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茶与酒一直是中华文化中两颗璀璨的明珠。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者口味的多元化,茶酒悄然兴起。
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认为,随着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成长,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中国酒类在向着个性化、利口化和健康化三个方向发展,这就导致了酒类消费的多元化。同时,随着酒水社交属性的走强,衍生出很大一部分的个性化酒类消费市场,现在很多年轻消费者没有喝醉的需求,需要的是文化、个性的标签,因此小众酒也开始慢慢壮大。
能火起来吗?
记者注意到,茶酒相融的设想源自苏东坡“茶酒采茗酿之,自然发酵蒸馏,其浆无色,茶香自溢”。但受限于当时的酿造、萃取技术,并未成功酿造出茶酒。
实际上,“茶+酒”的品类创新背后,是两个巨大的产业。据《2024—2025年中国茶叶产业发展及消费者洞察行业报告》数据显示,中国茶叶行业市场规模保持连年增长态势,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3511.8亿元,预计2028年可达到5309.6亿元。
2023年整个白酒市场营收规模约7500亿元。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6年,中国白酒市场规模将达到7695亿元。
不过,对于“茶+酒”的前景,业内有着不同的看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原院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士康就提到:“茶和酒都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基因密码,中国有5亿饮茶人口,其中3亿既爱饮茶又爱饮酒。茶酒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也有观点认为,本身茶酒就属于非常小众的品类。“估计整个中国茶酒市场都没有5亿。”蔡学飞表示,虽然我看好茶酒在健康酒品方面的创新价值,但是茶酒的创新任重道远,新品牌更是路阻且长。
白酒专家杨承平也告诉记者,在部分消费者看来,“茶酒”可以是闲暇时的消遣品,但终究无法跟茶、酒一样,真正成为广大消费者生活中的一部分。
杨承平表示,个性、健康确实是“茶酒”的优势,但确实是“纸面优势”,若要将其转变为产品的竞争力,不仅需要一个漫长的推广过程,还要有众多企业真金白银地投入。换而言之,真正想做“茶酒”的企业,要做好投入产出不成比的准备。
发展前景的争议暂且搁置,仅从生产研发角度来看,茶酒品类也有着很强的挑战。
而确定茶种后,也要将茶种的精华成分最大程度萃取,并与基酒相结合,同时还要剔除咖啡因等。
“由此可以看出,想要真正地进行茶酒创新,不仅需要雄厚的资本,还需要强大的定力。”杨承平表示,现在的产品已经做出来了,但想要证明产品的健康性,想要在消费者群体当中形成口碑,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