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野生种遍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为小乔木状,小叶种茶树,叶片长3至4厘米。茶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花白色,花柄有时稍长;萼片阔卵形至圆形,无毛,宿存;花瓣阔卵形,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加工方法,以提高茶叶加工的质量。
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采摘:在春分后谷雨前采取一芽一叶和/或一芽二叶的新鲜茶叶;
③气体保护杀青:将上②步骤中的茶叶放入茶叶炒制装置,在气体的保护下对茶叶进行杀青;
所述茶叶炒制装置,包括气隔翻炒锅和翻炒装置,翻炒装置包括支座、电机、第一转轴、若干连杆、若干第二转轴和若干翻炒件,电机固定在支座上,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支座上,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连杆固定在第一转轴的侧面,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连杆上,翻炒件固定在第二转轴的侧面,翻炒件呈杆状,气隔翻炒锅包括锅体、若干出气柱和第一气泵,锅体固定在支座上,锅体内设有出气腔,出气柱间隔设置在锅体底部,出气柱的侧面设有若干出气孔,出气孔连通至出气腔,第一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出气腔连通。
④冷却:杀青完成后,在30~60s内使杀青叶降温,并去除黄片;
⑧整理:去除黄片及杂质。
优化方案一:还包括第二气泵,第一转轴、连杆和第二转轴具有连通的喷气腔,翻炒件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喷气柱,喷气柱侧面设有若干喷气孔,喷气孔连通至喷气腔,第二气泵的输出端连通至喷气腔。
优化方案二:相邻出气柱之间的距离为1-2cm。
优化方案三:在步骤①之前还有栽培过程,所述栽培过程具体为将兰花与茶树套种栽培,兰花与茶树套种栽培的比例为1~2:3,兰花与茶树的行距为0.2~0.4m,茶树与茶树的行距为0.5~0.9m,使茶树上的茶叶吸附兰花香味。
优化方案四:经过所述步骤②后的茶叶达到叶质发软、叶片伸展、叶梢不弯曲、散发清香的适度状态;选取优先进行所述步骤②或/且优先达到所述适度状态的茶叶进行步骤③。
优化方案五:所述步骤③中使茶叶处于可翻滚的容器内并向所述容器内通入热风。
2.理条和脱毫均能够对茶叶进行成形处理,不仅使茶叶形似兰花,异于传统茶叶,而且使茶叶表面因茶毫的脱去而显得光滑透亮,大大提升茶叶品质;二次烘干过程快速高效,高温提香,在达到适宜茶叶贮存的脱水标准的同时使香气更为浓郁持久,再通过筛选分级后保证了茶叶的品质。在良好的摊放环境中酶系反应趋于水解,茶叶内香气物质大量生成,为茶汤滋味和香气品质奠定基础。
3.翻炒时,启动第二气泵,第二气泵将压力气体注入喷气腔,气体经喷气腔从喷气孔中喷出。控制第二气泵的气压,使喷出的气体在喷气柱之间流动的同时,气体也沿翻炒件的径向流动,并在翻炒件周围形成气流罩。当翻炒件作用于茶叶时,茶叶与气流罩接触,防止茶叶与硬质的翻炒件或喷气柱接触,从而防止了茶叶在翻炒过程中,被翻炒件撞碎。
4.因为小叶种茶叶长度为3-4cm,因此将相邻出气柱之间的距离设为1-3cm,避免茶叶落入出气柱之间的间隙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茶叶炒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转轴与翻炒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翻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出气柱的分布图;
图5为出气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翻炒件1、连杆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锅体5、出气柱6、支座7、喷气柱8、茶叶9。
实施例:本方案中的茶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①之前还有栽培过程,具体为:将兰花与茶树套种栽培,兰花与茶树套种栽培的比例为广2:3,兰花与茶树的行距为0.2-0.4m,茶树与茶树的行距为0.5-0.9m,使茶树上的茶叶吸附兰花香味。
