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如何高质量发展——湖北科技助力茶叶产业升级

湖北是“茶圣”陆羽故里,产茶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政府及农业农村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湖北茶产业发展迅猛,茶叶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攻坚的支柱、绿色、特色和亮点产业。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克难攻坚、协同创新,为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21年1月22日,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并将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茶香业强科技助力

茶树良种选育与推广迈上新台阶。目前,全省育成国家级茶树良种3个、省级良种17个。由省农科院果茶所选育的“鄂茶1号”,入选2019(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的百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鄂茶11、鄂茶12等6个良种获得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金茗1号”成为湖北省首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茶树品种。通过研究茶树工厂化快繁技术,制定系列标准,建成孝感福良山、恩施、宜昌萧氏等一批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初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根据生产、市场需求,从省外筛选引进中茶108、金观音、白叶1号等特异新良种,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在省果茶办等单位大力推广下,全省无性系茶园面积达349万亩,其中“鄂茶1号”近100万亩,成为湖北省当家品种;全省茶树良种率由2015年的55%增长至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茶叶绿色高效生产获得重大突破。根据湖北省主产茶区的地理气候及茶类特点,省茶叶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在鄂东北茶区,构建“茶叶配方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开沟深施”技术模式,茶园化肥平均用量从2015年的878千克/公顷减少到477千克/公顷,化肥减施45.6%,茶叶增产3.7%~15.2%。针对鄂东南黑茶产区全年采摘量大、夏秋茶资源利用率高的特点,建立茶叶专用缓释肥模式,茶园化肥平均用量从954千克/公顷减少到679千克/公顷,化肥减施29%,茶叶产量增加20%以上,茶叶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分别增加9.7%和4.0%。针对湖北省茶园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构建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用药相辅助的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连续两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在我国广大茶区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茶叶减肥减药绿色生产技术在湖北省茶园应用累计600万亩以上,有力推动了全省生态茶园建设。

茶园作业轻简化呈现新态势。针对山地茶园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紧缺的问题,省茶叶科技创新行动团队集成创新农机农艺融合应用的“内环式”栽培技术模式。优选出茶园耕作机械3款,施肥机械2款,履带式采茶修剪多功能机1款,茶园除草、绿肥还田机械2款,集成内环式设置茶行、轻基质茶苗、起垄覆膜栽培、间作绿肥、机械化管理、科学施肥等先进技术建设高标准茶园,实现了“一年交园、两年采茶”。“十三五”期间,通过示范引领,全省80%以上茶园实现轻简化管理,提高工效80%以上,降低成本60%以上,节本增效明显。

茶叶加工技术与装备实现二次飞跃。湖北省茶叶加工在由手工到机械制茶第一次转型的基础上,整体进入连续化、清洁化阶段,部分达到自动化水平,实现了二次飞跃。其中名优绿茶“一线两用”关键技术,实现了名优绿茶、大宗绿茶共线连续化加工;研发出的工夫红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与配套技术,创新自动化萎凋、精准称量、自动揉捻、智能发酵及控制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机采茶鲜叶配套加工技术与关键装备,突破了机采鲜叶不能加工优质茶的难题;青砖茶数控渥堆设备和压制成套设备及控制系统研发,实现青砖茶渥堆工序环境因子可控和自动压制;萧氏集团茶叶智能化加工“无人工厂”投产,整个加工全程自动运行、数据可视且工艺可动态优化。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末,湖北省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茶叶加工生产线260余条,较2015年增加3倍以上。

茶叶精深加工拓宽了增值链条。湖北省茶叶精深加工成为产业经济新增长点。其中,大悟、恩施引进抹茶加工新技术新装备,建立抹茶加工生产线8条,年可加工优质抹茶4000吨,广受市场青睐。萧氏茶业集团引进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研发生产了茶苕酥、茶月饼等茶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应用低温提取、膜分离等先进工艺,加工出无糖、无着色、无添加剂、纯天然的原味茶饮料。采花公司应用单宁酶和多酚氧化酶偶联技术、膜分离技术、微囊包埋香气回收技术,建成了年产量1000吨高品质的速溶红茶生产线。湖北中鑫公司装备茶叶精深及植物提取生产线,具备年产500吨茶粉体加工能力。竹溪梅子贡公司、宜都市绿源公司茶多酚提取生产线、鹤峰源峰生物公司速溶茶生产线均已投产见效。

