它把不协调的矛盾的东西紧密连接在一起。”并且指出:“很明显,只有使用悖论,才能通向诗人要诉说的真实。……这种夸张的说法可说明诗歌的一些很容易被忽视的本质因素”[6]。有的学者将这种观点概括为“无诗不悖论,无悖论则无诗”[7]。国际著名比较文学学者艾布拉姆斯(M.H.Abrams)的《文学术语汇编》将诗歌艺术中的所谓悖论阐释为:“表面看来是逻辑矛盾或者荒谬的陈述,结果却能从赋予其积极意义方面来解释”[8]。悖论现象体现了诗歌作品文本所存在的语义矛盾现象,而诗歌的思想内容正是在语义的悖论之中产生的。
再次,悖论诗学揭示诗歌作品在矛盾修辞、反讽语境等多个艺术层面上所体现的异质并置的基本模式,其表现形式就在于把两个以上的对立事物并置,从而造成因并置而产生的意义,从而达到诗歌作品所体现的真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高玉昆:悖论诗学视阈中的杜诗艺术风格特质新探
悖论诗学认为悖论是揭示、阐释诗歌艺术奥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深化了认知文学的范式,越来越成为文学研究中阐述文本内外关系的一种解读方法。”“作为一种文学理论范式,悖论通过提出新的定义、建构新的概念颠覆了现存的、固定的观念,是对常识的深刻而广泛的挑战。作为一种文学解读方法,悖论引导读者从文学文本中深入挖掘矛盾的内在含义,是解开文学文本内外关系的密码”[9]。因此,在当今的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中,悖论诗学以“令人耳目一新的结构原则,由于揭示了诗歌内在因素的某种有机的、隐蔽的和生动的关联,成了推动诗语研究和意象研究向前发展的一股动力”[10]。
杜甫曾被闻一多誉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11]。得到历代诗学界的持续推崇。唐代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曾盛赞:“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认为杜诗于多种体格无所不备[12]。至明代,杜甫则独揽“诗圣”之誉,被公认为古典诗歌艺术之集大成。但另一方面,世人对其艺术成就的概括有时失于涵盖宽泛、比喻玄乎。例如韩愈《调张籍》谓杜诗“光焰万丈长”[13]。金圣叹家兄金昌《叙第四才子书》谓杜诗有“妙义”、“天机”[14]。清代薛雪《一瓢诗话》称“杜少陵诗止可读不可解,何也?公诗如溟渤无流不纳,如日月无幽不烛,如大圆镜无物不现。”[15]沈德潜谓之“如大海之水,长风鼓浪,扬泥沙而舞怪物,灵蠢毕集”[16]。皆可谓譬喻类型的描述,阐释较为空泛。
杜诗中所贯穿的普世性的精神以及其独特艺术成就已为世界所公认。有学者指出:“在新的一百年里,怎样阐释杜甫,显然是学术界的一个重大课题”[17]。在世界文学的时代,对杜诗的解读若仅囿于古人某些设喻性的空泛描述,或者将杜诗艺术仅视为多种风格的大杂烩、大拼盘,读者特别是国外接受者就可能难以理解,并不利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得到当今文化全球化大潮的认可和尊重。笔者认为“杜诗学”研究当然要继续沿用我国传统固有之诗学批评理念,同时也要注重与世界诗学理论发展的互动,融合现当代世界诗学理论,从更广阔的当代学术视野来探讨杜诗艺术,正如有学者所言:“积极吸收并应用新的外来的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激活杜甫诗歌中存在的不朽精神意义、文化内涵、艺术成就”[18]。我们在西方当代诗学理论与我国传统诗学理论的契合和汇通之中,运用“悖论诗学”的视阈来审视或统摄杜诗艺术,庶几多一个角度或层面以具体窥视诗圣艺术特质之所在,以顺应当前世界学术界对杜诗研究的多元化的大趋势。
当下国外学术界亦多尝试运用悖论诗学来探讨杜诗艺术,悖论诗学正在成为当代“杜诗学”审视杜诗艺术的行之有效的视阈,这或许如有学者所言:“杜甫的诗心既具有普遍性,他也必然赞成斟酌采用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外国理论”[19]。当然,在悖论诗学视阈中进行杜诗艺术研究,是一项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囿于篇幅之限,本文仅于此系列研究之中的杜诗艺术风格组合的层面上略加探赜。
二悖论诗学视阈与杜诗艺术风格特质
考察杜诗的艺术风格总体建构,后人盛誉为“集大成”,最具代表性的如元稹的概括。但对杜诗艺术的接受者而言,却不应误认为杜诗似乎是一种漫无边际的大杂烩。唐宋学人的某些点评往往大有深意,我们进行细读,可得到重要启迪。杜甫同时代人任华《寄杜拾遗》一诗曾称杜诗“势攫虎豹,气腾蛟螭。沧海无风似鼓荡,华岳平地欲奔驰。曹、刘俯仰惭大敌,沈、谢逡巡称小儿”[20]。虎豹和蛟螭、沧海与平地,在性质上构成对立。“曹、刘”谓雄沉之风,而“沈、谢”则谓清丽之风,此处即将雄沉和清丽两种矛盾对立的风格加以并置。宋人秦观亦持类似看法:“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21]。高妙与冲淡、俊洁与藻丽,皆构成两极相反的风格元素。另外,陈师道《后山诗话》谓“子美之诗,奇、常,工、易,新、陈,莫不好也”[22]。张戒《岁寒堂诗话》又谓杜甫“在山林则山林,在廊庙则廊庙;遇巧则巧,遇拙则拙,遇奇则奇,遇俗则俗;或放或收,或新或旧”[23]。所罗列的风格,均在特质上构成成双成对的对立。可见,古代诗评家们已观察到杜诗艺术内部充满了矛盾、冲突的元素,亦即当今诗学理论界所谓的诗学悖论特质。
杜诗中呈现自身矛盾对立状态的风格很多,在此仅以王安石的描述为主线加以论述,以窥全豹。
(一)“有平淡简易者,有绮丽精确者”:即通俗平畅与精工典丽两种对立风格的悖论并置
杜甫自少年即才华横溢,“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多有绮丽精确之作。例如《秋兴八首》之五,其中诗句如:“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描绘自身亲历唐明皇天宝时代长安全盛之日,极言宫阙气象之壮丽巍峨。
同时,老杜也大量运用通俗语言,往往呈现口语风格,如明代屠隆所言:“少陵最可喜处,不避粗硬,不讳朴野”[26]。例如《拨闷》:“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销愁定几巡。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已办青钱防雇直,当令美味入吾唇”。运用俚语粗语,写晚年漂泊至云安县与村民朋友饮酒之事。又如《又呈吴郎》写道:“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可谓“语淡意厚”。又如《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呈现为通俗的语言风格。因此,这三首诗分别为明代胡应麟指为“通篇太拙者”、“太粗者”和“太易者”[27]。
黄庭坚谓杜甫夔州后的诗风大变,“句法简易”、“平淡”、“更无斧凿痕”(《与王观复书之二》)[28]。即谓杜甫后期诗风已臻于炉火纯青,用语平淡简易。《即事》写道:“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黄生《杜诗说》谓此两句“不衫不履”[29],意即表述直白。另外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客夜》)。“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茅堂检校收稻》)。这类诗句皆如方东树所言:“随意喷薄,不装点做势安排”[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