①采摘:在春分后谷雨前,具体以清明前后或谷雨前后为宜,人工采取一芽一叶和/或一芽二叶的新鲜茶叶;采茶用掰,提手轻采轻放,不能整手随意碰触摇晃茶叶,不能用指甲掐;要求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用竹篓盛装,用竹筐贮运,及时运往加工厂,保证鲜叶质量;
③气体保护杀青:本方法中使用的茶叶炒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座7、电机、第一转轴3、若干连杆2、若干第二转轴4和翻炒件1。
电机螺纹固定在支座7上,第一转轴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座7上。第一转轴3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连杆2一端一体成型在第一转轴3的侧面。如图2所示,连杆2的另一端的侧面呈杯状,连杆2的杯状部分套设在第二转轴4的两端,实现第二转轴4转动连接在连杆2上,连杆2的杯状部分的内壁设有o型圈密封件。翻炒件1三个为一组,四组翻炒件1均匀地一体成型子在第二转轴4的侧面。第一转轴3内、连杆2内和第二转轴4内均一体成型有喷气腔,第一转轴3内、连杆2内和第二转轴4内的喷气腔连通。
如图3所示,翻炒件1呈杆状,翻炒件1侧面一体成型有若干呈钩状的喷气柱8,喷气柱8侧面一体成型有若干喷气孔。喷气孔连通至喷气腔,第一转轴3上一体成型有进气孔,出气孔平行于出气柱6顶面设置。第二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连通至第一转轴3上的进气孔,进而使第二进气泵能将气体注入喷气腔。
气隔翻炒锅包括锅体5、若干横截面呈梯形的出气柱6和第一气泵,锅体5固定在支座7上,锅体5内一体成型有出气腔。如图4和图5所示,出气柱6间隔设置在锅体5底部,出气柱6之间的间距在1-2cm之间。出气柱6呈圈状排列在锅体5底部。出气柱6的侧面一体成型有若干出气孔,出气孔连通至出气腔,第一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连接锅体5上的进气孔,进而使第一气泵能够将气体注入与锅体5内的出气腔。
在锅体5内放入茶叶9,启动电机、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茶叶9在翻炒件1的作用下与高温的出气柱6接触完成翻炒。同时在锅体5内的气流罩和翻炒件1上的气流罩的保护下,防止了茶叶9的粘连和破碎。
在锅内倒入茶叶9,启动电机和第一气泵。第一气泵将压力气体注入出气腔,并从出气孔吹出。因为锅底密封,从出气孔吹出来的气体只能在出气柱6之间的间隙流动或者向上流动。对于半径为1m的锅体,出气柱高度为1cm,控制第一气泵的进气量为0.031mpa时,气流会在出气柱6之间流动,同时也向上流动,在出气柱6之间的间隙上方形成气流罩。
第一转轴3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固定在第一转轴3上的连杆2,带动翻炒件1旋转。翻炒件1旋转时伸入锅内,对茶叶9进行翻炒。当茶叶9在翻炒件1的带动下浮空然后落下时,在重力加速动的作用下茶叶9的一部分与出气柱6顶部接触,另一部分位于出气柱6之间的气流罩中。因为出气柱6与锅体5连接,出气柱6呈高温状态。茶叶9与高温的出气柱6短暂接触完成一次加热后,茶叶9位于气流罩中的部分,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被抬起来,使茶叶9与出气柱6接触部分面积减小。或是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茶叶9位于气流罩中的部分带动茶叶9再次翻转。
翻炒件1再次使茶叶9浮空,茶叶9浮空后掉落,并与出气柱6的顶部接触。如此反复,即完成对茶叶9的翻炒。
④冷却:杀青完成后,在45s内通过风扇或其他制冷风设备使杀青叶快速降温至20°c,并去除黄片;
⑧整理:设备选用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茶叶风选机6cef-40型,以风选方式去除轻飘的黄片及茶类夹杂物,区分等级,随后置入5°c冷库中贮存。
通过上述加工工艺制得的茶叶具有奶香味,叶片色泽嫩绿鲜活,叶白脉翠边金,叶底匀整成朵,泡得茶汤高香持久,略带奶香,汤色嫩绿透亮,滋味鲜爽回甘,品质上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