茶叶品牌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在湖北茶叶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湖北省荣获“采花”“萧氏”等22件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襄阳高香茶”“赤壁青砖茶”等30余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川”字牌等3个中华老字号,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等3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抓东湖茶叙、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中国杭州国际茶博会为契机,叫响了“恩施玉露”“利川红”“赤壁青砖茶”等品牌。近年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连年组织抱团出击,举办“健康边疆行”“健康沿海行”等品牌推介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树立了“生态湖北茶,健康千万家”的品牌形象,提高了湖北茶品牌的知名度。

茶叶科研教学平台夯实产业基础。“十三五”期间,湖北省茶叶学科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教学平台。其中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在湖北省建有“一岗三站”;省农业农村厅建立了省现代农业茶叶技术体系、院士专家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与协同推广、省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茶叶团队;省农科院果茶所建立了省茶叶工程中心、省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新建青砖茶湖北省工程中心、省茶叶创新工作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华中农业大学是全国211重点大学,茶学学科属国家双一流学科园艺学的二级学科,从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已形成学士、硕士和博士完整的教育体系,建有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萧氏茶业集团拥有国家茶叶加工专业分中心;长江大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设置涉茶专业;恩施、宜昌、襄阳、咸宁、十堰等市州农科院设立了茶叶研究所等。这些平台与基层茶叶技术推广机构联动,形成了湖北省独具特色的协同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联合发力,夯实了茶产业发展基础。

持续推进“六化”进程

结合《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的宣贯落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持续推进“六化”进程。

加力推进创新集约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茶行业社会组织和农科教、产学研推联动的作用,广聚“第一资源”,激发“第一动力”,强化茶产业发展有关项目支撑,加强“一懂两爱三过硬”茶叶科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着力组织开展茶叶标准制定、品质评价、技术成果评价、知识产权保护、品牌推介、职业培训与技能竞赛等工作,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与全产业链双向融合,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实现“两端”(生产端、消费端)齐发力、“三品”(品种、品质、品牌)共提升,“三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优质高效型)同发展,促进茶产业高质量新跨越提供科技硬核支撑。

加力推进品种良种化。主要挖掘地方优质茶树品种,创新性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重点开展特异、专用、优质茶树良种及配套技术研究,根据市场需要,选育高氨基酸、高茶多酚、低咖啡碱、低氟等新优品种;大力培育恩施玉露、武当道茶、英山云雾、宜红茶、赤壁青砖茶等区域公用品牌的专用品种,实现“五大茶区”茶树良种差异化发展;开发花香浓郁、栗香持久、滋味绵长的地方特异性品种。结合老茶园低改、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省无性系茶树良种率提高到75%以上。

加力推进生产绿色化。大力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及出口示范基地建设。确保茶叶质量安全。进一步开展茶园土壤养分优化管理与土壤信息系统研发,主要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研发,茶叶减肥减药技术模式集成与应用,在主产区积极推进全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强化投入品源头管控,推广绿色综合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循环农业示范、茶园“四机”等集成技术,破解劳动力短缺难题,实现化肥农药施用负增长,力推全域绿色和有机茶发展再上新台阶,创建新“三品一标”示范县市。

加力推进加工精准定向化。重点开展茶鲜叶精准机采,高品质绿茶、红茶、青砖茶精准定向加工,出口茶轻简化精制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加大对茶叶精准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广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清洁化、信息化、智能化、规模化、模块化茶叶加工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加强对主要茶类专用核心装备研发推广;青砖茶降氟、出口茶降农残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进加工清洁化能源改造;培养一批茶叶加工工匠和评茶大师。实现湖北省茶叶加工第三次跨越。

加力推进茶产业多功能化。积极倡导“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补齐增值短板;大力开发抹茶、茶食品、现代茶饮、茶工艺品、茶生活用品等茶叶衍生品,提高附加值;加快发展茶乡旅游、茶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主题公园、特色小镇、茶主题酒店,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作者单位:宗庆波曾维超关永东,湖北省果茶办公室;龚自明高士伟,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THE END
1.茶叶的创新与市场前景白茶系列技术创新是提升茶叶品质的关键,通过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和检测技术,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茶叶的智能化种植、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营销。 3、品牌创新 品牌创新是提升茶叶附加值的重要途径,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传递茶叶的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提高消费者的认http://hbqinmin.com/post/97.html
2.年产xx茶叶加工项目投资测算分析报告(参考)MacroWord.1/36年产xx茶叶加工项目投资测算分析报告目录一、投资估算要求2二、项目投资原则5三、建筑工程费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773265085
3.2025202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4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一是要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二是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 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茶叶行业深度研究与市场分析预测报告》共https://www.chinairr.org/report/R08/R0801/202411/29-628155.html
4.中国茶叶加工机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中国茶叶加工机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茶叶加工机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 https://wenku.baidu.com/view/5ad9630cfe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3.html
5.茶叶精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三章 茶叶精加工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茶叶精加工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茶叶精加工行业准入政策 三、茶叶精加工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 地方政策 第四章 茶叶精加工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https://www.meipian.cn/3g341xiu
6.2022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目录1.1 5G 防爆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1.2 先进声光感知增强现实系统 1.3 面向智能印刷的光谱信息机器视觉检测技术 1.4 基于 AI 的无人机无线电反制技术 1.5 民机行业资料体系的多语言翻译技术 1.6 安全高速的云端人工智能服务软硬件系统 1.7 面向大规模图分析的高效计算关键技术 http://www.kt180.com/html/sxs/9889.html
7.20242024-2030年全球茶叶加工机械行业销售规模与未来发展预测分析研究报告摘要 2第一章引言 2一、报告背景与目的 2二、报告研究范围与方法 2三、茶叶加工机械概述 3第二章全球茶叶加工机械行业现状 3一、全球茶叶产业发展概况 3二、茶叶加工机械市场现状 4三、主要茶叶加工机械生产商分析 4第三章全球茶叶加工机械销售https://m.renrendoc.com/paper/340283730.html
8.茶文化的研究背景(精选5篇)从问题状况上看,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机制,而茶文化产业开发者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从而导致茶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深入研究茶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法律问题意义重大。本文拟从茶文化发展背景入手,结合分析其存在问题,进而从法律视角探析完善茶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具体思路。https://www.1mishu.com/haowen/183432.html
9.茶生产加工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产出方案MacroWord. 1 / 38 茶生产加工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产出方案 在茶行业中,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 产业链。茶叶的生产环节主要包括茶叶的种植和采摘。茶叶的加工环 节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多个步骤。茶叶的销售则包括批发 和零售环节,消费者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渠道购买到自己喜欢https://doc.mbalib.com/view/4e079e544243751af4f9e61bd7bd62a1.html
10.帝芙特说茶:我国茶叶机械研究进展与展望2、现代仪器分析检测技术 茶叶机械自动化的实现有赖于计算机技术,而茶叶加工过程的状态、参数监测则需要借助现代仪器的分析检测技术。通过检测仪器的多源传感信息融合,可实现对茶叶色、香、味、形等品质因子的综合数字化评判,实现茶叶产业真正意义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https://zhuanlan.zhihu.com/p/501205425?utm_id=0
11.《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年,第39卷,第01期世界范围内频频有各种程度的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时温度较高的火山口,是否对于天基红外探测系统典型目标探测有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一直缺乏相关的分析和研究。基于大气辐射传输理论,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得到波段转换模型,使用气象卫星已有波段获得红外吸收谱段数据。将火点像元视为明火和背景的混合像元,采用目标与背景分离的方式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readnews.php?nid=89543
12.1973年普洱茶的价格与历史年份加工工艺变化及口感分析普洱茶1. 缺乏传统加工技术的普洱茶工艺:在1973年之前普洱茶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先进的技术。茶叶采摘、晾晒和压制等基本步骤木有经过深入研究和改进,作用了普洱茶的品质和口感。 2. 引入科学技术与现代设备:在1973年之后,茶农开始引入科学技术和现代设备来改进普洱茶的加工工艺。例如,传统的手工揉捻工序逐渐http://china.makepolo.com/producttop/puercha/2949378.html
13.2023年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高中生(13篇)6.20_年6月:完成结题报告和相关地理环境研究网站建设,出版学生地理环境研究论文集 _x 20_年x月_日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高中生篇四 _x: 茶是中国的第一大饮料,海南的茶叶在中国茶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珍惜品种多种多样,茶叶加工技术纯熟,产茶地面积广阔,特色茶叶风靡全球。为此,我们对海南的茶叶产地分布及其生长http://cooco.net.cn/zuowen/863220.html
14.303人!2019年泰山学者初步人选和递补人选公示近期,山东省委组织部会同省主管部门组织开展2019年泰山学者遴选,根据通讯评审、会议评审和综合论证情况,确定了91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初步人选、200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初步人选、12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拟引进)递补人选。为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广泛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现将有关人选(218名,不含海外引进人选)予以公示。序号https://wiki.antpedia.com/article-2314525-30
15.一种奇楠沉香茶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1.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奇楠沉香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茶叶杀青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杀青是绿茶等形状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杀青方式:炒青、https://www.xjishu.com/zhuanli/02/202111576207.html